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淺談《紅樓夢》的悲劇性

      2010-08-15 00:48:47趙紅軍李冬軒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0年3期
      關鍵詞:寶黛薛寶釵賈寶玉

      趙紅軍,李冬軒

      (1.齊齊哈爾市一重五中,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0;2.北京市昌平職業(yè)學校,北京 100000)

      淺談《紅樓夢》的悲劇性

      趙紅軍1,李冬軒2

      (1.齊齊哈爾市一重五中,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0;2.北京市昌平職業(yè)學校,北京 100000)

      《紅樓夢》不同于才子佳人小說,也不同于以前的言情小說,這也是它如此富于影響和震撼人心的所在。而《紅樓夢》營造的時代、文化和人生悲劇,又從多方位多角度展現(xiàn)了一種民族精神的覺醒,也彰顯出作者對現(xiàn)實、文化和人生的反思與探索的可貴精神。

      《紅樓夢》;文化;悲劇性

      一、《紅樓夢》中的愛情悲劇

      林黛玉初來賈府時,賈府上上下下對于她可能成為賈府兒媳充滿十足的預期,也抱有很大的興趣。鳳姐就多次打趣林黛玉,親昵地戲稱:“你既吃了我們家的茶,怎么還不給我們家做媳婦兒?”興兒向尤氏姊妹介紹賈府的人物時,頗自信地說:“賈寶玉的婚事,將來準是林姑娘定了的?!钡S著時間的推移,繼之以林黛玉孤傲性格的發(fā)展和叛逆思想的外露,她逐漸失去賈府統(tǒng)治者們的喜愛。她和賈府的沖突,是以一種表面平靜而內(nèi)在劇烈的形式進行的,是真正尖銳的。寶玉和黛玉的愛情的悲劇,絕不僅是由于寶釵的出現(xiàn),也不能簡單地歸結為由鳳姐、王夫人、賈母等人的操縱導演造成的。當然也絕非簡單的門不當戶不對的問題,更不單純是因二人的自由戀愛觸犯了封建婚姻制度,而是在于這一愛情本身所包蘊的反封建色彩為社會不容所致。作者真實地描繪出寶黛二人身邊的人們依循他們本身固有的觀念,出于家族利益的考慮實施他們計劃的行動過程。這是曹雪芹高出于他的前輩的地方,也是其意蘊更深刻的地方。

      1.封建禮教及宿命論注定了寶黛愛情悲劇的必然性。男女婚嫁,要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私定終身,被看成“不成體統(tǒng)”和“大逆不道”之事。因賈寶玉和林黛玉有著相同的叛逆思想,他們的婚戀指向已不單純是用對婚姻自由的追求與“父母包辦”的定規(guī)進行抗衡,而應將其視為他們整個叛逆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反封建性質。賈寶玉作為一個封建理念的叛逆者,對封建貴族階級的正統(tǒng)思想、宗法制度及禮教幾乎都持否定態(tài)度,并且同封建衛(wèi)道者進行了無畏的抗爭。在這種抗爭中,最熱情、最大膽、最堅決的支持者就是林黛玉。在林黛玉的身上,同樣充滿了與封建正統(tǒng)思想不相容的叛逆精神。他倆是在與封建勢力進行的斗爭中,建立起真摯的感情,萌生出愛情的。可最終,他們的這種美好的愛情竟然被毀滅,落得悲慘的結局:黛玉被逼而死,寶玉被迫出家。總體上說,這是因為寶黛的愛情不符合封建家族利益。從禮教上看,黛玉是跟封建規(guī)范“大相悖謬”的叛逆,而作為其情敵的薛寶釵則是品格端正的淑女。如果說薛寶釵的“金”是草“木”之人林黛玉的克星,而賈寶玉的“石”卻具有兩重性。它既可化為土而生木,又可經(jīng)采煉而成金,所以有“木石前盟”和“金玉因緣”兩種潛在的可能性。在林黛玉代表的“木”字和薛寶釵代表的“金”字上,可以檢索出中國文化一連串相關的意象及概念:木近水,金近火,陰柔與陽剛,寂寥與活溢,虛無與實有,悲觀精神與樂觀精神等等。正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對宇宙人生兩種不同的本質認識的外化體現(xiàn)。薛、林二人是以兩種對立的審美規(guī)范、人格理想和宇宙精神的化身而存現(xiàn)的。賈寶玉這個人物的意義便是在二者間去完成取舍,從而也帶來了莫測的可能性。面對非此即彼的相互矛盾沖突的擇取,賈寶玉的稟賦雖傾向于林黛玉,但實際上他是別無選擇的。在封建的“禮”教面前,他是渺小的,以他個人的能力是無法與整個封建社會抗衡,也無法與封建的婚姻制度抗衡的。

