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通語詞匯與方言詞匯競爭概說

      2010-10-18 10:23:44李康澄
      關(guān)鍵詞:方言詞揚雄語詞

      李康澄

      (廈門大學 中文系,福建 廈門 361005)

      通語詞匯與方言詞匯競爭概說

      李康澄

      (廈門大學 中文系,福建 廈門 361005)

      漢語通語詞匯和方言詞匯在相互競爭中發(fā)展。前者對后者的競爭方式主要是沖擊和擴散,而后者對前者的競爭主要是滲透。二者競爭結(jié)果主要有三種:通語進入方言、方言轉(zhuǎn)化為通語、通語和方言合璧成詞。通語詞匯和方言詞匯存在表層和深層兩個競爭層次。

      漢語;通語詞匯;方言詞匯

      作為語言系統(tǒng)中最活躍的成分,任何一種語言的詞匯都是一個具有多元性、層次性和動態(tài)性的系統(tǒng)。“詞匯系統(tǒng)在競爭中發(fā)展”,[1]促進詞匯系統(tǒng)變化發(fā)展的動力就是競爭,不同競爭主體之間的競爭促使詞匯系統(tǒng)內(nèi)部作出深刻的調(diào)整,從而推動詞匯的發(fā)展。

      通語詞匯是指民族共同語詞匯,是全民用來交際的詞匯,具有全民性。方言詞匯是一定區(qū)域使用的詞匯,是通語的地域變體,具有地域性。方言詞匯包括三個組成部分:通用詞 (與通語詞詞形詞義相同的詞)、方言特征詞、方言土語詞 (只為少數(shù)或個別方言點所擁有的詞)。通語與方言各成系統(tǒng),兩種系統(tǒng)相互碰撞、彼此競爭,從而維持系統(tǒng)的動態(tài)平衡。

      一、競爭方式

      通語詞匯和方言詞匯二者之間的競爭力不同,通語詞匯的競爭力整體強于方言詞匯,但是方言詞匯也可對通語詞匯施加一定的影響,從而將自己的某些詞匯成員滲入通語詞匯系統(tǒng)。詞匯系統(tǒng)是一個“兼容”系統(tǒng),通語詞匯系統(tǒng)可以接受方言成分,而方言詞匯系統(tǒng)也可以接受通語詞成分。通過競爭,通語詞匯對方言詞匯的影響方式主要是沖擊和擴散 (有可能是大范圍的取代),而方言詞匯對通語詞匯的的影響方式主要是滲透。

      由于通語是全民使用語,是國家建立并維護的一種標準語,是用來規(guī)范社會語言生活的一種非常強勢的官方語言。這種帶有國家意志并裹挾著政治、經(jīng)濟、文化優(yōu)越地位的通語必定會對不同地域的語言生活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20世紀末所謂的“普通話南下”,就是一種明顯的沖擊作用。所謂擴散,就是指通語的詞匯成員逐漸地、批量地、輕松地進入方言詞匯系統(tǒng),擴散的結(jié)果是通語詞匯取代方言詞匯。所謂滲透,是指弱勢方言詞匯系統(tǒng)成員少量地、逐漸地、艱難地進入強勢通語詞匯系統(tǒng),滲透的結(jié)果是方言詞匯補充豐富通語詞匯系統(tǒng)。

      二、競爭結(jié)果

      通語詞匯通過沖擊和擴散進入方言詞匯,方言詞匯通過滲透進入通語詞匯,兩種詞匯系統(tǒng)運用截然不同的方式或者手段參與競爭,競爭的結(jié)果也就各不相同。

      通語詞批量進入方言詞匯,并在方言詞匯中保存下來。方言詞匯中的通用詞和一部分承傳詞,就是通語詞通過沖擊和擴散進入方言詞匯的有力證據(jù)。東南方言中的許多常用詞是古代通語的直接繼承者。[2]在競爭過程中,通語的詞匯源源不斷地進入方言詞匯,方言詞匯系統(tǒng)其實就是各個不同歷史層次通語詞、方言創(chuàng)新詞和方言詞的疊置和整合,具有明顯的歷史層次。

