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遠明
摘 要:應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要求,小學語文教學中編演課本劇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的參與意識,加強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在追求實效性的課堂教學中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從而充分地發(fā)揮教師的教育教學功能。
關鍵詞:課本??;語文教學;教師
新課標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教學實踐中要根據(jù)知識和能力目標、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課堂教學設計。”長期以來,由于教師已習慣于傳統(tǒng)的“注入式”、“滿堂灌”教學模式,忽視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致使課本劇教學難以開展。目前,我國課本劇理論研究也不夠深入,還未形成系統(tǒng)的理論知識體系,難以指導不同學校不同具體條件下的課堂教學。因此,能在小學開展自編、自導、自演課本劇,充分感悟課文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將是他們在學習語文課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讓他們從小就喜歡上母語語言的魅力,并達到準確地運用,從而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課本劇編演不能程序化為一種形式,一種點綴,一種嘩眾取寵的做秀,要根據(jù)實際,課本劇的教學元素與教學目標應有機地結合為一體。
一、教學前導入課本劇,激發(fā)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
在三年級上冊的《狐假虎威》教學中,教師在課前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排演課本劇,用來導入新課。表演后教師趁機提出問題:“森林里的百獸看到狐貍大搖大擺地走過來,為什么嚇得撒腿就跑?”學生通過表演,才真正理解了課文中狐假虎威的含義,比教師系統(tǒng)的講解半天更有效果,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下面以課文《酸的和甜的》編演課本?。?/p>
(以講臺為舞臺,狐貍與松鼠出場)
狐貍在葡萄樹下轉來轉去,還跳起來,想摘葡萄吃??墒?,一顆葡萄也沒摘到。
狐貍: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說完失望地走了,邊走邊回頭看葡萄)
(兔子出場,走到葡萄樹下)
松鼠:(對兔子說)狐貍很聰明,他說葡萄不能吃,那一定很酸。
(兔子同意地點點頭)
猴子蹦蹦跳跳地跑來,望著樹上的葡萄,口水都流出來了,他不禁地吞口水,上躥下跳,終于摘到一竄葡萄,迫不及待遞到口里,想要吃。
兔子、松鼠:(齊喊)不能吃,不能吃,這葡萄是酸的。
猴子:(對兔子說)你吃過嗎?
兔子:(搖頭)我沒吃過,可是小松鼠說葡萄很酸。
猴子:(轉過頭問小松鼠)你嘗過嗎?(邊說邊抓耳撓腮)
松鼠:(搖頭)我沒敢嘗,狐貍說這葡萄酸得很呢。
小猴子先嘗了一口葡萄,然后大口大口地吃起來。
兔子、松鼠驚訝地望著小猴子。
小組成員將課文內(nèi)容進行改編,并通過語言、神態(tài)、動作等表演進行體驗探究。表演的同學興趣盎然,演得活靈活現(xiàn);觀看的同學聚精會神,看得津津有味。學生通過表演與觀看表演體驗角色的個性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講課中安插課本劇,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在三年級上冊《溫暖》的教學中,課文為突出文中的小毛對雷鋒給自己補褲子的感激之情,用“一把抓住了雷鋒的手”激動的說出了“又是班長”這句話,然后是滿臉的感激之情,在教學時先安排學生對課文的背景進行深刻的了解,然后安插課本劇表演,讓學生們充分理解在那樣的情況下有人給自己補褲子是多么的幸運呀!通過動作和語言展示出來,并配合自己的臉部表情把當時的場景逼真的展示出來,對缺乏生活經(jīng)驗的三年級學生去理解“什么是感激”提供了現(xiàn)實場景,彌補了文字在場景中表現(xiàn)出來的缺點?!逗偱c烏鴉》一文中狡猾的狐貍想吃烏鴉嘴里的那塊肉時,是怎樣進行騙取的?讓學生分角色的朗讀課文,同時讓學生上臺利用課本劇的形式加以展示,把狐貍那種油腔滑調的語調和烏鴉得到狐貍贊美時得意的表情展示出來,學生從直觀上就可以理解課文中的烏鴉為什么會被騙以及狡猾的狐貍中的“狡猾”二字的由來。
三、用課本劇總結全文,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在四年級上冊的《平分生命》教學中,學生通過表演貝貝抽血前的猶豫、抽血時的微笑、抽血后的恐懼以及醫(yī)生說他還能活一百歲后的高興的三個過程,將全文貫穿起來,并深刻地體驗到角色的思想感情。教師趁機問:“從表演中,我們體會怎樣的思想感情?”學生通過體驗角色,對課文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于是,紛紛回答:“從貝貝感情變化中,我看到了親情的偉大力量……”學生領悟到其中深刻的情感。
四、課本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的良好品質
課本劇中凸顯的心理因素、美的因素、藝術因素等決定了在基礎教育階段排演具有較強的可行性。課本劇取材多為傳統(tǒng)名篇,有著良好的文學基礎,經(jīng)過戲劇這種綜合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后,又具有了較強的教育感化作用。同時在無形中灌輸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意識,要求學生有很好的相互協(xié)調與配合的能力。因此在基礎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廣泛運用演課本劇這一教學形式,無疑將有利于引領語文教學走向生活、走向互動、走向整合、走向智慧,可以變課堂為舞臺,大大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能力,為學生的“做人”與“成才”打下堅實的育人基礎。
參考文獻
[1]倪文錦主編.小學語文新課標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7-44.
[2]周志軍,吳小平.淺談對課本劇的幾點體會[J].教學與管理,2003,(3):56.
[3]楊易.對課本劇走進語文教學的嘗試[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5,(7):56-57.
[4]徐霜葉.小學中高年級開展語文課本劇活動的實踐與思考[J].教學實踐與研究,2006,(9):26-27.
[5]郭超峰.課本劇在語文教學中的探索[J].語文教學,2007,(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