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雄
- “葭萌”不是古蜀茶稱謂
茶之稱謂,依據(jù)是揚雄《方言》有“蜀人謂茶曰葭萌”之論。但是,在傳世的《方言》中并沒有這樣的記載。只有兩種可能,一是揚雄并沒有此言論,屬于陸羽、楊慎記憶失誤的“創(chuàng)造”再以訛傳訛;二是此語在《方言》的傳抄過程中遺失了。之所以肯定“葭萌”不是古蜀茶之稱謂,還可以從現(xiàn)今的工具書對“葭萌”的釋義中均沒有“葭萌”為古蜀茶之意得到證明。“葭萌”除指“遠民”外,人名、地名、江名,更應(yīng)該就是“葭萌”的本義。關(guān)鍵詞:葭萌;古蜀茶稱謂;揚雄《方言》;記憶失誤;人地名稱葭萌,多么
文史雜志 2024年1期2024-01-04
- 從儒家非性觀念來看揚雄“麗以則”與“麗以淫”
王俊芳【摘 要】揚雄提出“詩人之賦麗以則,辭人之賦麗以淫”的著名論斷,明確指出辭賦具有“麗與則”與“麗以淫”的區(qū)別,這一論斷符合辭賦創(chuàng)作的實際,并且基本上反映出辭賦發(fā)展的總傾向。對于揚雄“麗以則”與“麗以淫”的劃分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儒家的非性觀念,無論是作家主體論還是創(chuàng)作論都具有濃厚的儒家倫理觀。通過對儒家非性觀念的分析,可以更加清楚的認識揚雄“麗以則”與“麗以淫”的本質(zhì)?!娟P(guān)鍵詞】揚雄;非性觀念;麗以則;麗以淫【中圖分類號】I209 【文獻標識碼】A 【
中國民族博覽 2023年2期2023-06-21
- 揚雄文藝思想的自覺意識
良好的自覺條件。揚雄“玄—心—文”的文藝回環(huán)體系,是漢代文藝自覺跡象的回響,涵蓋諸多美學問題。其中,“心聲心畫”表征審美主體之自覺,“文麗以則”表征文學創(chuàng)作之自覺,“文類模仿”表征文藝批評之自覺。揚雄文藝思想的自覺意識,來源于因革并施的傳承性學術(shù)建構(gòu)。這種傳承性學術(shù)建構(gòu),對亟須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當代學界來說,鏡鑒意義重大。關(guān)鍵詞:揚雄;玄—心—文;文論自覺;文化傳承[中圖分類號] I206 ? ? ? ? [文章編號] 1673-0186(2023)002
重慶社會科學 2023年2期2023-05-30
- 揚雄漢賦:中西文明交流與互鑒之橋*
他者”的眼光研究揚雄漢賦時得出的結(jié)論與國內(nèi)學者的研究結(jié)論呈現(xiàn)出明顯的差異。中外揚雄漢賦的研究呈現(xiàn)出“根干麗土而同性,臭味晞陽而異品”[2]271的局面。從中外學者研究視角和觀點的差異性分析中,可見西方文化模子和詩學傳統(tǒng)對中國古典文學海外傳播的重要影響以及揚雄作為中西文明交流與互鑒之橋的重要性。二、揚雄之思想:醇儒還是非儒中外學者就揚雄漢賦的文學性和思想性認識分歧最大的是《反離騷》。對于《反離騷》,中國學者往往給予負面評價。宋代朱熹認為“雄固為屈原之罪人,而
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2年3期2022-11-21
- 揚雄《太玄》動物意象的哲學內(nèi)涵考論
[摘 要]揚雄《太玄》取用了大量動物意象,其動物意象的取用既是對《周易》創(chuàng)作理念的遵循,又受到漢代象數(shù)易學,特別是焦贛《焦氏易林》的影響?!短分袆游镆庀蟮娜∮弥塾趧游锏男蚊病⒘曅曰蛏瞽h(huán)境,涉及走獸、禽鳥、水族、昆蟲等多個種類?!短分械膭游镆庀蠡蚴请[喻現(xiàn)實中的人,或是影射社會政治事象,或是承載陰陽觀念?!短穭游镆庀蟮娜∮没谄渌鶆?chuàng)建的符號體系和世界圖式,玄首、贊辭、測辭的撰寫和意象的選擇遵循以類相從的原則。因此,對《太玄》中動物意象文化內(nèi)涵的
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22年1期2022-06-03
- 才智開通,能入圣道
——揚雄創(chuàng)作轉(zhuǎn)向考論
710119)揚雄以辭賦創(chuàng)作和哲學著述躋身于漢賦四大家之列,并被贊譽為“漢興以來,未有此人”的“西道孔子”,[1]62其在漢代文學史和思想史上的地位毋庸贅述??v觀揚雄一生的辭賦創(chuàng)作與思想轉(zhuǎn)向,其與屈原和司馬相如兩位先賢有著不可分割的藝術(shù)淵源和精神聯(lián)系,并在對二者的揚棄中別開自我一途。于屈原、揚雄從怪其所為到悲其為文,再到反而廣之,在對屈原困境的質(zhì)疑、同情和嘗試理解中,似乎表現(xiàn)出一種對屈原文本的背離。于司馬相如,揚雄從其心壯之到學習擬之,再到輟不復(fù)為,在對
四川文理學院學報 2022年3期2022-03-17
- 由《法言》所論“師道”探討揚雄對儒家道統(tǒng)的繼承與發(fā)展
610066)揚雄一生歷經(jīng)西漢宣、元、成、哀、平五帝及莽新一朝,有學者將其一生分為四個階段[1]2-6,雖其經(jīng)歷的時代政局變動劇烈,但揚雄始終堅守儒家思想而不動搖。孔子云“士志于道”[2]146,孟子、荀子亦有類似論述,揚雄既以儒家之“道”自任,故其書中多有言“師”之語。有關(guān)揚雄與道統(tǒng)的關(guān)系,前人多有論述,如2012年西北師范大學巨利寧碩士學位論文《揚雄與道統(tǒng)》,2016年湘潭大學黨時勇碩士學位論文《論的圣人之道》等,其他研究揚雄之著述也間有提及。邊家珍
