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國
(華東師范大學(xué)歷史系,上海 200241)
孫中山公開使用“三民主義”一詞時間考
何建國
(華東師范大學(xué)歷史系,上海 200241)
“三民主義”是孫中山的核心思想,也是國民黨建構(gòu)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理論資源。但是,這一名稱最初是有其實而無其名。在1905年10月《民報》發(fā)刊詞中它稱為“三大主義”,1905年12月《中國日報》首先開始使用“三民主義”的稱謂,但到1909年仍不被當(dāng)時的國民黨人所認(rèn)可。辛亥革命后,“三民主義”這一稱謂逐漸為孫中山所接受,并成為對孫中山思想的一個概括。
孫中山;三大主義;三民主義
孫中山是對近代中國產(chǎn)生重要影響的歷史人物,被譽為“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925年3月,孫中山先生彌留之際,在其遺囑中所云:“……現(xiàn)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務(wù)須依照余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xù)努力,以求貫徹……”??梢姡趯O中山一生奮筆疾書的所有著作中,《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等著作直到他臨終時仍念念不忘,給予特別的關(guān)注。這一方面與《建國方略》、《三民主義》是自成體系的比較完整的論著有關(guān),但另一方面也說明這些著作在其心中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孫中山逝世后,中國國民黨通過一系列法律和法規(guī),將孫中山的著作作為建構(gòu)其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理論資源,特別是把《三民主義》奉為圣經(jīng)。三民主義,即民族主義、民權(quán)主義、民生主義。談到三民主義,許多人都知道是孫中山所創(chuàng)立,但是若要考察“三民主義”這四個字見諸于文字是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恐怕就不見得每個人都能答上來。這就涉及到三民主義的名稱由來問題。
1905年同盟會成立后,為了宣傳革命主張,創(chuàng)辦了《民報》?!睹駡蟆返膭?chuàng)辦有六大宗旨:顛覆現(xiàn)今惡劣政府;建設(shè)共和政體;土地國有;維持世界真正之平和;主張中國、日本兩國之國民的聯(lián)合;要求世界列國贊成中國之革新事業(yè)。[1](P446)從這個宗旨來看,前三項主張基本是三民主義的內(nèi)容。但是,10月12日,孫中山在《民報》發(fā)刊詞中說:“余維歐美之進(jìn)化,凡以三大主義:曰民族,曰民權(quán),曰民生。…是三大主義皆基本于民?!盵2](P288)關(guān)于民族、民權(quán)、民生的由來,鄧慕韓曾說,“乙巳,中國同盟會成立,創(chuàng)辦《民報》雜志于東京,以為宣傳機關(guān),同人請序于孫先生。先生欲以一民字而貫稱三大革命,定種族革命為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為民權(quán)革命,但經(jīng)濟(jì)革命久思未得當(dāng),適慕韓在旁,以民生二字進(jìn),先生然之。由是三民名稱,遂以確定?!庇纱丝梢姡懊裆币辉~說法,孫中山采納了鄧慕韓的建議,最終誕生了民族、民權(quán)、民生的稱謂。
1906年12月2日,孫中山在東京《民報》創(chuàng)刊周年慶祝大會的演說中,對民族主義、民權(quán)主義、民生主義各自做了詳細(xì)的說明,是為日后“三民主義”的雛形。他說:“兄弟想《民報》發(fā)刊以來已經(jīng)一年,所講的是三大主義:第一是民族主義,第二是民權(quán)主義,第三是民生主義?!盵2](P324)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里我們發(fā)現(xiàn)孫中山并沒有把民族主義、民權(quán)主義、民生主義合稱為“三民主義”,而是稱為“三大主義”。這表明,“三民主義”這一名稱,在當(dāng)時孫中山的思想認(rèn)識中并沒有確立。
那么,“三民主義”這一名稱是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1941年,葉青撰文對這一問題進(jìn)行探討時認(rèn)為:“據(jù)我所知,辛亥以前,都不會有過三民主義四字?!笔聦嵐嫒绱藛?馮自由給我們提供了新的思路。他曾多次表示,“在《民報》出世前,總理雖有此三大主義之思想,惟尚未有確定之名詞。至《民報》出世始確定之。至于民族、民權(quán)、民生三大主義何以簡稱之曰三民主義?則始見于是年(按:1905年)十二月香港《中國日報》之代售《民報》廣告,蓋當(dāng)日《民報》委托《中國日報》為西南各省及南洋各埠代理。余時任《中國日報》社長,以在廣告上登載‘提倡民族主義、民權(quán)主義、民生主義’一語為冗長不便,乃簡稱‘三民主義’以代之?!菚r,海內(nèi)外同志尚未通用‘三民’二字。至丁未年(民國前五年,1907年),新加坡《中興日報》出版,始漸采用之?!盵3](P527)此外,他又說:“胡漢民于丁未(1907年)春自日本蒞香港,屢向余言,民族、民權(quán)、民生之三大主義,不當(dāng)以簡稱之‘三民’二字代之,且指為不通。及己酉(1909年)從南洋歸港,亦常以此為談柄”。[3](P282)從馮自由所述可知,“三民主義”一詞是他第一次在1905年12月首先在《中國日報》開始使用的。
對于馮自由的這一說法,高良佐認(rèn)為,“馮氏竟謂‘三民’二字為其獨創(chuàng),實則發(fā)刊詞云‘余維歐美之進(jìn)化,凡以三大主義:曰民族,曰民權(quán),曰民生。’固‘三民主’四字連輟之張本也。馮文‘百年銳于千載’與‘畢其功于一役’數(shù)語,皆摘自發(fā)刊詞,謂‘三民’二字創(chuàng)自馮氏,其誰信乎?此不可不辯也”。[4]從高良佐對馮自由的批評來看,其感情的批駁多于理性的分析,并未擊中“馮說”的要害。首先,從馮自由的講述來看,他所說的是指“三民主義”這一稱謂,而并沒有說“三民”二字是他所創(chuàng)。在此,高良佐的批評有點無的放矢。其次,孫中山有民族、民權(quán)、民生的三大主義,并不意味著孫中山也擁有“三民主義”這一名稱的首次使用權(quán)。再者,馮自由畢竟是親歷者,與高良佐相較而言,“馮說”較為可信。因此,葉青認(rèn)為辛亥前沒有“三民主義”四字的論述當(dāng)為不確。
