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卉 郭大招 應海松 寧波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加強進口鐵礦石監(jiān)管勢在必行
葉 卉 郭大招 應海松 寧波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近幾年,我國進口鐵礦石逐年增長,占鐵礦石供應總量的比例越來越高,對國民經濟已產生一定影響。據鋼鐵工業(yè)協(xié)會和海關統(tǒng)計,2009年,我國共生產鋼材69243.72萬噸,同比增長18.50%;生產鐵礦石88017.14萬噸,同比增長8.92%,進口鐵礦石62778萬噸,同比增長41.6%。從鐵礦石市場狀況、進口貿易狀況和進口鐵礦石質量狀況來看,加強監(jiān)管對保障鐵礦石安全供應意義重大,很有必要。
2009年,隨著宏觀經濟逐漸復蘇,國家投資建設基礎設施,刺激汽車消費、實行家電下鄉(xiāng)等經濟刺激政策,進一步拉動了鋼鐵需求,鋼鐵產能逐步釋放,鋼企生產對鐵礦石需求旺盛,帶動了鐵礦石供應增加。
國產礦方面,危機爆發(fā)初期,國內鋼鐵大幅減產,鐵礦石需求因此出現下降,加之低價進口現貨礦的沖擊,國產礦在2008年底至2009年初曾出現大量停產、減產現象。但隨著國內鋼鐵業(yè)生產的恢復和快速增長,國產礦生產也得到了較快恢復。全年國產礦供應量整體呈增長態(tài)勢。據鋼協(xié)統(tǒng)計,2009年我國共生產鐵礦石88017.14萬噸,較上年增長8.93%。分季度產量情況看,1季度為16671.62萬噸、2季度為21320.31萬噸、3季度為23868.26萬噸、4季度為26156.95萬噸,產量逐季遞增。12月份國產礦產量增長至8824.82萬噸,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探礦工作亦成果豐富,在本溪市橋頭鎮(zhèn)大臺溝發(fā)現目前亞洲最大鐵礦,其探明鐵礦石儲量超過30億噸,鐵礦石品位在25%到62%之間;在河北省唐山市灤南馬城新近探明鐵礦資源儲量達10.44億噸,礦石平均品位35%。
進口礦方面,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一季度全國鐵礦石進口量比2008年同期呈現下滑趨勢。隨著宏觀經濟形勢的逐漸回暖和鐵礦漲價的預期,中小鋼鐵企業(yè)和國內鐵礦石貿易商通過現貨市場大量購買鐵礦石,搶占市場,促使二季度進口量迅速反彈。據海關統(tǒng)計,3月至9月是鐵礦石進口的高峰時期,9月鐵礦石進口量創(chuàng)下年內最高,為6455萬噸。進口鐵礦石大量存放于港口長期存儲,加之受國內整體運力相對不足等因素制約,造成全國沿海各港口鐵礦石普遍壓港。此后,由于鐵礦石價格上漲抑制了進口需求,10月鐵礦石進口量大幅回落至4547萬噸,但11月、12月進口量再次逐月遞增,12月我國進口鐵礦石6216萬噸,為年內次高單月進口量。
2010年,在鋼市回暖的作用下,我國鋼鐵產量逐月升高,全年粗鋼產量有望達到6.3億噸左右,鐵礦石進口需求隨之明顯增長。海關統(tǒng)計數據顯示,3月份我國進口鐵礦石5901萬噸,環(huán)比增長963萬噸,同比增長13.3%;一季度我國累計進口鐵礦石15503萬噸,同比增長18%。
2009年,我國鐵礦石價格呈波動上行趨勢,進口鐵礦石海運費亦水漲船高。據中經網發(fā)布信息,2009年,國產礦和進口礦全年價格走勢基本一致,年內出現兩輪大幅波動行情。年初鐵礦石需求低迷,礦價因此大幅下跌,直至4月末觸底。之后,國內鋼鐵需求的快速增長推動了礦價震蕩上揚,國產礦、進口礦價格先后在8月上旬和下旬達到年內最高點,品位66%的國產鐵精礦最高價格至920元/噸,進口現貨礦最高價至870元/噸。后來價格有所波動,進入4季度后,鐵礦石價格再次進入平穩(wěn)上行通道。截至年末,品位66%的國產鐵礦石價格再次達到920元/噸,而進口現貨礦價格也回升至810元/噸。
