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毅 黃何
(西北政法大學 哲學與社會發(fā)展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3)
中國法律推理研究的回顧和展望
——以法律邏輯界的研究為視域
周毅 黃何
(西北政法大學 哲學與社會發(fā)展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3)
我國邏輯學界對法律推理的研究經歷了從無到有、從萌芽到初步發(fā)展的階段,這期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法律推理觀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但要克服目前研究中的一些不足,求得更大的發(fā)展,還必須認清邏輯在法律推理中的作用,充分借鑒外國在法律推理研究中的方法及成果,緊緊圍繞法律推理的主要問題做建構性的工作。
中國法律推理;基本問題;回顧;現(xiàn)狀;建議
我國對法律推理的研究始于上世紀80年代,其進路有二:一是法學視角的“內行式”研究;一是邏輯學(或哲學)視角的“外行式”研究。在至今三十年里,無論是法界還是邏輯界的研究,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也取得了不菲的成果。本文試圖從邏輯學的視角對我國三十年來法律推理研究做一簡要的回顧,對未來的研究談談自己的看法。
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的法治不健全,邏輯學與法律科學難以發(fā)展,兩者的交叉研究更無從談起。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的民主法制不斷得到恢復和完善,邏輯學本身也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于是,一些邏輯學者率先提出研究為法律工作者使用的邏輯學,此后,在全國邏輯討論會安徽屯溪會議上,由一些邏輯學者提出了“法律邏輯”或“法律邏輯學”這一名稱,這時的研究開始涉及法律推理問題。但是,當時對其的定位僅僅是從形式邏輯知識的應用角度出發(fā),試圖為司法實例提供形式邏輯方面的論證,根本不涉及法律以及司法實踐中的實質問題,不少人認為“法律邏輯是一門應用性質的形式邏輯分支學科”、①“是處于形式邏輯學下面一個層次的邏輯學分支學科”。因此,發(fā)表的文章和出版的教材及專著,只是“形式邏輯加案例”或“案例加形式邏輯”式的說明,這就造成法律邏輯一方面與形式邏輯的內容沒有多大區(qū)別,另一方面也不能滿足司法工作者的真正需要,這種現(xiàn)象持續(xù)多年。
1994年是法律推理研究的轉折點,自此以后,法律推理在邏輯界的研究逐步趨熱,而且也出現(xiàn)了一些顯著變化,這表現(xiàn)在:一是形成了比較大的研究群體。不少邏輯學者開始致力于法律推理的研究,邏輯界法律推理的研究人丁興旺。二是取得了相對較多的研究成果。1994年以來,邏輯界發(fā)表的有關法律推理的論文達數(shù)百篇,分別討論了法律推理的歷史、概念,特征、方法、邏輯基礎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而且都力求把法律內容和邏輯緊密結合起來,其中不乏有真知灼見的力作,與之同時,還出版了數(shù)十部有關法律推理的專著和教材。
法律邏輯學教材和專著的巨大變化最能反映邏輯界法律推理研究的變遷。例如,吳家麟教授主編的《法律邏輯學》(群眾出版社,1987版),是早期法律邏輯的代表作。在編者看來,各種推理(方法)用于法律活動之中便可稱為法律推理,而且,《法律邏輯學》著重探討的是刑事偵查活動中各種推理方法的應用。②這反映出一種“窄化”和“邏輯方法法律應用化”的法律邏輯觀和法律推理觀,體現(xiàn)在內容上是“形式邏輯加案例”的體例。到2004年時,王洪教授主編的《法律邏輯學》與其相比,則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一是以法學和邏輯的方法論的框架安排著作的體例,更充分地體現(xiàn)了法律與邏輯的緊密結合。二是把法律推理單獨作為一章,另有幾章圍繞法律推理探討其大、小前提的構建問題,這充分體現(xiàn)了法律推理是法律邏輯的中心問題,反映出了他“寬化”的法律推理觀。在他看來,司法判決結果的獲得,不可避免地經歷確認事實、尋找法律、作出判決三個不同的過程,必然要進行事實推理、法律推理和審判推理等三種不同的推論。