      在競爭過程中,方言詞匯對通語詞匯也實施積極、頑強的滲透,它零散地從各個層面將自己的成員滲入通語詞匯系統(tǒng)之中。從歷史層面看不同歷史時期的通語詞匯系統(tǒng)中都匯聚了一批方源詞。

      (2)揚雄《方言》第三卷第一十二條:“凡飲藥傅藥而毒,南楚之外謂之瘌,北燕朝鮮之間謂之癆,東齊海岱之間謂之眠,或謂之眩?!惫弊?“眠眩,亦今通語耳?!?/p>

      (3)揚雄《方言》第三卷第一十一條:“凡草木刺人,北燕朝鮮之間謂之茦,或謂之壯……江湘之間謂之棘?!惫弊?“棘 ,《楚辭 》曰:‘曾枝剡棘?!嗤ㄕZ耳。音己力反。”

      (6)揚雄《方言》第十卷第一十五條:“諑,愬也。楚以南謂之諑?!惫弊?“諑譖亦通語也。”

      (7)揚雄《方言》第十卷第三十四條:“頷、頤,頜也。南楚謂之頷,秦晉謂之頜。頤,其通語也。”郭璞注;“頷,亦今通語耳。”按:至今作為書面語保存在通語之中。

      (8)揚雄《方言》第九卷第四條:“箭,自關(guān)而東謂之矢,江淮之間謂之鍭,關(guān)西曰箭?!毙鞎r儀認為:“至唐代,‘箭’取代了‘矢’成為漢語中的基本詞?!痹诂F(xiàn)代漢語中,“箭”仍然具有詞匯義,是漢語的基本詞。[3]

      (9)揚雄《方言》第十卷第二十九條:“舟,自關(guān)而西謂之船,自關(guān)而東謂之舟,或謂之航,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謂之舸……”汪維輝認為:“……可見兩者只是地域方言的差別,詞義相同。也許在揚雄記錄《方言》的時候這種差別還存在。這兩個詞在正統(tǒng)的文言詞匯系統(tǒng)中一直長期并存,但口語的情形并非如此?,F(xiàn)代漢語各地方言幾乎都只說‘船’而不說‘舟’,這種局面在口語中的形成至少可以上推到西漢后期?!薄皾h語全民口語用‘船’作為水上交通工具的總稱至少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盵4]這說明“舟、船”都從方言中滲入了通語,而且“船”至少在西漢后期時已經(jīng)成了常用詞,而且這種“常用詞”地位一直保持到現(xiàn)在。

      (10)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十七“丫頭”:“吳中呼女子之賤者為‘丫頭’。劉賓客《寄贈小樊》詩:‘畫面丫頭十二三,春來綽約向人時?!濒攪鴪蛘J為:“宋人王洋《弋陽道中題丫頭巖》:‘不謂此州無美艷,只嫌名字太粗生?!宰?‘吳楚之人謂婢子為丫頭?!兆趦x所述與此注頗相合……清張南莊 (乾嘉時上海人)《何典》卷四、卷七中的‘委尿丫頭’、‘騷丫頭’皆指婢女。吳方言區(qū)地方志多收此詞……‘丫頭’一詞在清代小說如《紅樓夢》等中普遍使用,今非吳方言區(qū)也常用。根據(jù)王洋及陶宗儀的話,宋元時代‘丫頭’本為南方方言詞,但后來就進入了官話,成為普通詞。”[5]

      此外,汪維輝認為:“有一批新的常用詞,看來最初是在吳方言詞變成南方通語詞然后再影響到北方話進而成為漢語全民通用詞的,如‘覓’、‘喚’、‘進’等。這樣的例子目前能確指的雖然還不多但這個事實的存在應(yīng)該是毋庸置疑的?!盵4]

      從共時層面看,也有一批方言詞進入普通話,特別是中國經(jīng)濟最發(fā)達的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的粵方言和吳方言,向當代通語滲入了一批經(jīng)濟、政治、文化類的詞語。來自粵語的有:上市、大盤、物業(yè)、樓市、樓盤、按揭、業(yè)主、T恤、牛仔褲、八卦、拍拖、寫字樓、富婆、老公、家私、炒魷魚、生猛海鮮等。來自吳語的有:阿混、擺平、檔次、動遷、飯局、搞定、師傅、批租等。另外還有一批來自北方方言北京話,例如:蹦迪、老外、沒轍、小蜜、擺譜兒、吃皇糧、打白條、動真格、較真兒、貓膩兒、鐵哥兒、小妞兒等。

