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琳
(鐵道警官高等??茖W校警體部,河南鄭州 450053)
所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維持興奮狀態(tài)而表現(xiàn)出的一種奮發(fā)進取精神的心理過程。學生的這種積極性有著以下特點:第一,對學習行為有著積極的能動作用,能使學習者去努力獲取一定的知識目標。這種能動作用不僅表現(xiàn)在學習條件具備時,就是條件差或不具備時,也能使學生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去努力完成學習任務。第二,這種積極性是建立在高度自覺性基礎之上的,它伴隨著自身行為動機而出現(xiàn),并促使學生去達成獲取知識的目標,因此,不需要外部強制性刺激。第三,這種積極性都指向一定的目標即對某種知識的獲得。沒有一定目標指向的積極性是不存在的。第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盡管是一種主觀心理狀態(tài),但也具有著鮮明的實踐性,它與學生的學習實踐活動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離開了某種實踐,積極性就不可能存在。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產(chǎn)生的根源是什么?行為科學告訴我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深層次的根源是其需要。這正如心理學家A.B.西蒙諾夫在其所著的《人的高級神經(jīng)活動:情緒動機方面》一書中所說:“正是需要的存在使得行為積極起來?!毙枰侨藗儗陀^的要求在人們頭腦里的反映,需要是人們生存和發(fā)展的必要條件,是人們對某種目標的渴求或欲望,它一旦被意識到,就以行為動機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去支配人的行為。所以,需要又是人的積極性的原動力。
那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怎樣產(chǎn)生的呢?美國心理學家佛隆在《工作與激勵》一書中提出的期望理論,對我們研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有啟發(fā)。他的理論用公式可表示為:
激發(fā)力量 =效價 ×期望值
這個公式中的激發(fā)力量是指激發(fā)人內部潛力的強度,即積極性高低的強度。效價是指達到目標時滿足個人需要的價值。期望值是指一個人對某個目標能夠實現(xiàn)的可能性大小概率的估計。這個公式表明,如果一個人把某件事 (或目標)的價值看得越大,并且估計實現(xiàn)目標的可能性即概率越高,那么激發(fā)的動力就越強烈,激發(fā)的內部力量就越大,即積極性越高。相反,如果一個人對這個目標的價值看得越小,并且認為實現(xiàn)的可能性也很小,那么,達成這個目標的積極性就越低。這個期望理論還表明,效價和期望值的不同結合,會產(chǎn)生不同的激勵力量,其具體情況有以下幾種:
(1)高期望值高效價 =高激勵力量
(2)中期望值中效價 =中激勵力量
(3)低期望值低效價 =低激勵力量
(4)高期望值低效價 =低激勵力量
(5)低期望值高效價 =低激勵力量
以上情況告訴我們,只有高期望值、高效價都具備時,才能激發(fā)出高的積極性。所以,要想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需從學生的需要層次狀況、學習目標、效價、期望值幾個方面去做工作。
學生的需要結構狀況,不僅是其學習積極性的出發(fā)點和歸宿,而且也是其積極性方向正確與否的基礎。現(xiàn)在學生的需要按層次可分為生理、安全、社會、尊重、成就等需要。其次序是先生理、安全、社會,后尊重、成就,即先物質需要,后精神需要。人們需要不僅是個人欲望的反映,也是社會要求的反映。社會生活的正常運行,要求每個社會成員去履行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社會整體利益的義務。社會需要與個人需要是統(tǒng)一的,學生作為一個社會成員,必需把社會需要轉化為個人需要,如果學生把個人需要與社會需要看成對立的,學生個人的行動就有可能違反社會準則而同社會發(fā)生沖突。所以,學生在形成自己的需要內容時,要緊密與社會需要聯(lián)系在一起。比如學生現(xiàn)在學習知識,有的想成為企業(yè)家,這個企業(yè)家首先是社會發(fā)展生產(chǎn)的需要,而不是單純個人私利或成名成家的需要。所以,為了保證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正確方向,我們首先要對學生進行人生價值觀教育,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保證形成正確的需要結構,使其所追求的需要內容能符合社會的整體需要,以便在其基礎上所產(chǎn)生的積極性有一個正確的方向。其次,針對學生需要結構的個性特征,去優(yōu)化其需要結構。學生的需要也具有著復雜的結構。從其發(fā)展次序看,是逐步由低級的物質需要向高級的精神需要發(fā)展。學生對知識的需要也是一種高級的需要,以此所產(chǎn)生的積極性是比較強烈的。所以,我們要多方做工作,使這種需要經(jīng)常處于行為的主導地位。同時,我們在看重學生這種高級需要的同時,也不要忽略了對一些較低級的物質需要。比如有的學生經(jīng)濟條件不好,甚至影響到了他對知識的需要,這時,我們要在做思想工作的同時,還要盡量幫助其解決經(jīng)濟困難,以使其保持有追求知識的積極性。
從期望理論可以知道,在調動學生積極性時,其學習目標在這里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為效價和期望值都是以目標為前提的。沒有學習目標,其效價和期望值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學生的學習目標是促使其通過學習行為所要達到的獲取一定知識的理想目的。為了幫助學生確立好目標,最大限度地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我們要幫助學生處理好以下關系。
后者一般是學校根據(jù)黨的教育方針和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所制定的具體目標。前者是落實后者的具體表現(xiàn),后者是前者的努力方向。為了使兩種目標能較好地結合起來,要教育學生懂得,個人的學習目標,不單純是個人的私事,它還必須符合國家對人才的需要。在這里某門課所考的分數(sh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學習的狀況,但獲得高分數(shù)不是唯一的目的。那種為 60分而奮斗的說法是不可取的,那種以舞弊的手段竊取考分的行為,也是我們所堅決反對的。因為它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性。
