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湘云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 教育科學系,貴州 都勻 558000)
新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的閱讀量有明確的規(guī)定,要求小學生閱讀總量不少于150萬字。要完成這一閱讀目標,光靠課堂閱讀是不夠的,必須依靠課外文學閱讀來進行補充。課外閱讀對提高小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以及文學鑒賞能力十分有益,而兒童文學作品以其審美的品質、生動的形象、優(yōu)美的語言及寓教于樂的特點,自然而然地成為小學生課外閱讀的首選材料。因此,如何開展課外閱讀指導,使課外閱讀落到實處,取得成效,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的一個問題。
從小學生發(fā)展的角度來看,開展兒童文學的課外閱讀對提高語文素養(yǎng)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不是靠有限的課堂學習得到提高的,而是要“充分利用無處不在的、無時不有的語文教育資源,使學生憑借豐富的資源和大量的實踐,在學語文、用語文中漸漸習得語文學習規(guī)律,不斷提高整體把握能力”。其次,課外閱讀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高獨立閱讀能力、提高文學鑒賞能力、增長知識、擴大視野、促進寫作能力等方面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從小學生的閱讀現(xiàn)狀來看,在小學階段,學校規(guī)定的各課程的學習任務非常重,占據(jù)了小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再加上信息化社會的發(fā)展,電視劇、動畫片搶占了學生大量的文本閱讀時間,他們幾乎沒有時間進行課外閱讀,也沒有興趣進行課外閱讀。即使有那么一點時間來進行閱讀,由于沒有專人指導,顯得非常盲目和隨意,要么一目十行、走馬觀花,看個大概就可以了;要么憑借自己的閱讀喜好選擇一些漫畫、卡通等書籍來閱讀,這樣的閱讀收效甚微。
如今市面上的書可謂豐富多彩,但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現(xiàn)象確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如果不加選擇地進行閱讀,那么造成的后果就是不堪設想的。因此,組織好學生開展課外閱讀,處理好學生“讀什么書”和“怎樣讀書”的問題,就是對小學生進行兒童文學課外閱讀指導的意義所在。
家庭是小學生最主要的生活環(huán)境,從出生一直到入學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庭環(huán)境中度過的。因此,家庭可以說是孩子接受文學熏陶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場所。在家庭的兒童文學閱讀指導中,家長應注意以下問題。
1.營造家庭讀書氛圍,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
在現(xiàn)代教育結構中,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huán),家庭對孩子的成長具有深遠的影響。一般來說,在富有文學修養(yǎng)的家庭環(huán)境里成長的孩子,其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都較為良好。在家庭中父母要為孩子營造一種良好的閱讀氛圍,讓孩子從閱讀中獲得樂趣并深植于心,這可以說是培養(yǎng)孩子閱讀興趣的一個原動力。加拿大女作家蘭茲伯格認為,七八歲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如果不能以讀書為獲得樂趣的首要來源,就很可能不再喜歡讀書。因此,父母應努力為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富有文學閱讀氛圍的環(huán)境,如購買或訂閱一定數(shù)量的書籍、報刊,讓孩子課余有書可讀;布置一間幽雅、舒適的書房,讓孩子擁有一個安靜、舒適的閱讀環(huán)境;家庭成員經(jīng)常讀書并進行交流,在閱讀上家長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無疑會起到榜樣的作用。
2.為孩子選擇合適的書籍。
在為孩子選擇書籍的時候,家長應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孩子的書籍。而不能“就地取材”,只要是書,不管是哪方面的,不管是否適合孩子都任孩子隨意閱讀。殊不知,讀一本內容不健康的書,會毒害孩子的心靈,甚至會毀了他們的一生。別林斯基說得好:“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讀還要壞。我們必須學會這樣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所需要的讀物?!彼?,提供給孩子優(yōu)秀的書籍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孩子自己還不完全具備選擇書籍的能力。所謂合適的書籍,主要是指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上都比較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同時這些作品在難易程度上適合孩子的閱讀水平和接受能力,如《安徒生童話》、《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魯濱遜漂流記》、《上下五千年》等。
