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黎宏
據《人民日報》今年初的一份調查顯示,85.04%的受訪者認為 “小圈子”普遍存在。搞“小圈子”的動機,76.09%的受訪者認為是“可以為仕途助力”。
領導干部中的“小圈子”是一種不正之風。大量的事實充分證明,“小圈子”是滋生歪風邪氣的溫床,毒害干部心靈、破壞黨的團結的腐蝕劑,危害不容忽視。鄧小平同志1989年曾講過,“小圈子那個東西害死人吶!很多失誤就從這里出來,錯誤就從這里犯起?!?/p>
“小圈子”一旦形成,首先破壞的是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導致一個單位、一個部門、一個地方的決策不正常。重大問題不是真正實行民主決策,而是在“小圈子”中先形成共識,少數人說了算,開會只是走過場,圈外人敢怒而不敢言,給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造成巨大損失。
“小圈子”一旦形成,在選人用人上就很難公平公正。領導干部如果只選自認為靠得住的“小圈子”里的人,對德才兼?zhèn)涞母刹恳暥灰?,不但會給黨內民主、黨內和諧帶來巨大傷害,還會敗壞干部隊伍的風氣。在“小圈子”問題嚴重的個別地方,有的干部不是以真才實學、真抓實干為榮,而是以能否進入某位領導的“小圈子”為目標。有些干部戲謔地說,進班子沒有進“圈子”等于沒有進班子,進“圈子”沒有進班子等于進班子,進班子又進“圈子”等于班子中的班子。可見“小圈子”危害之大。
“小圈子”一旦形成,還會成為社會上別有用心者牟取非法利益的突破口。在個別領導干部的“小圈子”里,匪氣、霸氣、江湖義氣代替了黨紀國法、規(guī)章制度。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瞅準“小圈子”里的關鍵人物,不惜血本,千方百計進行“攻關”。一旦關鍵人物被“攻下”,“小圈子”里的大小人物往往都可以變成為其效力的“哥們兒”,使權錢交易一路綠燈。從那些被查處的腐敗串案、窩案來看,被查處的領導干部大多是 “圈中人”,平日里就沆瀣一氣,為一己私利而“榮辱與共”。
作為領導干部,如果熱衷于搞自己的“小圈子”,拉幫結伙,就會結成利益集團,形成歪風邪氣的溫床,就會影響黨的形象,最終也將葬送自己。
領導干部應自覺遠離“小圈子”,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認清“小圈子”的危害,遠離“小圈子”的誘惑和腐蝕,切實防止陷入圈子而自毀前程。一要加強自律,增強嚴守黨的政治紀律的自覺性,堅持民主集中制,堅決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嚴格執(zhí)行廉潔從政規(guī)定,模范遵守各項制度。二要加強黨性修養(yǎng),加強主觀世界的改造,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不為私心所擾,不為名利所累,不為物欲所惑,要時刻牢記“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宗旨,真正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fā)點,用手中權力為群眾謀利,而不是為自己謀利。三要擇善而交,多交群眾朋友,與群眾打成一片,對那些懷著個人目的來拉拉扯扯、溜須拍馬、投機鉆營之徒保持高度警惕,嚴把“社交圈”。四要加強理論學習,自覺地把寶貴的時間用在工作和學習上,減少不必要的應酬交際,排除私心雜念,增強自控能力,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誘惑,做一個光明磊落、堂堂正正的人,不鉆入“小圈子”,更不結“小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