      2.寶黛性格的獨特與缺陷注定了他們愛情悲劇的必然性。寶黛愛情悲劇的產(chǎn)生一方面與賈寶玉的性格軟弱多情有很大的關系。賈寶玉不喜走為官的仕途道路,卻對社會最底層的藝人及丫環(huán)懷有深深的同情和愛憐。他跟藝人稱兄道弟,對丫環(huán)溫柔體貼。賈寶玉“見了女兒就清爽,見了男子便覺得濁臭逼人”的想法,與當時“男尊女卑”的觀點是相悖的。他雖錦衣玉食,但內(nèi)心卻充滿了孤獨、寂寞和哀愁,這點與林黛玉極為相似。

      另一方面也與林黛玉的那種與生俱來的、卻遭人嫉恨的揚才露己的個性以及幾近病態(tài)的多愁善感、狹隘自尊不無關系。賈寶玉對薛寶釵是“寶姐姐長、寶姐姐短的”,加之又有一個“金鎖”的說法,因而林黛玉常和他慪氣。正是她的這種單純、執(zhí)拗和自尊,使她決不會輕易向當時的社會規(guī)范屈就。當然她也會不計代價、不慮后果地表達真實的自我意愿。她斷不會像薛寶釵那樣為迎合家長的意愿,壓抑控制自己的感情,這也恰是林黛玉與薛寶釵的區(qū)別所在。林黛玉沒有母親為她的終身大事做主和運作,只得順天應命抱殘守缺。她決不會像鳳姐那樣為實現(xiàn)私欲而去挖空心思不擇手段。林黛玉是紅樓女兒中最珍視自身價值,并完全可以為之實現(xiàn)而不惜獻出生命的人。“我為的是我的心”是她自主意識的坦率告白。在舊時代,一切個人的言行舉止都要符合所謂正統(tǒng)的清規(guī)戒律,至于個體的意愿、個人的感情往往會被視作異端邪念。她似乎把“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訓誡完全拋在了腦后,總想展露才智。她悄悄地替寶玉寫詩,自告奮勇地教香菱學詩,隨口就說《西廂記》、《牡丹亭》等文中的詩句,這些都是一種真誠的表現(xiàn)和率性的流露??僧吘顾匿h芒過于外露,加之她的敏感、多疑,又未能得到周圍人們的理解和包容;以致在賈府上上下下的人際關系湍急的旋渦中,載沉載浮,難于自保,終至使她和賈寶玉的愛情陷于絕境。她不像寶釵、探春、元春、鳳姐等其他紅樓女兒們,都是以既定的社會需要為出發(fā)點,比如封建宗法秩序的需要、婚姻制度的需要等來為人處事。她往往都是天真的以個人的好惡作為立足點和出發(fā)點的。這就勢必與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產(chǎn)生抵牾,在當時的社會氛圍中是不會有自由戀愛的空間和土壤的。賈家對未來兒媳的選取是要服務于家族長遠利益,絕不允許僅是與寶玉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卻無力也不能輔佐實現(xiàn)賈家未來“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期望的女子踏入家門半步的。賈家需要的是像王熙鳳、薛寶釵那樣的管家理財式的人物,而不是像林黛玉這樣的中看不中用的人物,因為封建家長更看重的是利益,而不是愛情。但是,假如賈寶玉的態(tài)度來得堅決點,以死相要挾,我想視寶玉為命根子的賈母及王夫人也許會答應;假如賈寶玉這個貴族青年——封建家庭的叛逆,帶著林黛玉走出家庭——大觀園這片狹小的天地,也許悲劇就不會發(fā)生。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盡管寶黛充滿著叛逆精神,也還是從未想過走出家庭這個牢籠,因為那是不孝,所以寶黛愛情注定是個悲劇,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革命的不徹底性所帶來的后果。

