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
跨文化交際中中式英語詞匯層面的表現(xiàn)
李英
從跨文化交際角度,分析了中式英語在詞匯層面上的三種表現(xiàn)形式:望文生義、詞匯冗余和文化詞匯誤用。認為中式英語的形成與思維方式差異和文化差異直接相關(guān)。
跨文化交際;中式英語;詞匯;表現(xiàn)形式
跨文化交際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從事交際的過程。根據(jù)這個定義,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行為都屬于跨文化交際的范疇,如外交人員的國事訪問,進出口公司和國外公司的貿(mào)易往來,學生與外籍教師的課堂互動,都是在進行跨文化交際。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fā)展以及現(xiàn)代通訊技術(shù)的進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交往越來越頻繁,跨文化交際逐漸成為當代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征。
跨文化交際中的重要概念是文化,文化是指人類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zhì)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shù)、教育、科學等,還包括宗教信仰、價值觀念等方面。對不同文化的了解與理解,影響到跨文化交際的成敗??缥幕浑H中的另一個重要概念是交際,交際即信息發(fā)送者與信息接受者共享信息的過程。這種交際,既可以是言語交流,也可以是非言語交流。
1980年,葛傳規(guī)先生給中式英語下了個定義,中式英語就是“中國人使用英語時出現(xiàn)的不合英語民族的習慣的用法”。1989年,鄧炎昌在《語言與文化》一書再次提到了中式英語,說中國式英語是受漢語干擾或影響而說出或?qū)懗龅挠⒄Z。在語法上,中式英語可能不錯,但譴詞造句和表達方式與標準英語的習慣用法不符。1993年,李文中又重提中式英語話題,在他看來,所謂中式英語就是指英語學習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語的干擾和影響,硬套漢語規(guī)則和習慣,在英語交際中出現(xiàn)的不合規(guī)范英語或不合英語文化習慣的畸形英語。
這種畸形英語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由于它在語法上一般沒有錯誤,所以很多中國的英語學習者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并不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缥幕浑H中“中式”英語的使用,不但會使英語母語者感到困惑不解,有時甚至會使他們感到尷尬和不快。在跨文
化交際過程中,要盡量避免“中式”英語的使用。
跨文化交際中的中式英語,在詞匯層面上的表現(xiàn)形式可以概括為:望文生義、詞匯冗余和文化詞語誤用。
(一)望文生義
所謂望文生義,是指在學習和掌握詞匯時,沒有真正理解詞匯的外延和內(nèi)涵意義,因而在使用的過程中只從字面上做想當然的解釋,或?qū)h英意義機械對應。
例如:“他是一個謹慎的人。”這句話在中國人看來毫無疑問是褒義的,但在跨文化交際中我們說“You are a prude”,英語母語者則可能會生氣,因為“prude”的意義和漢語的“謹慎”并不能完全對應,“prude”是指“言行、服飾等方面拘守禮儀的人,過分拘謹?shù)娜恕?,是帶有貶義的。
再如“溫順”,在漢語中是一個褒義詞,我們常用這個詞來表示對溫和順從的人的一種贊揚,尤其是對女性。我們說“她真是個溫順的小姑娘”,表達的是對小姑娘的喜愛。但如果我們對一個英語國家的小姑娘說“You are a meek girl”,這girl恐怕就會感到不快了,因為“meek”常用于貶義,是指“逆來順受的,缺乏膽量的,無骨氣的”。
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像這樣的望文生義的中式英語還有很多,它會使英語的母語者感到疑惑不解,甚至啼笑皆非。
(二)詞匯冗余
詞匯冗余是中式英語中常見的一種現(xiàn)象,屬于不符合英語習慣的表達。在使用英語過程中生搬硬套漢語的搭配方式,結(jié)果造成畫蛇添足的現(xiàn)象。
“That theory is a valuable ideological treasure of the Party”句中,“treasure”的本義為:1)a collection of valuable things;2)a highly valuable object。顯然,“treasure”已包含有“valuable”的意義,因此這里的“valuable”就成了冗余詞匯。
又如“She is a popular pop star in our country”,其中“popular”就毫無意義,因為如果she不是popular的,那就算不上是star。
計劃工作,密切的合作關(guān)系,鋪張浪費的做法,等表達,在漢語中的使用是相當普遍的,但在英語中對應的表達the work of planning;a relationship of close cooperation;the practice of extravagance,則不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按照英語母語者的理解,planning,close cooperation,extravagance是分別包括在work、relationship、practice所代表的類別中的,因此只要使用planning,close cooperation,extravagance,就足可以表達所需的意義了。
