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金代的女真文和契丹文閱讀

      2011-03-18 23:03:44包頭師范學(xué)院歷史文化與管理學(xué)院內(nèi)蒙古包頭014030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11年4期
      關(guān)鍵詞:女真人金史世宗

      ●王 龍(包頭師范學(xué)院 歷史文化與管理學(xué)院,內(nèi)蒙古 包頭 014030)

      女真文和契丹文是金代前期在女真人,特別是上層女真貴族中除漢文外普遍使用的兩種文字。這兩種文字雖然使用范圍不很廣泛,時間不長,讀物也不算多,但它們作為特定歷史時期的產(chǎn)物,在儒家經(jīng)典的翻譯及其閱讀活動中,對金代乃至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以及社會發(fā)展都曾產(chǎn)生過重要的影響和作用。

      1 女真文閱讀

      女真原無文字,刻木為契,部落內(nèi)部傳令時以“信牌”為之。后來用了遼的大臣,才借用契丹字,書寫公文,“與鄰國交好乃用契丹字?!苯▏螅S著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的需要,金太祖阿骨打命完顏希尹創(chuàng)制女真文字?!跋R艘婪聺h人楷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國語,制女真字。天輔三年八月,字書成,太祖大悅,命頒行之”。“其后熙宗亦制女真字,與希尹所制字俱行用。希尹所撰謂之女真大字,熙宗所撰謂之女真小字”。[1]女真文字頒行后,成為金代官方通用的文字。它便于金統(tǒng)治者各項命令的發(fā)布和執(zhí)行,特別是便于女真民族學(xué)習(xí)其他民族先進的文化和技術(shù),促進女真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女真社會的發(fā)展。所以女真字的頒行,在突顯女真的民族性,提升其民族自豪感的同時,也有益于其閱讀活動的發(fā)展。也使女真字、契丹字和漢字一起成為金代并存的3種文字,多文字閱讀也成為金代閱讀的一大特點。

      1.1 女真文的翻譯及其閱讀

      用女真文撰寫的著作保存下來的極少。從保存下來的由漢文翻譯成女真文著作的目錄來看,除了儒學(xué)經(jīng)典外,絕大多數(shù)譯著是有關(guān)漢民族治國方略和兵法等內(nèi)容的。這說明,金代統(tǒng)治者通過給女真人提供這樣的讀物,目的是讓他們了解漢文化和漢族倫理道德規(guī)范,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yǎng),使官吏們學(xué)習(xí)和掌握政治和軍事知識,增長治理國家和帶兵打仗的才干,完全出于統(tǒng)治者利益的考慮。而對于純文學(xué)作品及小說則翻譯的較少。但不管怎么說,金代的翻譯活動比起遼代和后來的元代都更具規(guī)模。

      金代的皇帝,尤其是金世宗積極推進尊孔崇儒,倡導(dǎo)讀書興學(xué),并大量地翻譯漢文典籍。自此,不僅漢文閱讀進入繁榮期,而且女真文閱讀也欣欣向榮。史載,“大定四年,詔以女真字譯書籍。五年,翰林侍講學(xué)士徒單子溫進所譯《貞觀政要》、《白氏策林》等書。六年復(fù)進《史記》、《西漢書》,詔頒行之?!保?]大定十五年(1175年),世宗又詔譯諸經(jīng)。[2]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譯經(jīng)所進所譯《易》、《書》、《論語》、《孟子》、《老子》、《楊子》、《文中子》、《劉子》及《新唐書》”。世宗對宰臣說:“朕所以令譯《五經(jīng)》者,正欲女真人知仁義道德所在耳?!保?]可見,金世宗倡導(dǎo)譯經(jīng)的目的,就是要對女真人進行儒家思想教育。到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五經(jīng)》中已譯出《書》《易》《春秋》,尚有《詩》《禮》在翻譯中。此外,史料所記載的明昌二年(1191年),學(xué)士院所進的26種唐宋文集,它們是否是女真文譯本,還無法確定。還有早已無存的明正統(tǒng)時北京文淵閣著錄過的女真文《盤古書》《孔夫子書》《姜太公書》《孫臏書》《伍子胥書》《黃氏女書》《百家姓》《哈答咩兒子》《千字文》《女真字母》等18種書籍,[4]也是迄今所知的女真文讀物。