      3.寶黛的離經(jīng)叛道、特立獨行注定了他們愛情悲劇的必然性?!都t樓夢》中兩個愛情主角賈寶玉和林黛玉,不再是以往戲劇小說中出現(xiàn)的“金榜題名”式的才子和溫婉賢淑的佳人,而是兩個性情乖僻,被時人嘲弄為有“癡病”的封建主義的叛逆者。他們不單單是在戀愛自由這點上與那個社會的風俗格格不入,而是在許多思想觀念、生活品位上與當時的社會主流大相徑庭。賈寶玉堅決拒絕了封建家庭為他的未來所進行的設計和安排,他對舉世趨之若鶩的科舉仕進道路非常冷淡,把那些匍匐在功名仕進底下,一心謀求“加官進爵”、“封妻蔭子”的人痛罵為“國賊”、“祿蠹”。他對于那些封建等級觀念、道德說教等每每充滿強烈的憎惡,并適時地加以無情的嘲弄和堅決的否定,甚至還把那些宣傳封建正統(tǒng)教義的書付之一炬。林黛玉雖然在日常生活中言語不多,不違正道,不涉異端,但在許多具體行動上卻往往背離了那一社會的婦道,特別是她對賈寶玉的叛逆行為始終采取同情的態(tài)度,站在支持的立場上,不僅對他從不說那些仕途經(jīng)濟的“混賬話”,而且把賈寶玉引為知己、視其為未來生活的伴侶。寶黛之間的愛情盡管具有反封建的叛逆色彩,但另一方面又不免帶有濃重的沒落貴族的氣息。這一方面表現(xiàn)在男女主人公由于過著悠閑的生活,他們的愛情生活烙印著綺艷輕柔、閑愁萬種的情調。另一方面,也由于他們這一愛情的階級性,更注定了他們愛情的反封建之舉只能達到一定的限度。他們的愛情,只能局限在大觀園那一狹小的天地里,他們無力到榮國府外面去開拓新天地。他們對封建家長還存在著某些幻想,在愛情最后的階段,他們消極地等待由封建家長做主完成婚姻,以至在封建包辦婚姻制度面前失去了抗爭的能力。這種反封建愛情的不徹底性和妥協(xié)性,是賈寶玉、林黛玉愛情的致命弱點。因此,這一愛情最后走向悲劇的結局,固然與時代、環(huán)境、主人公的個性等不無關系,但愛情本身先天固有的缺陷,也成為他們的愛情最終難逃厄運,以悲劇告終的一個相當重要的原因。

      二、《紅樓夢》中的時代悲劇

      《紅樓夢》通過對封建貴族世家由盛至衰過程全方位的描寫,較全面地展現(xiàn)了由于清王朝腐朽沒落而造成的時代性悲劇。

      驕奢淫逸,是賈府這個貴族世家衰敗沒落的重要原因。先說荒淫:一方面,賈府上上下下的男人大都生活糜爛,道德淪喪,荒淫在這個貴族世家被視為家常便飯。另一方面,由荒淫所引起的人事糾紛、甚至惡毒的殘殺,更是不斷地侵蝕著這座封建大廈。雖然也有不少清白的女兒家們頑強地在這罪惡的泥潭里進行著近于殊死的掙扎反抗,但最終也都落得或是慘遭凌辱,或是香消玉殞的下場,成為腐朽家族衰亡覆滅的殉葬品。