      通語詞匯與方言詞匯的競爭結(jié)果主要有三種:通語進入方言、方言轉(zhuǎn)化為通語、通語和方言合璧成詞。

      (一)通語進入方言

      進入方言詞匯系統(tǒng)的通語詞匯,在接下來的競爭過程中又會有不同的演化路徑。

      第一,作為通語詞承傳下來。從《漢語方言詞匯》可知,“大”通行于 18個方言點,從通語詞進入了方言并且傳承了下來。如:

      (11)揚雄《方言》第一卷二十一條:“碩、沈、巨、濯、訏、敦、廈、于,大也。齊宋之間曰巨,曰碩……陳鄭之間曰敦,荊吳揚甌之郊曰濯,中齊西楚曰訏。自關(guān)而西秦晉之間凡物之壯大者而愛偉之謂之廈……于,通詞也?!?/p>

      第二,作為方言詞承傳保存下來。例如:行(行走 )、走 (逃跑 )、驚 (害怕 )、食 (吃 )、寒 (冷 )、肥 (胖)、光 (亮)、利 (鋒利 )都是古代通語的直接承傳詞,現(xiàn)在還通行于東南方言。梅祖麟認為,閩語虛詞“著”和“解”是從通語變來的。[6]例如:

      (12)其身坐著殿上。(吳,康僧回譯《六度集經(jīng)》,《大正藏》Ⅲ,6下)

      (13)長文尚小,載著車中……文若亦小,坐著膝前。(《世說新語·德行》)

      (14)若持枯草及牛屎,積著其上,手觸足蹈,無所能燒而不成熟。(西晉,竺法護譯《修行道地經(jīng) 》,《大正藏 》XV,194中 )

      (15)作其百段,擲著江中。(《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

      (16)知遠把瓦懺內(nèi)羹飯都潑著洪信面上。(《劉知遠諸宮調(diào)》)

      (17)晉明帝解占家宅,聞郭璞為人葬,帝微服往看。(《世說新語·術(shù)解》)

      (18)即喚木匠而問言:解作彼家端正舍不?(南齊,求那毗地譯《百喻經(jīng)》,《大正藏》Ⅳ)

      (19)月既不解飲,影從隨我身。(李白《月下獨酌》)

      (20)入春解作千般語,拂曙能先百鳥鳴。(王維《聽百舌鳥》)

      方位介詞“著”的用例出現(xiàn)南北兩地的文獻(例 12-14是江東地區(qū)的文獻,例 15-16是在北方寫成的文獻),因此可認為它是曾經(jīng)的通語詞。助動詞“解”用例出現(xiàn)在南朝文獻和唐代北方詩歌之中 (例 17-18是南朝文獻,例 19-20是北方詩歌文獻),因此,助動詞“解”字曾經(jīng)也是通語。

      第三,消亡。這里的“消亡”是指字 (詞)作為一個成員徹底從詞匯中消亡或者是指某個字 (詞)某個義項的消亡。如:

      (21)春為青陽,夏為朱明,秋為白藏,冬為玄英。四氣和謂之玉燭。(《爾雅·釋天》)南朝梁蕭統(tǒng)《玄圃講》詩:“白藏氣已暮,玄英序方及。”《周書·武帝紀下》:“今白藏在辰,涼風戒節(jié),厲兵詰暴,時事惟宜?!薄鞍撞亍敝浮扒锛尽?如今已從通語中消亡。

      (2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老子 ·十二章 》)案:王弼注:“爽,差失也。失口之用,故謂之爽。”三國魏嵇康《答難養(yǎng)生論》:“聘享嘉會,則唯肴饌旨酒……饕淫所階,百疾所附,味之者口爽,服之者短詐。”《百喻經(jīng)·愚人食鹽》:“愚人無智,便空食鹽,食已口爽,返為其患。”“口爽”指“口舌失去辨味能力”,如今已從通語中消失。