樂山師范學院學報 2021年2期2021-12-29
- “童烏”未必是人名
江陵西漢揚雄,有個聰明的小兒子,9歲就能與父親討論《太玄》并提出自己的見解??上У氖牵@個孩子死得太早,以致令揚雄很是傷心。據(jù)說揚雄的小兒子,名叫童烏。三國魏嵇康《重作四言詩》:“顏回短折,不及童烏?!彼翁K軾《悼朝云》:“苗而不秀豈其天,不使童烏與我《玄》?!彼蝿⒖饲f《雜詠·童烏》:“混沌死七日,童烏夭九齡?!彼畏皆馈妒瘜O試童子郡廣文贈之詩代賡為謝》:“未必童烏能辨此,乃翁先已荷陶成?!鼻蹇涤袨椤顿淉垖壬罚骸拔馂橥癁醮輭褮猓魹樗罁舾咔??!睔v史上許多
文史雜志 2021年6期2021-11-22
- 揚雄“君子論”在人格教育上的承前啟后
君子”的論述中,揚雄的系統(tǒng)論述無疑在教育上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揚雄“君子論”的最大特點是不復(fù)雜,易于操作?!傲暿切奚?,強學力行”,總體強調(diào)學習要善于思辨,以追求真理為目的,以成為君子為自我要求,并勉勵自己要不停地學習并應(yīng)用于實踐中去。關(guān)鍵詞:揚雄;君子論;承前啟后;習是修身;強學力行“君子”是以儒家文化為主流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范疇。儒家重要人物如孔子、孟子、荀子、揚雄、朱熹等人都對“君子”進行過論述。在他們的論述中,“君子”是一個很重要的人格理想;修
文史雜志 2021年2期2021-03-11
- 隱微寫作者揚雄
大高手司馬相如、揚雄、左思都是口吃。其必然乎?其偶然乎?其中是否藏著某種可循的規(guī)律?讀歷史,我們有時會忽略一點:過去的人,無不都在各自的“語境”“上下文”之中。司馬相如勃發(fā)賦這種當時流行的文體之后,理所當然也會激勵著,同時也“影響著焦慮著”同病相憐的后來者—揚雄與左思。揚雄心中理所當然有司馬相如的影子,正如左思心中理所當然也有司馬相如、揚雄兩個人的影子。于是乎,司馬相如—揚雄—左思,這個有趣的賦家“譜系”,就在歷史的“場”中如此這般地生成了。身為詩歌的變體
書城 2021年3期2021-03-04
- 論揚雄學術(shù)研究與著述的邏輯性
期的學術(shù)領(lǐng)軍人物揚雄,不論是學術(shù)研究還是辭賦散文,均具有強烈的邏輯性。尤其是《法言》十三篇闡述,既有邏輯性也有系統(tǒng)性,比較全面地勾畫出儒家封建倫常的核心內(nèi)容,也讓人看到揚雄所構(gòu)建的新的儒家價值體系。揚雄在學術(shù)研究和著述中十分注重邏輯性這件事,可以給今天的人們在學習、作文、著述諸方面許多有益的啟示。關(guān)鍵詞:揚雄;學術(shù)研究;著述;邏輯性;有益啟示眾所周知,揚雄(前53—后18)是兩漢時期的學術(shù)領(lǐng)軍人物。之所以能夠“領(lǐng)軍學術(shù)”,除了他知識廣博,研究扎實,見解深刻
文史雜志 2020年5期2020-12-28
- 國人取字有講究
期的學術(shù)領(lǐng)軍人物揚雄,不論是學術(shù)研究還是辭賦散文,均具有強烈的邏輯性。尤其是《法言》十三篇闡述,既有邏輯性也有系統(tǒng)性,比較全面地勾畫出儒家封建倫常的核心內(nèi)容,也讓人看到揚雄所構(gòu)建的新的儒家價值體系。揚雄在學術(shù)研究和著述中十分注重邏輯性這件事,可以給今天的人們在學習、作文、著述諸方面許多有益的啟示。關(guān)鍵詞:揚雄;學術(shù)研究;著述;邏輯性;有益啟示眾所周知,揚雄(前53—后18)是兩漢時期的學術(shù)領(lǐng)軍人物。之所以能夠“領(lǐng)軍學術(shù)”,除了他知識廣博,研究扎實,見解深刻
文史雜志 2020年5期2020-12-28
- 茶文化背景下宋詞中的揚雄形象研究
610000)揚雄是歷史上一位具有爭議的人物,追捧者奉之為圣賢,反對者則鄙夷他是貳臣。不同于唐朝詩人大多對揚雄贊揚吟詠,為數(shù)不少的宋代文人不再將揚雄作為精神偶像。尤其是北宋末期以來,由于宋人對“忠”的追求,將“屈身事莽”視為揚雄的人生污點。1 茶文化背景下宋詞中的揚雄在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不僅文人騷客喜歡品茶弄墨,以茶會友,茶文化的內(nèi)涵更是融入了到作品之中,成為許多作家的靈感來源,并形成了相應(yīng)的文風文氣,更體現(xiàn)了作者如茶的品行。在茶圣陸羽的《茶經(jīng)》中,揚雄
福建茶葉 2020年5期2020-12-23
- 論揚雄的治學特點及其啟示
漢時期的學術(shù)大家揚雄擁有許多優(yōu)秀的學術(shù)成果。他的治學特點是:少耆欲不徼名當世;不為章句只為訓(xùn)詁;默而好深湛之思。這三個治學特點不僅造就了揚雄,也啟發(fā)我們:做學問不僅要有刻苦精神,還必須甘于淡泊;說話做事都需要簡明扼要,說明白話做明白事;做學問需要獨立思考,不要泥古,要有所創(chuàng)新,等等??偨Y(jié)揚雄的治學特點,不僅為當今所有從事學術(shù)研究工作的治學者塑造出榜樣,也能夠給我們在“學行一致”、教育教學諸方面帶來許多啟示。關(guān)鍵詞:揚雄;學術(shù)大家;治學特點;塑造榜樣;帶來啟
文史雜志 2020年6期2020-11-06
- 揚雄教師觀的當代意義
