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野草在歌唱》中的死亡主題

      2011-08-15 00:42:45杜洪晴
      飛天 2011年2期
      關鍵詞:鐵皮屋野草在歌唱摩西

      杜洪晴

      《野草在歌唱》中的死亡主題

      杜洪晴

      200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國文壇的老祖母多麗絲·萊辛以其深邃的思想、敏銳的視角、獨特的敘事風格和大膽的創(chuàng)新蜚聲世界文壇。近年來,國內(nèi)學界對萊辛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就,“形成了主題批評、女性主義批評、宗教哲學批評和形式研究批評這幾個較為集中的研究板塊”[1]。《野草在歌唱》是萊辛的第一部成名作,自其問世以來,一直引起評論家的廣泛關注,并大多從女性主義、后殖民主義、精神分析等視角進行文本分析。小說講述了白人婦女瑪麗被黑人男仆殺死的悲劇故事,譜寫了一曲哀婉的死亡之歌。

      死亡主題歷來備受文學家的青睞,并反復出現(xiàn)于西方文學作品中。究其原因,一些學者認為,“對死亡的關注是對生命的關懷,通過彼岸世界返視此在世界的意義,向死而生”[2]。細讀文本,《野草在歌唱》同樣蘊含著死亡主題,這從小說的標題、謀殺案、鐵皮屋、瑪麗的最終毀滅以及摩西的死亡復仇可見一斑。萊辛在小說中無情地揭露了南部非洲種族隔離制度下女性艱難的生存環(huán)境以及窮苦白人移民和當?shù)赝寥说呢毧嗌?,探究了瑪麗悲劇命運的社會根源;她超越了描寫死亡的慣用手法,發(fā)掘出死亡的不同概念,表達了對人類生命的普遍關懷和對命運的深刻思考。

      在小說的首頁上,萊辛借用T·S·埃略特《荒原》中的詩行“在這個群山環(huán)繞的腐朽山洞里,在淡淡的月光下,野草在歌唱……”揭示出小說題目的來源,并賦予了其特殊的象征意義。這兩行詩摘自《荒原》的第五章“雷霆所說的”:“在群山中傾頹的洞里/在潺潺的月光下,小草在/倒塌的墳上歌唱,而教堂/則是空無一人的教堂,只是風之家。”[3]傾頹的山洞、潺潺的月光、倒塌的墳墓、空寂的教堂等死亡意象,渲染出死亡與絕望的氣氛,也為全書奠定了悲劇基調。筆者認為野草歌唱的是對生命絕望的哀鳴,充滿了被殖民者無助和心酸之調,也表達了作者對土著黑人生存狀況的嚴肅思考和對生命的普遍關懷。

      萊辛采用倒敘的手法,將瑪麗被殺一案安排在小說開頭,但她并沒有渲染謀殺案的懸疑與兇險,而是聚焦在“人們”對于謀殺案的奇怪態(tài)度上:沒有同情,只有些許氣憤甚至得意,都不約而同地保持沉默。更奇怪的是“人們”只對迪克抱有同情,卻對瑪麗極其厭惡,認為她被殺是咎由自取。瑪麗到底是個怎樣的女人?為何她的死亡遭到“人們”的憤恨?是什么原因逼迫她走上死亡之路?

      瑪麗生活的南非是白人占統(tǒng)治地位的殖民社會:“在這個土地遼闊而制度苛刻的國家里,動怒、行兇、死亡這一類的事,似乎極其自然的……”[4]在這里,黑人淪為奴仆或廉價勞動力,必須對白人主人言聽計從,否則就會遭到無情的斥責或鞭撻。在白人眼里,黑人被貼上低賤、貧窮和骯臟的標簽,而白人與黑人之間存在嚴格的種族劃分。這種思想已經(jīng)深深烙印在白人心里,形成了一種集體無意識。正如白人農(nóng)場主斯萊特把皮鞭懸掛在門口,信奉“如有必要,打死人也在所不惜”的格言。[4]在打死一個黑人后,也僅被罰了一點錢。這種壓迫和剝削關系同樣也存在于富有白人和貧苦白人之間。作為富有白人代表的斯萊特在侵占迪克農(nóng)場后,竟堂而皇之地稱之為因擔心迪克窮困潦倒的生活狀況影響到白人整體形象所做的行善之舉,其奸詐、虛偽的本性表露無疑。