隨著鐵礦石海運需求的增長,以及階段性國際原油價格上漲的影響,鐵礦石海運費從年初的相對歷史地位持續(xù)波動上行,在年中(6月中旬)沖高后回落,9月底該輪下跌行情觸底回升,11月中旬海運費達到年內最高點,當時巴西礦和澳大利亞礦海運費分別上升至44.9美元/噸和20.71美元/噸。11月下旬之后海運費再次快速向下調整,截至2009年末,巴西礦和澳大利亞礦海運費回落至27.2美元/噸和11.1美元/噸,較此前的年內最高位分別下降了17.7美元/噸和9.61美元/噸,降幅分別為39.4%和46.4%;與年初相比,分別上漲了18.10美元/噸和5.44美元/噸,大幅增長198.9%和96.1%。受鐵礦石海運費上漲的影響,波羅的海綜合運費指數(BDI指數)也從年初的773點提高至年底的3005點,上升了42.09%。
總體來看,2009年全年鐵礦石價格、鐵礦石海運費呈震蕩上升態(tài)勢,其價格上漲為鋼材價格上行提供了支撐,但也使鋼鐵企業(yè)生產成本增加,降低了企業(yè)盈利空間。2010年一季度,鐵礦石需求增長明顯,推動了礦石價格的進一步上漲。
由于鐵礦石資源持續(xù)緊張,許多國內企業(yè)開始邁出多元化步伐,更多中小礦山、貿易商、非產礦的國家參與到鐵礦貿易中。但總體來看,全國進口鐵礦數量居前三位的供貨國仍是澳大利亞、巴西和印度三個國家,主要供貨商為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和力拓三大礦業(yè)公司,供貨略顯集中,用貨趨于分散,總體貿易格局基本穩(wěn)定。
從貿易方式來看,長期以來,我國進口鐵礦的貿易方式一直以鋼廠直購和通過中間貿易商購買兩種貿易方式為主。國內部分大型鋼鐵企業(yè)均與國外鐵礦石供應商訂有長期供貨協(xié)議,中國鋼鐵企業(yè)從國外供貨商直購的長期協(xié)議礦占整個進口鐵礦石貿易的一半以上。一部分中小鋼廠特別是大部分小鋼鐵企業(yè)則采用委托貿易商代理進口鐵礦。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大型鋼企加快了拓展海外礦產資源的步伐,合作開發(fā)、加大海外礦產權益投資成為武鋼等企業(yè)進口鐵礦石的主要渠道。如武鋼與澳大利亞 WPG公司合作開發(fā)南澳中部HawkNest礦區(qū),與澳大利亞 CXM公司共同開發(fā)南澳埃爾半島中部和南部鐵礦項目,購買了巴西投資集團EBX公司旗下的MMX公司部分股權,對加拿大鐵礦公司CLM進行2.4億美元的戰(zhàn)略投資,成為CLM上市公司的最大股東,獲得BloomLake項目25%的股權及50%的產品。鞍鋼、包鋼、重鋼等鋼企也都注資海外,認購了海外礦企部分股權。
2009年,我國進口鐵礦石占鐵礦石供應總量的比例已達41.63%,對國家經濟安全已產生一定影響。但同期我國鐵礦石進口企業(yè)的集中度卻不升反降。據海關統(tǒng)計,2009年我國有鐵礦石進口記錄的企業(yè)共235家,其中進口量前20位企業(yè)合計進口鐵礦石2.9億噸,占當年我國鐵礦石進口總量的46.5%,比重下降5.6個百分點。隨著進口量的增長和集中度的下降,進口秩序有些混亂。一方面,個別鋼企從一已利益出發(fā),在我國鋼企與三大巨頭鐵礦石價格談判斡旋未果的情況下,暗渡陳倉,私下與礦業(yè)巨頭進行接觸,答應90%至100%的漲幅,擾亂了市場秩序。更多的企業(yè)不得不跟進,使鐵礦石進口亂局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個別國外礦業(yè)巨頭為了掌握市場定價權,不惜以身犯法,采用不正當手段竊取價格談判關鍵期我國鋼企內部信息以及鋼協(xié)會議內容。以力拓案為例,力拓中國代表處的胡士泰四人組對我國相關企業(yè)給予穩(wěn)定的優(yōu)質貨源、相較現貨更加便宜的長期協(xié)議價格,我國相關企業(yè)則以現金、銀行卡、鐵礦石談判相關信息作為回報。通過這一利益鏈,力拓幾乎能夠做到,在中國鋼鐵業(yè)秘密會議的第二天,就能夠拿到會議的內容,從而在價格談判中掌握主動權。根據此案公訴人的測算,中國鋼鐵企業(yè)因此蒙受了巨大經濟損失。其中,首鋼國貿公司、萊鋼國貿公司等20余家單位,多支出預付款10.18億元,僅2009年下半年利息損失,達1170.30萬元。
