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洋
(山東省萊州市人民醫(yī)院 261400)
低分子肝素鈉(鈣)廣泛用于預防、治療血栓、急性冠脈綜合癥等,目前臨床上選擇腹部注射,據(jù)國外資料報道,低分子肝素鈉(鈣)導致大出血發(fā)生率為3.1%。因此正確操作可降低皮下血腫的發(fā)生率。
1.1 低分子肝素鈉是一種低分子量的肝素,由普遍肝素解聚而成,皮下注射后能形成有效的血漿肝素濃度,發(fā)揮其降低高凝狀態(tài)的抗血栓形成的作用,與普遍肝素相比其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長;安全性高,出血及血小板減少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
1.2 適應癥 預防靜脈血栓栓塞性疾病,治療已形成的深靜脈血栓伴或不伴有肺栓塞;治療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及非Q波心梗,與阿斯匹林同用;用于血液透析體外循環(huán)中,防止血栓形成。
1.3 不良反應 出血:部分注射部位瘀點、瘀斑;血小板減少癥;使用本品治療幾個月后有可能出現(xiàn)骨質(zhì)疏松傾向;增加血中某些酶的水平。
1.4 注意事項 禁止肌內(nèi)給藥;使用過程中要進行血小板監(jiān)測;老年、嚴重凝血功能障礙及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病人注射肝素鈉(鈣)后出現(xiàn)皮下血腫,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1)注射部位過深,達到肌層。(2)注射過程中,刺破血管。(3)按壓時間過短;劇烈咳嗽。
3.1 選用廠家配置注射器,如廠家未配備注射器時,選用4.5號針頭的1ml一次性注射器。
3.2 注射部位的選擇不能用于肌內(nèi)注射,應用于腹部避開臍周U型區(qū)域皮下注射,每次按順序輪流間隔注射,左右交替。根據(jù)患者皮下脂肪的厚度,確定進針深淺。
3.3 注射方法(1)不排氣,注射前先將空氣置于針頭處,以免注射時有液體滴出,注射前用無菌干棉簽擦干針頭上的藥液,以免進針過程中藥液帶入表皮和真皮層導致局部出血。(2)注射時捏起皮膚,將針頭垂直全部插入,并抽回血(抽回血的過程中,因空氣比液體輕,空氣自動向上,升到頂部),無回血后在緩慢注入,有回血拔出重扎。(3)將空氣一起注入,因空氣量少,剛好到達針尖位置,不會對病人產(chǎn)生傷害,也不會浪費藥液,且拔針的過程中不會有藥液滲入其他部位,減少出血發(fā)生。進針時用拇指和食指捏在皮膚皺褶,針頭垂直刺入,不能倒手,直至完成注射。
注射完畢迅速拔針,干棉球按壓針眼5mm以上,觀察注射部位有無皮下小血腫,有無瘀斑、浸潤或者疼痛性紅斑等皮膚壞死先兆。教會患者重視并進行自我監(jiān)測,包括注意大便,尿液顏色,皮膚粘膜,牙齦有無出血傾向。用藥期間囑患者不要熱敷腹部以免增加出血危險性,勿摳鼻,用軟毛刷刷牙;注意安全,不要劇烈運動,盡量避免發(fā)生碰撞或跌倒,如有異常,及時匯報。
在臨床使用低分子肝素鈉(鈣)時,應掌握好皮下注射的方法。使用后要嚴密細心觀察,并做好相應的護理工作。一旦有皮下血腫的發(fā)生,應立即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和護理,以保證病人的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