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吳明華
當下,很多地方地市一級都在換屆。而不久前,中央政治局專門召開會議,討論研究加強市、地、州、盟黨政正職干部管理工作,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中央專門針對地市級干部群體的工作進行研究和部署,不僅鮮見,而且會議召開的時機更耐人尋味。地市正職管理緣何成為中央政治局的議題?下一步干部管理工作有哪些新動向?
《決策》:2006年,中央著重加強縣級黨政正職的管理,為什么現在又專題研究地市正職管理?
竹立家:地市干部管理成為政治局議題確實十分少見,中央加強對地市“一把手”的管理是有著深刻的背景和原因。
我們都知道縣一級非常重要,“縣治則國治”,但中國目前的權力結構中,縣官的任命權不在中央,也不在省里,而是在地市。改革開放以后,縣委書記、縣長的任命權下放,由地市黨委書記和市委班子選任,在省委組織部備案,這是我們現在的一個突出特點。
竹立家:國家行政學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
辛鳴:中央黨校研究室教授
然而近年來,地市級干部的腐敗成為基層腐敗現象蔓延的重要原因。如黑龍江綏化市委書記馬德受賄案,涉案官員達200多名;最近廣東茂名市委書記羅蔭國腐敗案,供出100多名處級以上干部??梢钥闯觯厥姓毜母瘮】梢詭哟笈h處級干部的腐敗,最終攪亂了當地經濟社會的平穩(wěn)發(fā)展。這種現象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中央在地方換屆之際專門開會研究地市正職的選任,原因就在于,地市級領導干部在選人用人方面起關鍵作用。加強對地市正職的管理,對遏制基層跑官買官和腐敗現象非常重要。
辛鳴:如果把中國社會目前的地方權力結構,比喻成一個“啞鈴”的話,縣是基層的一大頭,縣委書記的崗位是保障地方基層政治權力運行的核心;省是另一個大頭,省委領導是地方政治權力的最高層。而地市正職干部正是連接這兩頭的“骨干”。
對下,他們對縣委書記有很大的權力與很強的權威,甚至能決定或者說至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任職的可能與否;對上,他們又對省委決策貫徹的好與壞負有最直接的責任,也是省委決策過程中很重要的建議者與參與者。
由于這樣一種政治位勢,使得地市正職干部狀態(tài)對我國地方政治運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央專題研究對他們的管理也是題中應有之義。而且今年適逢地方黨委換屆,通過換屆把符合科學發(fā)展的高素質干部選任到地市正職崗位,對我們的發(fā)展、對我們的事業(yè)也是一個推動。
《決策》:相比省級大員的位高權重、縣委書記的備受關注,地市黨政干部似乎從來沒有走到聚光燈下,而其擔負的職責卻既要面對一線的具體事務,又要具備宏觀視野,處于承上啟下的重要位置。您認為從目前情況來看,地市一級干部呈現出什么樣的特點?
竹立家:地市這一級有很大權力,尤其是在用人方面,特別是對縣委書記、縣長的任命。所謂“承上啟下”,這就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
一個地市管好幾個縣,幾百萬人口,如果地市一級出問題,這個地方的政治生態(tài)、社會風氣,甚至經濟發(fā)展都會受到影響。所以選好用好地市干部,特別是正職,對于中國經濟社會的平穩(wěn)發(fā)展,對于遏制權力腐敗、構建和諧社會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辛鳴:地市干部,尤其是地市正職干部大多數都是從縣委書記這個崗位上來的,并且是從眾多縣委書記中脫穎而出的,他們又是未來省委領導的后備群體,無論是基層領導能力還是宏觀掌控水平,都應該是相當不錯的。
當然,隨著現代政治經濟發(fā)展,地市的定位也面臨著重大調整,如何既能激發(fā)縣域發(fā)展的活力,又能實現區(qū)域整合,而且還能減少行政層級,確實是目前地市一級需要認真研究探討的問題。
《決策》:這次會議提出選拔任用地市正職,要“落實全委會票決制度”。全委會票決制度很早就提出和實施,實際執(zhí)行中的效果卻不怎么樣,下一步選拔地市正職會不會在這方面有探索和突破?
