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光怡,臧 嘉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無錫婦幼保健院婦科12病區(qū),江蘇無錫,214002)
隱性梅毒是由蒼白螺旋體引起的一種慢性經(jīng)典的性傳播疾病,主要通過性行為傳染[1]。子宮肌瘤是婦科的常見病、多發(fā)病。隨著隱性梅毒患者的增加,子宮肌瘤合并隱性梅毒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本院2007年2月~2008年11月共收治20例子宮肌瘤合并隱性梅毒患者,現(xiàn)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本組共20例,年齡33~49歲,行常規(guī)篩查手術患者的梅毒血清試驗,以梅毒快速血漿反應試驗(RPR)和梅毒螺旋體顆粒凝集試驗(TPPA)均為陽性確診依據(jù)。根據(jù)文獻梅毒分期[2],本組20例均無任何明顯臨床表現(xiàn),屬于隱性梅毒但仍具有傳染性。在使用抗切口感染藥物的同時,給予抗梅毒藥物規(guī)律治療。采用芐星青霉素240萬U肌內注射,雙側臀肌各半,1次/周,3次為1個療程。對青霉素過敏者,口服紅霉素,0.3 g/次,4次/d,10 d為1個療程。第1療程結束后復查RPR,必要時給予第2療程治療。治療3個月后復查,14例RPR轉陰,4例轉為弱陽性,2例無變化。
20例患者在入院既往史的護理評估中均未提及梅毒病史,獲知患病以后普遍存在負性心理,表現(xiàn)為憂慮、恐懼、焦慮、懷疑、經(jīng)濟顧慮等。在治療態(tài)度方面,部分患者由于文化水平較低,且存在經(jīng)濟壓力,表現(xiàn)為較重視手術治療的主要疾病,對合并的其他疾病治療不積極。另有部分患者則心理壓力重,特別是患者為過錯方時伴有強烈的愧疚心理,擔心傳給男方,而認為男方為過錯方時則產(chǎn)生怨恨心理。因此醫(yī)護人員要正確對待疾病,調整自己的歧視心理,平等、尊重地對待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應主動與患者交談,注意交談的場合、語氣,鼓勵她們說出內心的真實想法。針對交談中發(fā)現(xiàn)的困擾患者的問題,根據(jù)患者不同的個性、文化程度、社會家庭情況,因人而異地提供個性化的心理疏導,減輕其心理壓力,使患者的心理問題得到解決,從而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本組患者經(jīng)過心理護理,大部分能正視疾病,保持健康積極的治療心態(tài),但仍有2例患者至出院時仍對梅毒診斷拒不接受。
患者的隱私權是受國家憲法和法律保護的一種重要權利,也是醫(yī)德、護德規(guī)范的重要內容[3]。由于梅毒主要經(jīng)性接觸傳播,對患者和家庭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患者強烈要求醫(yī)護人員為其保密。在護理過程中,應盡量采取單獨的交談方式,不強行追問患者感染源,不議論患者的隱私,未征得患者同意不可將病情告訴家屬。本組病例中有5例單方TPPA陽性均不愿意告訴自己的丈夫,擔心引起家庭矛盾。18例均未告訴父母親,主要是怕父母擔心。在對患者檢查、治療護理過程中要做到保護患者隱私。
由于患者行開腹手術,手術范圍較大,術后應加強巡視,密切監(jiān)測生命體征直至平穩(wěn)。術后常規(guī)備好搶救器械,保證性能完善,保持各引流管道的通暢,防止逆流、脫出,注意觀察引流液體的性狀、顏色、量。做好疼痛的觀察和護理,使患者感到舒適。協(xié)助患者按時翻身,鼓勵患者咳嗽,督促患者早期下床活動,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觀察患者皮膚粘膜情況,注意有無頭痛、發(fā)熱、咽痛、肌肉和關節(jié)酸痛,必要時給予對癥治療。
隱性梅毒作為無癥狀攜帶者,是人群中非常重要和危險的傳染源[4],無論是早期還是晚期都具有傳染性[5],而且還可造成醫(yī)源性傳染,因此做好消毒隔離尤為重要。
病房管理:盡量為患者安排單人房間,如條件不允許時可與其他患者同住,但要做好床邊消毒隔離。盡量減少用物帶入病房,用物使用后必須先行初步消毒處理并做好標志,才能拿出病房。同時要控制探視人員的數(shù)量,地面及物品表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劑擦拭。
直接接觸患者的用物處理:注射器、輸液器、各種引流管、敷料及有血性分泌物的物品,使用后置黃色垃圾袋中集中處理;盡量使用一次性物品如一次性吸氧管、一次性枕套等,不能使用一次性的物品如體溫表、止血帶,應專人專用,設專用消毒瓶固定床邊,定時更換。血壓計袖帶用保鮮膜加層保護,聽診器、心電監(jiān)護儀的導聯(lián)要用有效氯溶液擦拭。不能用含氯消毒劑浸泡的污染器械則用2%戊二醛浸泡30 min,然后清洗,再常規(guī)消毒滅菌[6]。座便器3次/d用含氯消毒劑擦拭,患者的衣物單獨清洗,然后煮沸消毒,再放日光下曝曬或送入醫(yī)院洗衣房消毒。
醫(yī)護人員的自身防護:由于職業(yè)特點,護理人員經(jīng)常接觸患者的血液和其他感染性體液,很容易被傳染。因此,護理人員要樹立預防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發(fā)現(xiàn)梅毒隱性感染者,在病歷及床頭卡上貼上明顯隔離標志,提醒護士做好自身防護。做一般護理操作如鋪床、測血壓時可不戴手套,可能接觸患者的血液及分泌物時或護理人員皮膚有破損時應戴手套。接觸患者后用消毒洗手液洗手,按照“7步洗手法”認真清洗雙手,盡量減少醫(yī)源性感染。如操作時不慎被污染銳器刺傷,應立即擠出殘血,用大量生理鹽水沖洗損傷部位,再用0.5%碘伏消毒,同時報告感染科備案,定期抽血檢查,口服藥物預防感染。針對護理工作中容易產(chǎn)生針刺傷的主要原因,盡量使用靜脈留置針,以減少反復穿刺導致護理人員的針刺傷。選擇Y型留置針,減少肝素帽套管引起的血液溢出。專人送檢標本,送檢人員要經(jīng)過職業(yè)防護培訓,送檢標本的容器必須堅固,防滲漏。采用電腦系統(tǒng)錄入電子送驗單,減少人為的傳染環(huán)節(jié)。
圍手術期在加強手術疾病專科教育的同時,對于梅毒的相關知識也要進行健康教育。向患者講解梅毒感染途徑和危害、交叉感染的方式,建議患者主動告訴家人,做好家庭內公共用品消毒;不要與病友交換物品,注意保持個人衛(wèi)生。有皮膚出血的情況如牙齦出血、拔除靜脈針后皮膚針孔出血時,盡量通知醫(yī)護人員處理。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建議其配偶及密切接觸者到醫(yī)院檢查,告訴患者堅持早期、正規(guī)、足量驅梅治療,是完全可以徹底治愈的。
[1]樂 杰.婦產(chǎn)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79.
[2]豐有杰,李荷蓮.婦產(chǎn)科[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252.
[3]喬玉寧.護士應注重依法保護患者的隱私權[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0,17(4):56.
[4]段六生,周京元,鄧江陵,等.隱性梅毒75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6,6:148.
[5]劉 冰,陳華根.住院病人梅毒診治分析[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5,12(12):3509.
[6]梁英怡,吳百柱.妊娠合并梅毒的篩查和消毒隔離[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4,14(2):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