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地方高校學報促進學科建設的思考

      2010-02-16 19:17:16趙佳麗
      肇慶學院學報 2010年4期
      關鍵詞:惠州學報欄目

      趙佳麗

      (惠州學院學報編輯部,廣東惠州516007)

      地方高校學報促進學科建設的思考

      趙佳麗

      (惠州學院學報編輯部,廣東惠州516007)

      地方高校學報對學科建設的促進,應立足于“地方”實際情況,圍繞地方高校具有的優(yōu)勢學科、豐富的區(qū)域歷史文化資源以及地方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需求,為地方高校的學科建設定好位。通過學報這一學術交流平臺,開設特色專欄、設置重點研究欄目,主動為學科建設服務,促使地方學科建設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讓地方學報有效地推動地方高校學科建設的整體發(fā)展。

      地方高校;學報;學科建設

      學科建設是高校建設的核心,它是以學科定位、學科隊伍、科學研究、人才培養(yǎng)、學科基地、學科管理等為要素的一項系統(tǒng)性工程。高校學報是由各高校主辦的、主要以反映本??蒲谐晒徒虒W水平為主、為本校師生提供學術論壇的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1]。高校學報作為學術期刊,有著多種功能,支持和服務于高校的學科建設是其最基本的一項職能。事實上,人們對一所高校某個學科的了解主要是通過其學報刊登的學術內(nèi)容和成果來實現(xiàn)的,學報學術水平也就成了學校學科整體水平的反映及重要標志??梢姡瑢W報與學科建設兩者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學報促進了學科建設的發(fā)展,學科建設也提高了學報的質(zhì)量。

      一、學報對學科建設的推動作用

      學科建設以出人才、出成果為主要目的。為了提高學校的整體學術水平,各高校均將學科建設作為其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學報作為學校的科研窗口,既是人才培養(yǎng)的基地,也是科研成果展示的平臺和學術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學報在培養(yǎng)人才、開展學術研究、促進成果轉化等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學科建設搞得好,人才多、成果多,學報的學術水平就會高;同樣,學報學術水平高,也體現(xiàn)出學校學科整體水平高,人才多、成果多。兩者關系緊密,均以學術為己任,相互聯(lián)系、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2]。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學報在促進學術人才培養(yǎng)、促進科研成果轉化、促進學術開展等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學報對學科建設的推動作用越來越顯著。

      (一)促進學術人才的培養(yǎng)

      學科建設的一大重要目的就是培養(yǎng)人才,通過教學和科研工作培養(yǎng)高素質(zhì)的各類人才。學報也肩負了同樣的責任。高校學報扎根于本校,本校師生對這一科研交流平臺非常熟悉,他們的畏難情緒將會大大減少,勇于在這里展示自己的科研學術成果。學報作為本校的科研資源,本校作者也就能得到編輯更詳實、更全面的業(yè)務指點,獲得他們更多的鼓勵。特別是年青的作者通過本校編輯的熱心幫助,有力地提高了其投稿的積極性,使青年科研人員能迅速地成長起來。

      (二)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

      學科建設的具體效益是以科研成果的多少以及其能否為社會提供先進生產(chǎn)力為主要評定標準。學科建設需要通過科學研究來提高學科整體水平,教師們?yōu)榱耸寡芯可僮邚澛?,必須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而學報作為高校綜合性的學術期刊,匯集了各高校同行間的成果信息,是高??蒲谐晒闹匾d體,它能及時將高校的最新科研成果公布于眾,讓社會了解并采用,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體現(xiàn)出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

      (三)促進學術研究的開展

      學科建設狀況從根本上體現(xiàn)了學校的辦學水平、辦學實力、辦學特色、學術地位和核心競爭力,從某種程度來看,一所高校的學術研究氛圍是否濃郁也就體現(xiàn)了其學科建設水平的高低。學報是多學科的綜合性學術期刊,學報刊登的文章都是專業(yè)人員的學術論文,這些論文刊登在相關的專業(yè)欄目中,無疑起到引領科研前沿,傳遞學術信息的作用,為本??蒲腥藛T提供了了解國內(nèi)外科研動態(tài)的窗口,促使本校科研人員借助這一交流平臺進行深入的學術探討,也為學校的學科建設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促進本校積極開展學術研究工作。

