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新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qū)下堡坪中學,湖北宜昌 443146)
嘗試用生活化作文扭轉(zhuǎn)作文訓練無序化狀態(tài)
劉德新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qū)下堡坪中學,湖北宜昌 443146)
作文訓練不聯(lián)系生活,就無法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作文訓練缺乏具體指導,學生的寫作水平就無法提高。初中作文訓練必須聯(lián)系生活,讓學生寫自己的經(jīng)歷和感受,才能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
作文; 寫作訓練; 生活化
初中的作文教學一直處于一種無序化自由化狀態(tài),作文訓練隨綜合性學習的開展而進行,教材沒有明確具體的要求,過于寬泛的作文訓練空間讓師生難于把握。很多學生的作文僅僅敘寫綜合性學習的活動過程或者某個鏡頭,千篇一律缺乏個性。還有些科學探究性的綜合性學習,教師不知道怎樣進行作文訓練,學生更不知道寫什么。有些教師就放手讓學生想寫什么就寫什么,造成作文訓練的自由化傾向,學生一種材料多寫,每次作文都寫某件事,甚至出現(xiàn)抄襲作文現(xiàn)象。當前,初中作文訓練的無序化狀態(tài)和自由化傾向,更加劇了作文訓練的無效性。教師對學生寫什么,怎么寫都缺乏具體指導,寫作更讓學生頭痛。部分學生動筆也是停留在借鑒和模仿上,有的借用別人的作文素材人云亦云缺乏自己的體驗,有的不聯(lián)系生活反復寫某一件事缺少新意并無病呻吟?!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弊魑挠柧毑宦?lián)系生活,就無法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作文訓練缺乏具體指導,學生的寫作水平就無法提高。初中作文訓練必須聯(lián)系生活,讓學生寫自己的經(jīng)歷和感受,才能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
生活化作文是指作文教學與社會生活,學生生活相結合是指語文課堂教學與社會生活、學生生活相結合,使作文教學方式變成學生積極參與、樂于參與的生活過程,讓作文訓練聯(lián)系生活,讓學生書寫生活,寫作自己對生活的觀察、經(jīng)歷、體驗和感受。它包括三層意義:教學目標的生活化,即教學目標不僅是知識技能,不僅僅是寫作方法的指導,更重要地培養(yǎng)學生樂意寫作,主動表達的愿望;教學內(nèi)容的生活化,即教育內(nèi)容與社會生活、學生生活經(jīng)驗相結合;教學活動方式生活化,即寫作過程是學生樂于參與、主動參與的生活過程。而作文教學策略是指教育者為了達成教育目標而采用的一整套比較靈活的教學行為。教師每次作文訓練必須走進生活,讓學生觀察生活,感受生活,體驗生活,反思生活。學生在深入體驗生活的基礎上寫出的具有濃厚生活氣息的作文。把作文教學與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自然生活等緊密結合起來,學生才能寫出富有個性的作文。
怎樣讓學生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生活化作文呢?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其次讓學生的讀與寫回歸生活,注重學生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強調(diào)學生的生活實踐和體驗,并以此作為作文教學的理念和素材。讓學生寫出具有真情實感、言之有物的生活化作文,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和興趣,調(diào)節(jié)學生寫作的心理狀態(tài)。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能不能寫關鍵在于愿不愿寫。因此,每次作文之前教師要最大限度的調(diào)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激發(fā)寫作熱情,并適時調(diào)節(jié)教師的心態(tài)。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的激勵和思維定向起著重要的作用。學生對寫作往往心理準備不足,對自己的寫作能力不自信,這對于進入最佳寫作狀態(tài)是極為不利的。教師運用各種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和沖動,消除學生寫作的畏難情緒,促使學生下定決心,選好寫作題目,盡快地進入寫作的心理準備狀態(tài)。教師在具體指導中要根據(jù)作文的不同形式給予針對性地指導。如果是命題作文、話題作文、材料作文等形式,教師就要聯(lián)系生活幫助學生一起分析命題意圖、寫作范圍;還可以讓學生開展合作交流,明確文章的立意,理解寫作的思路,孕育寫作情感。讓學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積累,從自己已有的生活體驗中尋找所需要的寫作素材。學生對寫作內(nèi)容和形式有所了解后,畏難情緒也就會隨之減弱或消失。
第二,注重生活化閱讀體驗,積累鮮活的作文信息素材。學生作文中存在的種種病態(tài),歸根到底是缺乏生活積累,豐富學生的生活積累是實現(xiàn)生活化作文的前提和基礎。學生的生活積累主要來自直接生活經(jīng)驗和間接生活經(jīng)驗兩條途徑。要引領學生讀無字之書,注重學生的實際生活體驗,從中獲取直接生活經(jīng)驗,從而完成生活作文中最為關鍵的原始積累。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親歷生活實踐中用心體驗生活,眼看、耳聽、心想,把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視為自己作文的源頭活水。為此,在作文課中要盡可能為學生提供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的機會。如讓學生描寫自然景物,就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讓學生親身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讓學生描寫社會生活中不同職業(yè)人群的行為舉止、生活習慣,就帶領學生走進農(nóng)村城鎮(zhèn)、田間地頭、建筑工地、商場超市,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中觀察,真切體會社會生活的豐富性。