學生的學習目標導向行為是學生為實現(xiàn)學習目標而作的準備行為,是在目標達成的過程中發(fā)生的。如學生為成為一名優(yōu)秀警察或者將來能找到理想工作而現(xiàn)在認真學習、刻苦訓練的行為,都是目標導向行為。學習目標行為是學生為直接獲得某些知識而實施的行為。這兩類行為對學生積極性的影響是不同的。學生的目標導向行為,越是接近目標的實現(xiàn),其行為積極性越高。而學習的目標行為,是隨著目標的達成,積極性則有所減弱。對于學生來說,這兩類學習行為是指向某一學習目標過程中的兩個階段,二者是相互聯(lián)系密不可分的。沒有目標導向行為就不會有目標行為;相反,不是為了一定的目標行為,其目標導向行為就不會持久下去。比如,學習法律、警體等課程是畢業(yè)后當警察這個目標的導向行為,沒有這一導向行為就不會有當警察的目標行為;同時,沒有當警察的目標行為,那么學習各科的導向行為就不會持久??傊?失去其一種行為都不能達到目標。所以,我們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時,既要幫助其樹立人生的遠大目標,又要幫助其完成一些學習上的目標導向行為。只有這樣不斷地循環(huán)運用這兩種目標行為,才能較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對學習目標的效價,是學生對學習目標的主觀反映。即學習目標達成后,能多大程度地滿足需要。為了使學生正確地確立學習目標效價,我們要對學生做以下工作。
1.要引導學生的學習目標效價,使其目標滿足個人的需要服從于社會的需要。為此,對學生的學習目標效價,要作具體的分析,即學習目標能滿足學生什么樣的需要。學生生活在復雜的社會里,其需要結構也是比較復雜的,有的需要內容是積極的,能符合社會需要,有的需要內容是消極的,不符合社會需要,如有的學生的拜金主義、名利思想,甚至向往資產(chǎn)階級腐朽生活方式等,這類需要的效價越高對社會越不利。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讓其努力實現(xiàn)學習目標去滿足社會的需要、人民的需要,以保證激發(fā)出來的積極性有一個正確的方向。
2.要注意學生個人效價的特殊性。一般來說,一個班級的學生,對同一個學習目標,會有大致相同的效價。為此,我們可采取普遍教育的方式去引導其效價。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由于學生個人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方面的差異,有時同樣的學習目標,在不同學生心目中會有不同的效價。這就要求學校要十分重視對學生做個別性的思想教育工作,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個人的需要和學習目標,以便獲得更好的效價。同時,還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去幫助其設計具體的學習目標,以便提高其學習目標的效價。
學生對學習目標的期望值狀況,直接關系到學生被激發(fā)學習積極性的高低。在效價一定的情況下,學生對學習目標的期望值決定其學習積極性的高低。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引導學生的學習目標期望值去符合客觀實際。學生對學習目標的期望值是其主觀對客觀的反映??陀^環(huán)境 (包括學生自身生理上的客觀因素)為學習目標實現(xiàn)提供的可能性,是一個客觀的存在,這個客觀存在被學生認識了,也就有了期望值。學生對學習目標的期望值與客觀可能性的關系有三種情況:一是期望值大于可能性,二是期望值小于可能性,三是期望值等于可能性。第三種情況是最佳狀況,在學習效價一定的情況下,這種期望值可以激發(fā)出最佳的學習積極性,并且學習目標能完全達到。不過這種情況是一種特殊情況,二者絕對相等是很難的,一般是大致相等。如果期望值是第一種情況,對學習目標的期望值大大高于可能性,學生在學習上會盲目樂觀而不下工夫學習,甚至會產(chǎn)生驕傲情緒,同時,一旦學習目標達不到又會產(chǎn)生較強的挫折感。如果期望值是第二種情況,對學習目標的期望大大低于可能性,學生會對學習目標信心不足,甚至悲觀失望,會放松或放棄對實現(xiàn)學習目標的努力。所以,我們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時,當期望值過大于可能性時,要給他們“降溫”,使其正視學習中的困難,當期望值過于小于可能性時,要給他們“升溫”提高他們戰(zhàn)勝學習中困難的信心??傊?要使學生的學習期望值盡可能地符合客觀實際,以便能激勵出最佳的學習積極性。
2.優(yōu)化學校教學環(huán)境,給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提供適宜的客觀條件。首先,在努力提高學校管理人員素質的同時,千方百計提高其管理水平。對此,一是對學生講究工作方法,循循善誘,多做耐心的思想教育工作,不斷提高其學習積極性;二是根據(jù)黨的教育方針和教育主管部門的文件規(guī)定,結合學校的情況,制定一系列科學的學校管理辦法,以規(guī)范學生的學習行為,使之形成好的學風。其次,學校要以教學為中心,突出教師在學校的主體地位,在校內形成尊師重教風氣的同時,千方百計地去提高教師的教學科研素質,鼓勵教師多講課、講好課,并通過規(guī)范的管理措施,使教師養(yǎng)成一個好的教風。再次,學校領導在不斷提高學校工作素質的同時,要真正深入到課堂教學第—線,感受一下教學工作的艱辛,掌握學生學習行為中的新情況、新問題,以取得對學校管理的主動權,用自己好的作風,去帶動教師好的教風和學生好的學風,最終形成一個良好的校風。總之,要為學生實現(xiàn)自己的學習目標提供適宜的環(huán)境,以促使其產(chǎn)生最佳的學習積極性。
[1]謝邦宇.行為法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
[2]王加微.行為科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3]A.B.馬斯羅.動機與人格[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8.
[4]劉壽岐.罪犯行為管理學[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