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佳歡
當上海書展最大牌的嘉賓、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勒克萊齊奧出現(xiàn)在自己的簽售會現(xiàn)場時,這里早已被讀者圍了個水泄不通。
如此陣勢讓隨行的翻譯、南京大學外語學院副院長許鈞嚇了一跳,而勒克萊齊奧則笑瞇瞇地坐下來,并打破自己不簽書的慣例,在一小時內(nèi)足足簽了1200本,直到主辦方叫停。很多讀者一口氣在他面前擺下他所有的中譯本作品,還有個讀者送給他一本《道德經(jīng)》的英譯本。
讀者中自然包括鐵桿粉絲——他接下來的朗讀會和演講場場爆滿,亦不乏可直接用法語與他探討作品的熱情觀眾。而其中也有沖著他“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頭銜來湊熱鬧的人。在主題演講“都市中的作家”現(xiàn)場,不少學生現(xiàn)場發(fā)微博直言“太深奧”“聽不懂”。
不過讓勒克萊齊奧印象深刻的是,他發(fā)現(xiàn)來簽售會的——大多數(shù)是年輕人——在喧鬧的會場里靜靜地排著隊。他后來對許鈞感慨,“書會讓人靜下心來”。
這是勒克萊齊奧第五次來到中國。在8月17日舉行的開幕式上,他表示,上海這個城市“年輕人有著自己的位置”,因此“很高興來到上海來共同慶祝文學所具有的和平力量”。
實際上,勒克萊齊奧對年輕人的關(guān)注與其寫作的原動力息息相關(guān)。他小時候住在一個比較貧窮的街區(qū),因為個子高,足球又踢得不好,所以沒有同學找他出去玩。他之所以開始寫一些故事,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讓自己更受同學們歡迎。
在上海書展的活動中,勒克萊齊奧給上海的中學生報題寫“青春萬歲”,還給兩個一直跟著他的小記者寫了一句話:“眼睛沒有國界”,鼓勵他們多讀書、看更遠的地方。
上世紀60年代,像大多數(shù)歐洲年輕人一樣,20歲出頭的勒克萊齊奧也有一本《毛主席語錄》。1967年,他申請加入由法國派往中國的第一批年輕人的隊伍,雖然未獲批準,但仍然曾經(jīng)由香港進入廣東,那時他覺得中國“是一個鄉(xiāng)村”。7歲那年,他就在一艘飄蕩的輪船上開始了寫作生涯,至今已出版過三十多部作品,為孩子、為艾滋病人,獻給父母、還有獻給秦始皇。“寫到寫不動為止”是他作為一位作家唯一的理想。
勒克萊齊奧出席上海書展開幕式的“行頭”是黑襯衣、黑褲子加白色球鞋。被記者提問為什么現(xiàn)在“穿著很樸素”時,他連連表示“自己還算比較考究,配了襯衣和褲子”。一天前,當他作品的首位中文譯者許鈞看到這個瘦高個兒腳上的舊皮涼鞋時大吃一驚,因為這還是他三年前冬天穿到北京的同一雙?!按┧芡笟猓崩湛巳R齊奧對許鈞說,“中國還有沒有這樣的鞋賣?”
他的中國行一周被安排得滿滿當當,馬不停蹄地連續(xù)參加活動、發(fā)表演講。在活動間隙,他不時學一點“車-汽車”或“茶-龍井茶”這樣的中文詞,并且很用心地讀《道德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