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永強,沈國鑫,張孝軍
(解放軍第98醫(yī)院放射科,浙江湖州,313000)
骨折在外傷中很常見,以往以普通X線及普通CT作為主要檢查手段,但多排螺旋 CT(MSCT)能對其進行全方位細致顯示,故現(xiàn)在較多應用于臨床中,特別是復雜部位的復雜骨折,如脊柱、髖關節(jié)、骨盆等復雜部位的骨折,尤其于復雜的骨關節(jié)部位損傷得到臨床醫(yī)生的肯定[1-3]。此文對129例(多為復雜部位)不同部位的骨折術前及術后三維重建影像進行分析,來探討MSCT對臨床的應用價值。
本組129例患者中,男 95例,女34例,年齡(10~75)歲,平均 41.6歲。均為外傷性骨折,其中車禍傷109例,高空墜落傷20例。均在骨折術前及術后進行MSCT檢查。
使用日本產(chǎn)東芝Aquilion 16多排螺旋CT,掃描條件:肩關節(jié)為120 Kv、150 mA;層厚2 mm;螺距1~1.5;并以 0.5~1 mm重建,骨折術前及術后掃描條件無明顯差異。掃描后將原始數(shù)據(jù)傳送到副臺工作站進行三維重建,進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積再現(xiàn)(VR),分別進行多方位任意角度成像,以獲得骨折的最佳顯示方位觀察骨折及其術后情況,必要時進行去骨從而觀察關節(jié)窩內骨折情況。
129例骨折患者中,共發(fā)現(xiàn)骨折265處,多為多處骨折患者。診斷準確率分別:普通二維成像(2DCT)96.2%(255/265);多平面重建(MPR)99.2%;最大密度投影(MIP)100%;容積再現(xiàn)(VR)99.2%(263/265)。MPR可以從多方位多角度成像,必要時進行曲面重建(CPR)進行觀察,但其對隱性肋骨骨折診斷有一定的缺陷。MIP對骨折的診斷優(yōu)勢明顯,并能清晰顯示骨折線,特別是對輕微肋骨骨折診斷尤為準確(100%)。VR對骨折尤為直觀,并可進行切割及透明技術處理,和人體標本幾無差異,特別對臨床醫(yī)生的觀察很便捷,還可對骨折的結構及內固定器的位置進行觀察,便于臨床評估。
一般性骨折普通X線即可解決,但復雜部位的骨折,普通X線由于重疊較多,很難全面評估骨折細節(jié)以及術后骨折端碎片復位情況、內固定器的位置如何等。但MSCT以容積掃描,通過計算機將圖像進行多種重組方法,而形成了直觀以及高質量的三維立體圖像[1],從而在對骨折的處理帶來了革命性改變,對細微骨折的診斷、骨折術前及術后的評價有重要應用價值。
MPR:能對骨折周圍結構進行全面而直觀的現(xiàn)實,對微小骨折、骨裂的診斷有重要臨床價值,在復雜部位復雜骨折尤為明顯。可以在冠狀位、矢狀位及任意方位進行成像,也可以曲面成像(CPR),并可測量各層面斷端成角的情況。如在軟組織窗觀察,能大體觀察周圍軟組織移位,能大致判斷骨折端與肌肉、大血管的關系,從而能對手術有全方位的指導。
MIP:可任意角度對骨折之顯示,可清楚觀察骨折的空間關系,對復雜部位骨折的空間結構有更加全面的信息,在內固定術后,由于其金屬密度較高,對內固定器形態(tài)、位置及骨折復位情況能有清晰的認識,MIP可以了解復雜解剖部位骨折的空間關系,通過任意角度旋轉圖像,可以獲得病變的最佳顯示位置,從最佳方位顯示骨折部位骨結構的變形、骨碎片與整體骨的關系、骨碎片移位程度及旋轉方位等[2-3]。對于嚴重骨折,尤其是復雜部位的多發(fā)或粉碎性骨折制定手術計劃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對骨折手法復位或者手術內固定效果的評估也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4]。
VR:是對容積內不同像素施加不同的透明度,可透過透明部分觀察其后方的結構,從而實現(xiàn)三維成像的效果。其透明技術不僅可以顯示骨質表面的骨折情況,而且可以得到骨質內部的全面的信息,能發(fā)現(xiàn)在二維圖像上難以發(fā)現(xiàn)無移位的、微小骨折以及關節(jié)內骨折,在評價骨折情況方明顯優(yōu)于二維圖像[5]。在VR技術的應用中,可以任意方位進行顯示,可以去除或裁減遮蓋部位,從而獲得感興趣的部位圖形,并且可以進行透明處理,能了解內固定器位置,從而進行骨折術后的評價。但在微小骨折方面,我們認為不能僅用VR圖像來診斷骨折尤其是隱匿性骨折,因為小于2 mm骨折不易被其發(fā)現(xiàn)[6]。
本院外傷患者較多,故骨折在本院尤為常見,MSCT對隱形骨折及復雜部位復雜骨折的診斷優(yōu)勢尤為顯著,對比普通平片及普通CT陽性診斷率明顯增高。在涉及危重患者時,由于掃描速度快及上述成像優(yōu)勢,可指導臨床醫(yī)生及時進行手術,為此類患者診治贏得寶貴時間。
[1] Pretorius E S,Fishman E K.Helical CT of the musculoskeletal system[J].Radol Clin North Am,1995,33:949.
[2] Kotsanos D,Wirth S,Fische T,et al.3D imaging with an isocentric mobile C-arm comparison of image quality with spiral CT[J].Eur Radiol,2004,14:1590.
[3] Kessler M A,Burkart A,Martinek V,et al.Development of a 3-dimensional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tibial slope with multislice CT[J].Z Orthop Ihre Grenzgeb,2003:141
[4] Pretorius E S,Fishman E K.Volume renderthree-dimensional spiral CT:Musculoskelet-al application[J].Radiography,1999,19:1143.
[5] Douglas D R,Charles J S,Brandon W C,et al.Depiction of pelvic fractures using 3D volumetric holography:Comparison of plain X-ray and CT[J].j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Tomography,1995,19:967.
[6] Thomas M.Occult acetabular fracture in an elderly runner[J].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2006,36: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