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
【摘要】本文從中西方文化存在顯著差異的角度,初步探討了在高中英語教與學中掌握西方文化背景知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旨在對教師的英語教學和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有益幫助。
【關鍵詞】中西文化英語教學必要性 重要性
對高中學生來講,學英語的的重要性自不必言說,由于學習情境和客觀條件的限制,絕大部分高中生對英語的學習和文化背景的了解僅僅局限于英語教材和部分有限的有聲媒體。而英語高考說明中對英語教師有此要求:關注學生情感,提高跨文化意識。學生可通過中外文化的學習和比較,拓展國際視野,進一步理解中國文化,提高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所以,愈發(fā)顯出介紹西方文化背景知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知識,可以促進學生對西方國家的了解,開闊眼界,有益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教師把一些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向學生作介紹,不但有利于講清楚教材的內容,學生也容易準確掌握其思想內涵。了解一些西方背景常識對我們的教與學都有很多實際的幫助。如,在高三牛津版課本模塊10中,有篇文章標題為Population Mobility in the USA《美國的人口流動》講述了在美國,從年輕人到老年人都喜歡遷徙。由于中國人安土重遷,不喜歡生活中出現(xiàn)變動與波折,很少進行居住地的變更,除非迫于生活的無奈才遷移。兩種生活方式的對比,很多學生們會產生疑惑,而在這疑惑的背后其實是反映了學生們對美國人生活和美國人性格特征這一常識的缺乏。美國人喜歡改變,喜歡創(chuàng)新、冒險,特別崇尚一種開拓西部荒原的“牛仔精神”,也就是“個人的力量無限”。這種精神也體現(xiàn)在美國人頻繁的遷居現(xiàn)象上。據(jù)統(tǒng)計:美國每年約有4000萬人搬家,平均每五戶中就有一家三年遷居一次;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他們不習慣于平淡無奇的生活,渴望看到新地方、尋找新的就業(yè)機會、獲得新成功的性格。學生們多了解一些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語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如果不了解目的語的文化,我們就很難理解某些詞語項目的意義。因此,了解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是學生更快更準確地把握英語的語言本質及思想內涵、準確地運用英語知識、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
二、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知識,可以培養(yǎng)學生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西方文化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由于中西方文化差異較大,人們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不同。現(xiàn)將常與人們生活相關的而在文化交流中容易產生誤讀的常識性知識作如下簡要的對比: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動物:在通常情況下,狗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帶有貶義色彩,與狗有關聯(lián)的詞語大都帶有貶義,如明代學者顧起元《客座贅語》中便有“嘲事之失度,人之失意也曰狗”;但在西方文化中,狗卻享有“人之良友”(Men?蒺s best friend) 的美譽。所以在說某人運氣好時常會有He is a lucky dog.他是個幸運兒,top dog當權派、頭兒,a gay dog一個快樂的人,Every dog has his day.[諺]凡人皆有得意日,Love me, love my dog.愛屋及烏。
龍,在中國是一種吉祥的動物,是中國人的精神圖騰,中國人也常以龍的傳人自居。而在西方文化中,龍(dragon)卻是邪惡的象征,是魔鬼撒旦的化身。在《圣經》故事中,魔鬼撒旦化成一條大紅龍,貪婪地吞吃著新生的嬰兒。于是,龍在西方就成了最邪惡的魔鬼,被描述成罪惡、狡詐和殘忍的代表。在西方文學作品中常會有王子用利劍與兇龍搏斗,斬其頭后救出弱女子的故事情節(jié)。這是西方版本的英雄救美。
三、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知識,準確用英語表達自己或寫作交流。
從語言邏輯思維的角度看中西文化,東西方民族的文化思維差異主要表現(xiàn)如下:中國文化以人本為主體,西方文化以物本為主體,東西方各自形成本體型思維與客體型思維。體現(xiàn)在語言形態(tài)上,漢語習慣于用表示人或生物的詞作主語(或潛在的主語),而英語則常用非生物名詞作主語。所以,在英語句式中,以客觀it 作形式主語的句型也較多。如:
(1)It was built there so that it was convenient for everyone to get to, and because it was on the hill, the Acropolics could be seen from every part of the city.
(2)Reading in the sun is bad for our eyes.
(3)It is bad for our eyes to read in the sun.
句(1),摘自高三英語課本中關于希臘衛(wèi)城介紹的一篇文章,從該句中,我們可以看出被動句的使用頻率非常高。在學生的英語作文中,教師常會看到句(2)的表達方式,這種句式符合漢語思維學生的表達習慣,但卻不是地道的英語產出。因而英語教師在平時教授時,注意這方面的差別,有意指導學生向類似句(3)的思維方式轉變。
總之,語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中、西民族間的文化有著種種深刻、廣泛的差異。因此在英語教學中,通過教師對西方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使學生對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有一定的了解是相當重要的。不但擴大了學生視野,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而且也是學生們正確理解、把握和運用英語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包惠南, 文化語境與語言翻譯.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2001
(2)馬文·哈里斯,文化 人 自然——普通人類學導引,顧建光、高云霞譯. 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
(3)王守仁、何鋒,牛津高中英語·教師教學用書·模塊9. 南京:譯林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