      由上面提到的翻譯為女真文的書籍可看出:第一,女真統(tǒng)治者重視的是史書的閱讀,并以盛唐之治為其楷模,而首先翻譯了《貞觀政要》來教育女真人。其中包括白居易的79篇考試范文選《白氏策林》,也是以解決社會現(xiàn)實問題為題材的、頗具實用性的讀物。它們都反映了女真人經(jīng)世致用的閱讀觀念;第二,女真人是以儒家經(jīng)典為核心來進行文化教育,提高其文化素質(zhì),構(gòu)建其知識結(jié)構(gòu)的。正如元好問所言:“有天地,有中國,其人則堯舜禹湯文武周孔,其書則《詩》、《書》、《易》、《春秋》、《論語》、《孟子》?!保?]可見,儒家思想永遠(yuǎn)是中華各民族的文化資源和精神紐帶。

      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參知政事梁肅奏曰:“漢之羽林,皆通《孝經(jīng)》。今之親軍,即漢之羽林也。臣乞每百戶賜《孝經(jīng)》一部,使之教讀,庶知臣子之道,其出職也,可知政事?!笔雷诼牶笤唬骸吧?,人之行,莫大于孝,亦由教而后能?!保?]于是“以女真字《孝經(jīng)》千部付點檢司分賜護衛(wèi)親軍?!保?]一是說明金朝對推行儒家倫理道德教育的重視;二是女真文《孝經(jīng)》的閱讀曾在女真人中很普及;三是女真文印刷業(yè)亦很發(fā)達。此后,章宗也執(zhí)行了同樣的規(guī)定。泰和四年(1204年),“詔親軍三十五以下令習(xí)《孝經(jīng)》、《論語》”。[7]

      1.2 女真文閱讀的衰落

      在大批女真人南遷并與漢族人雜居相處后,由于漢民族在經(jīng)濟、文化上的先進性對少數(shù)民族有著極大的吸引力,因此,在女真和漢族長期接觸、互相學(xué)習(xí)的過程中,女真人學(xué)習(xí)漢語,并在風(fēng)俗習(xí)慣和文化各方面的漢化也成為歷史發(fā)展的必然。早在遼代,黃龍府(吉林農(nóng)安)一帶的多民族地區(qū),漢語已成為各民族的共同語言?!胺簿蹠帲T國人言語不通,則各為漢語以證,方能辨之”。[8]即使在女真的故地會寧,在世宗時期已有許多女真人不懂女真的語言文字,甚至女真的歌也不會唱了。[3]南遷到華北的猛安謀克戶和漢族雜居共處,接觸頻繁,語言的漢化更普遍。到世宗時,更有多數(shù)女真人已不能熟練地操用本民族語言了。世宗在全局上雖然重視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并取得了顯著效果,但他從女真民族性發(fā)展的角度考慮,對女真人的漢化和封建化非常不滿。他不但倡導(dǎo)東北女真人保持原有的古樸民風(fēng),而且對那里的農(nóng)耕和狩獵經(jīng)濟也非常贊賞。為了保持自己的民族性,世宗時曾有規(guī)定,“凡承襲人不識女真字者,勒令習(xí)學(xué)”。[9]大定九年(1169年),樞密使思敬上疏論五事,其中第五件是:“親王府官屬以文資官擬注,教以女真語言文字”。[10]世宗采納了這個建議。大定十四年(1174年),世宗下令:“應(yīng)衛(wèi)士有不閑女真語者,并勒習(xí)學(xué),仍自后不得漢語?!保?1]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世宗又說:“大抵習(xí)本朝語為善,不習(xí),則淳風(fēng)將棄。”[3]同一年,完顏璟(后來的章宗) 由金源郡王進封為原王,判大興府事。完顏璟入以女真語謝,世宗大喜,且為之感動,并對宰臣說:“朕嘗命諸王習(xí)本朝語,惟原王語甚習(xí),朕甚嘉之。”[12]可見,女真貴族中普遍以漢語為交際工具,女真語已很少使用了。不過,金朝也向來把漢文和女真文學(xué)習(xí)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如宣宗和章宗在少年時就由太子侍讀完顏匡教以漢字和女真字。然而隨著漢化程度的提高,女真文讀者逐漸減少。而且,社會的發(fā)展,也對女真人的文化素質(zhì)不斷提出了要求。于是,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親軍完顏乞奴言:“制猛安謀克皆先讀女真字經(jīng)史然后承襲。”對此,世宗評論道:“但令稍通古今,則不肯為非。爾一親軍粗人,乃然言此,審其有益,何憚而不從?!保?]這里所反映的是,從一個普通女真官員到皇帝對閱讀女真文經(jīng)史,提高女真官員文化素質(zhì)的高度認(rèn)識。

