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偉 康鳳河 王立穎
(天津醫(yī)學高等??茖W校中醫(yī)教研室,天津 300222)
“教-學-做-考”一體化《經絡腧穴學》課程教學模式構建
方 偉 康鳳河 王立穎
(天津醫(yī)學高等??茖W校中醫(yī)教研室,天津 300222)
改變傳統(tǒng)教師占主導的教學方法,《經絡腧穴學》課程教學中,構建“教-學-做-考”一體化教學模式,提升課程教學水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經絡腧穴學;教學模式;課程教學改革
《經絡腧穴學》課程是針灸推拿專業(yè)課中的基礎課程,也是啟承的橋梁課,該課程授課對象是我校高等??茖哟沃嗅t(yī)針灸推拿專業(yè)的學生。在教學中我們面對專業(yè)新知識不斷增加而課時逐步減少的現(xiàn)狀盡力探索能扎實學生基礎理論知識,加強學生臨床實踐能力培養(yǎng),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模式即“教-學-做-考”一體化教學模式,筆者通過教學實踐體會如下:
《經絡腧穴學》課程內容龐雜又涉及醫(yī)學古文,需要記憶的內容較多,既往多是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教學方法較死板,教師講得累,學生學習時也感到枯燥,學生總是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出的學生應變能力、動手能力較差,影響了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及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的培養(yǎng)。為了改變《經絡腧穴學》傳統(tǒng)課程教學中重視經絡原文與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輕視腧穴取穴方法及經絡臨床應用等弊端,突出古代與現(xiàn)代經絡腧穴的知識結合,在課堂教學中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注意,則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1.1 剖析教材,整合安排
我校中醫(yī)針灸推拿專業(yè)選用全國中醫(yī)藥高職高專衛(wèi)生部規(guī)劃教材《經絡腧穴學》。該教材以總論、各論形式體例,總論部分中又包括“經絡概述”、“腧穴概述”兩個內容,各論中按照“督脈”、“任脈”及“十二經脈”編寫。在教學中曾依照教材章節(jié)講授,但發(fā)現(xiàn)對于剛學完中醫(yī)基礎理論的學生來講總會覺得總論部分中“經絡概述”、“腧穴概述”分別講述內容瑣碎,加之其中新名詞術語繁多,學生往往難于理解記憶。
通過教學研究筆者認為《經絡腧穴學》的總論內容應是對本門課程的高度概括,要讓學生對經絡腧穴有統(tǒng)一完整準確的認知,掌握好總論的知識,才能為各論的學習做個良好的開端。在教學上,可以突破選用教材的束縛,結合現(xiàn)代臨床研究成果,將不同層次的教材有關經絡、腧穴的概念匯總起來,整合取舍為之所用,從而使學生能形成對經絡、腧穴概念的系統(tǒng)認識,同時現(xiàn)代研究新進展,闡述經絡、腧穴的實質,使學生對經絡腧穴總論的學習有廣度與深度。在各論部分講授中適當調整教材安排次序先講授相對容易的任、督二脈,再講十二正經,先按經脈講再按部位橫向聯(lián)系,使學生在學習經絡腧穴的內容時由淺入深,更易于記憶歸納。
1.2 注重啟發(fā),互動引導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常通過提問、討論等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探求知的積極性,啟發(fā)學生對知識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本課程設置于一年級下學期中醫(yī)基礎理論之后,在講授本課程時為使學生能夠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在學習腧穴的主治作用時結合中醫(yī)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如在講授足太陽膀胱經第一側線腧穴時,由于該經脈腧穴較多,如何突出重點簡明扼要,首先引導學生回憶已經學習的藏象知識。然后再讓同學總結其對應臟腑背俞穴的主治病證特點,與督脈相應腧穴定位和主治一并比較歸納,這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用較少的時間掌握腧穴的主治作用,提高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動參與意識與學習效率。在互動教學中也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如講解各論腧穴取穴方法時,開展對腧穴取穴方法的討論,多數(shù)腧穴的取穴法不是單一的,在每次授課前安排幾個腧穴讓學生找出不同的取穴方法,課堂上讓學生舉出每個腧穴有多少種取穴方法并進行演示和討論,比較總結出每個腧穴的取穴方法,這樣既掌握了課程知識技能又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有限的學時內要讓學生能夠掌握盡可能多的知識與技能就需要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彈性化。
2.1 課下自學
在教學過程中,開展自主式學習,對于經絡循行、腧穴主治作用、取穴方法等內容要求學生掌握文獻查閱能力[1],拓展教材內容,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自學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2.2 課堂上學
