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宇濤 吳援明 [電子科技大學 成都 610054]
教學與科研融合,提高研究型大學本科教學水平
□鄭宇濤 吳援明 [電子科技大學 成都 610054]
本文對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找出了教師不重視教學工作的原因。提出了研究型大學構建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團隊的構想和運行機制,即促進教學與科研融合,提高教師的學術水平與教學水平;著力專業(yè)建設,促進教學內容與科技進步同步,提高課程與教材建設質量;推進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促進學生參與科學研究,提高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經過近5年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顯著成效。
教學團隊; 本科教學; 研究型大學; 高等教育
目前在研究型大學中,普遍存在這樣一種現(xiàn)象:教師非常重視科研工作,而不重視教學工作[1]。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師寧愿花費大部分時間從事研究工作,但不愿意承擔基本的教學任務;第二,教師對發(fā)表論文非常積極,但不愿意探討教學方法,更不愿意進行教學改革與探索;第三,教師對國內外同行的科研成果和論文非常感興趣,但對其他高校的教改成果并不關心;第四,教師對科研取得的成果感到自豪,但對教學成果不以為然。
為什么會出現(xiàn)教師重視科研的現(xiàn)象?我們認為:第一,學校和學院為了不斷提升學科的學術地位,形成了具有較強實力的科研團隊,學校和學院給團隊施加了較大壓力,并把科研水平和科研任務作為對團隊和教師的主要考核指標;第二,團隊申請科研項目立項后,有足夠的經費支持,且科學研究的成果可以給教師帶來較高的經濟收入,更可以給教師和學校帶來榮譽;第三,國家和地方政府對科研成果的獎勵豐厚,評價與獎勵每年進行一次,鼓勵教師多出科研成果,為國家和地方的科技進步和經濟建設作貢獻。
教師不重視教學工作有以下三個主要原因。
第一,教學團隊的結構松散。教學團隊是在上世紀末拆除教研室后形成的課程組的基礎上建立的,團隊成員來源于不同的科研團隊,因此結構松散,不容易形成合力來共同解決教學建設與改革過程中的諸多問題。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教師只愿意講授符合自己專業(yè)興趣的課程,不愿意講授基礎課程或專業(yè)基礎課程;討論教育目標時,即使形成共識,但是否所有教師都按照這個目標來組織教學,無法監(jiān)控,是否有足夠的學時來達到這個目標,考慮不夠;教師一方面同意開設某門課程并認同課程要求,但不愿意講授該課程,導致該課程無人講授或交給學術水平和教學經驗不足的教師來承擔,因此專業(yè)基礎課程由那些學術水平不夠且教學經驗不足的教師來講授,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他們認為,教學的任務只是傳授知識,他們沒有意識到或沒有能力對學生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進行培養(yǎng)。
第二,對教學團隊完成任務的評估缺乏有效的辦法。對科研團隊的考評可以通過對科研成果、發(fā)表的論文級別與數(shù)量作出對學術水平的評價,而對教學團隊的評價缺乏有效的辦法。國家沒有一種機制評價學生在學業(yè)上取得進步的大小,也沒有方法評價哪所學校培養(yǎng)的學生取得了更大的進步,學校也沒有一種機制評價教學團隊在學生學業(yè)進步上作出了多大貢獻。外界對學?;驅W院的評價也只是看學科的水平,因此,沒有任何外界力量迫使教學團隊成員在常規(guī)教學任務之外對教學活動傾注更多的心血,他們也很少抱著幫助學生學習更多東西的心態(tài),重新審視常規(guī)的教學形式,或嘗試新的教學方法。
第三,政府和學校對教學改革與建設支持的經費不足。相對科研而言,教師對教學工作的熱情沒有那么高漲,雖然國家和地方政府對教改與教學建設也立項,但支持的經費非常有限,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只立項,但不分配任何經費。對教學改革與建設的成果也有評價與獎勵,雖然也給個人和學校帶來榮譽,但是每四年才進行一次,而且獎勵的力度明顯不夠。這就是教師更多重視科學研究而不重視教學的重要原因。
第四,忽視學生的課外科技活動。沒有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場地和設備讓學生進行自由探索,也沒有足夠的教師愿意指導學生進行這些科技活動。部分教師認為現(xiàn)在的研究生已經足夠多,都沒有精力指導,哪里還有精力指導本科生,更不愿意吸納本科生進入自己的科研課題,理由是他們不可能對自己的科研工作作出什么貢獻,只會帶來麻煩。
(一)構建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團隊,促進教學與科研融合,提高教師的學術水平與教學水平。
將教學團隊與科研團隊融合,團隊既要承擔科研任務,完成科研目標,也要承擔教學任務,完成教學目標。建立合理的團隊運行機制是團隊發(fā)揮作用的重要保障[2]。學院管理者根據學院的實際情況和發(fā)展要求,與各個團隊共同設定近期和遠期工作目標,這些目標既包含科研目標,也包含教學目標。其中,教學目標包括專業(yè)建設、人才培養(yǎng)方案、課程體系、課程建設和教材建設、教學方法、學生參加課外科技競賽成績、學生科研成果等具體目標。要求整個團隊在每個年度和四年進行規(guī)劃,并在每年末由學院教授委員會評估完成情況??己说慕Y果直接與團隊成員職稱晉升、績效工資掛鉤。在這些目標的實現(xiàn)過程中,團隊教師既提高了學術水平,也可以提高教學水平,使科研促進教學,為教學與科研協(xié)調發(fā)展提供組織保障[3]。
(二)著力專業(yè)建設,促進教學內容與科技進步同步,提高課程與教材建設質量。
團隊負責人既作為學術帶頭人,又作為科研和教學的負責人,承擔本科專業(yè)建設任務。團隊站在學科建設的高度,結合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前沿和國家產業(yè)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準確把握專業(yè)發(fā)展方向、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課程體系,組織專業(yè)課程體系和編寫系列教材,促進教學內容與科技進步同步,積極探索研究性教學方法,提高課程與教材建設質量。保證人才培養(yǎng)目標、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一致性,避免課程設置與培養(yǎng)目標不協(xié)調、重視教學內容而忽視教學方法、有課無人愿意上等問題。大大提高教學管理的效率和教學效果。