      女真文閱讀一直延續(xù)到明朝前期,此后便無人可識,漸成死文字。用女真文翻譯的書籍多已失傳,今天所能見到的只是一些碑拓殘片。明永樂年間編撰的《女真譯語》集中保存了大量女真語常用詞匯、文字資料和歷史檔案,是研究女真族歷史、語言、文字、風(fēng)俗、習(xí)尚等的珍貴資料,也成為認(rèn)讀女真文字的一把鑰匙。

      2 契丹文閱讀和契丹讀者

      2.1 契丹文在金代的地位和使用的普遍性

      除漢文和女真文之外,女真人從建國前到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年) 十二月“詔罷契丹字”,[12]普遍地使用契丹文。就是說,在金朝的大部分時間里是3種文字并行使用的。而且契丹文也是女真人最早接觸的文字之一,甚至是從接觸契丹文開始了他們的閱讀活動?!芭娉鯚o文字,及破遼,獲契丹、漢人,始通契丹、漢字,于是諸子皆學(xué)之”。[13]說明皇上的兒孫們最初都跟契丹、漢人學(xué)習(xí)契丹文和漢字,并在后來學(xué)會了女真文。

      實際上,金代作為在遼代的基礎(chǔ)上建立起來的王朝,其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是在遼代的基礎(chǔ)上建立和發(fā)展的,而遼文化的影響更是根深蒂固。所以在金建國后的七八十年時間里,上自皇室,下至普通女真官員,有不少人是諳熟契丹文的。就是說,他們都是多文字閱讀者。而且,金代也將漢文、女真文和契丹文作為同等重要的文字來對待。如天眷元年(1138年) 金朝廷規(guī)定:“百官誥命,女真、契丹、漢人各用本文,渤海同漢人?!保?4]在金代的國史館中,契丹字也始終被使用著。正隆元年(1156年),金代對國史院書寫官的選拔要求是:“女真書寫,試以契丹字書譯成女真字,限三百字以上。契丹書寫,以熟于契丹大小字,以漢字書史譯成契丹字三百字以上,詩一首,或五言七言四韻,以契丹字出題?!保?5]世宗在談到猛安、謀克承襲者時,也說到:“自今女真、契丹、漢字曾學(xué)其一者,即許承襲?!保?]而且,世宗雖然是一個極力維護女真民族傳統(tǒng)的皇帝,但他也頗贊許契丹字的表現(xiàn)力,而懷疑女真文的實際用途。他說:“契丹文字年遠(yuǎn),觀其所撰詩,義理深微,當(dāng)時何不立契丹進士科舉。今雖立女真字科,慮女真字創(chuàng)制日近,義理未如漢字深奧,恐為后人議論?!保?6]實際上,在女真人的閱讀方面,契丹文起了很大的作用。在相當(dāng)長的時期內(nèi),它一直成為漢族文學(xué)向女真人傳播的媒介。漢文著作被翻譯或轉(zhuǎn)寫成契丹文,然后再從契丹文譯成女真文。直到明昌二年(1191年) 四月,“諭有司,自今女真字直譯為漢字,國史院專寫契丹字者罷之”。[12]十二月,“詔罷契丹字”。并且在明昌五年(1194年) 三月,“置弘文院,譯寫經(jīng)書”。[17]可見,這是專門翻譯漢文為女真文的機構(gòu)。

