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丹茜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北京 100871)
淺析自發(fā)性宗教組織資源形成過程
——以浙江省天臺縣三井廟重修事件為例
余丹茜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北京 100871)
三井廟重修事件展示了一個自發(fā)性宗教組織資源動員的圖景。一個形式化低功能的老人協(xié)會是這個自發(fā)性組織得以形成的外部環(huán)境;受到現(xiàn)代正式組織制度和理念規(guī)制,秉承了傳統(tǒng)社會中公共意識,具有一定民間信仰的退休精英的存在和作為,成為該組織成長的重要契機;現(xiàn)代社會的福利保障也讓該組織成員免于后顧之憂。此外,堅定的信仰、民眾的信任也是其資源動員的主要動力。
三井廟;重修事件;自發(fā)性;宗教組織;資源動員
轉型社會期間,自發(fā)性民間組織的發(fā)展研究,是作者比較感興趣的地方。近年來,國內(nèi)社會學界對民間組織的存在現(xiàn)狀和發(fā)展前景給予了足夠的學科關注。本文雖然沒有用到合法性,但是全文主要探討的問題也是圍繞著宗教團體如何合法化,在本土社會生存下來。“合法性”這一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合法性指“合法律性”,也就是指一個行為或者一個事物的存在是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而廣義的合法性則是一種“正當性”或“合理性”,表明一個行為或者一個事物的存在符合某種實體或程序的價值準則以及因其他非強制的原因,而為人們所認可或贊同,進而自愿接受或服從。本文比較傾向于廣義的合法性,一個組織是否具有合法性,那就取決于它能否經(jīng)受某種合法秩序所包含的有效規(guī)則的檢驗。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深入訪談,并結合查閱相關文獻資料。進入現(xiàn)場,本文帶著局內(nèi)人和局外人的雙重身份。作為當?shù)厝?,作者對于三井廟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而且本地人的身份使得本文對當?shù)氐囊恍┦虑橛兄?“地方性知識”的理解和解釋。同時,由于研究的考慮,本文持有局外人的視野。局內(nèi)人的身份使本文能夠迅速找到當事人,并展開訪談。局外人的身份能使本文保持一種客觀的觀察方式。地方縣志以及相關材料也在一定程度上與訪談資料形成了互補。
(一)三井廟概況
三井廟位于浙江省天臺縣中山西路,三井廟前頭有古井一口,名“三井”的古跡,舊時此處共有三口井,《天臺縣志》記載,“三井,原名靈源井,因始建有三口井而名三井,建于五代,清雍正年間重建?!盵1]三井廟就位于在三井的東側,因這個晉代古跡三井而得名“三井廟”。相傳,三井廟主神黑龍大帝寢宮在三井,至今其神龕猶存。亦傳黑龍大帝乃“涌禹廟”后石鯉化身,暗喻鯉魚跳龍門之意。清康熙《天臺縣志》載三井廟“廟系宋封”,重建于乾隆、嘉慶年間,面闊三間,通面闊約9米,單檐硬山頂。廟中供奉黑龍大帝、太祖明王和無私大帝。太祖明王是抗元民族英雄張世杰。正月十三是黑龍大帝的生辰,每年的這個時候人們都會為其燃香擺供,三井廟成為了慶祝慶典的場合。殿前原來建有戲臺,現(xiàn)戲臺已拆毀。
現(xiàn)在的三井廟,廟門口有幾家店鋪,進了廟,右手面是新建的幾間平房,是屬于三井廟的辦公室和晚上看守人睡覺的地方;左手面也有幾間比較破舊的房間,用于堆放雜貨,香蠟燭等。三井廟正中間放著蠟燭臺,正殿中供奉著黑龍大帝,太祖明王和無私大帝,而老奶奶們的香蠟燭攤就擺在三井廟正殿的一邊,生意很不錯;而另一邊則放著桌椅和一些雜物,香高高地堆在儲物柜的最上頭。
(二)三井廟重修事件
三井廟,廟系宋封,始建年月及元明兩朝興廢已不可考。清乾隆辛丑、嘉慶庚辰、咸豐庚申三度大修。1991年底,廣濟同仁亦曾重修廟宇。迄今近千年,仍殿宇整潔,香火鼎盛。2007年,三井廟西南角倒塌,全廟危殆。見此狀,這群老奶奶拿出十多年賣香蠟燭的錢,請來臨海古建公司重修三井廟,2008年2月27日動工,6月10日竣工,共費320321元。臨海古建公司是專門維修古廟古寺的公司,所用的木材都是從寧波運過來。重修三井廟是個大事,她們刻了石碑,石碑中詳細記錄了這次重修事宜,還有各項工程款開支名目。老奶奶還在計劃著,要在廟前立兩尊石獅子。
(一)緣起和發(fā)展概述