期的學術(shù)領(lǐng)軍人物揚雄撰寫的系統(tǒng)研究教育理論著作《學行》,闡述了揚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奠定了他在中國古代教育史上的崇高地位。揚雄的教育思想是全面的、博大精深的,對教育、教師、學生、學習方式均有論述。揚雄的教師觀對現(xiàn)代教育富有借鑒意義。關(guān)鍵詞: 揚雄;學行教育理論;教師觀揚雄(前53—公元18)是漢賦“四大家”之一,是西漢末年的身兼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等多種身份的了不起的人物。揚雄一生歷官漢成帝、漢哀帝、漢平帝及新朝王莽四帝,是一位歷經(jīng)兩朝,歷官四代的耆
文史雜志 2020年2期2020-07-18
- 論揚雄“求為君子”的教育目的
期的學術(shù)領(lǐng)軍人物揚雄在教育上有許多創(chuàng)見。他提出當時社會需要的教育活動的目的應(yīng)該明確為“求為君子”。為什么?孔子曾經(jīng)濃墨重彩地為“君子”這個詞賦予時代意義。有些類似于孔子的揚雄,為了恢復(fù)孔子的正統(tǒng)儒學而撰寫《法言》等著作,對儒家學說進行“圣化”,竭力捍衛(wèi)正統(tǒng)性的學說,其自然要高舉起“君子”這面道德品質(zhì)的大旗?!斗ㄑ浴酚小毒印穼U?,對“君子”的內(nèi)涵及“求為君子”的學習方法進行了極有價值的論述。關(guān)鍵詞:揚雄;求為君子;教育目的;君子內(nèi)涵;正統(tǒng)儒學作為兩漢時期的
文史雜志 2020年2期2020-07-18
- 文學地理學視野下《蜀都賦》的比較研究
王宣懿摘? 要:揚雄《蜀都賦》為都邑賦之先聲,左思《三都賦》為都邑賦之絕響。本文從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審美地理三個方面對揚雄及左思的同名賦作進行對比,探討兩賦在自然地理描述上所體現(xiàn)出的時代特征,其作者的社會背景在賦作中留下的文化烙印以及文本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的發(fā)展。關(guān)鍵詞:揚雄;左思;《蜀都賦》巴蜀地屬西南,遠離中原,無論從地理上還是文學、歷史相關(guān)的記載來看,其地政治意義薄弱,亦不屬于文人創(chuàng)作的傳統(tǒng)命題。而揚雄、左思所處之時代雖逾百年,但都有《蜀都賦》之作,觀其文則
青年文學家 2020年11期2020-06-08
- 文學地理學視野下《蜀都賦》的比較研究
王宣懿摘? 要:揚雄《蜀都賦》為都邑賦之先聲,左思《三都賦》為都邑賦之絕響。本文從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審美地理三個方面對揚雄及左思的同名賦作進行對比,探討兩賦在自然地理描述上所體現(xiàn)出的時代特征,其作者的社會背景在賦作中留下的文化烙印以及文本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的發(fā)展。關(guān)鍵詞:揚雄;左思;《蜀都賦》巴蜀地屬西南,遠離中原,無論從地理上還是文學、歷史相關(guān)的記載來看,其地政治意義薄弱,亦不屬于文人創(chuàng)作的傳統(tǒng)命題。而揚雄、左思所處之時代雖逾百年,但都有《蜀都賦》之作,觀其文則
青年文學家 2020年15期2020-05-13
- 從《法言》的思想出發(fā)再論《劇秦美新》非“諂文”
劇秦美新》之爭訟揚雄是西漢后期重要的文學家、學者、思想家,其經(jīng)西漢、新二朝,宣、元、成、哀、平、孺子嬰、王莽七帝,著作頗豐。除《太玄》《法言》外,《漢書·藝文志·六藝略》小學中著錄有揚雄《訓(xùn)纂》一篇,在《諸子略》儒家中有揚雄所序三十八篇,在《詩賦略》中有“楊雄賦”十二篇,《隋書·經(jīng)籍志》中還有漢太中大夫《揚雄集》五卷,但此書在唐末五代之間逐漸散佚,以上記載中皆沒有《劇秦美新》一文?,F(xiàn)存的《劇秦美新》一文收錄于《文選》卷四十八“符命”類中。李善注引晉·李充《
社科縱橫 2020年8期2020-02-21
- 詩歌中的揚雄居所:有意選擇與塑造的文化意象
意象或文化符號。揚雄家世孤貧,為官而三世不遷,但他既安貧樂道、甘守寂寞,又勤于著述,留下眾多文學及學術(shù)作品,與其相關(guān)的典故也為后人所津津樂道,如獻賦為郎、甘守寂寞、閉門草玄及揚雄居所①等。曾有學者將揚雄典事置于儒學史中考察,如侯文學《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揚雄典事及其主導(dǎo)取向——以揚雄的儒學史境遇為參照》一文,雖涉及到揚雄居所,但對揚雄居所在我國古代詩歌意象中的產(chǎn)生、發(fā)展及演變情況并未做全面論述。詩人在詩歌創(chuàng)作時對典故的選擇絕非隨意而為,尤其是在關(guān)涉到歷史人物時
綿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9年3期2019-12-30
- 揚雄美學與自然哲學的統(tǒng)一
張躍月摘 要:揚雄繼承先秦文化傳統(tǒng),廣泛吸收儒、道、易等流派的思想,構(gòu)建出獨特的美學體系。從自然哲學的角度來說,揚雄將“玄”的概念詳細闡發(fā),以象喻事、以物比德,將“美”引入“天人合一”系統(tǒng),融造美學和自然哲學的統(tǒng)一。深入探討揚雄美學的文化內(nèi)涵,著重分析揚雄美學與自然之道的關(guān)系性,闡明其對當代中國文化的積極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關(guān)鍵詞:揚雄;玄;生態(tài)美學;天人合一[中圖分類號] I206.2 [文章編號] 1673-0186(2019)012-0103-
