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利紅
(廣播電影電視管理干部學院,山西 太原 030013)
高職專門用途英語教學
——以《藝術英語》為例
田利紅
(廣播電影電視管理干部學院,山西 太原 030013)
以《藝術英語》為例來闡述專門用途英語教學應圍繞學習者和學習者的需求,強調語言實際應用的宗旨,并總結藝術英語課教學具體實踐中融合貫通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的優(yōu)點及需要進一步改進之處。
專門用途英語教學;《藝術英語》;學習者;語言實際應用;優(yōu)缺點
專門用途英語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是英語教學發(fā)展的方向,隨著英語普及化程度的提高,強調語言的實際應用,以滿足人的發(fā)展需求,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從而適應改革開放縱深化發(fā)展,社會競爭加劇,國際化融合的歷史潮流。
專門用途英語ESP是更加人性化的教學,以學習者和學習者的需求為出發(fā)點,結合學習者的實際自身狀況進行教學。專門用途英語ESP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思想強調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而自主學習既是一種學習態(tài)度,又是一種獨立學習的能力。學習者獨立行動的愿望取決于他們的動機和信心的程度,學習者獨立學習的能力取決于他們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簡言之,自主學習包括三個基本要素:第一,學習者的態(tài)度(attitude),積極還是被動;第二,學習者的能力(capacity),需要逐漸培養(yǎng);第三,環(huán)境(environment),需要創(chuàng)造。課堂上的自主學習又分為有聲的自主學習和無聲的自主學習。有聲的自主學習是指教師在課堂上展開各種活動,以創(chuàng)造機會鼓勵學生參與,學生逐漸從被動接受者的角色轉變?yōu)橹鲃拥膮⑴c者。無聲的自主學習是指在老師的控制下,學生實際上自己也默默地管理著自己的學習。教育心理學家加涅提出“為學習設計教學”,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以任務貫穿單元學習,模擬真實語境促進交互機制,倡導組織協作學習。著名的傳播學者勒溫進行了對事物習慣的研究。試驗的目的是希望家庭主婦盡量使用以往不常使用的肉類部位——牛心、羊或小牛的胰臟和動物肝臟做菜。設計了兩個試驗環(huán)境——一個是在演講會中,一個是在群體決定的條件下。即一種情況是讓家庭主婦聽講座,另一種情況是給出最基本信息然后讓家庭主婦進行討論。試驗結束后,調查結果顯示,聽了講座的主婦只有3%采用了她們以往不曾使用的肉類,參加討論的婦女卻有32%試用了其中的一類。從試驗中可以看出,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收效甚微,語言輸入并不能保證語言習得,而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的討論教學效果更好。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yǎng)一個獨立的學習者。由此可見,在終身學習的大背景下,自主學習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正如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所說:“Youcannotteachamananything,youcanonlyhelphimfind it within himself.”即“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自己獲得意義,學習的目的是發(fā)展能力和態(tài)度,而不是教師替學生獲取意義,即應提倡、幫助學生進行自我學習。
廣播電影電視管理干部學院是一所坐落于山西省太原市的藝術類高職院校,學校屬于大專院校,全校學生有三千多人,主要有四個系部:編播系、美術系、制作系和管理系。學生多半偏科,學校學生英語水平普遍薄弱。但學校對學生的英語教學非常關注,大一、大二學生都必須開設英語課。在此基礎上,2008年學校在郭燕玲副教授的一手創(chuàng)辦下編寫了《藝術英語》一書,并開設了《藝術英語》選修課。
《藝術英語》一書的編寫考慮到學生都是藝術類學生的實際情況,所編寫八個單元十六篇文章均與學生的專業(yè)息息相關。八個單元的主題分別為藝術、音樂、舞蹈、美術、表演、動畫、攝影、影視制作。每個單元里除了兩篇課文及相應的課后題還配有聽說部分,由三組對話組成外,對話內容更是與日常生活中學生的藝術學習密切相關,最后還有實際應用文寫作。全書在遣詞造句方面都與學生所學專業(yè)藝術相適應,能夠吸引熱愛藝術的莘莘學子之心,所以每次選修課開課,選課人數都會突破100人,深受學生歡迎。
《藝術英語》一課的測評機制也與平時的公共英語課有別,學生的分數由三部分組成。首先,學生的考勤分占總成績的30%,即學生的出勤率,如果學生三分之一的課缺勤,就會自動取消考試成績。其次,期末試卷分占總成績的50%,試卷考題也有別于公共英語,試卷由三大題組成,第一大題是判斷所學文章屬于何種體裁,是記敘文、議論文還是說明文;第二大題,是判斷所給出的論點是否支持某個給定的主題;第三大題是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專業(yè)寫一篇200字左右的英語文章,題目、體裁不限。最后是重中之重,占到總成績的20%,即要求參加選修課的學生結合自己所學專業(yè),和幾個同學最多五名同學合作一個英語Project,即要求學生利用學校便利的多媒體設施,攝影、攝像等專業(yè)器材,或學生所學的電腦專業(yè)編程程序等制作一個英語視頻,要求至少有一位同學出現在視頻中,并且用英語來進行交流、介紹等活動。所做的視頻短片將在課堂展出,供大家相互學習借鑒。這樣一來,如果學生想要在藝術英語選修課中拿高分,就必須和其他同學合作,并應用所學英語或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查找相關資料,并試著用英語闡述自己的觀點。因此,該課幫著學生邁出了自我學習的第一步。