      二、影響地方高校學報對學科建設推動的主要問題

      毋庸置疑,學術影響力是學報的生命力,學報要生存發(fā)展,只能通過提高學術影響力來實現(xiàn)。學報作為高校學科建設的助推器,其質(zhì)量越高、學術影響力越大,對學科建設的推動力度就越大;反之,對學科建設的推動力度就小。鑒于地處中小城市的地方高校,大多數(shù)都是由??茖W校升格為本科學校,和那些位于中心城市、辦學歷史較長的重點大學相比,地方高校的辦學歷史較短、經(jīng)費相對較少、科研實力相對較弱。受此影響,學報在促進學科建設的過程中就存在“先天不足,后天發(fā)育不良”的現(xiàn)實問題。地方高校學報的學術影響力較弱,最直接的原因在于稿源不足,高質(zhì)量的科研論文相對也較少;辦刊經(jīng)費緊張,辦刊質(zhì)量不高。

      (一)稿源不充足,高質(zhì)量科研論文較少

      對于重點大學、綜合性大學和科研實力較強的院校來說,學報稿源自然較豐富,稿件的學術質(zhì)量較高,而地方高校由于其辦學歷史較短、辦學名氣較小,社會認同度和社會影響力不高,其學報稿源基本是以校內(nèi)教職工投稿為主,校外稿件不多,甚至有些教職工會將其優(yōu)質(zhì)的稿件投到校外具有較強學術影響力的期刊上,而把學術水平不高的稿件投到本校學報。由于本校稿源有限,稿件質(zhì)量又不高,地方高校學報往往為了應付本校教職員工評定職稱,不少文章勉強刊用,不能按質(zhì)取舍,淪為職稱評定、業(yè)績考核的工具,很難吸引到校外的優(yōu)質(zhì)稿件。

      (二)經(jīng)費困難,辦刊質(zhì)量不高

      地方高校的辦學經(jīng)費相對較少,其屬下的學報建設經(jīng)費相對也就較緊張。受此影響,學報編輯無法通過參加各類學術研討會,廣泛接觸學術界,以獲取學科信息、專業(yè)研究發(fā)展動態(tài)、科研新成果及專家對學報質(zhì)量的評價信息。學報也因編輯的學術視野日趨狹窄,最終落得固步自封的困境。另外,學報的質(zhì)量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文章是學報的內(nèi)容,編排、印刷是學報的形式,高質(zhì)量的學報是內(nèi)容與形式的完美統(tǒng)一,豐富的版面設計和精美的印刷需要較充足的辦刊經(jīng)費。地方高校鑒于經(jīng)費不足,無法適應時代發(fā)展而改變辦刊風格,其刊物過于呆板、單調(diào)的版式和設計難以吸引讀者的興趣,無法滿足讀者的視覺要求,辦刊的整體質(zhì)量自然不高。

      三、提高地方高校學報品質(zhì),促進學科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高校是學報發(fā)展的母體,學科建設是高校發(fā)展的核心,地方高校學報要生存發(fā)展,首先應以促進地方高校的學科建設為己任,以抓學科建設為契機。這也符合地方高校的發(fā)展實際。與地處中心城市的綜合性重點大學相比,地方高校學科建設的基礎相對較差,辦學經(jīng)費也較緊張。因此,地方高校的學科建設就不能一味地強求“大”而“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在中國科學院2004年工作會議上也談到“任何一所大學都不可能在所有學科上達到一流水平;一所一流大學一定有某些學科在教學科研方面都達到一流水平;在經(jīng)費和人才相對不足的情況下,選準突破口,集中人力和財力,有可能創(chuàng)建一流水平的學科”[3]。一流大學尚且如此,地方高校更需要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辦學資源,找準立足點,立足于地方這個“點”。地方高校學報就肩負著挖掘這個“點”的作用,地方高校學報充分挖掘出地方高校所具有的優(yōu)勢學科、豐富的區(qū)域歷史文化資源以及地方社會經(jīng)濟的特點與發(fā)展成就,形成地方特色,推動學科精品建設,促使地方高校學科建設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如何為地方高校的學科建設定好位,促使地方高校學科建設的整體發(fā)展的過程,也是地方高校學報提升品質(zhì)的過程。

