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芳 鄒海英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時代的進步,社會衛(wèi)生健康需求出現了新的變化,分娩的醫(yī)學模式也逐漸向科學的回歸自然的方向發(fā)展,要求在保障母嬰安全的同時提倡自然分娩。目前中國剖腹產的比率居世界之首,究其原因,社會及一些產婦的認識誤區(qū)、缺乏健康教育支持、醫(yī)院管理上的瓶頸等因素,推動了剖宮產率的不正常攀升。自然分娩是指胎兒順利從陰道自然娩出[1]。影響分娩的因素有產力、產道、胎兒及精神因素,當這些因素均正常且能相互適應,分娩則能順利進行,其中精神因素在分娩過程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它能影響機體內部的平衡、適應力和健康[2-3]。我科對住院分娩的孕婦實施分娩全程的護理干預,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效的減輕產婦因宮縮引起的分娩痛和緊張、焦慮、恐懼的心理,加快產程進展,減少剖腹產及其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幫助產婦順利分娩。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0年1月~6月在我院分娩的產婦130例,年齡20~35歲,孕周37~41周,所有的產婦均符合自然分娩的條件,即血壓、脈搏、呼吸均正常,血尿常規(guī)、肝功能、心電圖均屬于正常范圍,B超結果正常,均為頭位,胎兒體重、骨盆出入口等測量均正常。從分娩前、分娩時、分娩后全程進行護理干預。
1.2 方法
1.2.1 產前教育 妊娠晚期對產婦生理和心理作出正確評估后有針對性的進行分娩知識宣教。(1)舉辦孕婦學習班,通過講解、示范、電化教育,讓準媽媽及和準爸爸了解分娩的過程、增強產婦對分娩痛的認知,減輕她們的心理負擔,消除緊張、焦慮和恐懼的心理。(2)對產婦進行呼吸減痛法的訓練,鼓勵準爸爸一同訓練。
1.2.2 產時護理 (1)入院后熱情接待,提供安靜、舒適的環(huán)境、先進的醫(yī)療、護理設施、介紹分管的助產士、醫(yī)生。(2)潛伏期,產婦在產科病房宮縮5min一次,每次約30~60s,此時距離生產還有一段時間,建議孕婦多走動或爬爬樓梯,以加快產程的進展,此階段還可多進飲食、洗個澡,可以的話還可睡一覺以儲備體力,鼓勵產婦2~4h排尿。隨著陣痛的變化,實施拉梅茲呼吸法,以轉移注意力及疼痛感,指導準爸爸要冷靜,不能顯露明顯的慌張,以免增加產婦的緊張及壓力,多鼓勵給產婦信心。(3)進入活躍期即宮口開大3cm后,送入待產室,由分管的助產士實行陪伴分娩,這時產婦往往疼痛難忍,給產婦播放平緩、輕柔、優(yōu)美的音樂,分管護士用親切的語言解釋分娩痛的性質,及時告訴產婦進展情況,改變產婦疼痛時不正確的行為,指導產婦掌握呼吸技巧,給產婦舒適的撫摸,用鼓勵性的語言來消除產婦對分娩痛的恐懼,使產婦全身放松,取得配合,還可介紹成功經歷以增強產婦的信心,使產婦主動參與分娩。
1.2.3 活躍期分娩球的應用 宮口開大3cm后可配合使用分娩球,分娩球也就是瑜伽球,直徑約1m。產婦騎坐在分娩球上,使子宮離開脊柱趨向于腹壁,胎兒縱軸與產軸相一致,借助胎兒重力和地心引力的作用,使胎頭對宮頸的壓力增加,反射性地引起有效宮縮,使宮口擴張,從而加速產程進展,宮縮時,準爸爸扶住產婦的腰,助產士按住產婦的肩膀往下按,分娩球的彈力作用把產婦彈起,這樣能夠加速胎頭下降,還可放松盆底肌肉,緩解會陰及腰骶部神經的疼痛,減輕疼痛。
