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玲
(山東省萊州市人民醫(yī)院 261400)
長期適量服用阿斯匹林對患有心血管病病人預防血小板凝聚有明顯療效,已被臨床認可[1]。但由于這類患者多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而中老年人多有胃部不適,消化不良等癥狀,同時此藥又可出現(xiàn)惡心、嘔吐、消化不良等諸多副作用,因此,許多病人不能堅持服用藥物,影響治療效果。為此,本文對服用阿司匹林的病人進行了長期觀察與總結(jié)。
受試者112例,均為心血管出院復診病人,年齡40-80歲之間,男72例,女40例,阿司匹林用量75mg-300mg每日1次。其中出院1周停藥者2例,2周停藥者3例,3周停藥者6例。
阿司匹林對胃粘膜有直接刺激作用,并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前列腺素具有抑制胃酸分泌,擴張血管,增加胃黏膜血流量的作用)。當前列腺素合成受抑制時,胃酸分泌增多,引起胃黏膜局部缺血、組織壞死出血,以及長期服用藥物比較繁瑣,病人對疾病認識程度等多種因素,造成病人停用藥物,而影響治療效果。
3.1 做好心理護理心血管病是一種長期預防性疾病,一旦患病應根據(jù)醫(yī)囑堅持長時間預防性服用某些藥物,以免病情加重。而有些病人對疾病缺乏足夠的了解,往往住院期間注意服用藥物,病情好轉(zhuǎn)出院后就私自停用。護理人員要認真耐心向病人解釋長期服用藥物的必要性、注意事項、用藥方法,取得病人合作,避免中途停藥。
3.2 用藥前認真詢問病人有無胃腸道出血或消化性潰瘍病史及其他可能出血來源,做好出凝血時間、血常規(guī)、心肝腎等器官功能檢查,如有異常則立即通知醫(yī)生禁止使用或慎用。
3.3 為了達到較好療效,開始給予大劑量,每日300mg一次,以后改為維持量每日50mg-150mg,此方法效果顯著。
3.4 用藥過程中應觀察病人有無消化不良,惡心、嘔吐、消化道出血、黑便、皮膚粘膜牙齦出血等癥狀,如有上述癥狀,應根據(jù)病情停用藥物并給予對癥處理。
3.5 注意觀察過敏反應,少數(shù)患者可出現(xiàn)蕁麻疹、血管神經(jīng)性水腫、過敏性休克及阿司匹林哮喘。哮喘及對此藥有過敏史者禁用。本組病人無1例有過敏反應。
3.6 注意阿司匹林不易與糖皮質(zhì)激素、氨茶堿、碳酸氫鈉等合用,會降低阿司匹林療效[2]。
3.7 如病人對阿司匹林不能耐受可選用氯吡格雷75mg作為替代治療[3]。
3.8 在飲酒前后不可服用阿司匹林,因酒精本身可損傷胃黏膜屏障,加重藥物的不良反應。同時飲酒后會增加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延長出血時間。
3.9 減輕副作用的方法
3.9.1 一般口服藥在病人飯后30分服用,服阿司匹林最好與飯混合飲用,可減輕藥物對胃黏膜的刺激。
3.9.2 最好用腸衣阿司匹林每日1次100mg-300mg,或減少阿司匹林劑量,或降到最小維持劑量每日1次20mg,或間斷用藥。
3.9.3 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同時可適量服用硫糖鋁、西米替丁等藥物,抑制胃酸形成,中和胃酸,保護胃黏膜。
[1]李小鷹,葉平編.最新心血管用藥,1993.
[2]李錫巖.哪些藥物不宜與阿司匹林合用,家庭醫(yī)學2009,(06).
[3]謝發(fā)亮.海峽藥學,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