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妍 張穎 胡珊珊
摘 要: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威廉姆·布萊克是英國浪漫主義的先驅(qū)。他的詩歌意象豐富,寓意深遠,在意象的營造和運用方面是當之無愧的專家。本文通過解讀布萊克《倫敦》中的視覺意象和聽覺意象,分析、總結(jié)詩人的情感和隱含意義。
關(guān)鍵詞: 布萊克;倫敦;意象
一
英語詩歌是英語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瑰寶,是全人類所共有的精神財富。各個時期的詩人都留下了數(shù)不勝數(shù)的膾炙人口的佳作。但總的來說,詩的美感要素都是相同的:韻律表現(xiàn)出的音樂美,用詞表現(xiàn)出的語意美,另外還有詩歌的語氣、視角、修辭、意象等都是至關(guān)重要的因素。意象(image),是文學作品中作者可以用來表達深層象征含義的一種手法。在詩歌中,詩人常寓“意”以“象”來暗示其態(tài)度和觀點。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正是這一領(lǐng)域的專家。他的詩歌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意象,這些意象都富有深層的象征意義。意象的種類很多,包括視覺意象、聽覺意象、觸覺意象、嗅覺意象等。它們共同作用于人的感官,給人一種感官的刺激,從而喚起詩人的靈感。而理解這些情感是讀懂一首詩的關(guān)鍵。所以要把握詩歌的情感,必須理解詩的意象。
二
1 視覺意象
在詩的前兩行詩人交代了整首詩的背景。詩人走過夜幕降臨的倫敦城,目睹的是條條被“占用的”街道,就連原本屬于大自然的泰晤士河---英國的母親河也是“專用的”?!皩S谩币辉~成了資本主義壟斷的代名詞,暗示著整個倫敦城都已經(jīng)被壟斷資本所腐蝕,到處充滿了墮落和罪惡。而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民饑寒交迫,痛苦不堪??匆娒總€人臉上充滿了衰弱和痛苦的深痕。(王佐良譯)(And marks in every face I meet, marks of weakness, marks of woe.)
每個人的每聲呼喊,
每個嬰孩害怕的號叫,
每句話,每條禁令,
都響著心靈鑄成的鐐銬。
為了強調(diào)廣大民眾所遭受的苦難,詩人在下一節(jié)連續(xù)用了四個“every”和四個平行結(jié)構(gòu)來加強語氣,造成了很強勢的氣氛,續(xù)寫資本主義制度和工業(yè)文明給英國社會帶來危害的普遍性,強調(diào)廣大市民不管年齡大小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鐐銬撞響"是詩人做的比喻,首先從一切哀號和呼喊聲中,他聽出了惡勢力的存在:惡勢力把枷鎖鎖在人們身上,剝奪他們的生活權(quán)利,限制他們的自由,甚至毀滅他們的天真,如鐐銬般束縛住他們,而鑄成這鐐銬的卻是心智。這表達了詩人對社會制度的極度仇視。(In every cry of every man, in every infant 's cry of fear, in every voice ,in every ban.)
多少掃煙囪的孩子的喊叫
震驚了每座熏黑的教堂,
不幸士兵的長嘆
像鮮血流下了宮墻。
最怕是深夜的街頭
又聽年輕妓女的詛咒!
駭住了初生兒的眼淚,
又帶來瘟疫,使婚車變成靈柩。
2.聽覺意象
詩人還用六種聲音意象來揭露倫敦的罪惡:“人的呼喊”、“孩子的啼叫”、“鐐銬撞響”、“掃煙囪孩子的喊叫”、“士兵的長嘆”、“年輕妓女的詛咒”所有這些意象給人以混亂、刺耳、恐怖的感覺。這些意象都是用來支持強化視覺意象所譴責的主題。從“人的呼喊”和“孩子的啼叫”讀者可以想象廣大民眾受盡折磨,到了晚上仍然得不到休息,昏暗的街燈下,冷寂的深巷中傳來痛苦的喊叫、嬰孩恐怖的驚叫,聽覺的直觀表現(xiàn)力更能揭露出當時倫敦城的凄涼和罪惡?!皰邿焽璧暮⒆拥暮敖小北緛硎侵负⒆觽儝邿焽钑r喊的口號“sweep, sweep”,但在這里詩人是語帶雙關(guān),指的是“weep,weep”,表達了孩子們對自己痛苦和艱辛生活的哭訴。那些窮孩子不但得不到上帝的關(guān)愛,反而失去了應(yīng)有的快樂,甚至生命?!笆勘拈L嘆”是用他們的血和淚向英國皇家和政府的侵略戰(zhàn)爭給百姓帶來的災(zāi)難和痛苦的抗議。詩的最后一節(jié)達到了詩的高潮,以“but most”開頭,語氣極為悲痛,詩人的沉痛感也達到了頂峰?!澳贻p妓女的詛咒”暗示了當時由于性自由而引發(fā)的大面積的“瘟疫”,再加上初生的嬰兒被自己的命運嚇得不敢哭泣。作者悲憤地揭露了在那樣一個少女必須靠出賣肉體才能生活的黑暗社會里,窮人家的新娘毫無幸??裳?。于是喜慶的婚車由于性病的傳播和蔓延變成了運尸柩車。詩人將這兩種極端矛盾的意象強行結(jié)合在一起,看似不合邏輯,實則很符合當時的實際。
三
布萊克在創(chuàng)作中使用的意象可謂是含義深遠。以《倫敦》一詩為例,可以歸納出以下這些特點。
1. 布萊克使用的意象不僅用名詞或形容詞表達,而且還借助動詞來表達,比如“chartered”,“cry”這些詞的使用非但沒有破壞通常情況下用名詞或形容詞來表示的意象,反而還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2.布萊克詩歌里的意象不是簡單的羅列而是都帶有顯性或隱性的目的。有些意象讀者看上去覺得仿佛沒有關(guān)聯(lián)、甚至是沒有邏輯,比如“長嘆像鮮血”、“婚車變成靈柩”。但當讀者仔細揣摩便不難發(fā)現(xiàn)其所包含的深刻象征意味,因此這些意象便不僅僅是簡單的場景描寫了。
3. 布萊克能恰當?shù)厥褂帽硎韭曇舻脑~,使傳統(tǒng)觀念上被認為只能是視覺效果的意象結(jié)合了聽覺效果。這不僅增強了意象的表現(xiàn)力量,而且使詩歌更加生動。
4.布萊克能用簡短的詩句勾勒出眾多的意象。這首詩雖然只有16 行,但這16 行包含的意象的數(shù)量遠遠不能和這些意象表達的內(nèi)容相比。言簡意賅、內(nèi)容深刻、象征豐富。
5.布萊克在給讀者留下想象空間的同時也表明他自己也是一個極具想象力的詩人。正是這樣的能力,他在使用意象的時候才能做到不受約束、發(fā)揮自如。
參考文獻
[1]王佐良.英國浪漫主義詩歌史.北京: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1
[2]蘇煜. 英國詩歌賞析. 北京: 新華出版社, 2006
[3]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 《歐美古典作家論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