•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理雅各對中國經(jīng)典的翻譯看文化的互動與沖擊

      2010-02-16 17:48:25陳麗君
      中華女子學(xué)院學(xué)報 2010年6期
      關(guān)鍵詞:雅各中西文化典籍

      陳麗君

      (中華女子學(xué)院 外事辦,北京 100101)

      從理雅各對中國經(jīng)典的翻譯看文化的互動與沖擊

      陳麗君

      (中華女子學(xué)院 外事辦,北京 100101)

      理雅各是第一個系統(tǒng)研究、翻譯中國古代經(jīng)典的學(xué)者。他運(yùn)用了大量基督教的概念與術(shù)語來翻譯中國古籍,與《圣經(jīng)》的漢譯事業(yè)互相呼應(yīng),互相闡釋,形成了中西文化的融合與互動;同時,保持著自己的閱讀立場和距離,用自己的標(biāo)準(zhǔn)來衡量中國經(jīng)典的思想內(nèi)容,凸顯出了中西文化的沖突。他開創(chuàng)了跨文化的翻譯和理解中國經(jīng)典的先河,同時也成為中西文化互動和沖擊的典型案例。

      理雅各;中國典籍;互動;沖擊

      一、前言

      在中國翻譯史上,許多翻譯活動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都與外來譯者有關(guān)。對外來譯者在我國翻譯實(shí)踐與理論建設(shè)中所做的工作及其影響進(jìn)行系統(tǒng)梳理與研究,是我國翻譯學(xué)理論與實(shí)踐的重要研究內(nèi)容之一。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古代文化,對中國乃至世界文化思想影響最深的先秦古籍首推四書五經(jīng)。我國先秦文獻(xiàn)雖然成書很早,但系統(tǒng)地英譯西傳的最早時期卻是在19世紀(jì)。英譯中國古籍最早且最具權(quán)威的譯者是英國漢學(xué)家詹姆斯·理雅各(James Legge,1815—1897)。

      二、理雅各對中國經(jīng)典翻譯的貢獻(xiàn)

      詹姆斯·理雅各于1815年12月20日出生在蘇格蘭北部的一個小鎮(zhèn)上。在中學(xué)時期,理雅各就展露出在學(xué)習(xí)方面的卓越才華。他極具語言天賦,刻苦好學(xué),具有堅韌不拔的毅力,這些都成為他日后取得巨大成就必不可少的條件。

      大學(xué)畢業(yè)后,理雅各為了自己熱愛的神學(xué),進(jìn)入海伯瑞神學(xué)院學(xué)習(xí),后來他被倫敦傳教士協(xié)會接受為會員,并被派到馬六甲海峽,在由馬禮遜傳教士創(chuàng)建的英華書院擔(dān)任院長職務(wù)。

      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后,香港被清政府割讓給英國,倫敦傳教士協(xié)會將英華書院遷至香港。之后,理雅各遷居香港,從1843年至1873年,他一生中最美好的30年都是在香港度過的。在與中國人民的不斷接觸過程中,他深深為中國古老文化的博大精深所傾倒,他曾對中國文明有著相當(dāng)高的評價:“確實(shí),中國文明與我們的文明有很大區(qū)別,但是他們的文明絕非野蠻文明。我們看到,幾千年來,中國人民在那塊土地上生活、繁榮,不斷生長、壯大,而其他有些所謂具有更加優(yōu)秀品質(zhì)的民族如亞述人(古代東方一奴隸制國家)、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以及一些更加年輕的帝國,都經(jīng)歷了興旺、鼎盛和衰亡時期,但是中國仍然存在——顯然,這一民族必定有些頗具力量的美德和社會規(guī)范?!盵1](P28)

      而以四書五經(jīng)為核心的中國古代典籍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文明的最高成就,要了解中國就必須從它們?nèi)胧?于是,理雅各產(chǎn)生了將它們介紹給西方的愿望。他憑著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傾注畢生的心血研究、翻譯中國古代典籍,將一生奉獻(xiàn)給了翻譯、介紹中國古代經(jīng)典文獻(xiàn)的事業(yè),而他從事的這項工作的巨大意義和深遠(yuǎn)影響也遠(yuǎn)遠(yuǎn)超過了其初衷。

