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昕
(四川省綿陽市中醫(yī)院兒科,四川 綿陽 621000)
肺炎是小兒常見病,臨床治療以西醫(yī)靜脈滴注為主,治療時間在 10~14 d,費用高,患兒較痛苦,很多家長不愿接受。2008—2009,筆者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基礎上應用自擬肺寧湯超聲霧化吸入治療小兒肺炎 66例,并與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 60例對照觀察,結(jié)果如下。
1.1 診斷標準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確診。
1.2 一般資料 全部 126例均為本院兒科住院患者,隨機分為 2組。治療組 66例,男 33例,女 33例;年齡最小 3歲,最大 12歲,平均 4.3歲;平均病程(5.2±2.8)d;發(fā)熱60例,咳嗽 66例,氣喘 46例,發(fā)紺 43例,肺部啰音 62例;白細胞≥10×109/L 50例。對照組 60例,男 28例,女 32例;年齡最小 3歲,最大 11歲,平均 4.7歲;平均病程(5.1±2.5)d;發(fā)熱 55例,咳嗽 60例,氣喘 44例,發(fā)紺 30例,肺部啰音 56例;白細胞≥10×109/L 49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注射用青霉素鈉(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 51021742)10~20萬單位/(kg? d),加入 0.9%氯化鈉注射液 100 mL中,每 8 h 1次靜脈滴注。氨芐西林鈉(哈藥集團制藥總廠,國藥準字H 13020653)100~200mg/(kg? d),加入 0.9%氯化鈉注射液 100mL中,每 8h1次靜脈滴注。
1.3.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自擬肺寧湯超聲霧化吸入。藥物組成:炙麻黃 5 g,浙貝母 10 g,牡丹皮 10 g,黃芩 10 g,青黛 3 g,魚腥草 10 g,杏仁 10 g,桑白皮 10 g,葶藶子 10 g,甘草 3 g,丹參 10 g。由本院制劑室加水煎煮 3次,經(jīng)嚴格滅菌消毒,多次過濾濃縮后制成能用于霧化吸入的水劑供霧化吸入用,每 20 mL含生藥10 g。每次 20mL,用 WH 96型超聲霧化器(汕頭市粵華醫(yī)療器械廠)吸入,每次 20m in,每日 2次,7 d為 1個療程。
1.3.3 2組均治療 7d后觀察療效。
1.4 療效標準 顯效:經(jīng)超聲霧化 5 d后,熱退,喘平,兩肺啰音消失,7 d后復查 X線胸片,炎癥明顯吸收好轉(zhuǎn);有效:發(fā)熱等癥狀與兩肺啰音大部分消失,7 d后復查 X線胸片,炎癥吸收好轉(zhuǎn);無效:發(fā)熱等癥狀與體征無改善,或加重及惡化,7 d后復查X線胸片,炎癥無吸收好轉(zhuǎn),且病程 >7 d[1]。
治療組 66例,顯效 46例 (69.7%),有效 15例(22.7%),無效 5例(7.6%),總有效率 92.4%;對照組60例,顯效 30例(50.0%),有效 12例(20.0%),無效 18例(30.0%),總有效率 70.0%。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小兒服藥往往較困難,采用中藥霧化吸入的方法治療,既簡便又易于為家屬及患兒接受。超聲霧化是使用超聲的能量將藥液變成細微霧粒,使藥物隨著患者的呼吸過程直達呼吸系統(tǒng)疾患的病灶部位,是治療小兒呼吸道感染的重要途徑,一方面使藥物在局部形成較高的濃度,直接抑制病毒或細菌生長;另一方面吸收入血后可獲得一定濃度,同樣可以通過免疫增強、抗炎、抗變態(tài)反應、抗脂質(zhì)過氧化等機制發(fā)揮作用。
小兒肺炎屬中醫(yī)學肺炎喘嗽范疇,臨床以風熱閉肺最為多見。病機主要為肺氣郁閉,痰熱為主要病理改變。自擬肺寧湯方中炙麻黃宣肺平喘,黃芩清肺上之熱,共為君藥,一散一清,以達清熱宣肺之功;青黛、魚腥草清解肺熱,杏仁降肺氣,共為臣藥;浙貝母、桑白皮化痰平喘止咳,葶藶子瀉肺,牡丹皮涼血,丹參活血化瘀,共為佐藥;甘草調(diào)合諸藥,為使藥。全方共奏清肺熱、化熱痰、定喘咳之功?,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麻黃、魚腥草和青黛有抗流感病毒的作用[2];黃芩、連翹有廣譜抗菌抗炎作用,對肺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均有很好的抗菌作用;麻黃提取液有解熱抗炎、鎮(zhèn)咳祛痰和平喘的作用。自擬肺寧湯超聲霧化吸入治療小兒肺炎,藥物直達病所,方法簡單,療效確切,費用低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J].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78.
[2] 侯家玉.中藥藥理學[M].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3:29,6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