      (23)如、適、之、嫁、徂、逝 ,往也。 (爾雅 ·釋詁)邢昺疏:“適、嫁、徂、逝,皆方俗語。逝,秦晉語也;徂,齊語也;適,宋魯語也?!睆男蠒m疏可以證明,“如”和“之”是當時通語詞。例如:《左轉(zhuǎn)·隱公六年》:“鄭伯如周,始朝桓王也?!碧祈n愈《祭田橫墓文》:“貞元十一年九月,愈如東京,道出田橫墓下?!薄对娊?jīng)·鄘風·載馳》:“百而所思,不如我之?!薄稘h書·高后紀》:“足下不急之國守藩,乃為上將將兵留此,為諸大臣所疑?!比缃?“如”“之”的“往”義已經(jīng)消失。

      (二)方言轉(zhuǎn)化為通語

      方言詞滲入通語詞匯系統(tǒng)轉(zhuǎn)化為方源詞,這批方源詞匯在接下來的競爭中也會有不同的演變路徑。

      第一,作為通語詞匯向方言詞匯系統(tǒng)擴散并獲得長久通語詞匯的資格。如例 8“箭”、例 9“船 ”、例 10“丫頭 ”。

      第二,降格為通語詞匯中的古語詞或構(gòu)詞語素保存在通語詞匯之中。如:

      (24)揚雄《方言 》第一卷第一條:“黨、曉、哲 ,知也。楚謂之黨,或曰曉,齊宋之間謂之哲?!薄皶浴痹趽P雄時代以前是一個方言詞,但是在其后的年代成為通語,出現(xiàn)在很多書面文獻之中。如《論衡·交虛》:“人不曉天所為,天安能知人所行?!薄逗鬂h書·南匈奴傳》:“且典兵日久,深曉兵要?!北饼R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視聽之所不曉,故聊記錄,以傳示子孫?!薄皶浴钡摹爸绷x現(xiàn)在還保存在西南官話、吳語和湘語之中。作為語素義還保留在現(xiàn)代漢語之中,如“通曉”、“家喻戶曉”、“揭曉”等。另外,例 9中的“舟”也只能作為語素義保留,如“小舟”“舟楫”、“舟車勞頓”等。

      第三,在方言詞匯系統(tǒng)中作為方言承傳詞保存下來?!绊?許慎《說文解字》:“目小視。從目弟聲。南楚謂眄曰睇。”丁邦新認為“在唐代的時候這個‘睇’大概已經(jīng)進入了主流漢語”。[7]也就是說“睇”在唐代已經(jīng)進入通語了。在現(xiàn)代漢語方言中,粵語用“睇”表達“看”的意思。

      (25)揚雄《方言》第二卷第 17條:“逞、苦、了,快也。自山而東或曰逞,楚曰苦,秦曰了?!苯裉斓摹俺?、苦、了”的不表達“快”義。

      (三)通語和方言合璧成詞

      指一個雙音節(jié)合成詞的兩個語素分別來自通語和方言。[8]如:

      (26)揚雄《方言 》第一卷第 19條:“修、駿、融、繹、尋、延,長也。陳楚之間曰修,海岱之間曰尋,宋衛(wèi)之荊吳之間曰融……”“長”是通語詞,“修”原本是陳楚方言詞?!靶揲L”是合璧詞。

      (27)揚雄《方言 》第一卷第 21條:“碩、沈、巨、濯、吁、敦、廈、于,大也。齊宋之間曰巨,曰碩……”“大 ”是通語詞 ,“巨 ”、“碩 ”是方言詞 ,“巨大”、“碩大”合璧成詞。

