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媛
(廣南縣第一中學校,云南廣南 663300)
云南省廣南縣是壯族的聚居區(qū)之一,素有“壯鄉(xiāng)”之稱、“句町古國”之譽。據(jù)學者研究,這里的壯族源于古代百越系統(tǒng)的民族群體,是句町濮人的原種民族。根據(jù)有關專家的考證結果,“句町的疆域范圍大致包括云南的廣南、富寧縣和廣西的西林、隆林、田林、百色以及那坡、德寶縣部分地區(qū)?!盵1]新中國成立后,國家組織全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共同編制、并由中國地圖出版社于 1982年出版的《中國歷史地圖集》把廣南縣標定為句町縣治的所在地。因此,考古學家們認為廣南縣是 “句町古國”的治所。
關于“句町”一詞的讀音,現(xiàn)一般人將之讀作Gōu dīnɡ。其實,這個讀音不準確。從相關資料來看 ,“句町 ”應讀作 Qútǐnɡ。
“句町”一詞最早見于《漢書·地理志》,《后漢書》、《三國志》、《晉書》、《資治通鑒》以及《水經(jīng)注》、《華陽國志》等正史和方志,均有關于“句町”古國的載錄。
“句町”二字究竟如何讀,自古以來眾說紛紜,筆者經(jīng)過收集,整理了顏師古等一些古代學者關于“句町”讀音的資料,如下所示:
1.《漢書·地理志》牂柯郡下有句町縣
“應劭曰:故句町國。師古曰:音 ‘劬挺’”。
“挺”在《廣韻》中音 “徒鼎切”,[2](P279)為定母迥韻開口四等上聲,全濁聲母上聲字今變去聲,仄聲不送氣,因此按規(guī)律今天本應讀作 dìnɡ,但發(fā)生了例外變化,讀作 tǐnɡ。
2.《漢書·昭帝紀》
“鉤町侯毋波率其邑君長人民擊反者,斬首捕虜有功?!弊?服虔曰:“鉤”音《左傳》射兩軥之‘軥’?!睉吭?“‘町’音若 ‘挺’,西南夷也,毋波其名也,今牂柯鉤町縣是也。”師古曰:“音‘劬挺 ’?!?/p>
“軥”《經(jīng)典釋文》音 “其俱反”,《廣韻》與之相同,為群母虞韻合口三等平聲,濁聲母平聲字今讀陽平,因此按規(guī)律今天讀作 qú。
“挺”的讀音與上條分析相同。
3.《漢書·西南夷傳》
上曰:鉤町侯亡波率其邑君長人民擊反者,斬首捕虜有功,其立亡波為鉤町王。注:師古曰:“‘鉤’音 ‘巨于反’,‘町’音 ‘大鼎反’。”
“鉤”音 “巨于反”,“巨于反”與上述 “其俱反”音韻完全相同,“町”“大鼎反”與上述《廣韻》“徒鼎切”音韻完全相同。
《后漢書·杜篤傳》:
“南羈鉤町,水劍強越?!弊?“羈,系也。鉤町,西南夷也。水劍,謂戈船。將軍等下水誅南越也。鉤町,音 ‘劬挺’?!?/p>
1.《晉書》卷九《音義》
“句町,應劭:‘句’音 ‘鉤’,顏:‘町’音‘挺 ’?!?/p>
2.《晉書》卷十四《音義》
“句町:‘劬梃’二音,句又 ‘古侯反’?!?/p>
“古侯反”為見母侯韻開口一等平聲,清聲母平聲字今讀陰平,因此按規(guī)律今讀作 ɡ ōu。
《資治通鑒》卷二十三:
“詔以鉤町侯毋波”。注:“鉤町,西南夷種,武帝開為縣,屬牂柯郡,雖置官吏,而仍以其君長為鉤町侯,使主其種類,‘鉤’音 ‘劬’,‘町’音‘梃’。毋波《漢書》作 ‘亡波’,亡,古無字也?!?/p>
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顏師古注、李賢注、胡三省注 “句町”讀音均為 “劬挺”,按照語音歷史演變規(guī)律,“句町”一詞應該讀作 qútǐnɡ,或讀作 ɡ ōu tǐnɡ。那么 ,應該選擇那一個讀音呢 ?帶著這個疑惑,筆者查閱了現(xiàn)代詞典的相關解釋,情況如下所述。
“句町縣:漢置,故城在今云南通??h東北五里……按句町本漢時西南夷之國,今云南蒙自道之地,漢武帝置縣,仍封其夷人為王,后王莽降其爵為侯?!盵3](P195)
“句町: (qútǐnɡ) 古縣名。 “句 ”一作 “鉤(ɡ ōu)”。古句町國地,西漢元鼎六年 (公元前 111年)置縣。治所約在今云南廣南縣境內。南朝梁廢?!盵4](P751)
“句 4町:漢縣名。屬牂柯郡。見《漢書地理志》上?!墩训奂o》及《西南夷傳》寫作鉤町,地在云南蒙自縣?!盵5](P471)
按:“4”指《辭源》給 “句”的第 4個注音,讀 qú。
根據(jù)上述內容,從語音歷史演變規(guī)律和語音的約定俗成來看,筆者認為 “句町”一詞讀為 qútǐnɡ更為恰當。
[1] 覃圣敏.句町古史鉤沉[J].廣西民族研究,1988,(3):45-60.
[2] 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 [Z].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
[3] 臧勵龢,等.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 [Z].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分館,1982.
[4] 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 [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
[5] 廣東,廣西,湖南,河南辭源修訂組.辭源 [Z].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