      理雅各翻譯中國典籍開始于1858年,歷時近40載直到去世,他是第一個系統(tǒng)研究、翻譯中國古代經(jīng)典的學(xué)者。美國學(xué)者吉拉爾多(Norman J·G irardot)在他撰寫的《維多利亞時代中國古代經(jīng)典英譯》中,不惜重墨地介紹了這位率先系統(tǒng)翻譯中國古代經(jīng)典的杰出譯者,將他描述為:“中國古代圣典解碼者、儒家經(jīng)典翻譯家、佛經(jīng)道經(jīng)翻譯的先驅(qū)者。”理雅各陸續(xù)翻譯出版了《論語》《大學(xué)》《中庸》《孟子》《春秋》《禮記》《書經(jīng)》《孝經(jīng)》《易經(jīng)》《詩經(jīng)》《道德經(jīng)》《莊子》等名著,不僅完成了以四書五經(jīng)為核心的儒家經(jīng)典翻譯,而且還完成了《道德經(jīng)》《莊子》《太上感應(yīng)篇》等道家經(jīng)典的翻譯,同時對佛家典籍也有所涉及。其譯著主要以《中國經(jīng)典》與《東方圣書》兩個系列譯本推出。在理雅各所有的中國經(jīng)典翻譯中,以儒家經(jīng)典翻譯最為完整,理解詮釋也最為系統(tǒng)。譯本除了譯文之外,還寫了長篇序言和詳盡的注釋,使歐美人士得以了解東方文明和中國文化以及中華民族倫理道德的根本,從而也奠定了理雅各在19世紀(jì)英國漢學(xué)乃至西方漢學(xué)史上的崇高地位。

      理雅各因在翻譯上的成就與漢學(xué)研究方面的貢獻(xiàn),于1876年獲得了法蘭西學(xué)院儒蓮①儒蓮(茹理安)(Stanislas Julien,1797—1873),法國漢學(xué)家,主要學(xué)術(shù)成果有:《漢文指南》《亞洲地理和中國與印度哲學(xué)雜文匯編》等。漢籍國際翻譯獎。曾主持牛津大學(xué)漢學(xué)教席的蘇慧廉,是《論語》另一英譯本的譯者,他在譯本序言中這樣說道:“理雅各博士在中國典籍方面所作的里程碑式的工作太著名了,不需要再說了;他始終是我的良師益友。閱讀他的譯作,每每為其博大精深的學(xué)識、忠實(shí)嚴(yán)謹(jǐn)?shù)淖g筆、令人嘆為觀止的探索和明白清晰的表達(dá)所折服?!盵2](P11)劍橋大學(xué)漢學(xué)教授高第曾說:“理雅各雖然有多方面的成就,但最突出的是他對中國經(jīng)典的研究。他確實(shí)是最早用注《圣經(jīng)》的嚴(yán)肅態(tài)度從事孔子及其學(xué)派研究的學(xué)者?!盵3](P399)中國的學(xué)者也給予理雅各高度的評價:“理雅各在還是一個傳教士時,就已經(jīng)是一個中國經(jīng)典文獻(xiàn)的翻譯者,一個試圖通過客觀、冷靜、嚴(yán)肅、科學(xué)的比較方法來探尋中國經(jīng)典文獻(xiàn)更深層內(nèi)涵的漢學(xué)家,一個在西方基督教和中國儒家之間進(jìn)行比較溝通的比較宗教學(xué)者?!盵4]理雅各無論是作為傳教士兼譯者、還是漢學(xué)家或比較宗教學(xué)者,他對中西文化交流的貢獻(xiàn)是巨大的,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理雅各翻譯中的文化互動與沖擊

      傳統(tǒng)典籍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四書五經(jīng)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是構(gòu)成中國幾千年來倫理道德、政治、文化、經(jīng)濟(jì)生活的基礎(chǔ),影響了整個東方文化的形成與發(fā)展。中國的傳統(tǒng)典籍正是借助理雅各的翻譯,將中華傳統(tǒng)文化帶進(jìn)了西方人的精神世界。

      然而,翻譯并不僅僅是語符表層指稱意義的轉(zhuǎn)換,更是兩種不同文化間的相互交流與碰撞。由于生活習(xí)俗、地理環(huán)境、宗教信仰、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差異,漢英語言無論在表達(dá)形式上,還是在語言的內(nèi)涵意義及聯(lián)想意義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在翻譯過程中,兩種語言難免會發(fā)生碰撞與沖擊。尤其是翻譯中華傳統(tǒng)典籍就更困難。傳統(tǒng)典籍用文言文寫成,文字艱深,典故豐富,現(xiàn)代人都不易讀懂,對于外國人來說,讀懂傳統(tǒng)典籍并用英語傳遞原文信息,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理雅各開創(chuàng)了跨文化的翻譯和理解中國經(jīng)典的先河,同時也成為中西文化互動和沖擊的典型案例。

