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丹,方 卓,韋燕飛,段雪琳,趙鐵建
(廣西中醫(yī)學院生理教研室,廣西 南寧 530001)
在全面實施學分制教育的今天,如何客觀評價學生在學科專業(yè)學習的狀況,完善學分制教學管理,真正體現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發(fā)揮高等教育以提高綜合素質為目的的功能作用,具有重要性以及深遠的意義。
學分作為一個量化衡量學生對知識學習掌握狀況的指標,在學科學習中如何進行管理監(jiān)控和如何對學生進行客觀全面的考核評定,仍然缺少足夠的深入細致的研究,特別在專業(yè)學科學習中,學生獲取某些學科學分的考核評定方法缺乏針對性,使得獲取的學分不能真正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1]。
為了改革醫(yī)學高等教育學分制學科教學中考核評定體系滯后的現象,確立包括計算機網絡考試在內的多點量化評價體系,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網絡通訊技術已在醫(yī)學教育中廣泛應用的有利條件,改革傳統(tǒng)的醫(yī)學教育考核模式,使整個考核評價體系趨于簡單化、標準化、客觀化、全面化、普遍化[2]。提高評價的準確性,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緊迫感,全面考核學生在學分制實施后的思想意識、專業(yè)知識水平和各項技能等,是我們實施此項研究的主要目的。
所謂“多點量化”是指:多個考核指標予以分值化。多個考核指標包括:章節(jié)小測驗;實驗考核;學習積極性的考察;期考四方面內容。
1.1 用計算機網絡考試系統(tǒng)在設定的局域網內[3]進行抽查式的章節(jié)小測驗,每次測驗的題量、時間、難易均可不同,其總成績占總評成績的 35%。計算機網絡考試系統(tǒng)采用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網絡考試軟件。
1.2 實驗考核。包括兩個方面的考核:基本實驗理論和實驗操作,由試驗老師評定,以平時作業(yè)形式記分值。占總評成績的 15%。
1.3 學習積極性的考察。學習積極性中的到課率為扣分項,缺課每次扣 1分,扣滿 2分為止;瀏覽我科網頁及網上模擬測驗(即“引導自學型”網絡考試系統(tǒng)。學生可利用業(yè)余時間在局域網上在規(guī)定時間內自測和提交,由計算機自動生成成績,可用以考察學生自覺學習的態(tài)度)、課余提問等項為考查學生對生理學學習的自覺性和興趣,為加分項,課余時間向老師提問題,加 0.5分 /次,加滿 2分為止,此項對學生保密;選取一些未納入計算機網絡考試的小章節(jié)進行提問,上完每章即刻或下次上課提問,同學事先知情,每章提十多個問題不等,以搶答形式回答,無人搶答的題,點名提問。無論主動或被動答題,均予打分,并根據題目難易乘以系數,簡單題系數0.5,中等題系數 0.8,較難題系數 1.0。主動搶答者在答題得分基礎上乘以 2,以鼓勵主動搶答,滿分 2分,為加分項。該項總分值 5分。
1.4 期考仍采取傳統(tǒng)的卷面考試形式,成績占總評成績的 50%。多點量化各項內容分值的具體分配見表 1。
表1 多點量化各項內容分值分配
2.1 運用計算機網絡考試系統(tǒng)進行章節(jié)小測驗時,考試時間不宜定的過長,以避免學生有時間作弊;我們設計的時間基本上屬于瀏覽式答題,即學生按一般速度基本沒有時間看第二遍題。
2.2 實驗考核存在比較大的主觀因素,各評定老師應注意統(tǒng)一評分標準。
2.3 學習積極性考察中,答題分數的評定也帶有很大的主觀性,這要求評分老師熟悉答案并有一定的經驗。
我們于 2007-2008年下學期,在學習生理學的8個中西醫(yī)結合專業(yè)班級中,隨機抽取 BJ0109001-02課堂(79人)采取多點量化機制評價總評成績,其評分標準見表 1(教改班);隨機抽取BJ0109001-01課堂(103人)進行傳統(tǒng)的段、期考,并采取舊的評分形式,即實驗成績及段考成績各占總評成績的15%,期考占總評成績的 70%(傳統(tǒng)班);隨機抽取BJ0109001-04課堂(98人)取消段考,實驗成績占總評成績的 30%,期考占總評成績的 70%(簡單班)。以上研究除外重修生與留學生。
所有成績采用 SPSS11.5軟件包行均數計算,以及相關性分析,了解教改組、傳統(tǒng)組、簡單組中,期考成績與總評成績的相關性,評價這三種考核評價方式的合理性。
表2 三種考核模式學生平均成績
根據表 2,把差別不大的教改班、傳統(tǒng)班期考成績與總評成績做散點圖見圖 1。
從表 2可以看出,取消段考的班級平時成績分值最高,平均可達 87分,而其平時成績實際只包括實驗成績一項內容,而期考成績?yōu)槿M中最低,但其總評成績卻是三組中最高,期考成績與總評成績的相關性最差(r=0.937),這種形式的考核過高評估學生學習的分值,不能真實反映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
教改班及傳統(tǒng)班的結果類似,各類分值差別均不明顯,把期考與總評做散點圖分析(圖 1),可見傳統(tǒng)班期考與總評的相關性要差些(r=0.975)。
推進教改的目的在于改進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我們從改進考核模式所做的“多點量化評價機制”的探索性研究,雖然結果不甚理想,教改組與其他組比較無明顯優(yōu)勢,但我們注重學習的過程,注重學生與教師的互動關系,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興趣,其影響比眼前的結果將更為深遠。
[1] 葛 李,陳美娟.高等院校實行學分制的利弊分析[J].瀘州醫(yī)學院學報,2005,28(3):289-290
[2] 紀多多.建立和完善學分制管理模式的若干問題探析[J].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7(1):19-22
[3] 鄭少江,林 嵐,林岷格,等.淺談病理學網絡考試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J].中國熱帶醫(yī)學,2004,4(2):3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