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春梅
廣告翻譯中要注意的幾點問題
孟春梅
廣告作為一種大眾傳播媒介,是促銷產(chǎn)品,贏得顧客,開拓市場的重要手段。因而在進行廣告翻譯時,我們既要注意兩種語言各自的規(guī)律,又要注意其文化差異,使譯文具有和原文同等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符合目的語消費者的文化傳統(tǒng)、消費心理,進而被他們所接受。
廣告翻譯 文化差異 接受心理
本文系:2010年河北省高等學??茖W研究指導(dǎo)計劃課題(編號:SZ2010842)。
廣告,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廣而告之,即廣泛地告知公眾某種事物的宣傳活動。把一種新的產(chǎn)品或者新的觀點通過廣告的形式來引起公眾們的注意和認識。作為經(jīng)濟活動一種有力的推動手段,廣告不再僅僅是讓人們認知和理解的手段,它最終要達到的目的是說服并最終幻化成購買行動,從而達到為經(jīng)濟發(fā)展服務(wù)的目的。隨著中國加入世貿(mào)組織,越來越多中國企業(yè)及中國產(chǎn)品已走向國際市場,同時越來越多的外國產(chǎn)品和企業(yè)涌入中國市場,廣告翻譯就日趨重要起來,作為從事廣告翻譯的專業(yè)人員就必須意識到:廣告絕不僅僅是語言層面的問題,它還包括了審美學,經(jīng)濟學,心理學,應(yīng)用學等諸多方面的問題。
我們要知道, 作為語言信息,廣告翻譯是一種跨文化交流活動,不是簡單的語言符號切換,它可以對消費者的傳統(tǒng)習慣、心理、信仰等產(chǎn)生直接沖擊,從而影響廣告的效果。在進行廣告翻譯時,我們必須注重語言及文化上的差異。將本國語言“歸化”為目標語言。歸化翻譯法旨在為目的語的讀者提供一種自然流暢的譯文,避免出現(xiàn)過多的異國情調(diào)。尤其是當遇到文化沖突時。首先,要了解對方文化的喜好。任何國家、民族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也都存在許多這樣或那樣的忌諱,在進行廣告翻譯時就必須對各民族的傳統(tǒng)給予必要的尊重。例如,西方人不喜歡大象,尤其是白象,認為它是龐大而無用的動物,那我們的“白象方便面”假如要起個英文名稱的話,絕對不可以直譯;有一種鬧鐘名為“山羊牌”,直譯為“Goat”并大做廣告,其質(zhì)量及造型均十分吸引人,但在英國卻一直乏人問津,原來“Goat”在英國常被借喻為“不正經(jīng)的男人”等,誰敢買這樣的鬧鐘呢?北非一些國家忌諱狗的圖案,我們眼中的忠臣和美國人心中的小可愛puppy到那里可不受歡迎;還有我們眾所周知的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忌用豬作商標等。在翻譯時,關(guān)于色彩的廣告詞也不可小覷:比利時人最忌諱藍色,認為藍色是不詳兇兆;土耳其人絕對不可能用花色圖案物品布置房間,他們認為花色圖案是兇兆;日本人忌諱綠色,而印度人卻喜愛綠色,我們中國人認為綠色是生命的象征卻永遠不會把紅和綠放在一起。
大家可以先來看一則廣告:“The service, to your stand,when you are usual to have it all…The sea, form your room…The city, at your feet. The garden, in your mist.” 這是一則賓館的廣告,短短的兩行中出現(xiàn)了五個“您”(y o u)。讀完廣告以后,就會感覺到這家旅館對顧客的尊重。一種親切滿意之感油然而生。讓讀者感覺自己就是上帝。此廣告在翻譯中考慮到了消費者的情感因素,重視了其感受,抓住了消費者的心理,讓消費者覺得他們就是中心。所以優(yōu)秀的廣告語要力求在感情上親近讀者,在心理上接近讀者,以求借助情感在感情上與讀者取得共鳴。
廣告語言要力求精煉、語義應(yīng)高度濃縮。既要有新創(chuàng)詞匯,又應(yīng)融入各類修辭手法,使廣告語言獨具創(chuàng)新,充滿活力。例如,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儀器與小型電腦制造商休利特-帕卡德公司,其產(chǎn)品也以該公司名稱命名,在大陸曾長期譯為“休利特-帕卡德”六個字。近年來港臺將其改譯為“惠普”,其原因即是因為兩個字比六個字好記多。洗發(fā)水Flead& Shoulders,原來譯名為“海倫仙度絲”,冗長而無實際意義,現(xiàn)被改譯為“海飛絲”,簡潔、貼切、浪漫。我們知道,廣告的靈魂是創(chuàng)意。
以上我們主要以廣告文本本身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如何使它的語言生動,能打動讀者,符合目標語言國家的文化習慣。但我們不能忘記,接受這些信息的讀者才是我們的要打動的目標。提出接受美學理論的旗帥人物姚斯說:“讀者本身便是一種歷史的能動的創(chuàng)造力量.文學作品歷史生命如果沒有接受者的能動參與介入是不可想象的.因為只有通過讀者的閱讀過程,作品才能夠進人一種連續(xù)變化的視野之中”。該理論明確提出了“走向讀者”的口號,開始把讀者作為文學活動的主體考慮進去.這一變革也必將會引起翻譯理論的革命,它為廣告翻譯標準的確定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綜上所述,廣告作為一種大眾傳播媒介,是促銷產(chǎn)品,贏得顧客,開拓市場的重要手段。因而在進行廣告翻譯時,我們既要注意兩種語言各自的規(guī)律,又要注意其文化差異,使譯文具有和原文同等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符合目的語消費者的文化傳統(tǒng)、消費心理,進而被他們所接受。為企業(yè)的發(fā)展贏得更多的商機。
[1]朱文振:翻譯與語言環(huán)境[M].四川大學出版社,1989.
[2]趙靜.廣告英語[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3.
(孟春梅:衡水學院外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