從檢驗檢疫機構方面掌握情況來看,由于目前我國尚未出臺鐵礦石品質強制性標準,到貨檢驗只能依據雙方簽訂的合同。部分鋼鐵企業(yè)為爭搶貨源,忽視原材料的質量要求,國內不少貿易商和中小鋼廠的合同條款中,簽訂的檢驗指標只有典型值,沒有保證值,甚至不作品質方面的要求,不利于保障收貨方的利益。據了解,多數海運口岸的進口鐵礦石檢驗不合格率在43%~80%之間。檢驗檢疫機構在檢驗監(jiān)管過程中發(fā)現,“裝港短量”、“以水充礦”、“粉塊夾雜”、“以廢充礦”、“以次充好”、“有害元素含量超常”和“夾帶雜物現象”等涉及安環(huán)衛(wèi)和欺詐性方面的行為仍時有出現。其中,品質不合格情況主要集中在鐵含量、水分、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鋁等雜質含量和粒度不符合合同要求。一是鐵含量下降。如印度鐵礦的鐵含量,2003年前多超過65%,目前一般在60%到62%之間,60%以下礦種逐漸增加,且品質波動大;巴西、澳大利亞、南非的鐵礦雖然品質較穩(wěn)定,但品位下降趨勢明顯。二是明水現象嚴重。在山東、寧波、天津和江蘇等口岸進口鐵礦中多次檢出大量明水,主要是來自巴西的粉鐵礦,也發(fā)現于來自印度、加拿大、秘魯、澳大利亞等國家的鐵礦,“以水充礦”現象非常嚴重。三是雜質元素含量偏高。如2009年寧波口岸雜質元素含量不合格103批,主要是秘魯礦的硫、二氧化硅含量、印度礦二氧化硅含量和烏克蘭礦二氧化硫含量。四是粒度偏差大。粉礦中混有大塊原生礦,或者塊礦中含粉量過高的現象時有發(fā)生。
危機爆發(fā)后的2008年末,全球鋼鐵需求大幅萎縮,鋼材價格暴跌,鋼鐵企業(yè)經營遭受重大創(chuàng)傷,而高額的鐵礦石長協(xié)價更是令企業(yè)經營雪上加霜。鑒于此情況,2009年談判伊始,長協(xié)價降價預期在全球鋼鐵企業(yè)及礦商中便形成了普遍共識。但由于供需雙方在價格降幅上存在分歧,2009年鐵礦石談判異常艱難。在年初價格下行時期,鐵礦石供應商遲遲不愿接受需方的降幅要求,等待市場的反彈。隨著我國經濟較早復蘇,鋼鐵生產快速增長,進口現貨礦價格上漲,談判優(yōu)勢進一步向掌握話語權的供應商一方傾斜,我方談判更加被動。最終,在年度談判期限內,我國未能與全球三大鐵礦石巨頭中的任何一家達成談判協(xié)議。2010年鐵礦石長期協(xié)議價的起算日(4月1日)已過,而我國與三大巨頭之間就鐵礦石長協(xié)價遲遲未能達成統(tǒng)一意見。鑒于目前鐵礦石定價周期由“長”變“短”以及向現貨市場貼近的趨勢顯露無遺,三大巨頭開始推行季度定價、指數定價模式,而一些咨詢機構看到鐵礦石現貨市場帶來的“商機”,也開始推出一系列的鐵礦石指數,國際金融大鱷更是開始著手開發(fā)鐵礦石掉期交易、指數期貨等金融衍生品,圍繞鐵礦石產生的新的金融鏈條已經逐漸清晰。從長遠來看,提升我國鐵礦石談判話語權,還需進一步提高自給率,并采取多條措施整頓鐵礦石進口秩序。
促進貿易方式多樣化,加強境外開發(fā)配套政策支持,進一步完善海外投資金融管理,建立海外礦產資源風險勘查和開發(fā)基金,進口鐵礦石的市場緩沖資金,以管理價格風險。鼓勵有實力的礦山企業(yè)到國外從事礦業(yè)活動,鼓勵國內鐵礦生產者組織大型礦業(yè)公司到海外進行風險勘探或購買國外礦山的股份,并對海外分成鐵礦石的進口免除關稅,以不斷加大開發(fā)利用海外資源的力度,從而逐步建立起穩(wěn)定的海外供礦基地,確保資源的安全、可靠供給。
一是切實改進鐵礦石進口資質管理制度,充分發(fā)揮鋼協(xié)作用,協(xié)調貿易商、代理商、大小鋼企之間的關系,形成統(tǒng)一對外、總量控制、選優(yōu)汰劣的應對格局。二是推動產業(yè)重組,通過政策引導,促進適度集中,優(yōu)化資源配置,提升市場結構,增強我國鋼企的整體競爭力。三是促進國際合作,發(fā)揮世界鋼協(xié)等國際組織作用,加強國際聯(lián)盟,協(xié)調各國監(jiān)管組織對鐵礦石市場進行檢查,對三巨頭的壟斷市場行為進行調查,維護各國鋼企合法權益。
一是盡快研究制定針對鐵礦明水的檢驗監(jiān)管新辦法,探索明水鐵礦取樣新工藝,加強檢測方法研究,制定明水鐵礦評價性標準,從法規(guī)和標準層面遏止鐵礦明水現象的發(fā)生。二是加強進口鐵礦石檢測數據統(tǒng)計與分析,定期發(fā)布質量報告,為鐵礦石進口貿易談判及宏觀政策調控提供全面、詳實、準確的質量數據支持,維護國家利益和企業(yè)權益。三是探索對來自不同國家或地區(qū)、不同品種的進口鐵礦進行風險分析,發(fā)布預警信息,根據風險評級實施分類管理,提高檢驗監(jiān)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