1.2.4 第二產程護理干預 (1)進入第二產程后嚴密觀察產婦及胎心情況,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yī)生。(2)產婦取平臥位,床面后半部抬高10°,雙手抱膝,雙腿髖關節(jié)屈曲,大腿貼近腹部成雙腿充分外展式(即手-膝位)。指導產婦正確應用腹壓,需要一直提醒產婦用力的技巧并給予鼓勵和安慰,使產婦積極參與分娩過程,避免產程延長,控制分娩過程,出汗多時及時用毛巾擦汗,宮縮間歇時協助飲入液體,有助產婦聚集能量保存體力。(3)指導產婦與接生者配合,聽從醫(yī)務人員的指令,(何時用力,何時哈氣),接生者注意保護會陰,讓胎頭以最小徑線在宮縮間歇時緩慢通過陰道口,預防會陰撕裂。(4)有的產婦因家庭和社會的關系,對新生兒性別不符和家屬不滿意引起焦慮和抑郁,這種負性情緒影響對其子宮收縮的調節(jié),導致子宮收縮乏力而至產后大出血,助產士在給宮縮劑促進子宮收縮的同時安慰產婦,協助產婦盡快與新生兒早接觸,鼓勵產婦與新生兒擁抱觸摸,幫助產婦在新生兒產后30min內進行母乳喂養(yǎng),告訴其母乳喂養(yǎng)的好處,并與家屬交談,盡量改變性別歧視的觀念,使其照顧好產婦,促使家庭其他成員盡快接受新生兒,特別是配偶的支持和接受,讓產婦盡快進入母親角色,從而形成較好的母子互動。
2例因胎窘改變分娩方式,1例因產婦及家屬過度緊張改變分娩方式,其余127例均正常分娩,1例產后大出血,其余無分娩期并發(fā)癥,通過對分娩全程的有效護理干預,使產婦順利度過分娩期,減少剖宮產及產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3.1 初產婦和經產婦對分娩都具有緊張、恐懼的心理,初產婦的恐懼心理來自親朋好友之說,及通過各種方式了解到關于分娩時的疼痛,經產婦則是對上次分娩的記憶,還有一種產婦文化素質偏低,缺乏對妊娠分娩的一些常識,面對分娩大多產婦都會產生恐懼和憂慮,這時體內會分泌大量的5-羥色胺,使疼痛更加明顯,又減少了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使子宮收縮乏力,產程延長,剖腹產增多,進入活躍期后隨著宮縮的加劇,很多產婦過分覺得疼痛不能忍受,大喊大叫,對分娩失去信心,擔心自己無法順利生產要求剖宮產,導致剖腹產率上升,產前分娩教育可以讓產婦獲得分娩的有關知識及放松技巧,使產婦對分娩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消除對分娩的恐懼心理,增強信心,正確對待分娩過程和疼痛,指導產婦應用呼吸減痛法,有助于產婦進行自我控制精神,松弛神經、肌肉,達到自我放松、使得產婦具有控制感并充滿信心、減輕疼痛。
3.2 潛伏期時采用自由體位、坐位、走動,活躍期后使用分娩球,胎兒縱軸與產軸一致,借助胎兒重力和地心引力的作用,使胎頭對宮頸的壓力增加,反射性地引起有效宮縮,使宮口擴張,從而加速產程進展,靠分娩球的方式可以放松盆底肌肉,緩解會陰及腰骶部神經的疼痛,并消除恐懼心理,當產婦滾動分娩球時,關節(jié)的輕微運動使胎兒在產道中轉動,引起子宮靜止期壓力增加,較高的靜止期宮內壓作用于宮頸,從而加速產程進展。宮頸口開全后,采取手—膝位使出口前后徑、左右徑均增大約2cm,使恥骨聯合上抬,增加了分娩空間,胎頭下降阻力減少,有利于胎頭娩出的,縮短第二產程。
3.3 全程護理干預及分管護士陪伴分娩,增加了護患之間的信任,增強了產婦自然分娩的信心,使產婦得到持續(xù)的情感支持和鼓勵,產婦在整個分娩過程中不會感到孤獨,緊張、無助,及時發(fā)現產程異常,盡早處理,幫助產婦順利度過分娩期,減少剖腹產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1]仇春波.產婦心理因素對分娩的影響[J].當代醫(yī)學,2008(1):146.
[2]陳建紅.初產婦分娩期的心理護理[J].醫(yī)學信息:醫(yī)藥板,2010(12):85-86.
[3]胡藝.淺議自然分娩的心理干預護理[J].健康天地:學術版,2010,4(9):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