      此外,“白種文化”也決不允許白種人,尤其是白種女人和黑人發(fā)生任何關系,認為這是禽獸不如的事情。[5]正如米歇爾所說:“自1903年始羅德西亞,黑人男人和白人女人發(fā)生性關系是一種犯罪,但換成白人男人和黑人女人時就沒事?!盵6]瑪麗和摩西的關系使白人群體蒙羞,是為“白種文化”所不容的。因此,瑪麗死后,他們竭力掩蓋她死的真相,旨在維護白人的集體顏面,讓瑪麗成為種族歧視的犧牲品和替罪羊。

      傳統(tǒng)象征死亡的手法往往用骷髏、墳墓、腐爛的尸體來象征死神,加劇主人公的憂慮。結婚后,瑪麗住進了迪克農(nóng)場上的鐵皮屋。在新婚之夜,萊辛通過描寫鐵皮屋中簡陋寒酸的擺設,包括波紋的鐵皮屋頂,光禿禿的磚頭地面,昏暗油膩的煤油燈,破舊的畫報,泛著霉臭的獸皮,托盤上齷齪的破布和有裂紋的杯子,表現(xiàn)出一種凄涼與絕望。最初瑪麗用自己積攢的錢把家里布置一新,盡量扮演“家中天使”的角色,每天足不出戶,忙于家務、看書、學習土語等。然而,天氣越來越熱,鐵皮屋悶熱難忍,但是貧窮使他們沒錢裝天花板,瑪麗只得忍受酷暑的煎熬,而迪克還對她每天沖澡的浪費舉動感到不滿。之后,兩人的關系因對土人態(tài)度問題上的分歧而日益緊張;萊斯特夫婦的拜訪使瑪麗對家里的寒酸貧窮羞愧不已;而迪克的無能使他們擺脫貧困的一次次嘗試都歸于失敗;連她唯一一次離家出走的反抗之舉也在現(xiàn)實面前變得毫無意義。之后,瑪麗的人生變得百無聊賴,整日魂不守舍,行為古怪,處于精神失常狀態(tài)?!叭R辛的非洲小說中的農(nóng)場對白人來說意味著自由……對他們的妻子來說則意味著監(jiān)禁。迪克對農(nóng)場的愛意味著對瑪麗的監(jiān)禁?!盵7]瑪麗將自己固守在農(nóng)場的鐵皮屋里,與世隔絕,這是她固守自我、封閉內(nèi)心的表現(xiàn);鐵皮屋對她來說不是溫馨的家,而是束縛她的牢籠,是慢慢葬送她的墳墓。

      學者王麗娜指出,“精神失常是女性文學中一個常見的主題,‘瘋女人’的塑造是對嚴酷現(xiàn)實的憤怒控訴。女作家通過塑造叛逆的‘瘋女人’形象來抗拒父權制文化施加于她身上的壓抑?!盵8]瑪麗從一個充滿幻想、憧憬未來的單純女人,變成一個人性被扭曲、心靈被摧殘的“鐵皮屋中的瘋女人”。在別人眼里,瑪麗精神失常了,然而,她的瘋癲是對父權社會的默默反抗,也反映了她處于萌芽狀態(tài)的女性意識?!艾旣愃劳龅拿\,更是對父權制規(guī)定的生活的拒絕。死亡成為她自我實現(xiàn)的行為,是對現(xiàn)有空間的無聲控訴。死亡意味著新生,意味著覺醒。”[8]

