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 陽
2003年,張東亮的一個朋友找到他說:“我有一筆生意,需要貸100萬元的款,你能不能給我擔(dān)保一下?!贝蠹叶际桥笥?張東亮毫不猶豫應(yīng)承下來,然而想不到的是,朋友因為生意虧本竟然跑得無影無蹤,把一大筆債務(wù)都扔給了他,張東亮只能賣家里值錢的東西,東挪西借,分3次才還上了擔(dān)保的貸款和利息。債務(wù)的壓力和心情的郁悶,讓張東亮患了肺癌,跑了多家大醫(yī)院也沒治好病。2006年1月,張東亮不幸去世,給他的妻子劉桂花留下了巨額外債。
辦完丈夫的喪事,劉桂花對兒子說:“你爸不在了,他欠的債咱得認(rèn),人家當(dāng)初把錢借給你爸,就因為他人實在,人緣好,咱要不認(rèn)這筆賬,咱在人家面前抬不起頭來,咱睡覺也睡不踏實。”
母子二人于是開始整理張東亮留下的債務(wù),這一盤點,兩人傻眼了,張東亮留下的筆記本里只有5張借條,其余的都只是在本上記的賬,換句話說,債主手里沒有任何依據(jù),但劉桂花對兒子說:“為了咱能睡個踏實覺,咱不能賴任何一筆賬,不論他是10萬元還是100元?!?/p>
接下來,劉桂花挨家挨戶登門向債主表態(tài):“老張‘走了,我和兒子認(rèn)賬還錢?!贝蛴薪钘l的,她給債主改寫借條,把丈夫的名字換成自己的名字;沒借條的,她問清事實也全部認(rèn)賬,給債主補寫借條。
有一筆借款,本子上只寫著“趙軍平10萬元”。但是,劉桂花不認(rèn)識趙軍平,四處打聽,打聽到趙軍平在鄭州工作,急忙搭車趕到鄭州,她足足跑了三趟鄭州,才找到趙軍平,重新補寫了欠條。
等把老張留下的欠條都整理完了,她才知道,老張的欠款居然有101萬元,當(dāng)時她驚得全身直冒冷汗。
為了給丈夫還債,她先將丈夫的補助工資、住房公積金取出來,接著,她又賣掉了10年前給兒子蓋的房子。家里已經(jīng)沒啥值錢的東西可賣了。她對兒子說:“往后,咱只能用咱倆的工資還,摳手里的每一分錢。”
“除了不餓肚子,該省的全省了?!眲⒐鸹ǖ泥従痈嬖V記者:“這幾年來,她家從來就是買面吃,自己蒸饃和搟面條,很少買青菜,幾乎沒買過肉。”
2008年,劉桂花從崗位上退休,公司張羅著幫她開了一個名優(yōu)卷煙店。為了能多掙一點錢,讓自己和債主早日心安,她的店,天一亮就開門營業(yè),夜里很晚還不關(guān)門;店里擺放有報紙、雜志和茶具等,顧客進(jìn)店,喝茶、看報紙雜志都免費,這贏得大量回頭客。到2009年年底,她已經(jīng)還上了80萬元。
劉桂花的誠信感動了記者,他們紛紛到她的小店采訪,當(dāng)記者與劉桂花交談時,幾個已結(jié)清欠款的債主都趕到了劉桂花的店。大家都說:“以前每次見面,桂花總是說人‘走了,債不爛,給我時間,一分不差;都知道她講誠信,弄得我們當(dāng)時很不好意思?!?/p>
“一共還了80多萬元,咬緊牙關(guān)再作難一兩年,剩下的20多萬元連本帶息就能還清了。”劉桂花說。
記者來到她家,她40平方米的家只能用家徒四壁來形容,記者問了一個很不適宜的問題:“劉大姐,既然當(dāng)初那么多欠款沒有借條,你又何必如此為難自己呢?”
劉桂花爽朗一笑說:“還是那句話,人家當(dāng)初借錢給老張,是因為信任他,咱不能辜負(fù)人家的信任,再說了,不還人家的錢,咱睡覺也不踏實呀!”
只為了自己能睡個踏實覺,這就是劉桂花還錢的原動力,這句質(zhì)樸的話里包含著多少哲理呀,如果我們每個人做事前都能想一想,自己做了這件事之后,能否睡得踏實,那我們的世界該是多么祥和、清平。
(圖/連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