重慶社會科學 2019年12期2019-09-10
- 揚雄《方言》語言學研究方法探析
言》的成功離不開揚雄在采集方言時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其中有些研究方法與現(xiàn)代西方語言學家不謀而合。結(jié)合當今語言學的研究現(xiàn)狀,分別從共時與歷時、田野調(diào)查、分類編次三個方面,重析《方言》中的語言學研究方法,以期對我國當代語言學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鑒。關(guān)鍵詞:揚雄;《方言》;語言學;研究方法揚雄(公元前53—公元19年),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漢賦四大家之一。他是精通哲學、文學、天文學、語言學的復(fù)合型學者。揚雄的五世祖揚季曾官至廬江太守,后因避禍遷居至蜀地,世代以農(nóng)桑為業(yè)
現(xiàn)代語文 2019年5期2019-08-09
- 論楊雄對文學發(fā)展的貢獻
內(nèi)容摘要:西漢揚雄的文學創(chuàng)作甚豐,并取得了很大的文學成就。這一方面與他的儒家入世思想有關(guān),另一方面又與他的學力高深、苦心創(chuàng)作分不開。揚雄還在文學理論方面取得一席之位,他對漢賦的批評標準一直影響著后人對漢賦的看法。無論是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還是文學理論,對文學發(fā)展都有一定的貢獻,并對后世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關(guān)鍵詞:揚雄 辭賦 文學發(fā)展 貢獻西漢末年的揚雄是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語言學家、文藝理論家,是學術(shù)巨子,對文學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揚雄所處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19年3期2019-03-30
- 從《方言》看揚雄的語言觀
專著,由語言學家揚雄耗時二十七年撰成,被譽為“懸諸日月不刊之書”。通過歷時比較、方域聯(lián)系、民族意識、實證考察等方面的研判,重釋《方言》的思想特征,可以揭示揚雄較為全面、成熟而復(fù)雜的語言觀及其意義。關(guān)鍵詞:方言;語言觀;揚雄中圖分類號: H171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672-0539(2019)01-0074-07一、引言《方言》,全稱為《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乃揚雄所撰的中國古代第一部對方言詞匯進行比較研究的專著,獨創(chuàng)了個人實地調(diào)查的語言研究
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1期2019-03-22
- 杜詩稱引揚雄探析
611130)揚雄(前53—18),字子云,西漢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漢著名學者、文學家,頗負才名。早年因辭賦著稱于世,以《甘泉賦》、《羽獵賦》、《長楊賦》、《河?xùn)|賦》、《解嘲》、《逐貧賦》等名篇傍身。其后文學態(tài)度有所轉(zhuǎn)變,認為辭賦乃“童子雕蟲篆刻”而“壯夫不為”[1]5,繼而投身于哲學和語言學研究,又有《太玄》、《法言》、《方言》等著作流傳后世。除卻卓然的創(chuàng)作才華外,揚雄一生經(jīng)歷也頗具傳奇色彩,“以文見召”、“草《玄》”、“投閣”等事跡皆出自其身。這
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2期2019-02-22
- 唐詩中的揚雄
許波的《唐詩中的揚雄形象》則是首次以唐詩中的揚雄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108首涉及揚雄的唐詩進行梳理,最終將唐詩中揚雄的形象歸納為兩類:獻賦入仕之宮廷侍從以及閉屋著述之草《玄》者,并對之所以造成揚雄這兩種形象的原因進行深入思考。總體上看,楊許波此文是從文學的角度對唐詩中揚雄形象進行解讀的,而本文則是以《全唐詩》作為主要文獻材料,將涉及揚雄的唐詩作為唐人評價揚雄的史料,結(jié)合揚雄的相關(guān)傳記與著作,對唐詩中典故引用的出處進行考證,并對涉及贊美揚雄的相關(guān)詩句進行梳理
杜甫研究學刊 2018年2期2018-11-13
- 淺談揚雄《逐貧賦》
李琪摘要:揚雄的《逐貧賦》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詠貧題材的首發(fā)之作,其篇幅短小精悍,通過詼諧幽默的筆法組織了一場揚雄與“貧”之間的對話,從而展示了作者君子固窮、安貧樂道的儒生品格,體現(xiàn)出揚雄抒情賦作高超的藝術(shù)成就和整體美學特色。本篇論文,筆者將從《逐貧賦》的思想內(nèi)涵、美學藝術(shù)以及對所逐之“貧”的理解這三個方面進行探究和論述。關(guān)鍵詞:揚雄;《逐貧賦》;思想品格;美學特色;藝術(shù)手法揚雄,西漢末年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本篇論文所談的《逐貧賦》則為楊雄抒情小賦中的代表