第一,對西方各種法律推理理論的介紹和引述。我國邏輯界研究法律推理時,采用了西方法界的觀點。例如,法律邏輯界普遍認為,法官在確認案件法律事實時,不能單獨使用形式推理,而必須把形式推理和實質推理結合起來,主張采用博登海默等西方學者的觀點,將法律推理分為形式推理和實質推理。第二,對法律推理的概念及其特征進行了研究。邏輯界提出的法律推理的定義有十幾種之多,例如,張傳新認為,法律推理就是特定主體在法律實踐過程中,以已知的法律和事實材料為前提推導和論證法律結論的過程。它具有以下基本屬性:法律推理是一個知識創(chuàng)新的過程,是一種正當性證明的推理,具有內在的邏輯性和實踐性。第三,對法律推理過程、方法等進行了研究。對形式推理、實質推理、辯證推理等方法進行了探討,分析了這些方法使用的條件及其局限性。有些學者還對法律推理大、小前提的構建做了討論。其中林來凡教授提出,要在法律思維中超越三段論,這可以看作是試圖對法律推理方法進行拓展。第四,對法律推理的邏輯基礎、本原、性質、作用、效力等進行了研究。例如,熊明輝教授認為法律推理是單調推理,并提出了法律推理的公理。第五,部分學者對法律推理的形式化、符號化作了研究,試圖在這一方面做一些開拓性的工作。
從國外移植的東西相對較多,創(chuàng)新的東西相對較少;從宏觀方面研究的較多,微觀方面研究的較少;從理論方面研究的較多,實踐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之所以呈現(xiàn)以上特點,主要原因在于:第一,法學學科的原因。新中國的法學研究歷史很短,而法律科學本身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加之它與經驗、價值等主觀性的東西聯(lián)系密切,法律的不確定性、結構的開放性、法律推理的結論更多的呈或然性等特點,都與邏輯追求精確性和必然性的特質有矛盾的一面,而西方概念法學、形式主義法學片面夸大邏輯的作用以及受到中外法學界的強烈批判,更使邏輯與法學的對接雪上加霜。第二,邏輯學自身的原因。邏輯學是一門工具性的學科,歷來被強調為研究形式結構和必然性的東西,而且這種特征呈現(xiàn)出愈來愈強的趨勢,這使得邏輯學者研究法律推理時受到了不小的束縛。而邏輯符號化、形式化的特點又使得邏輯表現(xiàn)出僵化、機械的面孔,讓不少法學者對邏輯在法律和法律推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產生了不少的誤解。第三,法律語言的原因。法律語言是一種自然語言,由于人們在表達上習慣的差異以及語言表達簡潔性的要求等,使得人們在表達法律意義和觀點時,其語言的形式結構很多時候并不直接表現(xiàn)為邏輯的形式結構,比如,法律推理中可以省略部分前提或結論,這就使有些人或者誤以為它是非形式的,或者誤以為根本就不是推理。
法律推理的研究如何才能取得長足的發(fā)展,這是邏輯學界值得思考的問題,當然,這或許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但是,在筆者看來,我國邏輯界對法律推理的研究應該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邏輯究竟在法律推理中何為?(1)邏輯為法律推理規(guī)定明確、理性的路徑。任何思維都是有規(guī)律和原則可循的,而只有遵循規(guī)律和原則的思考才是理性、高效的思維,法律思維也不能例外。邏輯是法律推理的認識工具,遵循一定的邏輯路線有助于完成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的任務③。(2)邏輯為法律推理提供了理性方法。法律推理的首要目的是獲得裁決的結論,它既需要法律方法的支持。也需要邏輯方法的支持,正如有學者指出:法律的邏輯過程,是從邏輯學家的術語到法律思維的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邏輯是工具,價值判斷是根本,需要通過概念、規(guī)則、關系等各種具體的邏輯方法來實現(xiàn)④。對此,馬克斯·韋伯的論述更為具體。他指出,法律推理是法律科學的先決條件之一。因為每一個具體案件都必須通過邏輯方法從抽象的法律規(guī)則中得出結論。⑤(3)邏輯是法律推理的理性批判工具之一。法律邏輯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解決如何在法律領域中進行合情推論與合理論證的問題,以及如何評估或評判其推論與論證的合理性或正當性的問題。它是公正司法的技術,也是司法公正的基本準則與尺度。法律推理首先是一種推理,它就要遵守一定的規(guī)則,否則,就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其結論的正當性就會受到懷疑。其次,法律推理的法律事實、證據以及推理出的結論之間應該滿足一致性,相互之間不能出現(xiàn)矛盾?!斑壿嬍枪痉ǖ某绦虮U希鼘徟械拇_定性、一致性或一貫性具有重要制約作用?!雹?/p>