      (一)理雅各翻譯中的文化互動

      對漢語語言有深入研究的理雅各深知,漢語文字所表達(dá)的思想不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而是深層次的。他希望自己能夠?qū)⒆g文的準(zhǔn)確性與可接受性結(jié)合起來,形成文雅的、符合英文習(xí)慣的翻譯風(fēng)格。因此,作為最早從事中學(xué)西譯的傳教士,為了使西方人更容易理解中國的經(jīng)典,他運(yùn)用了大量基督教的概念與術(shù)語來翻譯,與《圣經(jīng)》的漢譯事業(yè)互相呼應(yīng),互相闡釋,形成了中西文化的融合與互動。

      例1:關(guān)于“道”的翻譯。理雅各認(rèn)為“翻譯‘道’的最佳方式,就是將其挪用到譯文中,而不是尋找一個與之相當(dāng)?shù)挠⑽脑~?!?The best way of dealing with the Tao in translating is to transfer it to the version,instead of trying to introduce an English equivalent for it.)理雅各將《道德經(jīng)》之“道”歸結(jié)于基督教的意義系統(tǒng),認(rèn)為“原因”和“主宰”的比喻意義或神話意義,已經(jīng)“暗示出一個先在的上帝概念”。

      理雅各在“道可道”一章的譯文之后的注釋中認(rèn)為:老子之“道”的本質(zhì)既在于其自身,也在于外部的顯現(xiàn)。要理解“道”必須參與其本質(zhì),于是無名之“道”便是老子的“絕對理想”;其顯現(xiàn)為“有名”之道,則使“德”成為“道”的實(shí)行、成為萬物之母。這種兼具內(nèi)外之“道”的中介在于“體證”(to embody),這正如基督教信仰的認(rèn)識上帝。他專門引述了使徒約翰的話:“沒有愛心的,就不認(rèn)識上帝,因?yàn)樯系劬褪菒?。”用理雅各詮釋《道德?jīng)》的方式反過來解讀這句《圣經(jīng)》經(jīng)文,就可說“上帝”是無法“認(rèn)識”、“以觀其妙”的“無名”之道,“愛”則是“道”的顯現(xiàn)和實(shí)行,是為“體道”。

      與之相應(yīng),這種有待“體證”的“無名”之道,理雅各在譯文中并未用西文中已有的概念,卻只是一個“道”字(the Tao),這一譯法確實(shí)是意味深長的。

      例2:中西經(jīng)典的相互闡釋。理雅各參與翻譯的《圣經(jīng)》“委辦譯本”中,《約翰福音》第一章采用了“元始有道”的翻譯方式。

      委辦譯本(Delegates Version),又作“文理串珠本”,即帶有reference的半文言文本:In the beginning there was Word;the Word was with God,and the Word was God.

      翻譯為:“元始有道,道與上帝共在,道即上帝。

      而40多年后,就在理雅各為其《道德經(jīng)》英譯本寫下序言的同一年,基督教新教的在華宣教機(jī)構(gòu)又提出“圣經(jīng)唯一、譯本則三”(one Bible in three versions)的方針;由此產(chǎn)生的“白話和合本”同樣采用了這一翻譯。

      和合本(Union Version):“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p>

      理雅各用中國經(jīng)典中的“道”解釋上帝,這種翻譯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便于中國人理解《圣經(jīng)》,而實(shí)際效果是造成了中西兩種經(jīng)典系統(tǒng)之間的相互詮釋。

      例3:理雅各關(guān)于《道德經(jīng)》三十八章“上德無為”一句的譯文,特別在括號中增加了“有意而為”(With a purpose)的解釋。即(Those who)possessed in the highest degree those attributes did nothing(with a purpose).[5](P80)

      而這恰好與《新約·哥林多前書》第13章形成了有趣的“互文”:“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么。我若將所有的周濟(jì)窮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逼渲小坝稚峒荷斫腥朔贌?有古卷作“叫人夸贊”,也作“以求自榮”,其含義所指正是“有意而為”(With a purpose)。

      例4:《論語·雍也第十六》中有“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Now the man of perfect virtue,wishing to be established himself,seeks also to establish others;wishing to be enlarged himself,he seeks also to enlarge others.