      瑪麗從小生活在貧苦的家庭,父母感情不和,爭吵不休,使她年幼的心靈對家庭、婚姻、性愛產(chǎn)生了恐懼心理。她走出學校后,找到一份穩(wěn)定、收入頗豐的工作,終于擺脫了家庭的束縛,每天在聚會、交友、看電影、玩樂中生活。直到了30歲,瑪麗從別人異樣的眼光和惡毒的玩笑中意識到自己必須盡快找一個丈夫。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指出,“對女孩子們,婚姻是結合于社會的唯一手段,如果沒有人想娶她們,從社會角度來看,她們簡直就成了廢品。”[9]與迪克相遇后,瑪麗就急于選擇了婚姻,希望跟他過全新的生活。然而迪克懦弱無能,做事思路狹窄,半途而廢,農(nóng)場經(jīng)營上屢屢失敗,最后農(nóng)場被斯萊特侵吞。他娶了瑪麗后,卻不能給她半點幸福,家里一貧如洗,舉債連連,連天花板都不許裝,還以生活拮據(jù)為由剝奪瑪麗想做母親的權力。

      此外,瑪麗自身是一個痛苦的矛盾體。她一方面想擺脫家庭,追求個性與自由,一方面又迫于男權社會的壓力結婚;她渴望改變生活,卻寄希望于丈夫;她渴求摩西的關愛,卻又對這種關系感到厭惡和不齒。在她的人生經(jīng)歷中,“心靈與肉體、感情與欲望、理性與本能等內(nèi)外因素的沖突對立終使她喪失了生命主體的昂奮……”[10]同時,因生活在殖民社會中,瑪麗從小被灌輸了殖民價值觀,對黑人懷有敵對和仇視心理,這種狹隘的殖民思想妨礙了她對婚姻、自由、人生等問題做出正確思考,變成任由環(huán)境和命運擺布的可憐蟲。

      在現(xiàn)實的一次次打擊后,瑪麗對未來失去希望,一步步走向崩潰的邊緣。這時,黑人摩西卻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現(xiàn)在瑪麗灰暗的生活中,喚醒了她對愛情和生活的渴望。雖然在肉體和感情上需要摩西,瑪麗卻沒有忘記他們之間的種族差異,時常擺出女主人的架子,對摩西呼來喝去,這加劇了她的痛苦,以致精神陷入混亂,每晚被噩夢糾纏。然而,這種不正常的關系注定無法長久,也難逃種族社會的道德監(jiān)視,這也導致了瑪麗的最終毀滅。被英國青年人托尼發(fā)現(xiàn)了他們的“關系”后,瑪麗惱羞成怒,無情地趕走摩西,也點燃了摩西的復仇之火。

      瑪麗的精神世界徹底崩潰了。她知道摩西會來報仇,知道死亡在無聲地等待著她,而等待死亡的過程增強了她必死的意識,也影響了她對生命的控制。正如歐內(nèi)斯特·貝克爾指出的:“死亡是人最大的特殊憂慮?!盵11]死亡最根本的象征含義莫過于令人害怕的毀滅力量。其實,瑪麗的人生悲劇早就注定了,她總寄希望于別人,總向環(huán)境妥協(xié),卻沒能認識自己的生存意義,她的死亡不可避免。

      摩西為人勤快,善解人意,自尊自強,具有一定的反抗精神。在田間干活時,面對瑪麗苛刻勞工的行為,摩西敢于挑戰(zhàn)她的權威,用英語表達了自己要喝水的需求,卻遭到瑪麗的鞭打。后來摩西做了家仆,看到瑪麗在貧苦絕望中度日后,容忍了她的苛刻和挑剔,自覺充當起她的保護人,并無微不至地照顧她,給她采來野花,準備豐富的早餐,替她照顧生病的迪克?,旣惐簧钌畹匚耍退l(fā)生了關系。可當托尼出現(xiàn)時,瑪麗立即背叛了摩西,呵斥他滾開。摩西忍無可忍,最終選擇了用謀殺來宣泄心中的屈辱與憤恨。他殺死瑪麗后并沒有逃走,而是在雨中等待著警察來追捕,勇敢地承擔所有的后果。培根認為,人在熱切的追求中死亡,就像一個人在熱血沸騰時一樣,當時是不覺傷痛的。所以,當人下決心執(zhí)意向善時,是感覺不到死亡的可怕的[12]。面對白人不公正的待遇,遭受了眾多奴役與壓迫后,摩西內(nèi)心的憤恨再也無法平息,他陷入了絕望,生命對他來說已無足輕重,于是他選擇了自毀性的報復行動謀殺,之后又選擇自首。他用自己的行動捍衛(wèi)了自己民族的尊嚴,用自己的生命戰(zhàn)勝了白人男性,體現(xiàn)了野草般不可摧毀的生命力。然而摩西最終被判以偷竊未遂殺人罪,成了卑賤的小偷??梢?,在殖民社會中,身處邊緣化地位的黑人的反抗是徒勞的,而摩西的自毀性謀殺僅是被殖民者的一聲無助的哀鳴。