(1)法律推理研究與本質主義。追求精確性或確定性是邏輯這門科學的特點,這一特點使得我國邏輯界在研究法律推理時都要以定義的方式確定其明確的內涵和外延,常用手法就是揭示研究對象的本質,而法律推理具有異質性、多元性和個體性的特點,它的主體、使用范圍、方法等廣泛而復雜,試圖對其界定一個精確的范圍,并以此作為研究的出發(fā)點的思維和研究方法會導致大量的研究資源浪費在不太重要的問題的討論上,甚至于妨礙研究的發(fā)展。事實上,我國邏輯界討論法律推理定義的文章很多,但是,至今也沒有達成一致意見。在西方,不管是法界還是邏輯界對法律推理的研究正是拋棄了本質主義的定義方法,采取了一種寬泛的、描述性的定義方式,其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例如,對什么是法律推理,佰頓認為:“法律推理就是在法律爭辯中運用法律理由的過程?!雹吲謇谞柭J為:“法律推理主要就是為了實現(xiàn)不同價值判斷之間的“平衡”和“綜合”的,也就是為判決結論提供適當理由的”。這種研究方法是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鑒的。(2)法律推理研究與問題意識。法律邏輯是關于方法論的學科,它對法律推理研究主要目的之一,是給法律人解決法律問題提供方法,所以,強烈的問題意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從問題出發(fā),找到或給出正確的解決方法,問題解決了,研究也就推進了,理論也就得以發(fā)展了。西方法界和邏輯界在研究法律推理是特別注重這一點。例如,佰頓在研究法律解釋問題時,從“禁止車輛駛入公園”這一規(guī)則所遭遇到的問題開始,然后一步步深入和展開,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例子在西方法學者的著作里比比皆是,值得我們國內的學者借鑒和發(fā)揚。(3)法律推理研究的目標是法律推理理論的建構而不是批判。西方法治已有很長的歷史,其法律理論包括法律推理理論已比較成熟,各種理論流派之間的競爭與批判司空見慣,這毫無疑問有利于其法律理論的建構和發(fā)展。我國的法治建設時間與西方相比不是很長,法律推理理論的構建正處于起步階段,還沒有形成自己的體系,更談不上成熟,因此,邏輯人和法律人一樣,其主要的任務是結合我國的法治實踐的實際和需要,在借鑒西方法律推理理論的基礎上,提出和建構我國自己的法律推理理論體系,而不是跟著西方去進行批判。
對于法律推理應該注重研究和解決那些問題,王洪和張成敏兩位學者的觀點基本一致,很有見地,值得研究法律推理問題的邏輯界同仁借鑒。王洪教授在《法律邏輯的基本問題》中認為,法律推理的基本問題是法律推理的正當性問題。一是判定問題。如何評估法律推理?即如何判定前提是否必然地得出結論。二是推導問題。即如何進行法律推理?即如何從前提必然地得出結論。法律邏輯就是要解決法律推理的正當性問題:既要為判定一個法律推理是否具有正當性提供檢驗方法或程序,又要為如何正當?shù)剡M行法律推理提供推導規(guī)則。全部的法律邏輯理論,就是圍繞解決法律推理的正當性問題,即“必然地得出”這個基本問題展開的。法律邏輯的理論研究大致沿著兩個方向發(fā)展:一是法律形式推導的研究;二是法律實質推導的研究。⑧張成敏教授在《法律邏輯之學術領域》中提出,法律推理的基本問題是:形式分析與價值分析;法律推理的基礎——還原方法論;補充漏洞的價值還原論;法律推理的一般推導;法律推理的復雜推導;法律推理的涵攝——推理中明示或隱含的定義。⑨
注釋:
①吳家麟:《建立法律邏輯學的必要性及其研究內容和方法》,《福建論壇》,1982 年第 5 期。
②趙玉增:《法律推理研究述評》,《泰山學院學報》,2005年第9期。
③⑥張寶生:《法律推理中的法律理由和正當理由》,《法學研究》,2006年第6期。
④王洪著:《司法判決與法律推理》,時事出版社,2002年版,第75頁。
④(美)魯格羅·亞狄瑟著,唐欣偉譯:《法律的邏輯》,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6頁。
⑤轉引自信春鷹:《二十世紀西方法哲學基本問題》,《法學研究》,1993年第4期。
⑦(美)史蒂文·J·伯頓著,張志銘等譯:《法律和法律推理導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110頁。
⑧王洪:《法律邏輯的基本問題》,《政法論壇》,2006年第6期。
⑨梁慶寅主編:《法律邏輯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34頁。
B819
A
1671-2994(2010)06-0149-03
2010-09-03
周 毅(1966- ),男,甘肅平涼人,西北政法大學哲學與社會發(fā)展學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法律邏輯、現(xiàn)代邏輯和邏輯哲學。
黃 何(1969- ),女,甘肅天水人,西北政法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法理學。
責任編輯:陳文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