北方文學 2018年24期2018-11-06
- 一代大儒揚雄
劉詠濤揚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蜀郡成都(今成都市郫都區(qū))人。西漢著名經(jīng)學家、哲學家、文學家、語言文字學家,是繼司馬相如之后西漢最著名的辭賦家,為『漢賦四大家』之一。據(jù)《漢書·揚雄傳》,揚雄五世祖做過廬江(今屬安徽)太守,“漢元鼎(公元前116年—公元前111年)間避仇復(fù)溯江上,處岷山之陽曰郫”,揚家從此定居郫縣。揚家“有田一廛,有宅一處,世世以農(nóng)桑為業(yè)”,但到了揚雄時候,“家產(chǎn)不過十金,乏無擔石之儲?!?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揚雄家族世代以耕種養(yǎng)蠶為職業(yè)。從揚季
先鋒 2018年5期2018-10-21
- 略說早期的兩部教育理論著作《學記》與《學行》
交的學術(shù)領(lǐng)軍人物揚雄撰寫的系統(tǒng)研究教育理論的著作《學行》已經(jīng)產(chǎn)生,且在社會上廣泛流傳,在唐宋以后也仍然有較大影響。遺憾的是,研究中國古代教育史者卻很少對這本著作予以關(guān)注。關(guān)鍵詞:教育理論;學記;學行;揚雄;影響力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學校并對教育進行系統(tǒng)研究、論述的國家。那么,中國最早的教育理論著作是什么?孔子被公認為最早的教育家,他不僅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更在《論語》中記載了許多關(guān)于教育的光輝思想,如:“有教無類”;“學而時習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
文史雜志 2018年5期2018-09-19
- 揚雄廉政思想綜論
文人的典型代表,揚雄從為君、為臣、為民三重角度闡釋了他廉政思想的整體體系和總體要求,把抑奢尚儉、崇廉戒貪、師德友仁等廉政理念貫穿于自己的思想和文學著述中,給后人以勸誡。揚雄的廉政思想與其生活經(jīng)歷和所處時代緊密相關(guān),也是他廉潔修身的具體表現(xiàn)。關(guān)鍵詞:揚雄;廉政思想;道德中圖分類號:B2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170(2018)04-0086-05揚雄,生于漢宣帝甘露元年(公元前53),卒于新王莽天鳳五年(公元18),是西漢著名的文學家、語
廉政文化研究 2018年4期2018-09-10
- 論《蜀王本紀》對古蜀歷史研究的意義
灰飛煙滅。好在有揚雄,他為我們留下了《蜀王本紀》。這是關(guān)于古蜀歷史的最原始、最直接的文獻資料,對《華陽國志》所記古蜀史有直接影響。盡管流傳至今天的《蜀王本紀》只有一千多字,所記載的古蜀歷史很有限,其中還有很多荒誕的神話,但是,它卻是關(guān)于古蜀歷史的“現(xiàn)存最可靠之纂輯文字”,尤其是其中關(guān)于古蜀“五王”、大禹為汶山郡廣柔縣人、蜀守李冰作石犀等史料,對今天研究古蜀歷史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關(guān)鍵詞:揚雄;蜀王本紀;華陽國志;古蜀歷史研究公元前316年,秦國以它強大的軍事
文史雜志 2018年2期2018-06-25
- 揚雄的治學路徑
王慶〔摘要〕揚雄治學,從辭賦到學術(shù),都是在模擬他人的基礎(chǔ)上進行再創(chuàng)作。文章總結(jié)了揚雄明道崇圣宗經(jīng)的治學模式,認為這個模式是揚雄對后世產(chǎn)生的最大影響,而且是理解揚雄學術(shù)的鑰匙。〔關(guān)鍵詞〕揚雄;明道;崇圣;宗經(jīng)〔中圖分類號〕I20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2689(2018)02-0061-05揚雄是漢代學術(shù)繞不開的人物。他一生耽于治學,“不汲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賤,不修廉隅以徼名當世” [1](2512),當時就有人稱他為“西道孔子” [2](
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年2期2018-05-25
- 論劉勰對荀子、揚雄“明道、征圣、宗經(jīng)”文學觀的繼承與發(fā)展
學觀;西漢時期的揚雄,從儒家觀點出發(fā),明確地把“明道、征圣、宗經(jīng)”的思想作為文學主張加以闡述;南朝梁時劉勰又演變?yōu)椤拔脑诘馈保暗姥厥ヒ源刮?,圣因文而明道”,“論文必征于圣,征圣比宗于?jīng)”的觀點。本文就這一文學觀的內(nèi)涵及應(yīng)用試論劉勰是如何繼承和發(fā)展荀子、揚雄觀點的。關(guān)鍵詞:明道 征圣 宗經(jīng) 荀子 揚雄 劉勰荀況,字卿,又名孫卿,是戰(zhàn)國末期杰出的儒學大師、傳經(jīng)大師。他提出“文以明道”、“征圣”、“宗經(jīng)”的文學觀,成為后來儒家傳統(tǒng)的文學觀,通過以揚雄、劉勰為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8年2期2018-03-26