      再說奢侈:且不說那些名目繁多的美器珍玩如何填滿這個家族的每個角落,也不說那些精心烹調的美味珍饈如何充塞這個家庭的每次盛筵,單就秦可卿之喪事與賈元春之省親,那奢華靡費程度就足以讓人瞠目結舌。從賈府上下本應是中流砥柱的男人來看,老一輩的,賈敬一味好道,賈赦耽于淫樂,賈政庸碌無能;少一輩的,賈珍、賈璉、賈蓉等紈绔子弟個個沉湎酒色,寡廉鮮恥。諸如此類的人物,在賈府中可以說比比皆是。家族的種種腐朽已無可救藥,唯一較有靈性的賈寶玉也只能在這令人窒息的空間艱于呼吸。而他與封建傳統(tǒng)觀念的不相容必然使自身淪入無奈和困頓的境地,時代不容納他們,他們也不屈從時代,正是在這不斷的激烈沖突中,伴隨著腐朽力量的由盛轉衰,新生力量也落了個由萌芽到夭折的結局。這是《紅樓夢》為我們展現(xiàn)出的那個時代的悲劇,不禁令人扼腕欷歔。

      三、《紅樓夢》中的文化悲劇

      通過對作品的深層意義的探索,不難看出《紅樓夢》中的悲劇并非都源于惡人作祟或好人反抗無力。歸根結底是幾千年積淀凝固下來的正統(tǒng)文化的毒素在興風作浪。倫理型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將人推崇到很高的地位,如“天人合一”,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人”意識是強調個人對宗族和國家的義務。這種缺乏個性意識的“人學”就難免造就出具有逆來順受、自我壓抑的人格特征之人。我們從書中幾個女子的毀滅也不難印證此點。

      迎春,很善良,但也很懦弱。這種性格往往導致自己讓別人占便宜的容忍度增加,受別人控制、擺布和欺負的敏感度降低。甚而,還會姑息與放任關乎身家性命之事件的發(fā)生。結果是凄慘地成了封建包辦婚姻制度的犧牲品。其不幸,恐怕她至死也未覺察。

      黛玉悲劇的產(chǎn)生,也與她深受傳統(tǒng)文化的荼毒有很大的關系。由于傳統(tǒng)文化意識形態(tài)的熏陶和影響,她的個性意識薄弱的特點暴露無遺。她在平素的生存狀態(tài)中往往表現(xiàn)出不自覺的依附性,即作為弱者的主體總要依附于家庭、父母或某一強者。在靈魂深處,她已被這種依附性折騰得精疲力竭。她時刻感到失去依附的痛苦、離家的凄涼甚至生存的絕望。由此她心力交瘁,病癥日益加重,終至沉疴不起,一命歸天。可以這樣說,在她的愛情尚未毀滅之前,她的生命已經(jīng)走到了盡頭。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黛玉生命的夭折和愛情的幻滅,既是無情世道的他毀,更是其悲劇性格的自毀。

      薛寶釵的悲劇從文化角度看,她也是封建文化之樹上結出的一顆必然的苦澀之果。封建文化理念要求每個“個體”為人處事時要把自身的欲望壓抑至最低點,這樣才會獲得社會的好評。薛寶釵就是這樣的自覺不自覺地追求著這種做人理想中的一個。無論是在愛情的追求上、才情的發(fā)揮上、甚至生活的應對上,寶釵業(yè)已被封建正統(tǒng)文化磨去了自己應有的個性鋒芒。她對自己所愛的人與物不敢有太強烈的追求,對自己不喜歡的人與事也不敢斷然背棄,生命完全處于一種不生不死的渾沌狀態(tài)。這種非常態(tài)的自我壓抑使她的生命之樹過早枯萎,結出的勢必是一枚苦澀之果。從她的生命流程和命運歸宿上,我們再清楚不過地感知到封建文化的深層意識對人靈魂的蠶食與對人個性的扼殺。曹雪芹的這種頗具歷史感的、前瞻性的厚重思考和針對傳統(tǒng)文化的無情批判,的確可以視之為是一種對新的民族精神的有力召喚。