      2.2 女真中的契丹文讀者

      許多女真的上層官員都是契丹文的積極學(xué)習(xí)者與優(yōu)秀的作者和讀者。如康宗長子宗雄,好學(xué)嗜書。一次陪皇上打獵,誤中流失,為免于罪及射者,即拔去其矢,讬疾歸家,臥兩月,因?qū)W契丹大小字,盡通之。此時金尚未滅遼,國事尤重,戎馬倥傯,宗雄能在養(yǎng)傷兩月內(nèi)學(xué)會契丹字,并能閱讀寫作,效力于國政,可謂女真貴族中好讀勤學(xué)之士的杰出代表。其子阿鄰亦“穎悟辯敏,通女真、契丹大小字及漢字。”[18]女真中的杰出學(xué)者徒單鎰,七歲習(xí)女真字,后又在女真學(xué)者溫迪罕締達指導(dǎo)下,學(xué)會了契丹大小字及漢字,該習(xí)經(jīng)史。完顏勗,好讀書,國人呼為秀才,能以契丹字作詩文。其子宗秀“涉獵經(jīng)史,通契丹大小字”。[13]世祖之孫斡璋,多勇略,通女真、契丹、漢字。[13]此外,《金史》中所記載的通女真、契丹和漢字者還有斡論、宗憲、徒單克寧、石古乃、完顏兀不喝、紇石烈胡剌、夾谷謝奴、胡十門、布輝、孛術(shù)魯阿魯罕、夾谷查剌、溫迪罕締達等,他們都是女真中多文字閱讀的典型,反映了當(dāng)時女真貴族對多文字學(xué)習(xí)的重視。

      2.3 金代的契丹人讀者

      在金代的讀者中,契丹人占據(jù)著相當(dāng)?shù)臄?shù)量。由于他們漢化程度很深,所以他們不僅通曉契丹文也兼通漢文,甚至有些人還懂女真文。他們繼承了遼代契丹人尊孔崇儒,熱愛漢文化的傳統(tǒng),讀書明志,重道尚節(jié),以其良好的儒學(xué)修養(yǎng)為金代文化的發(fā)展與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有關(guān)這些讀者的情況,史料中也有一些記載,這里略陳數(shù)例,以證之。

      遼東丹王突欲七世孫移剌履,為元初著名文士耶律楚材的父親。移剌履家學(xué)淵源,博學(xué)多藝,善屬文?!笆雷诜脚d儒術(shù),詔譯經(jīng)史,擢國史院編修官,兼筆硯直長”。[19]世宗在閱讀《貞觀政要》時,曾召問移剌履為什么近世沒有出現(xiàn)魏征式的忠嘉之士。他說:“忠嘉之士,何代無之,但上之人用與不用耳。”章宗為金源郡王時,喜讀《春秋左氏傳》,聞移剌履博學(xué)該洽,于是召質(zhì)所疑。移剌履曰:“左氏多權(quán)詐,駁而不純?!渡袝?、《孟子》皆圣賢純?nèi)?,愿留意焉?!保?9]章宗很高興地采納了他的建議。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移剌履任翰林修撰時,向世宗表進司馬光《古文孝經(jīng)指解》曰:“臣竊觀近世,皆以兵刑財賦為急,而光獨以此進其君。有天下者,取其辭施諸宇內(nèi),則元元受賜。”[19]可見,出身于書香世家的移剌履,不僅飽讀經(jīng)史,深得儒學(xué)要旨,而且以自己的博學(xué)洽聞在金代的文化建設(shè)和政治舞臺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蕭永祺,本名蒲烈,少好學(xué),通契丹大小字。耶律固奉詔譯書時,他被辟置門下,因盡傳其業(yè),深通漢文典籍。耶律固死后,蕭永祺繼之撰《遼史》,作紀(jì)三十卷、志五卷、傳四十卷。移剌粘合,“契丹世襲猛安也,兄弟俱好文,幕府延致名士。初帥彭城,雷希顏在幕,楊叔能、元裕之(元好問)皆游其門,一時士望甚重”。[20]移剌慥,契丹虞呂部人,通契丹、漢字。正隆年間,掌管契丹、漢字兩司都事。