- 從宋人關(guān)于揚雄仕莽的爭論看忠節(jié)觀念的強化
案例。相比之下,揚雄與政治并無多少瓜葛,終其身也不過位列朝散大夫,他主要是以文士或儒生甚至儒家道統(tǒng)人物的身份為人所知。*郭畑:《揚雄身份角色的歷史轉(zhuǎn)變》,《蜀學》第七輯,成都:巴蜀書社,2012年,第14-23頁??疾焖稳岁P(guān)于揚雄政治忠節(jié)的爭論以及最終揚雄“莽大夫”身份的成立,當更有助于我們了解宋代忠節(jié)觀念強化的具體過程。近三十多年來,不少學者致力于為揚雄“平反”,或否認揚雄媚莽,*周全華:《揚雄附莽辯》,《上饒師專學報》1988年第6期;問永寧:《〈太玄
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年4期2018-03-17
- 試論揚雄性格
637009)揚雄終生用心于內(nèi),不求于外,生前雖未做高官,達顯貴,但死后《方言》《法言》《太玄》等都被奉為經(jīng)典。北宋之前,人們多從《太玄》《法言》等著作高度評價了揚雄,如在桓譚《新論》:“張子侯曰:‘揚子云,西道孔子也,乃貧如此?!釕?yīng)曰:‘子云亦東道孔子也。昔仲尼豈獨是魯孔子?亦齊、楚圣人也’?!盵1]桓譚認為揚雄是可以和孔子比肩的圣人;司馬光潛心研究《太玄》幾十年,最后采集眾家之說成《太玄集注》,又作《潛虛》擬《太玄》。但南宋時,朱熹認為揚雄作《劇秦
文山學院學報 2018年5期2018-03-07
- 紀念揚雄誕辰2070周年暨四川省揚雄研究會第一屆學術(shù)會議綜述
中心協(xié)辦的“紀念揚雄誕辰2070周年暨四川省揚雄研究會第一屆學術(shù)會議”在成都市郫都區(qū)召開。來自北京、上海、重慶、山東、湖北、河北、河南、江蘇、安徽、內(nèi)蒙古、黑龍江、山西、陜西、甘肅、四川、臺灣等省市的60多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出版機構(gòu)的200余名專家、學者,四川揚雄研究會會員以及媒體朋友出席了此次會議,共收到77篇學術(shù)論文。11月 11日上午 9:00—9:30,舉行了四川省揚雄研究會第一次會員大會,宣告四川省揚雄研究會正式成立。會議由郫都區(qū)宣傳部長尹賢
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年1期2018-02-09
- 紀念揚雄誕辰2070周年暨四川省揚雄研究會第一屆學術(shù)會議綜述
中心協(xié)辦的“紀念揚雄誕辰2070周年暨四川省揚雄研究會第一屆學術(shù)會議”在成都市郫都區(qū)召開。來自北京、上海、重慶、山東、湖北、河北、河南、江蘇、安徽、內(nèi)蒙古、黑龍江、山西、陜西、甘肅、四川、臺灣等省市的60多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出版機構(gòu)的200余名專家、學者,四川揚雄研究會會員以及媒體朋友出席了此次會議,共收到77篇學術(shù)論文。11月 11日上午 9:00—9:30,舉行了四川省揚雄研究會第一次會員大會,宣告四川省揚雄研究會正式成立。會議由郫都區(qū)宣傳部長尹賢
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年1期2018-02-09
- 再論陶淵明《五柳先生傳》非“自傳”
”是陶淵明主要以揚雄為范本,有意塑造出來的作為自己人生楷模的一個理想人格。由此,海外漢學家基于《五柳先生傳》乃陶淵明“自傳”前提下得出的相關(guān)研究成果,以及由此出發(fā)得出的關(guān)于中國自傳文學特性之研究成果,也有必要做認真的辨析與合理的評價。關(guān)鍵詞:《五柳先生傳》;傳贊體;自傳文學;揚雄作者簡介:邵明珍,女,華東師范大學對外漢語學院教授,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圖分類號:I207.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7504(2017)06-0114-07有
求是學刊 2017年6期2018-01-10
- 蘊于《學行》的揚雄教育思想探究
佟丹摘 要:揚雄為西漢生人,他所論著的《法言》一書,包含了他以儒家正統(tǒng)思想為中心的教育觀念,縱觀本書,不難發(fā)現(xiàn)其思想實際為儒道融合、交互影響?!秾W行》為《法言》首篇,通過研讀文章,發(fā)現(xiàn)其以人性觀為教育因由,從不同角度提出其教育觀點,并闡述了其師生觀念,對當今教育改革、學風建設(shè)、自我修養(yǎng)有啟發(fā)價值。關(guān)鍵詞:揚雄;人性觀;行思結(jié)合;師生觀揚雄,西漢學者,于公元前53年出生,于公元18年逝世,劉禹錫詩句中的“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文中“子云”即指揚雄。他的身
青年時代 2017年25期2017-10-23
- 《方言》中的“知”與“曉”
74)摘 要: 揚雄《方言》書中“知”有智慧、病愈、聰慧的含義,“曉”有智慧、明快、天明的含義,二者皆可表示“知道”。本文主要討論“知”、“曉”和后來凝固成詞的“知曉”在古籍文獻中表示“知道”含義的用法及其在現(xiàn)代漢語方言中的地理分布情況。關(guān)鍵詞: 揚雄《方言》 知 曉 同義連用《方言》中有三處“知”的用法,分別有智慧、病愈、聰慧的含義。卷一第1條:黨,曉,哲,知也。楚謂之黨,或曰曉。卷三第52條:差、間、知,愈也。南楚疾愈者謂之差,或謂之間,或謂之知。知,
