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良教授主編的《浙江文學史》作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的一項重要成果,已于 2008年 12月由杭州出版社出版。
全書 70萬字,描述始于上古原始文學樣式迄于當代的歷經數千年的浙江文學發(fā)展歷史。發(fā)生在浙江地域上文學的歷史描述與浙江作家參與建構中國文學的動態(tài)歷程顯示,將這兩者結合更能本質地涵示浙江文學史的意義。該書以此為理念來敘述浙江文學的發(fā)展歷程。全書分上、下兩編,共 16章。上編為“古代、近代文學”,分別闡述先秦秦漢文學、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隋唐北宋文學、南宋文學、元代文學、明代文學、清代文學、近代文學;下編為“現代、當代文學”,依此闡述五四文學、20世紀 30年代文學、戰(zhàn)時文學、20世紀 40年代后期文學、建國初十七年文學、“文化大革命”時期文學、新時期文學 (上、下)。
浙江古代文學有其厚重的文學積淀,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一席。其發(fā)展走向隨著歷史進程的推移逐步深入:初興于六朝,鼎盛于南宋,發(fā)展于明清。晉室南渡,文化中心第一次南遷,促成南北文化大交流,遂有六朝時期浙江文學的初興,涌現出王羲之、謝靈運、孔稚珪、沈約等一批具有全國影響的知名文學家。唐宋時期浙江文學獲得快速發(fā)展,至南宋達于極盛。南宋定都臨安 (杭州),是“江南的核心”,人文薈萃,又得東南雄厚財富之利,遂顯一時文化繁榮景觀。宋詩中興和詞作鼎盛是此期浙江文學的一大特色?!坝兰嗡撵`”和“江湖詩派”的脫穎而出,云集臨安的南宋詞人群的整體推出,大詩人陸游、李清照等的輝煌成就,以及文學樣式的多元拓展,白話小說和戲劇文學 (南戲)在浙江發(fā)端等等,均為未來中國文學的發(fā)展奠定了厚重的基石。明清時期至近代,浙江文學的發(fā)展又顯示出一種先聲奪人的氣勢:詩歌創(chuàng)作流派紛呈,浙派詩、浙西詞派與袁枚領銜的“性靈”派詩文創(chuàng)作一度引領文學潮流,戲劇、小說在全國具有絕對領先的優(yōu)勢,戲劇大師李漁、洪昇等的戲劇理論與創(chuàng)作,《三國演義》、《水滸傳》在浙成書等等,都呈示出浙江文學創(chuàng)作的新開拓與新貢獻。綜觀浙江古代文學因時而進、漸趨繁盛的發(fā)展走勢不難看出,它雖然起步較遲,但在各個時期都有可觀成就,在許多領域都取得了領先全國的優(yōu)勢,在中國文學史上應有不可漠視的地位。
現代、當代期的浙江文學更是創(chuàng)造了中國文學史上亙古未有的神話。從“五四文學”到“20世紀 30年代文學”,浙江崛起了一個以魯迅領銜的新文學作家群,不獨以作家隊伍壯觀取勝,尤以文學精粹迭出見長,在每一個文學創(chuàng)作領域都首屈一指,顯見出浙江作家在相當長時間內引領著中國文學新潮流的局面??v觀現代、當代期浙江文學的發(fā)展歷程可知,它是在 19、20世紀之交中西文化大交融的背景中生成,經歷了“五四文學”和“20世紀 30年代文學”兩個文學高峰,在其后的大規(guī)模戰(zhàn)爭環(huán)境中稍有回落,建國以后又歷經艱難曲折,至新時期始獲得較快發(fā)展,重振“浙軍”雄風,掀起了又一個文學高潮;它與中國 20世紀文學同步發(fā)展,突顯了在特定歷史階段取得的獨創(chuàng)性文學成就。
浙江文學從古代期初始階段的被“邊緣化”,到逐步確立“文化中心”的地位,直至現代期在中國文學中的獨步輝煌,走過的是一條不斷前行的歷史發(fā)展路徑。浙江之所以能夠以一個地理小省躍居為經濟、文化大省,浙江作家在參與中國文學史大廈的建構中作出了令人難以想象的成就。透視浙江文學史,我們從中可以窺見這一文學現象背后的文化成因,梳理出浙江文化精神及其所由形成的獨特文學品性的諸多質素,諸如地理區(qū)位優(yōu)勢和經濟的富足為浙江文學的發(fā)展奠定了厚實基礎,浙江人勇于外向拓展、開拓創(chuàng)造的精神為文學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等等。該書對此進行了詳盡闡述,有利于文學史經驗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