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對袁世凱戊戌告密問題的回顧和反思

      2010-08-15 00:49:04王印策
      關鍵詞:夔龍密謀維新派

      王印策

      對袁世凱戊戌告密問題的回顧和反思

      王印策

      戊戌政變中袁世凱的告密問題始終是學術界關注的焦點。學術界傳統(tǒng)的說法是袁世凱八月初五日告密說。此外,還有兩種說法:一是袁世凱告密并非在八月初五日返回天津之后,而是在見到譚嗣同后的八月初四日;二是袁世凱在八月初六日晚聽到楊崇伊帶來的政變消息,以為事情泄露,為保全自己,和盤托出圍園劫后的密謀。反思袁世凱的人格缺失和道德失范使他成為歷史上的反面人物。從袁世凱個人出發(fā),進而思考學術界品評、褒貶歷史人物的標準。

      袁世凱;戊戌告密;回顧;反思

      有關戊戌政變中袁世凱的告密問題,學術界近年來的討論十分熱烈。然而,由于與政變相關的直接證據(jù)相當有限,而已披露的材料記載往往彼此矛盾,加之學者的解讀視角又各自有別,使得我們今天對政變內幕及有關告密細節(jié)的認識仍然存在相當?shù)姆制纭?/p>

      臺灣學者吳相湘、黃彰健認為,戊戌政變并非因袁世凱告密而發(fā)生。大陸學者房德鄰亦同意這種看法,認為政變與袁世凱告密無關。大陸學者趙立人與臺灣學者劉鳳翰則持相反看法。郭衛(wèi)東認為,袁世凱告密并非在初五日返回天津之后,而是在見譚嗣同后的初四日,袁世凱告密是造成慈禧提前回宮發(fā)動政變的最直接原因。

      本文就學術界關于袁世凱在戊戌政變中的告密說法,將其分為積極主動告密和消極被動告密兩類,并分別進行回顧,反思袁世凱沒有成為歷史上的正面人物的原因正是因其過分追逐個人權力、為個人私欲耍狡詐的兩面派行為造成的人格缺失與道德失范,進而思考學術界品評、褒貶歷史人物的標準。

      一、袁世凱積極主動告密

      (一)八月初五日告密說

      袁世凱八月初五日告密說通常是這樣敘述的:八月初三日晚譚嗣同至法華寺,說袁世凱勤王,袁世凱佯作答允。初五日袁世凱請訓后回天津,向直隸總督榮祿告密,榮祿立即報告慈禧太后,太后遂于初六日訓政。而榮祿具體是怎樣向太后報告的,則又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榮祿初五日夜派人告變。胡思敬《戊戌履霜錄》寫道:譚嗣同夜說袁世凱,袁許諾,“至天津,適聶土成以軍事上謁制府,士成淮北統(tǒng)將,統(tǒng)武毅軍五千人,駐蘆臺,非有急,不輕離營。袁世凱疑榮祿已覺其謀……遂叛有為,反輸其情于榮祿。榮祿大驚,遣人變服賚蠟書,馳告奕劻。奕劻言于太后……時八月初五日也。太后漏四鼓還宮,即收上印綬。”[1]377-378費行簡 《慈禧傳信錄》則說榮祿親自告變,他寫道:“(袁世凱)至天津告密于祿,謂奉帝手詔,令錮后殺祿。祿大驚曰:‘子意云何?'袁世凱曰:‘特以告公者欲破奸謀,衛(wèi)慈圣耳。'祿感極,即囑世凱守津,而自乘火車微服入京,奔頤和園告變。因袁世凱告密語,后大震怒,連呼小子負心,立命駕還宮,而令榮祿馳赴宋、董諸軍,諭其防變。 ”[1]465-466此外,楊天石考察了詳盡記載戊戌政變前夜譚嗣同夜訪袁世凱的核心史料——袁世凱《戊戌紀略》,認為情節(jié)較為可靠?!段煨缛沼洝吩}為《戊戌紀略》,在收入《戊戌變法》資料叢刊時,編者改題為《日記》?!度沼洝酚浧涓婷芙?jīng)過:八月初五日請訓后,即赴車站,侯達佑文觀察同行。抵津,日以落,即詣院謁榮相,略述內情,并稱皇上圣孝,實無他意,但有群小結黨煽惑,謀危社稷,罪實在下,必須保全皇上,以安天下。語未竟,葉祖入座,佑文亦來,外侯至二鼓,不得間,只好先退晚餐,約以明早再造詳談。次早榮相枉顧,以詳細情形備述,榮相失色,大呼冤曰:“榮某若有絲毫犯上心,天必誅我,近來屢有人來津通告內情,但不及今談之祥?!保?]553-554兩人商量許久,榮相回署,復約佑文熟商。事晚,“榮相折簡來招,楊莘伯在坐,出示訓政之電,業(yè)已自內先發(fā)矣?!保?]553