文教資料 2017年12期2017-07-07
- 揚雄《法言》語言學思想研究
637501)揚雄《法言》語言學思想研究周玉萍(西華師范大學,四川南充 637501)《法言》是揚雄的代表作品之一,然而很少有人從語言學的角度對其進行分析研究。基于語言學角度去分析揚雄的語言思想及其理論,主要對其中的言語、語言應(yīng)用與修辭、語言功能、社會方言及其它語言思想幾個方面進行研究。揚雄;法言;語言學思想《法言》是揚雄的代表作品之一?!斗ㄑ浴分邪S護儒家思想的許多重要言論,眾多學者將它看作是一部哲學著作,很少有人從語言學的角度對其進行分析研究。其
六盤水師范學院學報 2017年2期2017-03-11
- 也論揚雄“美新”
王 瑰也論揚雄“美新”王 瑰中國文化史上著名的揚雄“美新”事件,主要是指揚雄上《劇秦美新》頌揚王莽新朝政治之美。這與另一文化事件——揚雄“投閣”,都發(fā)生在王莽新朝建立數(shù)年之后,時機上并不是贊美的最佳時機,所以揚雄“美新”不會是為贊美而贊美。二者之間還應(yīng)當存在著因果關(guān)系和相同的求生目的。據(jù)揚雄《答劉歆書》中對他創(chuàng)作《方言》過程的敘述,可以發(fā)現(xiàn)揚雄具有高度的文化使命感,完成《方言》則是他生命里最后一件大事?!懊佬隆钡膭恿κ?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揚雄為完成《方言》爭取時間和環(huán)境的文化
關(guān)東學刊 2016年6期2016-03-16
- 朱熹批判揚雄意圖探析
65)?朱熹批判揚雄意圖探析陳倫敦(貴州師范大學文學院,貴州貴陽550001;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博士后流動站,四川成都610065)摘要:在《楚辭后語》中,朱熹猛烈批判揚雄。班固、韓愈、司馬光、晁補之等人都對揚雄評價甚高,揚雄被尊稱為“揚子”。朱熹也并非一貫都是批判揚雄。朱熹批判揚雄依據(jù)不足。揚雄是朱熹故意樹立的一個批判靶子,朱熹借對揚雄的批判,其真實目的有三:其一、批判外戚權(quán)臣王莽類似的韓侂胄;其二、批判失節(jié)投靠外戚權(quán)臣韓侂胄的士大夫。其三、借批揚雄以
武夷學院學報 2016年2期2016-03-16
- “壯夫不為”與“不諷則勸”
——揚雄對漢賦理論的改造與兩漢之際文學批評思想的定型
100732 )揚雄論賦,曾提出兩個概念,一個是“壯夫不為”,后人解讀為“悔其少作”;一個是“勸百風一”或“不諷則勸”,后人解釋為“勸”多于“諷”,即以為賦失其“諷諫”意義,而多對帝王行為的勸勉、鼓勵之辭。對揚雄提出的這兩個問題,后人也多有研究,大多還是圍繞“諷諫”下功夫。如果拋開概念或范疇的爭辯,從漢人已經(jīng)醞釀的漢賦理論批評角度看,揚雄提出的這兩個概念,是從賦學批評層面,對此前漢賦發(fā)展的一個總結(jié)性評論。本此,我們有必要重新檢討這一問題?!皦逊虿粸椤迸c“勸
中國地震 2016年2期2016-02-11
- 揚雄《方言》的編纂宗旨與編纂方法論
一部方言詞匯集,揚雄《方言》所蘊藏的編纂思想至少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令人君坐帷幕之中,知絕遐異俗之語”的編纂宗旨,二是“即異求同,同中辨異”的編纂方法論。前者是揚雄繼承舊有的采風習俗而確立的,這一思想使其將“先代絕語”和“異國方言”同時納入《方言》采集和訓(xùn)釋范圍。后者則是揚雄對《爾雅》“以義類聚”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方言》不僅以通語來訓(xùn)釋被訓(xùn)釋詞,還盡可能地揭示出被訓(xùn)釋的一組詞之間的地域差異、時間差異和語轉(zhuǎn)差異。揚雄《方言》在方言研
辭書研究 2015年3期2016-01-06
- 漢儒揚雄教育治學觀的現(xiàn)代解讀
香摘要:西漢大儒揚雄,一生著述頗多,《法言》是其表述對社會、政治、哲學看法的代表作,其中包含了諸多揚雄關(guān)于教育和治學方面的觀念。如他提倡的慎言慎行、注重內(nèi)外兼修的思想,“言必有驗”的思想,習行思結(jié)合的思想等,都對當今教育體制的改革、不良學風的糾正、以及人們良好學習方法的養(yǎng)成具啟發(fā)和借鑒的價值。關(guān)鍵詞:西漢;揚雄;教育思想;治學思想中圖分類號:G400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5)11000102揚雄(公元前53—公元18)西漢學者,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5年11期2015-12-02
- 朱熹對待揚雄與《反離騷》態(tài)度及其原因探析
61005)一、揚雄與《反離騷》揚雄,字子云,成都人,少時好學,所好不為章句、訓(xùn)詁,博覽群書。為人簡易平和,口吃不能多談,沉默而好深思,性清凈,寡欲望,不汲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賤,不慕虛名,不修產(chǎn)業(yè),以讀古今圣賢書自娛,亦好辭賦。漢成帝時,揚雄從成帝去秦離宮甘泉,歸作《甘泉賦》以諷諫,后又上《河?xùn)|賦》、《校獵賦》、《長楊賦》以諷勸皇帝。著作有《解難》、《太玄》、《法言》、《訓(xùn)纂》,意欲以文章而成名于后世。揚雄初并不追附勢利,仕漢三世未升官。后追隨王莽得以升