      (一)挖掘地域資源,設置特色學科專欄

      地方高校的綜合實力盡管不能和重點高校相比,但是,地方高??梢岳闷洫氂械牡乩砦恢茫浞滞诰虻赜蛸Y源,利用地方地理、歷史文化的積淀,為構建學報特色提供得天獨厚的學術研究資源。尤其是針對其地理位置上出現(xiàn)的歷史文化名人,開設專門研究文化名人及其歷史文化的欄目,使地方高校學報立足于地方文化資源,彰顯自己的地方文化特色。比如,許昌學院學報的“魏晉史研究”欄目,安陽師范學院《殷都學報》開辟的“商史研究”欄目,都是利用其獨具的地域優(yōu)勢和區(qū)域特點,發(fā)表大量的相關學術研究成果,在國內(nèi)外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嘉應學院學報》的“客家學研究”欄目,該欄目所發(fā)表的論文被《新華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高校文科學報文摘》等權威性刊物全文轉載和轉摘的篇數(shù)逐年增加,1998年第1期“客家學研究”欄目榮獲1999年第二屆廣東省期刊優(yōu)秀作品一等獎,成為全國研究客家學的重要陣地之一[4]。筆者所在的惠州學院地處粵東門戶——惠州,東江、東坡、東征、東縱這“四東文化”鑄就了惠州的城市之魂。惠州學院為了保障該類學術研究的延續(xù)性,為此成立了相關的研究中心,《惠州學院學報》則開設了“東江文化”欄目,發(fā)表研究惠州市源遠流長的“東江文化”的學術成果,凸顯了地方高校的辦學特色,也提升了學報自身的學術價值。

      (二)依托優(yōu)勢學科,設置重點學科專欄

      地方高校底子薄、根基淺,學科建設的“力”必須用在“重點”上,扶持重點學科,培育出具有號召力和影響力的優(yōu)質(zhì)學科。對于依附于地方高校的學報,本身具有引導本校學術研究發(fā)展方向的功能,應對本校的重點學科現(xiàn)狀有深入的了解,明確本校的學術優(yōu)勢,依托本校的優(yōu)勢學科的發(fā)展,在欄目設置方面向重點學科傾斜。一方面學報支持優(yōu)質(zhì)學科的建設,刊用該類學科的研究成果,引導學術爭鳴;另一方面促進學科資源的整合,提煉出本校的重點學科,以推動學科建設向縱深方向發(fā)展。如《貴州師范大學學報》(原《貴陽師院學報》)自1960年創(chuàng)刊以來,積極扶持教師從事喀斯特地貌研究。從1982年開始,該學報更是定期設置“自然地理”專欄,重點介紹和發(fā)表本校對喀斯特地貌的研究成果。至今,貴州師范大學形成了以喀斯特研究為核心的優(yōu)質(zhì)學科,《貴州師范大學學報》刊登的有關喀斯特研究成果在國內(nèi)外都具有相當?shù)挠绊懥??;葜輰W院是由原惠陽師專、惠州教育學院及西北紡織學院合并而成,其師范、服裝專業(yè)的學科積淀較厚,學科基礎較扎實,學報通過對這些學科進行積極的扶持與宣傳,增強其學科發(fā)展后勁,擴大其學術影響力,爭取將相對的優(yōu)勢發(fā)展為絕對的優(yōu)勢。

      (三)加強產(chǎn)、研結合,尋求地方經(jīng)濟的大力支持

      地方高校要發(fā)展就必須立足于地方的經(jīng)濟社會資源,尋求地方經(jīng)濟對地方高校的支持。地方高校首先應將促進地方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為己任,針對地方對高等教育的特有的需求,因地制宜地結合當?shù)亟?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開展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yǎng)。地方高校學報應當充分利用其信息優(yōu)勢,廣泛收集適合當?shù)亟?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學術研究信息,為地方高校開展科學研究確定方向。當科學研究結束后,學報通過刊發(fā)學術論文,將科研成果傳播出去,使該類成果被地方社會了解和認可,最終產(chǎn)生直接的社會和經(jīng)濟效益。而地方社會會將一部分的經(jīng)濟效益反哺地方高校,促進高校進一步發(fā)展,形成良性互動。可見,地方高校學報對社會生產(chǎn)和科學研究緊密結合起到了橋梁的作用。產(chǎn)、研的緊密結合既促進了當?shù)厣鐣?jīng)濟的發(fā)展,也促進了地方高校的學科建設。比如重慶的石油和冶金業(yè)是當?shù)厣鐣@著的行業(yè),《重慶科技學院學報》加強了對石油和冶金行業(yè)方面的組稿,每期都將這些稿件作為重點,較好地體現(xiàn)了學報為地方社會經(jīng)濟服務的宗旨。又如《惠州學院學報》“惠州研究”專欄,該欄目創(chuàng)設20多年來,發(fā)表了關于惠州市文化建設、城市建設、政府政務改革、金融發(fā)展、物流發(fā)展、新農(nóng)村建設、生態(tài)旅游開發(fā)等400多篇為惠州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服務的應用性研究的文章,多方位、多角度地為地方經(jīng)濟建設及社會發(fā)展提供了最新的、科學的、有益的政策與改革實踐的應用論證。此欄目的設置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