      按照《日記》所說,袁世凱初五日晚僅向榮祿略述內情,初六日早晨才備述詳情,同時兩人又商量如何才能不牽涉到皇上,一時無善策。而當晚,楊崇伊帶來太后訓政的上諭,即是說政變發(fā)生并非袁世凱告密引起。但袁世凱已經(jīng)在《日記》中親自承認初五日告密了,也就是承認清廷得知殺祿圍園的密謀就是由他告密而引起的。單從結果上來看,這就足夠證明了。

      (二)八月初四日告密說

      八月初四日在戊戌政變史上是有重大變故的日子:康有為在得知密謀難以舉發(fā)后,逃亡出京;慈禧打亂了原定計劃,突然回宮;光緒不再回到他過去習慣居住的養(yǎng)心殿,而搬到了瀛臺涵元殿,即他后來遭長期囚禁的處所。也就是說,這是異常關鍵的一日。每日事事必記的袁世凱卻在這一日未著一字,行為不免有些反常。而就在頭天晚上,袁世凱正在辦理請訓奏折,譚嗣同突然來訪,向袁世凱說出殺祿圍園的密謀。袁世凱稱,譚嗣同來訪時,其正在“秉燭擬疏稿”,離去時為“夜深”[1]552。梁啟超稱:“初三日夕,君徑造訪袁所法華寺”,譚嗣同離去時為“初三日夜漏三下矣”[2]108。 梁啟超和譚嗣同記錄時間恰是完全相同,即譚嗣同造訪時間為傍晚,離去時間為深夜。密談之久,事情之大,責任之重,袁世凱不會沒有什么可記的。

      袁世凱作為沉浮官場多年的政客,不會聽之任之,因為一旦密謀敗露,后果不堪設想。袁世凱自己也解釋:“遂亦未及遞折請訓。細想,如任若輩所為,必至釀成大變,危及宗社,惟有在上前稍露詞意,冀可補救?!保?]549-550袁世凱這樣說是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袁世凱雖已口頭允諾,但很擔心密謀會被維新派方面提前泄露。這并非沒有可能,譚嗣同夜訪袁世凱,已有多位新黨人物知曉。袁世凱回憶,“此是何等機密之事,彼等在別處亦昌言不諱。次日,京中已有交頭接耳談及此舉者矣?!保?]23假如慈禧從其他渠道知道了密謀,而不是從袁世凱口中得知,袁世凱在后黨方面將百口莫辯,難逃罪責,所以他必須先行下手。袁世凱親隨對此有目睹,當譚嗣同離開后,“大人 (袁世凱)就匆匆去某親王處。過了幾天,聽說太后把光緒皇帝囚在瀛臺,把譚嗣同、康廣仁等六個人殺了。那天晚上來的那個人就是譚嗣同。 ”[4]82此處說到的“某親王”指慶王奕劻。此間,袁世凱、慶王有數(shù)次接觸,政變全由慶王布置,最關筋節(jié)[5]519。與維新派有密切往來的楊度在政變后也得到消息,“時袁在京,譚復生以兵挾之,袁已告慶王,事遂敗。”[6]112

      還有,袁世凱和榮祿兩次面商的內容也需質疑。初五日,袁世凱請訓后返回天津,袁世凱在日記中記載:八月初五日向榮祿“略述內情”,八月初六日“以詳細情形備述”[1]553-554。 榮祿、袁世凱兩次談話的核心內容不是如何保護慈禧,而是如何保護光緒,兩人“籌商良久,迄無善策”[1]554。假如袁世凱在此前沒有告密,事態(tài)異常緊急,以榮祿、袁世凱的地位和精明,辦事豈能如此怠慢?再者,若是袁世凱此刻才告密,處在危境中的是慈禧而非光緒。榮祿、袁世凱的操心豈不是找錯人了?合理的解釋只能是袁世凱八月初四日在京城已告密,回津后復將情況匯報榮祿。這時,處在危境中的已不是慈禧而成了光緒,要維護光緒又不招致慈禧的猜疑才是需要反復磋商也難有“善策”的事。