3.重視“親子閱讀”,教會孩子讀書的方法。
“親子閱讀”,顧名思義就是父母親和孩子一起閱讀,這是當今教育界推薦的一種閱讀方式。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父母的一舉一動更是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因此,家長可以通過“親子閱讀”這種方式為不愛讀書的孩子樹立榜樣。正如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所說:“我們做父母的,一面要事事以身作則,一面要處處留心小孩所處的環(huán)境,使他所聽的、所看的都是好的事物。這樣他自然而然地受了好的影響?!比绻改改軌蜢o下心來讀書,孩子也會跟著模仿,這樣有利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另外,“親子閱讀”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讓孩子讀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父母長輩參與到孩子的兒童文學閱讀中,與孩子共讀同樂,在閱讀過程中為孩子釋疑解難,將好的讀書方法與欣賞文學的方法潛移默化地傳授給孩子,這本身就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指導孩子閱讀的方式。
4.教會孩子處理好學校課程與課外閱讀的矛盾。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現(xiàn)實的教學實踐中,語文教材仍然被當作最為主要的閱讀材料,即使有各種課外讀本,往往也沒有充分利用。再加上小學生的課業(yè)負擔繁重,課外基本沒有閑暇的時間去“光顧”他們喜歡的課外書籍,因此,孩子可能會利用上課時間偷偷地看,從而荒廢學業(yè);或者利用晚上做作業(yè)的時間而不能按時完成作業(yè);也可能會利用晚上睡覺的時間而導致睡眠不足,從而影響第二天的學習。有些家長看到這一現(xiàn)象后,會采取一些簡單粗暴的方法,對課堂以外的任何書籍都加以限制、禁止,這種做法實際上并無效果。因此,家長還應正確引導孩子處理好學校課程與課外閱讀的矛盾,讓孩子分清主次,并指導孩子學會巧妙地利用零散的時間,以便能抽出更多的時間來開展課外閱讀活動。
在我國由于家庭兒童文學作品閱讀受各種條件的制約,未形成良好的風氣,特別是在農(nóng)村地區(qū)。因此,兒童的課外閱讀主要以在學校為主,學校成為兒童課外閱讀的主要陣地。由此,在學校開展兒童文學課外閱讀也就顯得至關重要。在學校開展兒童文學課外閱讀指導,教師應注意以下問題。
1.教師要轉變觀念、提高認識。
由于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一些教師還是難以打破圍著教科書轉的模式。他們認為,在校時間看課外書就是不務正業(yè),浪費時間,很少去鼓勵學生看一些有益的書籍,許多老師更愿意讓孩子做各種各樣的試卷,而很少讓他們讀書。這樣的理念也直接導致了語文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脫節(jié),造成課堂所學的方法無用武之處,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難以形成。教師要進一步學習兒童文學的理論知識,進一步了解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理解兒童文學對兒童成長的意義,轉變觀念,擺脫應試教育的桎梏。
2.教師要加強兒童文學素養(yǎng)。
新課改背景下,要進行符合語文課程標準理念和精神的教學改革,教師特別需要加強兒童文學的修養(yǎng),因為無論是確立文學教學觀念,還是采用配合兒童文學作品的教學手段或相應指導學生開展課內外文學閱讀活動,都必須建立在具有豐厚的兒童文學修養(yǎng)的基礎上。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yǎng)是多方面的,其中就包括豐富的閱讀兒童文學的經(jīng)驗和組織學生開展閱讀活動的能力和技巧這兩方面。
在新時期的教學改革中,兒童文學閱讀無論在學校的教學和課余的閱讀活動中,其文學性都更加突出了。這是因為,突出文學性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文學作品的魅力。學生會被兒童文學作品的生動魅力所吸引,變被動閱讀為主動閱讀,變不愿意讀書為主動尋找書讀。因此,兒童文學課外閱讀也對老師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要求他們的兒童文學知識是廣博的,在閱讀量上,要求老師廣泛閱讀古今中外的兒童文學作品,尤其是兒童文學名著,包括一些評論家寫的一些對作品的評論。只有廣泛的閱讀,才能使老師的文學視野更寬闊,在指導學生閱讀、推薦書目的過程中做到駕輕就熟。
3.教師要善于利用多種手段調動孩子閱讀的興趣。