竹立家:2002年《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條例》已經明確提出全委會票決制,但這些年來,在實踐中往往是“民主程序樣樣不缺,我要用誰還用誰”。全委會票決的規(guī)定寫得很清楚,關鍵是票決制怎么實現,怎么執(zhí)行,怎么監(jiān)督?現在的問題不是我們的辦法錯了,措施都很到位,關鍵是沒人監(jiān)督就沒有人執(zhí)行。
這些年來,我們在干部選用體制方面取得了切實的進步,如“公推公選”、“公推直選”、“票決制”、“公示制”、“基層民主選舉制”等。但跑官賣官等用人不正之風仍在蔓延。因此,在地市正職管理中,必須把“用民主的辦法選用一把手”落到實處。
辛鳴:全委會票決制度是我們未來干部選用的主要制度之一,下一步不僅選拔地市正職,就是在縣委書記乃至省級領導選任也要經過這一程序。
目前的落實情況,尚有可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的地方。任何一個制度的實行都是漸進的,都是有一個過程的。但我們的目標是明確的,干部選任更加民主化這個大方向不會改變。
《決策》:這次會議也提出,地市正職要報告?zhèn)€人有關事項,考核中要注重了解群眾公認度,這些引起人們很多關注和討論,下一步應該如何落實?
辛鳴:報告?zhèn)€人事項是理所當然,關鍵是報告哪些事項,在什么范圍內報告,報告狀況將在哪些方面發(fā)揮作用,需要有明確而又具體可操作的規(guī)定。只向組織內部報告,不向社會與群眾公開,其監(jiān)督效果會大打折扣;報告與不報告一個樣,干部也不會把報告當回事;報告芝麻隱瞞西瓜的那種“報告”不僅沒有意義,反而會更加傷害社會與群眾的感情。
在考核中,群眾公認度必須高度重視,群眾不認可的干部還要他做什么?但群眾公認度又是一個不好量化的指標。比如,領導干部敢于批評不良風氣會得罪一些人,胸懷一盤棋,顧全大局也會讓小群體不滿意。
我們需要進行深入細致的制度設計,確保能全面、真實地把群眾的意見收集反映上來,而不至于以偏概全,讓“老好人”鉆了孔子,讓干實事的干部傷了心。
《決策》:前兩年縣委書記培訓主要針對如何處理突發(fā)事件、如何應對媒體等,如果下一步地市正職培訓,哪些方面可能成為重點?
竹立家:我覺得地市正職的培訓主要應該是政策性培訓,讓他們很透徹地理解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深刻把握整個國際國內的形勢和環(huán)境,理解規(guī)范性制定政策的程序和過程。把對中央路線的領悟力,轉化為當地的發(fā)展動力。
對于地市正職而言,不應當是處理突發(fā)事件等技能性培訓,而要培養(yǎng)他們社會風險處理能力。所謂“社會風險處理能力”,就是能看到社會的主要矛盾和主要問題,將社會風險降到最低點。
辛鳴:對地市正職能力的要求與地市正職肩負責任是相匹配的,中央提出“政治上強、具有領導科學發(fā)展能力、能夠駕馭全局、善于抓班子帶隊伍、民主作風好、清正廉潔”的要求,正是目前地市正職干部急需具備、也必須具備的能力。
如果要培訓,我認為協(xié)調區(qū)域發(fā)展能力、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能力、提高公共服務能力等等,將是地市領導應該加強學習的內容。
《決策》:前兩年,中央著重加強縣委書記隊伍建設,現在又開始加強地市正職管理,您認為下一步,干部管理工作有什么樣的新思維和新動向?
竹立家:我一直認為,對地市級一把手的管理,最好是通過壓縮政治層級來解決。大力推進省直管縣,不光是財政方面,包括行政方面也需要,縣委書記的任免權要重新放到省一級。地市一級離縣官們太近,跑官太容易了。到了省一級,至少不是熟人社會,情況會好一些。
另外,我們發(fā)現當前縣域出現的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根子還在地市一級,所以地市一級干部管理必須抓好。要配套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對縣級一把手選人不合適的要進行問責,板子就要打在地市一級。
目前,中組部正在進行縣委書記權力公開透明的試點,一把手不直接管人權和財權、擴大參與度等。這些好的經驗做法,下一步在地市一級也會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