還可以利用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機會,安排學生開展走進村委會或社區(qū),服務該地區(qū)的綜合實踐活動,通過實地考察村委會或社區(qū)居住環(huán)境和居民的生活狀態(tài),采訪不同職業(yè)的居民,獲得了豐富的第一手生活化寫作素材,為學生的生活化作文奠定。把閱讀作為生活的一部分,把閱讀與日常生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讓閱讀豐富日常生活,學生通過博覽群書、背誦吟讀,獲得大量的間接生活經(jīng)驗。生活化閱讀是針對應試作文閱讀而提出來的,在應試作文的驅(qū)動下,學生的閱讀往往僅局限于五花八門的作文書,局限于背誦所謂的好詞好句好段,局限于在老師的指導下背誦幾篇作文書上的范文,再設計好幾個應變的開頭,以此來對付作文考試。這樣的閱讀方式對學生作文的病態(tài)化只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為了改變這種狀態(tài),應該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需要制定適合自己的閱讀計劃,每堂課都向?qū)W生推薦一些具有濃郁生活氣息,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閱讀材料,指導學生閱讀。每逢節(jié)日,可以引導學生查閱有關節(jié)日的來源的資料、了解各地風俗習慣、當?shù)厝巳绾螒c祝等。引導學生看報紙、聽廣播、上網(wǎng)等,留意周圍發(fā)生的事,并收集記錄。利用語文活動課安排學生閱讀交流活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活化閱讀,為生活化作文積累了間接生活經(jīng)驗。
第三,實現(xiàn)作文形式的開放,給學生以自由的空間。盡管命題作文也可以寫出生活化作文來,但命題作文畢竟對于生活化作文是一種限制。因此要讓學生寫出更富有生活氣息的作文,就必須開放作文形式,給學生寫作的自由空間。只有在思想自由、心靈自由的狀態(tài)下,才能寫出真正生活化的作文。因為生活化作文從思維的角度而言,應該是自由敏健,無拘無束的;從表達形式而言是活潑多樣,不拘一格的;從內(nèi)容而言是充滿個性,各具特色的。在這樣的條件下,學生就能寫出感情真摯、有濃厚生活氣息、文質(zhì)兼美的作文。事實上一些經(jīng)典名篇都是在自由狀態(tài)下寫的,即使是命題作文,他們也是常常沖破命題的限制,率性寫自己的真情。對學生自由作文,仍然需要教師的指導,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自己生活積累中尋找作文素材,要選擇自己在生活中親歷過,思考過,感觸最深的生活事件來寫,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當然,學生的自由作文也需要有一定的規(guī)范,開放作文形式并不等于沒有統(tǒng)一要求。教師可以對學生的生活化作文提出以下要求,如每周一篇周記,題材必須貼近自己生活,教師規(guī)定字數(shù)、范圍,以防敷衍。對優(yōu)秀作文通過班級宣讀,板報張貼,選入班刊等形式進行展覽,鼓勵先進,鞭策后進。生活化作文不僅僅是課內(nèi)正式作文的必要補充,而且是整個作文教學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教師要注重指導學生生活化閱讀,積累鮮活的信息素材,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調(diào)節(jié)寫作的心理狀態(tài),實現(xiàn)作文形式的開放,給學生以自由的空間。
第四,吸收生活化語言,實現(xiàn)作文生活化。作文的生活化教學訓練,決不排斥語言文字的訓練,而是要在生活化策略指引下,提高語言表達力,使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與生活認識能力、思維能力、思想能力協(xié)調(diào)發(fā)展。作文訓練中可以讓學生走進生活吸收社會社會中豐富的口語,實現(xiàn)作文語言的生活化,讓自己的語言表達更貼近生活,富有生活氣息,摒棄堆砌華麗辭藻的文風。也可以讓學生學習文學作品中率真樸實的語言風格,化為己用,形成自己富有個性的語言表達。
每當學生經(jīng)歷一次活動后,作文往往就寫得比較好。究其原因,有生活、有活動、就有作文材路,反之則不然。縱觀學生一日生活,大多數(shù)學生生活內(nèi)容太單調(diào),課余生活沒有什么色彩可言。學校家庭為學生提供的課外生活比較狹窄,限制了學生思維的自由發(fā)展,我們清楚地看到,沒有生活就沒有寫作的素材。廣大的語文教師是否應該留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教育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如果下筆前沒有對事物的認識,沒有心靈的體驗,沒有感情的波瀾,就不可能寫出好作文來。
把生活引入課堂,把作文引向生活。如能這樣,作文教學就如我們的生活般豐富多彩,鮮艷多姿,學生的作文就不再是苦思冥想地編造,而是他們生活的真實寫照,是他們心泉的自然流淌。作為語文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自由傾吐的作文氛圍,讓他們有事便寫,有情便抒,文章長短不拘,格式不限,久而久之,作文便進入了學生的生活,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且是最愉快的一部分,這是初中作文教學追求的一種教學境界,也是我們尚且努力的方向。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的外延有多寬廣,語文的外延就有多寬廣。而生活又是多姿多彩、日新月異的。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歇”。作文教學必須把學生從課堂上和課本里解放出來,把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燦爛多姿的大自然作為學生作文的活水源頭。
[1] 朱占瓊.初中作文教學課堂上生活化之我見[J].中國體衛(wèi)藝教育論壇,2007(2).
[2] 童巧珍.作文教學生活化之我見[J].成功教育,2009(5).
[3] 牟維和.作文要走生活化和藝術化相結合的道路[J].教育前沿.理論版,2008(11).
G 623.2
A
1672-6219(2010)增刊-0373-02
2010-12-10
劉德新,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qū)下堡坪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