      文學家們對死亡的探索,其實就是對生命哲學的探索。萊辛在這部小說中以懷疑審慎的目光探索了非洲大陸女性、黑人和窮苦白人的生存困境,表達了她對人類命運和生存的普遍關注。通過對死亡的描寫,她告訴我們生存的意義:“既然外部世界是混亂的、多元化的,我們就不能苛求外部世界的完美統(tǒng)一,更不能為此而放棄自己的生命,要學會在混亂中求生存,這也就是個體生命存在的意義?!盵13]

      注:該文系為2009年校級科研基金資助項目(X K Y 2009204)

      [1]盧婧.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內(nèi)多麗絲·萊辛研究述評[J].當代外國文學,2008,(4):75-81.

      [2]陳海容.解讀西方文學中永恒的死亡主題之奧秘[J].黃山學院學報,2009,(1):104-106.

      [3]T·S·埃略特.四個四重奏[M].裘小龍譯.桂林:漓江出版社,1985.

      [4]多麗絲·萊辛.野草在歌唱[M].一蕾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8.

      [5]向麗華.裂變的人生扭曲的人性——析《野草在歌唱》中瑪麗形象[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6,(4):64-66.

      [6]龍丹.為女性獨立悲嘆—評多麗絲·萊辛的小說《青草在歌唱》[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08,(4):74-78.

      [7]司君.扭曲的女性自由意識——《野草在歌唱》中瑪麗悲劇分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3):99-102.

      [8]王麗娜.《野草在歌唱》中的空間觀[J].瓊州學院學報,2009,(6):60-61.

      [9]傅麗.令人窒息的精神荒原——淺析多麗絲·萊辛的處女作《野草在歌唱》中的人物心理刻畫[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11):26-28.

      [10]楊曉麗.女性身心的抒寫者——用傳記研究法解讀多麗絲·萊辛《野草在歌唱》[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9,(4):63-64.

      [11]Ernest Becker.The Denial of Death[M].New York:Free Press,1973.

      [12]培根.培根論人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3]陳萌.解讀自殺——《金色筆記》中的死亡主題研究[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09,(4):116-118.

      杜洪晴,徐州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

      猜你喜歡
      鐵皮屋野草在歌唱摩西
      得到的都是笑臉
      握著鋒利的斧頭等著那人
      百花園(2021年2期)2021-07-06 06:59:09
      摩西殺害白人瑪麗的動機淺析
      榮格的原型理論視角下的《野草在歌唱》
      青春歲月(2017年6期)2017-05-13 13:14:52
      批判、顛覆與束縛
      速讀·中旬(2016年8期)2017-05-09 12:26:54
      探析《野草在歌唱》中“女性他者”世界
      頂樓的吉卜賽
      南都周刊(2016年15期)2016-08-23 09:47:05
      摩西奶奶
      《摩西,山之人》主題研究
      摩西的腳步
      永嘉县| 宕昌县| 广昌县| 中山市| 应城市| 宁德市| 涿州市| 华阴市| 临武县| 铁岭县| 治多县| 天门市| 广西| 雷州市| 静乐县| 新疆| 普兰店市| 铜鼓县| 城步| 丰原市| 宜黄县| 民县| 隆德县| 涟源市| 泽州县| 桂东县| 襄城县| 北海市| 嘉峪关市| 龙口市| 璧山县| 汉沽区| 嵊州市| 孟州市| 安陆市| 哈尔滨市| 菏泽市| 丹东市| 宝清县| 六安市| 章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