(三)推進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促進學生參與科學研究,提高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
由于教師從事科研工作,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容易激發(fā)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容易引導學生參與科研的積極性。教師通過課程綜合訓練題目的完成情況,以及與學生的交流,可以發(fā)現(xiàn)有培養(yǎng)潛力的學生,并將他們吸引到自己的科研課題中,作為碩士生的前期培養(yǎng)。
學院通過設立科研訓練項目、國家創(chuàng)新實驗計劃項目、學校的創(chuàng)新基金項目及各種科技競賽項目,為學生和教師搭起溝通的橋梁。通過這些項目的訓練,學生可以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在教師的指導下,培養(yǎng)自己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合作溝通能力,同時也為教師選拔研究生提供了渠道。
通過近5年的探索與實踐,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團隊,既有利于教師從事科研工作,更有利于科研促進教學工作的開展,并且教學效果得到明顯改善,教學質量明顯提高,得到了教師和學生的認可。
一是專業(yè)建設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我們學院的三個本科專業(yè)中有兩個專業(yè)被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yè),有一個專業(yè)被評為省級特色專業(yè)。
二是課程建設與教材建設成果豐碩。教師通過科研的積累和教學的實踐,主動承擔起教學內容更新的工作,積極進行教材編寫。近5年,學院共獲得省精品課程5門,編寫出版教材20部,大面積更新了教學內容。通過編寫教材,教師除了對課程內容更新外,也加深了對重點難點內容的理解,更體會出了教學方法的重要性,采用研究性教學方法的教師數(shù)量大幅提高,并且主動增設綜合訓練題目供學生聯(lián)系,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三是大大提高了學生對科學技術和科學研究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通過各類訓練項目以及參與教師的科研活動,極大地激發(fā)他們對科學技術的興趣,積極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近5年來,學生獲得國家級科技競賽獎勵63人次,為企業(yè)完成項目開發(fā)13項,發(fā)表科技論文89篇,繼續(xù)攻讀碩士學位的比例由原來的32%提高到50%。
人才培養(yǎng)是大學的根本任務,教學與科研都是為人才培養(yǎng)服務的。在科學技術和社會各項事業(yè)快速發(fā)展時期,大學肩負著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的重任,但人才培養(yǎng)是大學的核心。作為大學的基層單位,建立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團隊,可以合理安排教師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時段,更充分地發(fā)揮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的主觀能動性,通過科研促進教學,提高本科教學水平和質量。
[1] 德雷克·博克. 回歸大學之道[M]. 侯定凱, 梁爽, 陳瓊瓊, 譯. 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8: 19-34.
[2] 教育部直屬高校工作司. 引領創(chuàng)新追求卓越:高水平大學建設理念與方略[M]. 廈門: 廈門大學出版社, 2007: 1-13.
[3] 吳援明. 促進科研與教學的和諧發(fā)展,提高本科人才培養(yǎng)質量[J]. 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 2005, (S1): 27-29.
[4] 查有梁. 從懸紙模式看課程改革的價值取向[J]. 課程教材教法, 2005, (10):
[5] 杜希民, 周燕華, 于東紅. 大學課程的價值取向特征[J],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極(社會科學版), 2008, (1): 131-135.
[6] 李東山. 高等學校進行研究型教學的方法與意義[J].西安交通大學學極(社會科學版), 2008,(87): 92-96.
Approaches for Improving Professors’ Teaching Arts in Top Universities
ZHENG Yu-tao WU Yuan-ming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0054 China)
The reasons that professors pay more attentions to science researches than to students’ instructing are listed. How they affect students’ learning is summarized. Consturucting teacher teams which have to pay the same attentions to science researches as to students’ instructing is an available approach for improving professors’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The approach has been proved to be effective through 5 years’ practice.
teaching team; university teaching; research university; advanced education
G472.1
A
1008-8105(2010)05-0107-03
編輯 范華麗
2010 ? 03 ? 12
鄭宇濤(1966 ?)男,碩士,副教授,電子科技大學光電學院黨委書記;吳援明(1966 -)男,教授,電子科技大學光電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