      (四)深化學報辦刊改革,提高編輯綜合素質(zhì),樹立學科服務意識

      在經(jīng)濟體制轉換過程中,高校學報也應當大膽開拓創(chuàng)新,引進新型的管理機制,對學報進行深入改革。首先,進一步加強與地方經(jīng)濟的聯(lián)系。地方高校學報通過為企業(yè)解決技術難題,宣傳地方文化等方式,獲得社會的經(jīng)濟支持。其次,提高編輯綜合素質(zhì)。學報編輯是學報建設的執(zhí)行者,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學報編輯要不斷學習,使其具備更高的學術素養(yǎng)和前瞻性的思維方式,并掌握先進的編輯技能。再次,優(yōu)化欄目設置,創(chuàng)學報品牌。地方學報可以通過創(chuàng)辦特色欄目和名牌欄目,達到優(yōu)化地方高校學報的欄目設置,彰顯學報的特色和個性,既促進了學科建設,也樹立了學報品牌欄目。最后,樹立學科服務意識。針對地方高校的優(yōu)勢學科、重點學科的學科建設需求,不定期地摘編國內(nèi)外這方面的科研信息,為學科建設提供有益的信息。

      總之,地方高校學報要立足于地域的優(yōu)勢,挖掘出地方高校學報對地方高校學科建設的潛能,使地方高校學報最大限度地為地方高校的學科建設服務,而這一過程,也是地方高校學報自身提升發(fā)展的過程。地方高校學報通過對學科建設的服務,既形成了自身的辦刊特色,也實現(xiàn)了學科建設和學報發(fā)展相互促進的良性互動。

      [1]教育部辦公廳文件.高等學校學報管理辦法[S].教備廳[1998]3號.

      [2]李海燕.高校學報的定位[M]//學報編輯論叢:第7集.上海:上海醫(yī)科大學出版社,1998:91-93.

      [3]馬曉嵐,朱清時.學科建設是創(chuàng)一流大學的關鍵[N].科學時報,2004-03-19.

      [4]嘉應學院學報編輯部.特色欄目——客家學研究[EB/OL].[2010-01-03].http://210.38.160.80:8080/xuebao/ kejiatese.htm.

      Thinking on Disciplinary Construction Enhanced by Academic Journals of Loc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ZHAO Jiali
      (Journal Editorial Department,Huizhou University,Huizhou,Guangdong,516007,China)

      The enhancing function of academic journals of region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to disciplinary construct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 on regional practical conditions,focusing on advantaged disciplines,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dema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academic journals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would actively serve as a communicative platform by providing specific columns,establishing key research fields so as to push forwar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ary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local university;university journals;disciplinary construction

      G237.5

      A

      1009-8445(2010)04-0093-04

      (責任編輯:楊杰)

      2010-05-19;修改日期:2010-06-25

      廣東省高校學報研究會2008年科研項目(20080205);惠州學院校立課題項目(C207·0110)

      趙佳麗(1963-),女,天津市人,惠州學院學報編輯部編輯。

      猜你喜歡
      惠州學報欄目
      奔跑惠州
      嶺南音樂(2022年4期)2022-09-15 14:03:10
      惠州一絕
      關于欄目的要求
      致敬學報40年
      欄目主持人語
      欄目制,為什么這樣紅
      傳媒評論(2017年2期)2017-06-01 12:10:16
      學報簡介
      學報簡介
      中國衛(wèi)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52
      “健康惠州”助力幸?;葜?/a>
      当涂县| 建瓯市| 绍兴市| 五家渠市| 从江县| 晋城| 茶陵县| 和硕县| 奉化市| 隆安县| 镇远县| 政和县| 英吉沙县| 四平市| 嵊州市| 盐池县| 定日县| 四会市| 佛学| 洪雅县| 若尔盖县| 河池市| 铁岭市| 长治市| 石城县| 葫芦岛市| 定陶县| 涿鹿县| 云霄县| 昭觉县| 南华县| 尼勒克县| 卫辉市| 铁岭市| 米易县| 罗江县| 黎城县| 柘城县| 曲周县| 萍乡市| 阳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