      二、袁世凱消極被動告密

      (一)袁世凱與維新派的關系很不一般

      甲午戰(zhàn)后,袁世凱已和康有為結交,袁世凱曾向光緒皇帝上書條陳變法事宜,在維新變法問題上與康有為的思想很接近。強學會成立,袁世凱是發(fā)起人之一,而且捐資作為會金。后來袁世凱奉命到天津籌建新建陸軍,康有為等為袁世凱餞行,“是時,袁、徐出天津練兵,同志夜餞觀劇,適演十二金牌召還岳武穆事,舉座咸欷歔李玉大理泣下?!保?]193可見,強學會時期,康有為與袁世凱聲氣相投,交往甚密。袁世凱到天津后,與維新人士嚴復等定期相聚,談論維新事宜。當變法的重要支持者翁同龢被罷官路過天津時,袁世凱派人持函送禮,以示慰問。變法運動達到高潮時,袁世凱派徐世昌到北京與維新派聯(lián)系,表示對變法事業(yè)的關切。袁世凱通過維新派的舉薦,從三品按察使升為二品候補侍郎。據(jù)陳夔龍說:“袁熱中賦性,豈能郁郁久居。其至友某太史入京,轉托某學士密保,冀可升一階,不意竟超摧以侍郎候補,舉朝驚駭。某學士以承筐菲薄,至索巨款補酬,輩毅之下,傳為笑話。 ”[9]159陳夔龍所說的某太史,即是徐世昌;某學士,即是徐致靖。維新派內部的機密事也不避著袁世凱,袁世凱也表示支持。不管怎樣,袁世凱在思想和行動上都和維新派有著一致性。

      總之,袁世凱在戊戌變法期間一度傾向于維新派,袁世凱通過親信徐世昌與維新派保持聯(lián)系,并且做出使用兵力的承諾。當事情緊迫之時,袁世凱不敢做出殺祿圍園的冒險舉動。八月初六日晚,袁世凱聽到楊崇伊帶來兵變的消息,以為事情暴露,為保全自己,于是和盤端出密謀。

      (二)張一麟《心太平室集》及陳夔龍《夢蕉亭雜記》所載

      張一麟于光緒二十九年 (1903年)入袁世凱幕府,長期隨袁世凱左右,所記當由北洋幕府或袁世凱口中聽聞,其告密真相與袁世凱的日記《戊戌紀略》不同;陳夔龍戊戌政變后不久入榮祿幕府,他與袁世凱不睦,所記應是從榮祿口中聽聞。事情經(jīng)過大致如下:袁世凱初五日返津。初六日,楊崇伊至天津,向榮祿報告了太后訓政的消息。袁世凱拜謁榮祿時,楊崇伊已在榮祿處。榮祿已從楊崇伊處得知太后訓政消息,但“佯作不知”。袁世凱剛從北京回津,且被光緒帝封為候補侍郎,榮祿心存疑慮,故而見袁世凱時“令衛(wèi)兵夾道羅列”。當袁世凱得知太后訓政,捉拿康有為、康廣仁的消息后,陳夔龍和張一麟有著相似的記載。陳夔龍記載:“袁知事不諧,乃大哭失聲,長跪不起”。張一麟記載:“袁乃跪求榮為做主。”

      兩人所記袁世凱告密之情形十分接近,即袁世凱本來沒有告密的念頭,而是在八月初六日得知太后訓政消息后,怕受到牽連,故而告密。

      三、反思

      魯迅說過,“舊社會的根柢原是非常堅固的,新運動非有更大的力不能動搖他什么?!痹诜饨▌萘\罩下的舊中國,“除舊”確實比“布新”更難,如果說封建勢力對“布新”是十倍的反對,對“除舊”便要百倍的反對。

      “百日維新”后期,對士林震動較大的新政舉措是裁撤冗署。陳夔龍后來分析說:“戊戌政變,首在裁官。京師閑散衙門被裁者,不下十余處,連帶關系,因之失職失業(yè)者將及萬人。朝野震駭,頗有民不聊生之戚?!保?0]76這種負面效應對那些開始支持新政的官員來說,產(chǎn)生思想上的動搖也是在所難免的。正如馬基雅維利在《君主論》中寫道:“再沒有什么比帶頭采取新的制度更困難的了,再沒有什么事情比這件事的成敗更不確定、更沒有把握了,再沒有什么比這事實行起來更加危險的了。因為新制度的倡導者使那些舊制度的既得利益者都變成了他的敵人,而所有那些可以從舊制度得到好處的人們只是他的三心兩意的支持者。”[11]26袁世凱主動資助和參與強學會的姿態(tài)以及后來的告密便是最好的佐證。