由此可知,“三民主義”一詞早在1905年12月已經(jīng)出現(xiàn),但這一稱謂并不流行,直到兩年后新加坡《中興日報》才開始采用。盡管如此,這也并不為當(dāng)時的同仁所認(rèn)可,甚至直到1909年,胡漢民還常常譏諷此說為笑柄。因此,1906年4月,胡漢民在《民報》第三號對《民報》的宗旨進(jìn)行詳細(xì)的闡述時,其以《民報六大主義》為題。胡漢民的六大主義即是當(dāng)時并不認(rèn)可“三民主義”這一稱謂的一個例證。
1912年5月4日,孫中山在廣州新聞界歡迎會上做演講,他說:“我黨二十年來,持三民主義,奔走海外,以謀中國之大革新……”。[5](P231)9月4日,在北京共和黨本部歡迎會上,孫中山又說:“兄弟前曾主張三民主義,民生主義亦即其一端”。[5](P261)對這兩次演講,葉青認(rèn)為,“這(按:指9月4日這次)怕是孫先生說出三民主義之名的第二次吧”。(5月4日的演講為第一次)其實,早在1912年4月3日,孫中山在上海南京路同盟會機關(guān)的演說中就明確說明,“三民主義者,同盟會唯一之政綱也,曰民族主義、民權(quán)主義、民生主義”。[5](P219)4月17日,孫中山在上海對中華實業(yè)聯(lián)合會講:“中國乃極貧之國,非振興實業(yè)不能救貧。仆抱三民主義以民生為歸宿,即是注重實業(yè)”。[5](P224)由此看出,三民主義”這一名稱并非葉青所考,至1912年9月4日孫中山才第二次使用,而是已經(jīng)在孫中山的演講中頻繁使用,脫口而出。至此,在孫中山的話語體系中,“三民主義”一詞已經(jīng)完全等同于民族主義、民權(quán)主義、民生主義,成為是“三大主義”的代名詞。
臺灣學(xué)者張益弘認(rèn)為,“從此 (按:指1912年4月3日)以后,便一律稱‘三民主義’,而不再叫‘三大主義’了”。[6](P31)實際上,孫中山對“三民主義”一詞的頻繁使用,并不意味著完全取代以前所稱“三大主義”,如1913年1月11日,孫中山在國民黨上海交通部的演講中有“只以吾黨所持之民族、民權(quán)、民生三大主義,適合乎世界大勢,及國民心理,故一呼萬應(yīng),卒達(dá)革命目的?!盵5](P321)換句話說,“三民主義”和“三大主義”至少直到1913年仍處于交替使用的過程中。
由之,“三民主義”這一名稱,從1909年不被認(rèn)可,到1912年已經(jīng)為孫中山所熟練運用,并明確其具體的內(nèi)容,經(jīng)歷了一個從被人嘲笑到逐漸接受的過程。上述辛亥革命后的頻繁使用,表明此時“三民主義”這一稱謂已經(jīng)為孫中山所接受和認(rèn)可。在此之前,孫中山雖有“三民主義”之實,而并未確立“三民主義”之名。至此以后,“三民主義”一詞常出現(xiàn)于孫中山的演講中,“三民主義”也就成為對孫中山思想的一個概括。
[1]鄒 魯.中國國民黨史稿[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44.
[2]中山大學(xué)歷史系孫中山研究室.孫中山全集(第1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1.
[3]馮自由.革命逸史[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9.
[4]高良佐.總理軼著考略[J].建國月刊,1934(5):4-5.
[5]國民黨黨史會.國父全集(第二冊)[M].臺北:中央文物供應(yīng)社,1981.
[6]張益弘.三民主義之考證與補遺[M].臺北:恬然書社,1995.
〔編輯 趙立人〕
A Study of the TimeW hen Sun Yat-sen First Openly Employed the Phrase"Three Principlesof the People"
HE Jian-guo
(Departmentof History,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241)
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 is Sun Yat-sen’s core thoughts,it’s also important theoretical resources of National Party ideology construction in themeantime.But this appellation was ineffective and unsophisticated at first.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 was called three doctrines in"Min Bao"’s introduction to a periodical in October 1905.“China Daily”first began to use titles of Three Doctrines of the People,but wasn’t still accepted until 1909 by members of the National Party.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 of this title has been accepted by Sun Yat-sen after the revolution of 1911,and has been became a summarization Sun Yatsen’s thoughts.
Sun Yat-sen;three doctrines;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
K257
A
1674-0882(2011)01-0024-02
2010-11-28
何建國(1973-),男,山西河曲人,在讀博士生,研究方向:歷史社會學(xué)。
·云岡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