      理雅各認(rèn)為,這與圣經(jīng)中表達(dá)的思想是一致的:

      馬太福音:Do for others what you want them to do for you.(Therefore all things whatsoever ye would that men should do to you,do ye even so to them.)無論何事,你們愿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路加福音:Do for others just what you want them to do for you.(And as ye would that men should do to you,do ye also to them likewise.)你們愿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二)理雅各翻譯中的文化沖突

      但是,理雅各在譯介中國經(jīng)典時,并非完全傾倒于中國圣人,他在譯文引言中寫道,老子關(guān)于許多重大問題的觀點(diǎn)都是錯誤的,不符合基督教義。因此,他的翻譯不光是在解釋,而是有所批判,并始終保持著自己的閱讀立場和距離,更是在用自己的標(biāo)準(zhǔn)來衡量中國經(jīng)典的思想內(nèi)容,凸顯出了中西文化的沖突。

      例1:《道德經(jīng)》第十八章的“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理雅各的譯文是:When the Great Tao(Way or Method)ceased to be observed,benevolence and righ-teousness came into vogue.(Then)appeared wisdom and shrewdness,and there ensured great hypocrisy.When harmony no longer prevailed throughout the six kinships,filial sons found their manifestation;when the states and clans fell into disorder,loyal ministers appeared.大意為:當(dāng)大道不可見的時候,仁慈和正義就出現(xiàn)了;接下來又有智慧和狡詐,強(qiáng)化了虛偽。當(dāng)和諧不再貫穿六親關(guān)系的時候,孝子便出現(xiàn)了;而當(dāng)國家陷入混亂的時候,忠臣也就出現(xiàn)了。

      而在中國翻譯家筆下,這段文字卻產(chǎn)生出一種“青春勵志”式的理解,顯然有不同的理解,翻譯為When the divine law is not followed,good and just men are needed.When falsehood is practiced,true and wise men are needed.When the family is at odds,filial sons and kind parents are needed.When the state is at stake,loyal officials are needed.大意為:當(dāng)神圣的法則不被遵循的時候,就需要好人和義士;當(dāng)錯誤當(dāng)?shù)赖臅r候,就需要真人和智者;當(dāng)家庭不和的時候,就需要孝子和慈愛的父母;當(dāng)國家危難的時候,就需要忠臣。[6](P36)

      例2:《道德經(jīng)》第六十三章中有“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理雅各的譯文為:(It is the way of the Tao)to act without(thinkingof)acting;to conduct affairs without(feeling the)trouble of them;to taste without discerning any flavor;to consider what is small as great,and a few as many;and to recompense injury with kindness.其后無注釋。

      《論語·憲問第十四》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理雅各的譯文為:Someone said,“What do you say concerning the principle that injury should be recompensed with kindness?”The Master said.“With what will you recompense kindness?Recompense injury with justice,and recompense kindness with kindness.”

      理雅各在《論語·憲問第十四》的譯文之后,特別注明:“不是以善報惡,而是以正義報惡”(Good is not to be returned for evil;evil to be met simply with justice.)。以德報怨,這樣的觀念是理雅各難以接受的。

      例3:在翻譯《論語》時,理雅各在腳注中發(fā)表對孔子某些言行的不同看法。如,《雍也》中寫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后也,馬不進(jìn)也?!笨鬃有麚P(yáng)的是功不獨(dú)居、過不推諉的美德,而從西方人的價值取向而言,這并不是美德,而是不夠?qū)嵤虑笫?。因?理雅各對中國人不喜張揚(yáng)的處世之道提出了質(zhì)疑,在腳注中反問道:

      “But where was his virtue in deviating from the truth?And how could Confucius commend himfor doing so?”(偏離事實(shí),何德之有?孔子怎么會以此來表揚(yáng)他呢?)[7](P71)

      例4:《論語·衛(wèi)靈公第十五》子曰:有教無類。The Master said,“In teaching there should be no distinction of classics.”理雅各在譯文之后的注釋中寫到——朱熹就此說:人性皆善,而其類有善惡之殊者,氣習(xí)之染也。故君子有教,則人皆可以復(fù)于善,而不當(dāng)復(fù)論其類之惡矣。(The nature of all men is good,but we find among them the different classes of good and bad.This is the effect of physical constitution and of practice.The superior man,in consequence,employs his teaching,and all may be brought back to the state of good,and there is no necessity of speaking any more of the badness of some.)理雅各認(rèn)為過于夸大了教育的作用,教育并不是萬能的:This is extravagant.Teaching is not so omnipotent.The old interpretation is simply that in teaching there should be no distinction of classes.