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年2期2015-03-19
- 揚雄和王符倫理思想比較論
摘 要:揚雄和王符都是漢代著名的思想家,兩人所經(jīng)歷的歷史情境雖有不同,但倫理思想傾向基本一致,都是對儒家道德規(guī)范和修養(yǎng)方式的繼承和發(fā)展。但也有一定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理論深度、人性論以及由人性論所導(dǎo)引的思想走向方面。關(guān)鍵詞:揚雄;王符;倫理思想;儒家作者簡介:李丹丹,女,東南大學人文學院博士研究生,從事中國倫理思想史與應(yīng)用倫理學研究?;痦椖浚航K省研究生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工程項目,項目編號:cxzz13_0075中圖分類號:B234.93 B234.99 文獻標識碼
求是學刊 2014年2期2014-03-31
- 唐詩中的揚雄形象
730020)揚雄因其杰出的文學著述而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并且在后代文學作品中被廣為傳頌吟詠。至唐代,揚雄更是成為經(jīng)常被吟詠的前代文學家之一。在唐代各個時期,不管藝術(shù)成就高低,創(chuàng)作數(shù)量多少,都有大量詩人在各種不同場合稱引揚雄。在這些詩人筆下,揚雄主要以兩種形象出現(xiàn),一為獻賦入仕的宮廷侍從,一為閉屋著述的草《玄》者。透過揚雄形象,我們可以看到唐代詩人對社會人生的觀念與思考。唐詩稱引揚雄分四類:一,直接稱引姓名,如揚雄、揚子、子云;二,以官職代指,如揚執(zhí)
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年10期2012-03-31
- 揚雄:秀秀更健康
如夢令揚雄的運氣其實并不好。他是窮N代,不能拼爹;患有口吃,不能做脫口秀;又清高自許,不愿沽名釣譽,仿佛只能成為歷史上的路人甲了。還好,天無絕人之路。揚雄還有個秘密武器:他少而好學,好讀書,好辭賦。白眼看紅塵,卻青眼禮先賢,如此文青范兒,不成功就太不人道了。揚雄雖落魄,眼力還是有的。西漢名將文臣輩出,在他們剛剛作古的時代,要想上位,模仿秀是速成班、低門檻的不二之選。揚雄百度又搜狗,終于確定了幾位關(guān)鍵的模仿對象:司馬相如、諸子百家、屈原。司馬相如是寫漢賦的高
百家講壇 2012年10期2012-02-11
- 懸諸日月而不刊之著——《方言》
琦摘 要: 西漢揚雄從實際語言出發(fā),運用客觀的調(diào)查方法,記錄了豐富的方言材料,編成了《方言》十三卷,成為我國歷史方言學史上第一部方言調(diào)查著作。本文以《方言》為研究對象,從幾個方面加以論述,認為其是不朽之作。關(guān)鍵詞: 揚雄 《方言》 成就一、揚雄和他的《方言》《方言》十三卷,原名《殊言》,全稱是《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是中國第一部比較方言詞匯的著作,西漢揚雄撰。揚雄,字子云,四川成都人。西漢時期的文學家、哲學家、語言文字學家。少好學,博通群籍,多識古文
考試周刊 2009年11期2009-06-08
- 古代語言學的繼承與發(fā)展
文對比分析了西漢揚雄所編纂的《方言》與《爾雅》的異同,認為《方言》與《爾雅》有傳承關(guān)系。即在體例上參照《爾雅》,但《方言》部分是楊雄個人對當時全國各地民間的活語言進行大量調(diào)查研究攥寫的,開拓了中國古代語言學研究的新領(lǐng)域。關(guān)鍵詞揚雄;《方言》;《爾雅》人類文化之所以在不斷地發(fā)展,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者們能善于繼承。歷史上優(yōu)秀的學者之所以能取得很大的成就,除了他們自身的創(chuàng)新精神外,還有一點就是他們善于繼承前人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爾雅》是我國古代語言學的第一部專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3期2009-06-01
- 漢代模擬文學探論
模擬文學;漢賦;揚雄中圖分類號:I20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8204(2009)01-0111-04考察兩漢文學的發(fā)展,有三個極為重要而又十分有趣的現(xiàn)象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關(guān)注:首先,這一時期賦體文學十分繁榮而詩體文學相對衰微,文壇上便出現(xiàn)了大量辭賦的擬作;其次,當漢賦占據(jù)文壇主導(dǎo)地位的同時,它不可避免地受到處于從屬地位文體如五言詩的不斷“挑戰(zhàn)”;再次,每一時代每一文體無一例外地都經(jīng)歷了興、盛、變、衰的發(fā)展過程,從興到盛都需要一段發(fā)展成熟的時間,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年1期2009-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