      (28)揚雄《方言 》第六卷第 21條:“遙、廣 ,遠也。梁楚曰遙?!卑?“遠 ”本是通語詞,“遙 ”是梁楚方言詞?!斑b遠”是合璧詞。

      (29)揚雄《方言 》第十卷第 39條:“卉、莽 ,草也。東越揚州之間曰卉,南楚曰莽?!卑?“草”是通語詞,“莽”是南楚方言詞,“草莽”為合璧詞。

      三、競爭層次

      通語詞匯與方言詞匯的競爭可以分為兩個層次:表層競爭和深層競爭。表層競爭即“顯性競爭”,是詞匯系統(tǒng)成員之間的替換。深層競爭即“隱性競爭”,是詞義的競爭。詞義的變化引起詞匯成員的替換是“顯性競爭”,但同時還存在一種“隱性競爭”——詞形沒有發(fā)生變化只是詞的義項增加,體現(xiàn)“舊瓶裝新酒”的功能。例如“修理”,《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二版)是“?使損壞的東西恢復原來的形狀或作用:~廠︱~機車。?修剪①;整治①:~樹木”,到了《現(xiàn)代漢語》(第三版)則修訂為“?使損壞的東西恢復原來的形狀或作用:~廠︱~機車。?修剪①;整治①:~樹木。?〈方〉整治②:把他~一頓”,增加了“懲罰、打擊”的方言義。這種新增的方言義也體現(xiàn)著方言詞匯對通語詞匯的滲透;一旦這種方言義獲得了方源義 (方源詞的詞義)的資格,那么方言詞就滲進了通語詞匯,引起通語詞的意義容量增大,這種競爭不會引起詞匯成員的增減。西南官話和湘語的“萬能動詞”——“搞”,其實反映的就是通語詞義義項對方言詞匯的侵襲,它可以用一個詞來容納通語詞的許多不同的動作義,從而擴大了該詞的語法功能。

      [1]李如龍.漢語應(yīng)用研究[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4:185.

      [2]李如龍.漢語方言學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20.

      [3]徐時儀.漢語白話發(fā)展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265.

      [4]汪維輝.東漢 -隋常用詞演變研究 [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77-80.

      [5]魯國堯.魯國堯語言學論文集[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234.

      [6]梅祖麟.幾個閩語虛詞在文獻上和方言中出現(xiàn)的年代 [M]//南北是非:漢語方言的差異與變化.臺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2002:3-4.

      [7]丁邦新.方言詞匯的時代性 [J].北京大學學報,2005(5):138.

      [8]游汝杰.合璧詞和漢語詞匯的雙音節(jié)傾向[J].東方語言學,2006(創(chuàng)刊號):140-143.

      O verv iew on the Com petition of Vocabu lary between M andar in and D ia lects

      L IKang-cheng

      (Chinese D epartm en t of X iam en University,X iam en 361005,Ch ina)

      The vocabu lary evo lves in the p rocess of the com petition of vocabu lary betw een M andarin and dialects.Thewaysof competition aboutM andarin to dialects arem ainly impact and sp reading,while dialect to M andarin ism ainly infiltration.The resu ltsof the competition of vocabulary between M andarin and dialects are as fo llow ing:vocabu lary of M andarin goes into dialec ts,vocabu lary of dialects transfer to M andarin,M andarin and dialect integrate w ith each o ther.There are two layers of the com petition of vocabu lary betw een M andarin and dialects:surface competition and deep competition.

      Chinese;vocabu lary of M andarin;vocabu lary of dialect

      H 13

      A

      1672-3910(2010)04-0047-04

      2010-03-26

      李康澄 (1980-),男,苗族,湖南綏寧人,博士生,湖南科技大學講師。

      猜你喜歡
      方言詞揚雄語詞
      你是那樣美 唐心語詞
      歌海(2021年3期)2021-07-25 02:30:48
      試論揚雄《法言》對儒學的發(fā)展
      芻議揚雄筆下的蠶桑及民生觀
      揚雄的蠶叢說與史學價值
      《老子》“自”類語詞哲學范疇釋要
      哲學評論(2018年2期)2019-01-08 02:12:02
      西漢揚雄《太玄》律學思想的初步認識
      從文化理據(jù)看英漢語詞翻譯
      “壁虎”方言詞造詞理據(jù)的地域文化特征
      《搜神記》方言詞研究
      古楚方言詞“桯”源流探析
      云和县| 图片| 渭源县| 绵阳市| 肃北| 东辽县| 中山市| 南平市| 聊城市| 黄石市| 沧源| 东宁县| 平江县| 金沙县| 陕西省| 图们市| 子长县| 绵竹市| 华宁县| 隆子县| 福州市| 廊坊市| 徐州市| 清新县| 独山县| 昔阳县| 汨罗市| 滨州市| 秭归县| 吉首市| 顺义区| 盐城市| 桦川县| 白沙| 大同市| 保德县| 阿勒泰市| 吉安县| 古浪县| 晋州市| 内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