《藝術英語》一書中的每篇文章都是敞開式的,對于每個話題的討論都沒有給出絕對的答案,而是邀請讀者對其作出進一步的評判。藝術英語的授課教師都是英語專業(yè)畢業(yè)的英語教師,雖然英語基礎很好,但是對藝術方面的研究甚微,而藝術英語選修課的學生雖然英語基礎相對于英語教師而言比較薄弱,但是作為藝術院校學子,他們在藝術各個方面的理解都很棒,是授課英語老師的老師。所以在每一次的講課中,都是學生在向授課的英語老師學習英語,例如單詞的發(fā)音、聽力和口語的提高、詞匯的增加等等,以及用英語進行交流等等。而在另一方面,授課英語老師也總是在課文的講述中謙虛地向未來的藝術家們討教有關藝術的各種新奇而有趣的觀點。所以,課堂在教師與學子之間無形之中有一種平衡力在牽扯,教師與學子互為對方的學生與教師。學生與教師之間是一種平等的圓桌形對話關系,而不是權力不平等關系。因此,藝術英語一書對授課教師而言,語言不是問題,關鍵在于《藝術英語》一書的內容拓展;另一方面,對藝術院校的學子而言,《藝術英語》一書的內容不是問題,關鍵是語言問題。在這種較量中,形成了一種制衡。一種和諧的關系無形中產生,教師與學生互有所學,課堂也就變得對彼此而言都是生動有趣的了。因此,藝術英語課的課堂都是在討論中、師生互動中進行展開的。“Learning by doing”做中學、學中做的理念貫穿藝術英語課堂教學及課外作業(yè)中,貫徹高職教學“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指導原則,讓學生學中用、用中學,學一點、用一點,用一點、會一點。老師成為課堂的組織者,而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角。
藝術英語課教學的另一特點是:擺脫了公共英語課以語法講授、做課后題等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相反,藝術英語課教學始終以教材為點,進行輻射型教學。結合學生都為藝術專業(yè)學子,教師投其所好,針對學生對藝術的癡迷,教師對課文中所涉及的相關文化知識進行了深層次挖掘,在課堂上與學子們一同探討。例如,課文中只是蜻蜓點水似的在舉例中提到了芭蕾舞劇《天鵝湖》,教師在課后做了大量的案頭工作,找到了芭蕾舞劇《天鵝湖》的出處,具體講述故事的內容、影響及原因等,然后在課堂中與藝術學子們進行探討。這樣既增加了課堂的生動性,激發(fā)了藝術學子的學習興趣,又極大地提高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性。
《藝術英語》選修課作為一門專門英語教學實踐課,在學院是一門選修課,但其還具有傳承性、接續(xù)性、連續(xù)性等特點。每個學期開學選修課開課之際,該課程的發(fā)起人郭燕玲副教授都會親自上第一節(jié)課,把藝術英語課程的理念與新生及代課教師分享,同時把積累的前面幾屆同學所做的優(yōu)秀的project,即占總成績20%的視頻作業(yè)與新生分享,給新生啟示,并鼓勵新生予以創(chuàng)新和超越。藝術英語課的目的不是教會學生幾個單詞、詞組,一些語法,最重要的是藝術英語課教給學生一種學習英語的方法:即通過調動自己的積極性去自我發(fā)現,自我查找資料,自我動手的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即“l(fā)earningbydoing”學中做、做中學。
《藝術英語》作為一門選修課,由于受課時限制,只將最后一次課留出時間讓學生展示自己的project視頻作業(yè)。從一屆又一屆學生所做的視頻作業(yè)中的不錯表現和學生所做視頻的精致程度可以看出,藝術英語課要發(fā)揮其作為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的示范作用,應該在以后的教學中,加大力度,爭取每次課中都能騰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做presentation即自我展示,從而提高學生的自我實踐能力。其次,《藝術英語》在重視學生自我實踐能力的同時,也重視學生課下之間的合作能力,但是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適當地漸進地在學生做presentation時,要求至少兩個或以上同學形成合作伙伴或團隊,一塊上講臺展示合作的成果,這樣就將合作伙伴從制作project視頻的幕后拉到了臺前,從而在學生之間也形式了平等的互動關系,而非幕前幕后的支配關系。而英語作為實際交際工具的作用也得到了一定的發(fā)揮。最后,《藝術英語》的編寫泛泛化,把藝術各專業(yè)都容納其中,不夠專業(yè),因此,為了更好地實踐ESP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相關更加專業(yè)的細分化了的藝術類英語教材還有待繼續(xù)編寫出版,以滿足學生多樣化、深層次的學習要求。
[1]孔慶炎,郭燕玲.藝術英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何蓮珍.自主學習及其能力的培養(yǎng)[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4).
[3]朱梅萍,沈憶文.外語院校專門用途英語教學模式探討[J].中國 ESP 研究,2010,(1).
[4]蔡基剛.ESP與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發(fā)展方向[J].外語界,2004,(2).
G718.5
A
1673-0046(2010)11-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