      3 結(jié)語

      綜上所述,女真人雖然崛起于東北的白山黑水間,并且為了突顯和保存自己的民族文化,創(chuàng)造了女真文,同時也在使用契丹文,但他們所閱讀的內(nèi)容仍然是儒家經(jīng)典,其文化源淵也與中原文化一脈相承。可見,金代的文人學(xué)士,無論是女真、契丹,還是其他民族,同中原士人一樣,飽讀儒家經(jīng)典,深受漢文化熏陶,既從政治國,也為文傳道。他們都是中華民族中的杰出讀者和儒家文化的優(yōu)秀傳播者。

      [1](元)脫脫,等.金史 卷73完顏希尹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5:1684.

      [2](元) 脫脫,等.金史 卷99徒單鎰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5:2185,2186.

      [3](元) 脫脫,等.金史 卷8世宗 下[M].北京:中華書局,1975:184互185.

      [4]張秀民.遼、金、西夏刻書簡史[J].文物,1959(3):11互16.

      [5](金) 元好問.遺山先生文集 卷32博州重修學(xué)記[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37:427.

      [6](元) 脫脫,等.金史 卷89梁肅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5:1984互1985.

      [7](元) 脫脫,等.金史 卷12章宗 四[M].北京:中華書局,1975:270.

      [8](德) 馬克思.不列顛在印度的未來結(jié)果[C]//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70.

      [9](德) 馬克思,恩格斯.費爾巴哈[C]//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1.

      [10](宋)宇文懋昭撰;崔文印校證.大金國志校證卷40[M].北京:中華書局,1986:568.

      [11](元) 脫脫,等.金史 卷73宗尹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5:1675.

      [12](元) 脫脫,等.金史 卷70思敬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5:1626.

      [13](元) 脫脫,等.金史 卷7世宗 中[M].北京:中華書局,1975:161.

      [14](元) 脫脫,等.金史 卷9章宗 一[M].北京:中華書局,1975:208.

      [15](元) 脫脫,等.金史 卷66始祖以下諸子[M].北京:中華書局,1975:1558.

      [16](元) 脫脫,等.金史 卷4熙宗 紀(jì)[M].北京:中華書局,1975:73.

      [17](元) 脫脫,等.金史 卷53選舉 三[M].北京:中華書局,1975:1182.

      [18](元) 脫脫,等.金史 卷51選舉 一[M].北京:中華書局,1975:1141.

      [19](元) 脫脫,等.金史 卷10章宗 二[M].北京:中華書局,1975:1232.

      [20](元) 脫脫,等.金史 卷73宗雄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5:1680.

      [21](元)脫脫,等.金史 卷95 移剌履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5:2099.

      [22](金) 劉祁.歸潛志 卷6[M].北京:中華書局,1983:63.

      猜你喜歡
      女真人金史世宗
      “訓(xùn)民正音”創(chuàng)制過程探微
      ——兼論 “訓(xùn)民正音”創(chuàng)制者之爭
      英文摘要
      21世紀(jì)以來的《金史》研究綜述
      《金史·結(jié)什角傳》箋證
      西藏研究(2017年2期)2017-06-05 11:31:22
      女真人修筑的城墻
      《陷遼記》中遼世宗祭奠對象考辨
      金史研究領(lǐng)域的鴻篇巨著——評《金源文化辭典》
      論金世宗的納諫與用人
      金代的酒文化漫談
      黑龍江史志(2014年5期)2014-11-25 17:53:46
      論遼金時期朝鮮半島女真人分布
      黑龍江史志(2014年3期)2014-11-24 15:46:20
      凤山市| 大连市| 宜宾市| 乐平市| 溧水县| 兴安县| 涪陵区| 独山县| 景德镇市| 沛县| 安吉县| 兴宁市| 涞水县| 郎溪县| 基隆市| 孟津县| 中西区| 贡觉县| 斗六市| 云和县| 上林县| 商水县| 正安县| 磴口县| 两当县| 武宣县| 华亭县| 阿尔山市| 靖远县| 新绛县| 株洲市| 望谟县| 德昌县| 凤翔县| 西乌珠穆沁旗| 庐江县| 繁昌县| 颍上县| 娄烦县| 蓬莱市| 丽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