賣香火的這群老奶奶都是廣濟村的村民,平時都聚在一起念經(jīng),看到三井廟無人管理,所以她們在1999年8月開始賣香蠟燭,將所得錢投入到三井廟日常管理中。三井廟的靈驗給老奶奶們帶來了很多生意,而且在村里的支持下,老奶奶們在廟前蓋了幾間房子作為店鋪出租,增加經(jīng)濟收入。經(jīng)過十多年的發(fā)展,老奶奶們擁有了一定的資金,除去日常開銷,十年也賺了20多萬。
1、組織結構。目前是10位老奶奶在賣香和蠟燭。年紀最大的今年84歲,最小的也有71歲。雖然沒有白紙黑字的規(guī)章制度,但是也有一定的組織秩序,例如每個人都分好組,兩個人一日輪流值班,每逢重大節(jié)日大家都來幫忙。十個人每年都有400斤香的任務,即要把香按照10根一捆包好。在這群老奶奶中,鄭冬妹是領導人,主管各項工作;三個人負責資金、賬戶賬目管理,資金存取都是需要三人一起,以保障財產(chǎn)不受損失。
2、主要工作。一定的經(jīng)濟基礎是維持一個組織運作的物質基礎。這一群老奶奶通過買香和蠟燭,自籌資金解決經(jīng)濟收入問題。香、蠟燭是老奶奶們的主要收入來源。此外精明的老奶奶還在廟內(nèi)蓋了幾間平房,作為看夜人休息的地方或倉庫。
(1)公共產(chǎn)品的供給管理。為三井廟提供公共管理服務是賣香火的老奶奶們的主要任務。公共管理服務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三井廟日常水電開支;龍王袍以及掛幅更新;人員雇傭。聽鄭冬妹說,日常水電開支和龍王袍等開銷,一年都在一萬以上。人員雇傭方面,現(xiàn)在三井廟雇傭了一個專門收拾蠟燭油、掃地的人,每個月給他800塊錢;守夜人,即廟前擺水果攤的人,三井廟給他提供住宿的地方,他義務為其看門;重大節(jié)日,三井廟也會雇傭一個人專門幫忙收拾蠟燭,因為重大節(jié)日人比較多,蠟燭臺沒有足夠的空間,需要有專人將燒過的蠟燭拔掉,余出空間。
(2)三井廟的重修。這對于老奶奶們來說,是一項大工程。詳情之前已經(jīng)提及,不再贅言。
(3)成員福利。賣香火的老奶奶并沒有在賣香蠟燭中拿取工資。她們都有一定的經(jīng)濟來源,或有退休金保障,或手上有一筆積蓄,相對而言,基本經(jīng)濟收入等后顧之憂比較少。成員福利也就是過年時候每個人發(fā)200塊錢。她們是一群有較強奉獻精神和公共意識的老人。
(二)實踐展開所需要的條件分析
三井廟的老奶奶們向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自發(fā)性民間組織產(chǎn)生、發(fā)展過程。通過對她們的初步考察,我們看到,這個自發(fā)性民間組織萌發(fā),展開,至少有以下幾個條件。
1、外部條件。廣濟村老人協(xié)會的不作為和妥協(xié)。三井廟原來歸于廣濟村老人協(xié)會管理,日常水電開銷也是老人協(xié)會負責。但是,廣濟村老人協(xié)會主要關注于誰上臺,有好幾個人爭斗異常激烈,而老人福利方面也就是走走形式,60歲以上的老人重陽節(jié)給50塊錢,80歲以上過年分一斤油,兩斤糖。三井廟的老奶奶對于廣濟村老人協(xié)會很不滿意,“他們整天就想著當會長,我們偏就不選他們”??梢哉f,廣濟村老人協(xié)會是一個形式化的低功能的老人協(xié)會,三井廟本來是屬于廣濟村老人協(xié)會管理的,多年處于自生自滅狀態(tài),老人協(xié)會并沒有很好地經(jīng)營,這是三井廟老奶奶開始賣香火的有關要素。之前,三井廟的開銷需要老人協(xié)會支付,對于老人協(xié)會而言,三井廟是一個只出不進的地方,現(xiàn)在由賣香火的老奶奶來管理經(jīng)營,三井廟的日常支出由她們負責,而且每年的蠟燭油錢歸廣濟村老人協(xié)會,這筆錢就可以支付老人協(xié)會給60歲,80歲老人的福利了。
2、個人因素。領導的果斷和精明。鄭冬妹是主要領導人,是一個胖嘟嘟的和藹的老太太,她以自己不會說話搪塞。鄭冬妹是一個精明又很懂世道的人。在三井廟賣香火之初,如果不是鄭冬妹的果斷和堅持,冒著本村一些人和丈夫的反對,堅持下來,可能就沒有今天的場面。重修三井廟過程中曾經(jīng)碰到資金不足,有人考慮過集資或者募捐,但是她否決這些建議,選擇借錢,通過賣香火逐漸還清楚。她有自己的打算,她不想讓別人指手畫腳,畢竟捐了錢也就有了話語權。也正是因為她的精明才能夠堅持到現(xiàn)在。鄭冬妹另一個身份是老人協(xié)會會長妻子,可能因為這個身份,她懂得一些規(guī)則,也掌握了一定的社會資源。
3、內(nèi)部條件。老奶奶奉獻精神。退休老人是三井廟老奶奶的內(nèi)源性身份,主要領導人鄭冬妹、成員燕月明等都是退休人員,每月有固定的退休金;即使沒有退休金的老人,也有自己固定的收入,不用過于考慮經(jīng)濟因素。對于黑龍大帝的信仰,使得這些老人們十幾年如一日,堅持下來,經(jīng)營三井廟。老奶奶告訴我,她們這么做出于信仰黑龍大帝,希望黑龍大帝保佑自己全家平平安安,不要出什么事情。