      四、結(jié)語

      翻譯原文本的開放性使譯者面臨多樣的選擇,每個譯者都具有其客觀歷史性。漢語畢竟不是理雅各的母語,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在理雅各面前就如同不可逾越的鴻溝。理雅各在中國古代典籍的翻譯過程中,也難免有其自身的知識或文化方面的局限。但是,理雅各的影響與貢獻(xiàn)已遠(yuǎn)遠(yuǎn)超出他翻譯的譯文的本身?!皩τ跉v史上的翻譯事實(shí),我們不僅僅看它翻譯質(zhì)量的高低,更要看它在文化交流上發(fā)生的作用和影響?!盵8](P6)理雅各能夠在中國處于被外國列強(qiáng)瓜分,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之時,不顧種種偏見,以他博大的胸懷、堅韌的毅力和嚴(yán)謹(jǐn)?shù)闹螌W(xué)態(tài)度,克服重重困難,打開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大門,為中西之間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堪稱跨文化的翻譯和理解的最為典型的個案。

      世界上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都是雙向的,都是相互借鑒和相互影響的。[9]今天,我們來看理雅各對中國古代經(jīng)典的譯介,其目的是以“互為主觀”、“互相參照”的跨文化的研究視角,從另外一種文化來了解自身文化,從而能夠更好地繼承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其傳統(tǒng)文化,使中華文明得以發(fā)揚(yáng)光大。

      [1]海倫·理雅各,詹姆斯·理雅各.傳教士和學(xué)者[M].倫敦:宗教宣傳協(xié)會,1905.

      [2]Soothill,W.E.,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M].Yokohama:The F.H.Revell Compony,1910.

      [3]林煌天.中國翻譯詞典[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4]段懷清.理雅各與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漢學(xué)[J].國外社會科學(xué),2006,(1).

      [5]Legge,James.The Sacred Books of China,the Texts of Taoism[M].Oxford:Clarendon Press,1891.

      [6]許淵沖.漢英對照老子道德經(jīng)[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Legge,James.The Four Books[M].Shanghai:The Chinese Book Company,1931.

      [8]王克非.翻譯文化史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9]陳麗君.內(nèi)藤湖南與魏斐德的漢學(xué)觀研究對比[J].中華女子學(xué)院學(xué)報,2009,(6).

      On Interaction and Influence of Culture from James Legge’s Transi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CHEN Lijun
      (Foreign Affairs Office,China Womens’University,Beijing 100101)

      James Legge was the first scholar who translated and made a study of Chinese Classics.He made use of a lot of items of Christianity into his translation,explained ideas mutually,and displayed inter-cultural influence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At the same time,he criticized the Chinese thought through his own standard.As the pioneer translator of Chinese classics,James Legge’s translation became a model case of interaction and influence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

      James Legge;Chinese classics;interaction;influence

      10.3969/j.issn.1007-3698.2010.06.019

      G112

      A

      1007-3698(2010)06-0110-05

      責(zé)任編輯:賈 春

      2010-09-10

      陳麗君,女,中華女子學(xué)院外事辦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yàn)榭缥幕芯俊?/p>

      猜你喜歡
      雅各中西文化典籍
      《典籍里的中國》為什么火?
      金橋(2021年4期)2021-05-21 08:19:24
      王韜輔助理雅各翻譯中國典籍過程考
      書介:《中西文化關(guān)系通史》
      黃雅各 不會音樂的健身教練不是一個好演員
      海峽姐妹(2018年9期)2018-10-17 01:42:50
      如何克服語言教學(xué)中中西文化差異
      在詩詞典籍中賞春日盛景
      清末遼陽李雅各教案始末
      典籍翻譯模式的構(gòu)建與啟發(fā)
      從電影《推手》看中西文化的沖突與融合
      人間(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8
      先秦典籍中的男嬖形象探微
      垣曲县| 祁阳县| 曲阳县| 新邵县| 阳信县| 中江县| 深水埗区| 尚志市| 齐齐哈尔市| 高碑店市| 克拉玛依市| 宿迁市| 丰顺县| 扬州市| 潜江市| 南投市| 兴隆县| 武功县| 玉溪市| 虹口区| 武清区| 寻乌县| 道孚县| 拉萨市| 济南市| 秭归县| 禹城市| 大竹县| 阳春市| 财经| 自贡市| 依安县| 赣榆县| 蕲春县| 龙游县| 荣成市| 钟山县| 松阳县| 依安县| 广元市| 乌拉特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