現(xiàn)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興趣是影響學習活動的最直接、最活躍、最現(xiàn)實的因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同樣的,學生有了閱讀的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chǎn)生主動需要。因此,要把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放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活動的首位。
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方法很多,如,可用故事懸念誘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都具備強烈的好奇心,特別喜歡聽故事。當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期待大結局之際,教師戛然收聲并告訴孩子,后面還有更精彩的,同時適時推薦相應的作品。這樣通過一個個喜聞樂見的故事誘發(fā)學生的讀書欲望,使學生從被動地讀到自己想讀更多的書。此外,還可以舉辦交流會,通過教師、同學講述自己的讀書感受,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讀書愿望。還可適時舉辦一些競賽活動:評選“故事大王”、朗誦比賽、讀書競賽、手抄報、征文活動等,都可在學校形成濃郁的閱讀氛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4.教師要善于給孩子推薦和介紹優(yōu)秀的作品。
教師給學生推薦作品,首先要建立在廣博的閱讀上,然后再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志向和才能,以學生的年齡、心理接受程度為前提,為學生推薦讀物。由于小學生涉足閱讀課外作品是剛剛起步,因此顯示出較大的盲目性,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把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推薦給學生,讓學生原汁原味地去閱讀,并幫助學生掃除閱讀過程中的障礙。此外,推薦作品還要注意課內和課外有機結合,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學生每學完一篇課文,都可向學生介紹與這篇課文內容相關的課外書,讓學生閱讀,并指導學生讀。
在推薦原則上要把握住教育性與娛樂性相統(tǒng)一,因為兒童文學的教育作用在于幫助兒童健康成長,使兒童在閱讀、欣賞兒童文學作品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方面的啟發(fā)和教育,以及情感、情操境界等方面的感染和影響。兒童文學的娛樂作用又是和教育作用有機結合并統(tǒng)一于作品之中的,并非獨立存在。兒童文學讀者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它必須具有娛樂性,而且讀者的年齡愈小,相應的作品的娛樂性愈強。因此,富有兒童情趣,也是兒童文學各種文體的普遍要求。兒童文學的情趣,也稱兒童文學趣味性。它是兒童文學作品在形象的反映生活、體現(xiàn)兒童獨有的某種特點時,從兒童的審美需要出發(fā),通過藝術形象和藝術境界表現(xiàn)出來的情調趣味。兒童通過閱讀這樣的兒童文學作品,不僅能接受作品中所傳達出的情趣,而且能激發(fā)生成新的情趣,心領神會地走進作品的藝術境界,獲得真正的美感。
5.教師要教給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小學生讀書,還只是剛剛進入閱讀的大門,閱讀的志趣、方法、習慣尚未形成。學生的課外閱讀往往更多地關注趣味性,缺乏認識的深度,只是停留在有趣的故事上,而很少探求作品對人生的觀照及其技巧。結果就像朱光潛先生所說的“只看到花架而忘記架上的花”,這種閱讀不會有真正的收獲。這時,教師必須指導學生會讀書,使其善于讀書。在指導時,教師最好根據(jù)作品的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有選擇有重點地向學生講清寫作背景、作者情況、作品中的疑難問題,閱讀時應注意的問題、閱讀時可運用的方法等。同時對學生在課外閱讀中遇到并提出的疑難問題予以及時有效的指導和解決。只有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通過實踐、思考,才能真正地獲得能力,這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
培根說:“讀書足以怡情,讀書足以博采,讀書足以長才?!笨梢婇喿x是人類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因此,我們要重視學生的閱讀,不僅僅課內要讀,課外更要讀,不僅僅要廣泛地閱讀,更要注重閱讀質量,使閱讀發(fā)揮其作用,真正做到“開卷有益”。
[1]崔巒.學習《語文課程標準》深化語文教學改革(上)[J].課程·教材·教法,2002.
[2]武玉梅.楊紅櫻現(xiàn)象之我見[J/OL].http://www.applesedu.com/appleblog/u/5/archives/2008/20083101549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