通過對實踐的條件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對民間宗教的堅定信仰是該自發(fā)性組織形成發(fā)展的一個主要因素,除此之外,當?shù)孛癖妼τ谠摻M織的認同和信任也是其資源動員的主要動力。公共意識和民間信仰的內(nèi)在關系是復雜的,需要進一步的經(jīng)驗和理論研究來闡明,本文將試圖對民間對黑龍大帝的信奉做一個動態(tài)分析。
由于資料有限,對黑龍大帝信仰產(chǎn)生的具體信息已經(jīng)無從查找,但是三井廟重建于乾隆,可見三井廟持續(xù)的時間相當長,能夠在一個有著諸多信仰選擇的天臺興盛至今,他必然有著自己的獨特因素。
靈驗事件。是否靈驗是民眾特別關心的一個事情。在天臺這個不大的小鎮(zhèn),大家相互流傳著三井廟非常靈驗的說法,而且在三井廟,賣香火的老奶奶會告訴你說近期所發(fā)生的黑龍大帝靈驗事件,讓你相信不已。例如作者所聽過的一個靈驗事情,有一戶人家要蓋房子,但是他想要占一點地方,這是不允許的,工作隊會過來強行拆除。他就來問黑龍大帝怎么辦?黑龍大帝告訴他,要在今晚前蓋好就可以了。晚上下了場大雨,他趁著雨就把房子那部分給弄好了,因為下雨,檢查組的人那天也沒有過來看,后來也就沒有辦法了。他認為,多虧了黑龍大帝的一場雨,不然這事情也不可能會辦成。此外,最近的一次黑龍大帝顯靈事件發(fā)生在90年代。三井廟坐落在繁華的中山東路上,本來三井廟是要被拆毀的,后來因為發(fā)生了一件靈異事件才保存下來,在1990年拆除三井廟前面的戲臺屋面瓦片時,人們在瓦棟里發(fā)現(xiàn)一條冬眠的烏肖蛇,人們認為是“黑龍大帝顯靈”,三井廟因此得以保存。從靈驗事件還有黑龍大帝的顯靈中,我們可以得出這么一個印象,黑龍大帝對人們有求必應的,而且他的這種靈驗并不是表現(xiàn)為一種特殊的神跡,而是將神力通過一種世俗的形態(tài)表現(xiàn)出來。人們通過口口相傳,接受了這種說法,黑龍大帝靈驗的說法也就成為了他們的經(jīng)驗積累。
崇拜行為。在天臺,很少有人不知道三井廟的。每年除夕晚上12點左右,還有黑龍大帝生辰那天以及每月農(nóng)歷十五,都有大批的人去,一個不大的三井廟香火裊繞。在三井廟,常常有人在那里舉行還愿儀式,老太太們在那里念經(jīng)。也有些告訴作者:“去黑龍大帝那里就像是走親戚,你不能是無事不登三寶殿,有事沒事都要去看看他,平時多去看看他,拜拜他,有事情去求他的時候也才會靈驗”。這代表了一些人的觀點,人們將日常生活中的人際關系原則套用到民間神靈的崇拜中,用自己熟悉的一套規(guī)則去運作,例如日常需要經(jīng)常去燒香,愿望實現(xiàn)以后要去還愿等,希望以此和神靈保持良好的關系。
組織角色分工。一個重要的角色就是三井廟的管理人員——賣香火的老奶奶們。每次去三井廟,人們都不是自己提前買好香燭,而是選擇去三井廟購買,人們有著普遍的觀念,香燭最好還是去三井廟那里買,賣香燭賺的錢也會返回到三井廟的日常運作開銷的。而且大年三十的晚上,賣香燭的老奶奶們會派專人負責拔燭臺上的蠟燭,因為人太多,如果不及時拔掉的話,都沒有地方插。賣香燭老奶奶的另一個重要職責就是和眾人聊天,她們有很多關于黑龍大帝靈驗的事情,還愿人最多只是和身邊的人講述黑龍大帝如何靈驗,但是賣香燭的老奶奶卻可以告訴眾人最近靈驗的事情,以強化來這邊許愿的人對黑龍大帝的崇拜。人們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再加上最新的人家還愿的事件,更確定了對黑龍大帝的態(tài)度,在這種信任態(tài)度下,會做出相應的信任行為。
祈求失敗的自我解釋。但是還有一個問題,如果許的愿望沒有實現(xiàn),會不會失去對黑龍大帝的崇拜呢?人們對黑龍大帝的崇拜有著深厚的經(jīng)驗積累,當許愿沒有實現(xiàn)時,他們會從其他方面找原因。通過多年的破除宗教迷信和科學教導,人們對黑龍大帝的崇拜并沒有到十分狂熱的地步,只是抱著“寧可信其有”的態(tài)度,將這種崇拜作為一種安慰或者保障,他們還會通過各種世俗行為來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正如在黑龍大帝有求必應的故事中,靈驗也是通過一些世俗所認為的正常的方式來達到愿望,所以他們是不能從愿望實現(xiàn)的過程中來找出黑龍大帝靈驗的證據(jù),只能通過自己的解釋和分析,來鞏固黑龍大帝靈驗的這個經(jīng)驗。