課堂教學結合本?,F(xiàn)有資源,輔以光、聲、電立體經絡腧穴模型體現(xiàn)直觀性教學便于學生學習[2]。同時強化對傳統(tǒng)的經絡循行路線的記憶與臨床應用的結合,對腧穴按循經和分部位相結合的學習方法,如循經學習下肢腧穴后,按膝關節(jié)局部選穴,學生能夠歸納出,膝關節(jié)上方的血海、梁丘、鶴頂;內側的陰陵泉、陰谷、陰包、膝眼;外側的犢鼻、足三里、陽陵泉、膝陽關;后側的委中、委陽等,并在教學中教師經常表揚先進鼓勵后進,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易學且樂學。
《經絡腧穴學》的實踐教學具有直觀性、可操作性等綜合特點,與課堂理論教學相比,它更貼近臨床實際,更容易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及實踐能力。針對八零后、九零后的學生,他們自我意識突出,多數(shù)眼高手低,一看就會,一做就錯,因此,在實訓課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臨床操作技能成為第一要務。
3.1 教師示范做
實訓課觀看教學錄像,強化理論知識,引出腧穴的點穴、經脈循行路線的劃經。教師以學生為模特,依據(jù)每個腧穴的國標定位及取穴主要標志在學生身上點出每個腧穴的位置,然后把點出的所有穴位連線進行劃經示范[3]。同學踴躍爭當模特學生學習興趣濃郁,學得快記得牢。
3.2 學生自己做
教師演示后,同學自身點穴并標記每個腧穴及劃經,教師回視指導。糾正學生點穴、劃經的錯誤,并就學生以往點穴存在的問題給予講解。如手厥陰心包經肘部的曲澤穴常見錯誤:曲澤穴位點在肱二頭肌肌腱上;穴位位置遠離肱二頭肌肌腱;穴位點在肱二頭肌肌腱橈側與尺澤混淆等,幫學生及時糾正錯誤,找準腧穴。
3.3 同學互相做
由于學生以后要走向臨床,面對患者,在他人身上準確點取穴位尤為重要,并且有些腧穴難以自身點取。因此要求同學兩人一組,彼此在對方身上選取穴位,教師指導并糾正學生在點穴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
3.4 師生總結做
教師在實訓結束前總結學生點穴、劃經的情況,針對突出的共性問題再次演示這些穴位的點穴操作,也可以請學生總結自己實訓過程的問題,并要求學生書寫實訓報告,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
考核是教學做之后檢驗學生學習情況和教師的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依層次分為課堂考、階段考、綜合考等。
4.1 課堂考
課堂考采取不事先通知不定期抽考,對理論知識多用提問方式,對腧穴定位基本功的掌握采用點穴實際操做檢驗。
4.2 階段考
在整體課程的教學中設置三次階段考試,考試時間通知學生便于督促學生及時復習,其中一次筆試,兩次技能考核,三次考試的平均成績記為學生學期平時成績權重20%的總評成績。
4.3 綜合考
針對學生未來職業(yè)準入要考取助理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課程臨期末前安排綜合技能考試,考試形式模擬中醫(yī)助理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技能考試設置考試題。每位學生采取抽簽的方式,抽取一份試卷,要求學生準確說出腧穴的歸經或穴類歸屬、定位,然后在另一位同學身上選定穴位。綜合技能考試成績占期末總成績的30%,合并期末閉卷考試成績權重學期總評的80%。
在《經絡腧穴學》教學中,改變過去由教師占主導的傳統(tǒng)教法,豐富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教-學-做-考” 一體化訓練,提升課程教學水平,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動手能力和分析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做到活學活用,培養(yǎng)適應臨床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的針灸操作技能的中醫(yī)的實用性復合型中醫(yī)人才[4]。
[1] 王 衛(wèi),魏連海,孟向文.《經絡腧穴學》互動式教學法的實踐體會 [J].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8,27(4):274.
[2] 沈 潔,沈梅紅.淺談點穴實訓課的教與學[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09,7(7):52.
[3] 紀 峰.《經絡腧穴學》實訓課教學模式構想[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09,25(2):311.
[4] 黃 芳,曹 銳.中醫(yī)專業(yè)針灸學教學方法探討[J].中醫(yī)教育, 2007,16(3):271.
(本文編輯:馬宏宇)
Teaching-learning-do-test integration of meridians and acupoints CurriculuMTeaching Mode
FANG Wei, KANG Feng-he, WANG Li-ying(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Medical Colle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Tianjin, 300222, China)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er-doMinated teaching methods, meridians and acupoints course teaching, building a teaching-learning-do-test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l to improve teaching standards, good teaching results.
theory of meridians and acupoints;model of teaching;CurriculuMReform
R224
B
1674-070X(2010)02-0007-03
2009-12-07
方偉(1976-),男,碩士,講師,主要從事中醫(yī)教學與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