      四、《紅樓夢》中的人生悲劇

      對生命本原價值的追索和對人生終極目的的探求往往伴隨著肉體的掙扎與靈魂的痛苦,而這種痛苦的程度與知識的增加和閱歷的豐富同步增大。以寶玉為例,開始寶玉并不懼怕生活,而是正視生活,對生活以及自身在生活中具體的存在價值、存在目的還抱著一種較為積極的態(tài)度。然而在現(xiàn)實中,他總是深深感到:不但人生易老,事物無常,就連感情也不能永久保有和留存。在困惑和迷茫中他孤軍奮戰(zhàn),左沖右突也無法找尋到明晰的答案,最終陷于絕望的深淵難以自拔。他最后拋撇下一切,遠離塵寰,遁入空門恰是在他經(jīng)過對生命的價值與人生理想深度反思后所作出的毅然決然的抉擇。

      從整部作品來看,從頭至尾都籠罩著一層由好到了、由色到空的感傷色彩,這主要涵蘊在眾多曲、詞的詠嘆之中。如“多情公子空牽連”、“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風流靈巧招人怨”、“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等等,無一不都顯露出那種濃重的宿命感和強烈的“色空”觀。作品無疑是在告誡人們在生命的旅程中和情欲的孽海里必須作出正確的選擇。但在那樣一個特定的時代里,作為凡夫俗子的大觀園里的兒女們,無論怎樣去作出自己的選擇,又能有什么好的結局呢?

      由于曹雪芹深刻體驗到人世的痛苦和人生之“大哀”,故能將這種痛苦提升到一種全人類靈智的高度以文學形式加以藝術的概括和表現(xiàn)。曹雪芹的這部藝術杰作深蘊的悲劇意識滲透出的對人生之憂遠勝于對家國之憂,因此,他筆下的這種人生悲劇頗具別樣深沉的特質,同時也更具普遍的人生內(nèi)涵。

      [1]曹雪芹,高鶚.紅樓夢[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

      [2]唐富齡.《紅樓夢》的悲劇意識與旋律美[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

      [3]劉心武.劉心武揭秘紅樓夢 [M].北京:東方出版社, 2005.

      [4]李希凡.紅樓夢藝術世界[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1996.

      [5]梅新林.紅樓夢哲學精神[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5.

      [6]王蒙.紅樓啟示錄[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1.

      [7]張俊.中國文學史:第 4冊[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責任編輯:朱 嵐)

      I207.4

      A

      1001-7836(2010)03-0110-03

      2009-11-25

      趙紅軍 (1957-),女,黑龍江哈爾濱人,高級教師;李冬軒 (1985-),男,黑龍江齊齊哈爾人。

      猜你喜歡
      寶黛薛寶釵賈寶玉
      賈寶玉:暖男的愛僅僅如此
      閱讀《紅樓夢》“寶黛參禪”的感悟
      讀天下(2019年22期)2019-08-14 02:23:22
      王熙鳳比薛寶釵差在哪里?
      海峽姐妹(2019年7期)2019-07-26 00:50:56
      薛室釵:用一生為原生家庭還債
      百家講壇(2019年12期)2019-07-14 12:56:33
      《紅樓夢》說唱的典故使用與寶黛愛情的民間接受*——基于彈詞開篇、木魚書、子弟書的研究視角
      紅樓夢學刊(2019年2期)2019-04-12 05:50:28
      淡極始知花更艷——小議薛寶釵
      試論賈寶玉待花襲人“與別個不同”的原因
      絲路藝術(2017年5期)2017-04-17 03:12:13
      從信息修辭學看寶黛愛情悲劇的原因
      西門慶與賈寶玉女性觀的比較
      文學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34
      尤三姐柳湘蓮的關系在寶黛愛情中的象征意義
      弥渡县| 沂南县| 应城市| 内乡县| 蛟河市| 翁源县| 胶州市| 潮安县| 五河县| 扶风县| 泉州市| 岳阳市| 梓潼县| 苗栗县| 陵川县| 称多县| 宜兴市| 大邑县| 习水县| 杨浦区| 柞水县| 九江市| 大洼县| 石景山区| 台州市| 确山县| 洛浦县| 渭南市| 广丰县| 深州市| 扎赉特旗| 资源县| 嘉黎县| 乐陵市| 铜川市| 富川| 开鲁县| 紫云| 盐山县| 鞍山市| 太仆寺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