這個形成過程就是從宏觀到微觀,從心理到行為的過程分析過程。當?shù)孛癖娋奂撕芏嘤嘘P三井廟的靈驗事件,本著“信其有”的心態(tài)來權衡其崇拜的成本收益。三井廟賣香火的老奶奶扮演著三井廟維護的組織角色,民眾通過該團體的日常行為和現(xiàn)實的信息來判斷該組織的合理性,而在信任態(tài)度下,民眾會采取一定的行為來支持該組織角色的扮演,例如來三井廟燒香必定從她們那邊買香燭。
三井廟的個案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自發(fā)性組織何以可能的圖景。我們看到,一個形式化低功能的老人協(xié)會是這個自發(fā)性組織得以形成的外部環(huán)境;受到現(xiàn)代正式組織制度和理念規(guī)制,秉承了傳統(tǒng)社會中公共意識,具有一定民間信仰的退休精英的存在和作為,成為該組織成長的重要契機;現(xiàn)代社會的福利保障也讓該組織成員免了后顧之憂。
本文以三井廟賣香火老奶奶這個宗教組織為例,試圖通過背后的社會學涵義來找到她們存在的合理性以及資源動員的可能性。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對黑龍大帝的堅定信仰是她們堅持下來的主要原因,另外民間信仰也是其資源動員的主要動力。但是作者也看到,這群老奶奶對于該團體的“合法性”問題和未來的發(fā)展表示過擔憂,可見組織自身仍然處于“非法”或“法外”的尷尬地位。三井廟的老奶奶們中間,年齡最大的84歲,最小的也有71歲了,她們也沒有招過其他人幫忙賣香蠟燭。照她們說,沒有人愿意干這個沒有錢又花時間的活。很擔心,隨著年齡增大,十位老人將會越來越少,以后怎么辦?
三井廟的初步研究也給我們留下了新課題。1、現(xiàn)代社會和傳統(tǒng)資源的關聯(lián),老人們利益訴求、博弈與公共領域的關系;2、女性視角看待組織的形成;3、轉型社會期間民間自治組織的變遷研究;4、退休人員和寺廟經(jīng)營的關系研究;5、民間組織,民間信仰合法性,合理性,必要性的問題;6、民間組織,民間信仰在與邪教斗爭中,占領思想文化陣地的重要性。
[1]浙江省天臺縣志編纂委員會編.天臺縣志[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5:825.
A Brief Analysis on Resource Formation Process of Spontaneous Religious Organization——A Case Study of Rebuilding Tiantai Sanjing Temple
Yu Danxi
(Department of Sociology,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
The case of Sanjing Temple shows us a picture of how a religious organization formed may be possible.A formal elderly association with low function is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spontaneous organization; with the modern concepts of a formal organization system and regulations,adhering to the traditional society,the existence of retired elite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body for the organization growth.Modern social welfare and security also release the members’worry.In addition,the firm belief is the main factor that they can stick with,as well as folk belief.
Sanjing Temple;rehabilitation;spontaneous;religious organization;resource mobilization
C915
A
1672-3708(2010)04-0042-03
2010-04-28
余丹茜(1985- ),女,浙江天臺人,北京大學社會學系08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