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 陳曉琴
(出自《新勅撰集》 卷十三)
作者:權(quán)中納言定家(藤原定家)(1162—1241),藤原俊成之子。正二位,位至中納言?!缎鹿沤窦贰缎聞茸返木幷?,同時亦為《小倉百人一首》的最初的編撰者。曾任“和歌所”的“寄人”。新古今歌風時代的代表性詩人,著詩歌評論專著《近代秀歌》《每月抄》、日記《明月記》。私家集為《拾遺愚草》。
歌意:(待っても)來ない戀人を待っている私は,松帆の浦の夕凪時に焼いている藻塩のように,身もこがれるほどに戀い慕いつづけているよ。
解釋:①まつほの浦:松帆浦,位于淡路島北段的海岸名?!杆伞褂质恰复摹沟摹笒煸~」。
②夕なぎに:傍晚無風的時候。
③藻塩:讓鹽分附著在海藻上后燒制,爾后與水混合煮制而提取的鹽。它與「焼く」及「こがれ」是「緣語(關(guān)聯(lián)詞)」關(guān)系。這些都是為了引出后面的「こがれ」而存在的「序詞」。
作者自如地調(diào)動和歌的多種修飾手法,而在燒制藻鹽的松帆浦幻想性的風景中來刻畫焦急等待戀人的女性的心情。傍晚無風時海岸的悶熱難忍、令人窒息的焦躁、海邊裊裊上升的煙霧,在此種幻想的意象中,為戀情而愁腸百斷的幽怨躍然而出。
大意:翹首盼望遲遲不見身影的心上人的到來。猶如傍晚松帆浦燒制的藻鹽一樣,我亦正在忍受著思念和焦急的焚燒與煎熬。
漢譯:思君不得見,戚戚空尋覓。浦邊藻鹽身,我心更似焚。
(出自《勅新撰集》 卷三)
作者:從二位家隆(藤原家隆)(1158—1237),權(quán)中納言藤原光隆之子。曾從師于俊成學習和歌,與定家被并稱為新古今時代的代表性詩人。《新古今集》編撰者之一。
歌意:風がそよそよと楢の葉に吹いている。このならの小川の夕暮れは,(すっかり秋の気配ではあるが,)ただ(この川のほとりで行われている)夏越しのみそぎの行事だけが,まだ夏であることの証拠なのだなあ。
解釋:①ならの小川:奈良(楢)小川。流過京都上賀茂神社的小河,參拜者凈身用的“御手洗川”的別名。其音又諧植物楢樹的發(fā)音「楢(なら)」。
②みそぎ:每年舊歷6月(30日)和12月固定舉行的祭神活動。
夏季祓禊祭舉行的時候,意味著已經(jīng)是夏日的最后一天。但楢樹葉隨微風而動的聲音和景象,已在告知秋意的到來。在夏日祭的背景下,分別從聽覺、視覺來捕捉和感受秋天和夏天的存在,在季節(jié)轉(zhuǎn)換的情趣中透著一種與神事契合的清澄之美。
大意:微風吹拂著楢樹徐徐而動。這小川的暮色已充滿了秋意,唯有河邊舉行的祓禊祭還在詔告人們時令還在夏季。
漢譯:徐徐楢葉拂,小川暮色秋。御洗水純凈,怎敵夏越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