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忠
摘要:學校的教學、科研離不開圖書館提供的文獻信息,學校師生撰寫論文也需要圖書館提供大量的文獻信息,作為學校文獻的收藏中心和信息服務中心,圖書館需要有大量的文獻信息作為支撐,除了館藏信息,還要經常進行更新和補充。沿海地區(qū)高校圖書館文獻信息的收集,主要是通過接受贈書、購買、館際互借等途徑獲得。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文獻信息;收集
一、文獻信息收集的意義
沿海地區(qū)是經濟較發(fā)達地區(qū),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較快,在圖書館建設中運用了較先進的科學技術,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沿海地區(qū)高校的發(fā)展,但是,由于各個地區(qū)的經濟基礎不同,學校的規(guī)模和辦學條件有差異,這就使得沿海地區(qū)高校圖書館的建設也不盡相同,館藏文獻也有差異。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類社會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信息的需求量也在不斷提升,固有的信息已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知識信息量的需求,這就要求圖書館收集更多文獻信息。
二、圖書館文獻信息收集
要建設一個包含不同行業(yè)、不同內容、不同形式的文獻信息庫,就要通過多種途徑去收集文獻。如果收集文獻工作不到位,就會降低整個文獻庫的價值。
2.1 紙質文獻的收集
傳統(tǒng)的閱讀習慣要求圖書館仍要有大量的圖書藏書,對于高校師生來說,一方面想要大量快速獲得信息,另一方面也想通過閱讀來提高修養(yǎng)和陶冶情操。紙質文獻的收集途徑大致有兩種:一是接受贈書,即通過征集工作,或者通過館員的人脈關系向社會征集所需文獻,還有就是市民主動贈書;二是購買文獻。紙質文獻的收集不僅滿足了讀者的需求,同時也豐富了圖書館的館藏圖書。紙質文獻的收集主要是圖書和期刊,圖書的收集要明確學科范圍和收藏復本數;期刊的征訂要做好統(tǒng)計,爭取做到有效征訂。
2.2 電子文獻的收集
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推動著全球信息化發(fā)展,促使文獻載體不斷更新,使得文獻的價格不斷上漲,圖書館由于經費匱乏、設備限制等多方面的因素制約著圖書館文獻信息同步于讀者的需求,于是數字信息的出現緩解了這種尷尬的局面。
電子文獻信息存貯量大、出版周期短、體積小,在依靠互聯網傳遞信息的時代備受歡迎。沿海地區(qū)高校圖書館對電子文獻資源的收集比較重視,因為數字時代信息增長速度很快,其中不免有大量臨時性、消費性、重復、質量低劣、甚至虛假錯誤的信息在其中,所以就需要認真審視以獲取真正需耍的有價值的信息。
目前電子文獻的收集主要是通過購買、租用付費或其他付費的方式獲得。①直接購買一般光盤的資料;②通過網絡,以包庫租用付費的方式開通CNKI中國學術期刊、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網絡數據庫;③以購買讀書卡及其他付費方式引進電子圖書。引進數字圖書館,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紙質文獻的局限,有效地補充了館藏品種和復本量。
三、電子文獻的發(fā)展
新時代對圖書館文獻的要求,已經不再是紙質文獻所能滿足的了,為了適應時代的發(fā)展,以信息傳遞為目的的網絡時代把圖書館帶入一個新的環(huán)境,在這個新的環(huán)境里,圖書館既不是單一的傳統(tǒng)圖書館,也不是單一的數字化圖書館,而是集合傳統(tǒng)、數字、自動化為一體的新型圖書館。
豐富的網絡信息資源讓讀者對信息的需求產生了極大的變化,方便、快捷獲取大量信息是讀者對圖書館的迫切要求,于是電子文獻在圖書館的比例越來越大,用于引人電子文獻的資金也越來越多,日益豐富的網上資源也成為文獻保障體系中的一部分。從某個方面來說,傳統(tǒng)的封閉式圖書館已逐漸演變成開放式的文獻信息資源建設。電子文獻已成為當今圖書館文獻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彌補了紙質文獻的局限性, 文獻資源數字化后,通過互聯網的傳送, 實現資源共享。
四、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內容
目前沿海地區(qū)的高校圖書館還存在相互不開放的局面,館與館之間的交流很少,因此大多數圖書館之間存在著嚴重的重復建設現象。沿海地區(qū)是我國經濟較發(fā)達、文化較先進的地區(qū),在高速的經濟發(fā)展背景下,其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就是把在一定范圍內的圖書館文獻資源進行積累和布局,以應對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網絡化下用戶的多元化和個性化需求,滿足社會發(fā)展和地區(qū)建設的需求。在新形勢下,沿海高校圖書館的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就是讓各館利用現有的財力和物力達到最佳的辦館效益,同時使圖書館傳統(tǒng)藏書與現代數字信息優(yōu)勢互補,共同滿足用戶的需要。
4.1 保持地區(qū)特色的同時進行共同采購
每個高校圖書館都有自己的館藏特色,有屬于自己的專業(yè)文獻系統(tǒng),沿海地區(qū)高校圖書館在采集和建設文獻資源的時候,在應保持其特色性的同時,采取統(tǒng)一步驟和統(tǒng)一行動的采購, 原版外文期刊和電子數據庫的采購更需要共同采購,這樣既避免了重復建設, 又節(jié)約了經費。
4.2 科學管理,合作編目
許多高校在辦學模式、管理體制有重大的調整,科目結構日趨專業(yè)化,這就要求圖書館的文獻信息資源建設要以適合本館用戶的需求為出發(fā)點。沿海地區(qū)的高校圖書館利用先進的網絡設施和通訊技術,建立聯機編目中心,為本地區(qū)的圖書館提供編目數據,這樣每個圖書館就可以根據館內需要上網查詢和下載有關編目數據,執(zhí)行優(yōu)化、科學管理。
4.3 館際互借實現資源共享
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目的就是實現資源共享。世界知識是取之不盡的,任何一個圖書館都不可能將所有的文獻信息資源收入館中,數字圖書館的出現為實現資源共享提供了有力條件,讓更多的文獻信息入駐各圖書館。沿海地區(qū)一些藏書不多的圖書館,依賴于資源豐富、實力雄厚的圖書館提供大量文獻資源,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支撐著小館的生存。
文獻信息資源建設使館藏文獻從一館收集發(fā)展到多館的、地區(qū)的合作或文獻信息資源的整體建設,最終建成趨于完善的文獻信息資源體系。文獻信息資源建設是館藏文獻資源從個體納入整體的必然結果。
五、結語
沿海地區(qū)高校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共建為圖書館事業(yè)和該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開拓了新天地,在進行文獻信息資源共建的同時,既滿足了圖書館對文獻信息的收集,又達到資源共享的雙贏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唐崇忻. 專業(yè)搜索引擎在高校圖書館個性化信息服務中的應用[Z]. 中國福建集美: 2008.
[2] NISO. 信息服務和使用:圖書館和信息提供者用度量標準和統(tǒng)計學.數據字典[S].
[3] ANSI. 圖書館和信息科學以及有關出版的規(guī)程.圖書館統(tǒng)計學[S]. 1983.
[4] 楊小英. 面向區(qū)域發(fā)展的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職能拓展研究[D]. 湘潭大學,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