(三)文化詞匯誤用
在漢英兩種語言中都有很多負載文化涵義的詞匯。由于文化的差異,在兩種語言中,同一個詞可能表示相反的意義。因此,使用這些詞匯時要對其背后的文化意義格外注意,這些詞匯的誤用會影響跨文化交際的效果。
例如漢語中的“老師”一詞,除了可以表示職業(yè)以外,還可以表示一種稱謂,所以在中國的校園中,經(jīng)??梢月牭街T如“王老師”“張老師”之類的稱呼,有時使用“老師”這個詞僅是表示一種尊重。但在英語中,“teacher”僅僅是表示一種職業(yè),不能用來作為稱謂語。在和外教進行交流時,不能稱呼他們?yōu)椤癝mith Teacher”或“Teacher Smith”,應稱呼“Mr.Smith”,對女性教師則要使用“Mrs.”或“Miss”、“Ms.”。
在中國尊老愛幼是一種傳統(tǒng)美德,年長就意味著閱歷豐富,年長者往往被看作是智慧和威望的化身而受到人們的尊重。在漢語的稱謂中,有很多帶“老”字的尊稱,如“王老”“老教授”等等,使用這樣的稱呼顯得親切有禮。但如果將此類的稱呼沿用到英語中,則會造成英語母語者的不悅。在西方國家,人上了年紀就意味著無用,意味著孤獨,會受到鄙視甚至是拋棄。所以在西方國家,老年人都忌諱別人說自己老,如果用“old Grandpa”稱呼一位老人,他會非常的不高興,認為是在說他無用了。在西方國家,給老年人讓座,幫老人拿東西,這些在我國被認為體現(xiàn)尊老愛幼的行為,都是不被認同的。
中式英語的形成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漢英兩個民族在思維方式上的差異,一是漢英文化上的差異。
(一)思維方式差異
語言和思維是不可分割的,語言是思維的載體,人類語言是受自身思維方式支配的。兩個民族思維方式上的差異,必然會在語言上有所體現(xiàn)。
西方哲學強調(diào)主體與客體,精神與物質(zhì),現(xiàn)象與本質(zhì)等方面的區(qū)分,強調(diào)以客觀的態(tài)度看待周圍的事物。在這種哲學思想的影響下,西方人普遍注重科學和理性,重視實證和分析,強調(diào)事物之間的邏輯性。同時,他們善于演繹,善于從一個命題出發(fā),運用邏輯的原則,通過推理,得到另一個命題。注重邏輯和善于演繹是西方人思維方式最顯著的特點,反映在語言上,就是注重形合。
中國傳統(tǒng)哲學強調(diào)“萬物一體”、“天人合一”,強調(diào)通過自身的直覺來感悟周圍的世界。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中國人重視直觀內(nèi)省,重視直覺感悟,強調(diào)事物之間的整體性,同時善于歸納。有的學者認為,中國人善于將一本書歸納成一句話,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人思維方式的特點。反映在語言上,就是注重意合。
(二)文化差異
語言和文化密切相關(guān),一方面,語言反映文化;另一方面,文化影響語言。漢英兩種文化的差異,也就造成了兩種語言上的大相徑庭。這種文化差異也是中式英語產(chǎn)生的客觀條件。
跨文化交際中中式英語的出現(xiàn),主要是由于中國的英語學習者沒有深刻領(lǐng)悟英語國家的文化,忽視了漢英文化的巨大差異,在同英語母語者的交往過程中,硬將本國的語言習慣和文化習俗應用到英語的表達中,從而造成了跨文化交際的障礙。
針對上述原因,在跨文化交際中要避免中式英語的出現(xiàn),就要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加強文化背景知識的教育。要讓中國的英語學習者對西方的文化和其不同的表達方式有所了解。特別是在詞匯的學習過程中,不但要學習詞匯的字面意義,更要學習其所包含的文化意義,從而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自覺地聯(lián)想到其文化意義,擺脫中文詞匯字面意義的束縛,避免中式英語的出現(xiàn)。
綜上所述,中式英語是一種不符合標準英語規(guī)則的畸形英語,它是跨文化交際中最大的障礙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跨文化交際的效果。因此,要通過日常的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使英語學習者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能自覺運用文化背景知識,避免中式英語的出現(xiàn),保證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
[1]瓊·平卡姆.中式英語之鑒[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2]胡文仲.跨文化交際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3]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4]葛傳規(guī).漫談漢譯英問題[J].翻譯通訊,1980(2).
[5]李文中.中國英語和中式英語[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3(4). [6]關(guān)世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book=179,ebook=601
G319.1
A
1673-1999(2010)15-0179-02
李英(1980-),女,遼寧沈陽人,碩士,洛陽理工學院(河南洛陽471000)外語系教師,研究方向為應用語言學與英語教學。
201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