      變法革新往往是由這個群體頂層的一部分人所發(fā)動,他們所在的位置和責任,往往使他們更清晰地體察到歷史的脈動,更能感覺到長遠利益的所在。然而這個群體中的大多數(shù)人又往往短視。這樣的態(tài)勢,基本決定了沒有高度負責的政治家的胸懷,便不可能發(fā)動革新;沒有深謀遠慮的大智慧,便不能贏得革新的成功。就袁世凱來說,他不是一個言出必行之人,但他卻比康梁深謀遠慮,他明白殺祿圍園的冒險舉動只能帶來身敗名裂的結果。這樣說,如果袁世凱是積極主動告密,他鐵定是戊戌變法的千古罪人,因為他未必沒有時間籌備兵變。后黨如不知兵變的密謀,也不見得會立即發(fā)動政變,大肆搜捕、處決維新人士。即便他是在政變發(fā)生后被動消極告密,后黨事先也同樣不知兵變密謀,實因袁世凱告密導致全盤泄露,后黨才興此大獄。無論袁世凱是積極主動告密還是被動消極告密,但“戊戌六君子”的人頭落地,變法徹底失敗,袁世凱都難辭其咎。歷史本來不容假設,但歷史也是有機遇的,是要靠人去推動的,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能不考慮偶然性的因素。

      縱觀古今中外歷史學科的發(fā)展歷程,褒貶歷史人物大致有如下標準:一是以人類社會進步為標準,凡是有利于人類社會進步和文化發(fā)展的就褒,否則就貶;二是以特定時代的民族的倫理道德觀為標準,凡是符合這個標準的就褒,反之就貶;三是以個人所屬階級的或集團的利益準則為標準,如黨派的利益、階級的利益等。凡是有利于特定階級或黨派利益的就褒,反之就貶。盡管品評人物的標準大致有以上三點,但是基于人類本性的真、善、美,本于人類文明進步的標準卻是主導性的標準。從總體上講,史學的褒貶精神在于憑借書寫歷史的力量,使人類懲惡而揚善,減少野蠻行為,維護人類文明進步。

      [1]蘇繼祖.清廷戊戌朝變記[M]//戊戌變法資料叢刊(第一冊).上海:神州國光社,1953.

      [2]梁啟超.飲冰室合集:第六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9.

      [3]張國淦.北洋軍閥的起源[M]//北洋軍閥史料選輯(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

      [4]袁克齊.回憶父親二三事[M]//八十三天皇帝夢.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83.

      [5]鄧之誠.骨董瑣記[M].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1991.

      [6]北京檔案史料特輯·楊度日記[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

      [7]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M].臺北:華聯(lián)出版社,1964.

      [8]陳永正.康有為詩文選[M].廣東:人民出版社,1983.

      [9]翦伯贊,等.戊戌變法資料叢刊(第四冊)[M].上海:神州國光社,1953.

      [10]陳夔龍.夢蕉亭雜記[M].北京:古籍出版社,1985.

      [11]馬基雅維利.君主論[M].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6.

      K252

      A

      1673-1999(2010)10-0144-03

      王印策(1985-),男,河南永城人,永城職業(yè)學院(河南永城476600)語言文化系助教,從事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

      2010-01-26

      猜你喜歡
      夔龍密謀維新派
      中華民族文化符號
      對戊戍維新派思想家心路歷程的思考——以“啟蒙自我循環(huán)”為視域
      龍虎紋青銅尊上的爭執(zhí)(下)
      小學生時代(2022年6期)2022-07-22 01:02:54
      龍虎紋青銅尊上的爭執(zhí)(上)
      小學生時代(2022年5期)2022-06-22 08:12:38
      法博士之非法密謀 連環(huán)畫廊
      傾斜的雨
      牡丹(2019年10期)2019-10-08 05:14:09
      花仕旺端硯設計作品
      藝術評論(2018年1期)2018-05-09 09:29:50
      我就這樣克服了恐懼
      不一樣的維新派
      青年時代(2017年13期)2017-06-02 15:26:33
      試論維新派早期的日本觀
      大觀(2016年12期)2017-04-15 11:16:24
      沿河| 祁东县| 黄平县| 宜黄县| 金山区| 南靖县| 宽城| 商河县| 无极县| 乐业县| 盐亭县| 阿图什市| 黑龙江省| 新宁县| 冕宁县| 永登县| 同心县| 庆元县| 板桥市| 辉南县| 黄石市| 全椒县| 筠连县| 新邵县| 丹东市| 衡东县| 大厂| 襄樊市| 海城市| 南汇区| 灵璧县| 江口县| 高安市| 齐河县| 抚远县| 庆元县| 化州市| 曲沃县| 长岛县| 彰武县| 苗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