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于1847年的《呼嘯山莊》是艾米莉·勃朗特在她極其短暫的一生中唯一的小說。然而,這部小說卻是迄今為止最暢銷的英語小說之一,小說巨大的文學價值為艾米莉·勃朗特奠定了英國文學史以及世界文學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小說寫作風格部分基于18世紀晚期的哥特式傳統(tǒng)寫作風格:超自然對抗、徹底毀滅、無月的夜晚以及怪誕的意象。所有這些營造了神秘、恐怖的小說氛圍。然則,小說超越了世俗的觀察和唯美定論。學者們不厭其煩地從他們所能想及的批評視角來探究這部不朽之作:從精神分析和女性批評到馬克思主義和文化批評。諸多爭議聚焦于艾米莉·勃朗特的視野:小說價值趨向于精神的和神的,還是社會的和歷史的。
姐姐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直指現(xiàn)實問題:婦女教育、教堂政治、工人運動以及罷工等。比起姐姐的作品,妹妹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歷史意義顯然略少。但是,《呼嘯山莊》仍植根于歷史背景中。小說故事發(fā)生于1801年某天,Q.D.Leavis認為勃朗特選擇的這一日子是因為她想“把幸福凝聚在這一刻——當基于家族式生活的古老粗俗的農(nóng)耕文化因社會和文化的變化而受到挑戰(zhàn)、馴服和控制時。當然,這種變化注定萌發(fā)維多利亞階級意識和對上流社會的虛構(gòu)之想” 。公元1801年,工業(yè)革命處于萌芽階段。而勃朗特創(chuàng)作小說的1847年,工業(yè)革命卻主導著英國的經(jīng)濟和社會并使新的財富快速增長,一批積極向上的中產(chǎn)階層正在瓦解傳統(tǒng)的社會關(guān)系。紳士的評判標準已經(jīng)由往昔的個性、教育、家庭轉(zhuǎn)變?yōu)樨敻坏亩嗌?。如果貴族有頭銜,他們的社會地位是正式而且不可更改的。而如果貴族沒有頭銜,他們的地位容易變更。這種社會經(jīng)濟現(xiàn)狀給小說故事發(fā)生鋪墊了背景。
對《呼嘯山莊》的批評歷來都是對19世紀中葉社會、政治和經(jīng)濟的詮釋,而今應該從馬克思主義批評角度出發(fā),探討誕生在19世紀中葉歐洲的勃朗特小說和馬克思主義著作。兩位作家都經(jīng)歷并且對工業(yè)資本主義作出了反應:勃朗特的出生地約克郡,工人運動如火如荼。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呼嘯山莊》誕生了。而出生于德國的馬克思經(jīng)受了同樣的經(jīng)歷,他在移居英國后寫出《資本論》。即使勃朗特未能結(jié)識馬克思并且拜讀他的著作,但是她的小說卻表露了舊勢力地主貴族和新工業(yè)資產(chǎn)階級不同價值觀的緊張局面。作為文學分析的一種手段,馬克思主義批評認為文本不能與它誕生時的文化現(xiàn)狀脫鉤。顯然,研究文學作品勢必要研究它誕生時的社會背景。這種關(guān)系苛求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方法不能和其他的文學批評方法一樣只局限于研究文本主題、風格、情節(jié)、人物性格、人物語言等,并且它研究的焦點不應該是虛幻的小說世界而應是真正的現(xiàn)實社會。馬克思主義批評通常聚焦于階級斗爭、無產(chǎn)階級革命、社會結(jié)構(gòu)、自然與文化的沖突以及其他社會問題。如教育、家庭、婚姻和性。
《呼嘯山莊》主要講述希思克利夫的故事。希思克利夫是利物浦街頭無家可歸的棄兒,在小說中顯得尤其重要。19世紀40年代,英國的經(jīng)濟極端蕭條。工業(yè)地區(qū),諸如,利物浦,工人的生活狀況十分惡劣,以致上層階級和中產(chǎn)階級害怕工人暴力起義。因此,社會上一些比較富有的人帶著同情和恐懼的心情注視著這些受苦受難的勞苦人民。希思克利夫被認為是才能和危險的化身。恩肖先生首先對他的描述就讓這點非常明確:“看這里,親愛的,我從來都未曾這樣被打動過,你必須把他當做是上帝的恩賜,即使他看上去很黑,就像從地獄里來的一樣。” 鑒于這種非同尋常的歷史背景,希思克利夫標志著上層階級和中產(chǎn)階級對工人階級的焦慮。因此,當孩童時的他無依無靠被亨德雷虐待時,讀者很容易就表示同情。但是,讀者也同時容易產(chǎn)生憎恨和恐懼情緒,當他為了獲取權(quán)利而成為惡棍回歸呼嘯山莊時。雖然,此時的他已經(jīng)擁有財富并且具有紳士的外表。這符合上層階級對低層階級的矛盾心理——當?shù)蛯尤嗣裆顦O度貧困時,上層階級對他們有憐憫之沖動,但是他們又恐懼低層階級一旦努力從困境中脫逃渴求政治、社會、文化和經(jīng)濟權(quán)利。
希思克利夫和恩肖家族的沖突根深蒂固。作為流浪兒和孤兒,希思克利夫是這個親密相見家族的異類。他的到來打破了這個與世隔絕的家族的平衡狀況,也挑起了呼嘯山莊居住者之間的矛盾。這些矛盾都源于對他的不同態(tài)度。保姆雷莉憎恨他,把他像狗一樣放在地上,希望他明天早上就死去。恩肖先生寵他、嬌慣他。這就造成了家庭等級中的新的不平等。這種不平等是亨德雷恨的根源。作為呼嘯山莊的繼承人,亨德雷認為他的社會角色被希思克利夫的侵入完全顛覆了,這完全是在預料之外的。亨德雷視他為篡權(quán)者,隨著他的出現(xiàn),亨德雷的痛苦與日俱增。因此,當老恩肖一逝去,亨德雷就將他貶謫為仆人,而且只要有機會就羞辱他。這一切不慎為將來的仇恨播下了種子。恩肖夫人寵愛自己的兒子,不喜歡這個與自己毫無血緣關(guān)系的臟孩子。因此,她鼓勵兒子不公平地對待希思克利夫。只有凱瑟琳歡迎希思克利夫的到來。與亨德雷不同,她無緣繼承遺產(chǎn)。當時,在家族中,女兒沒有繼承權(quán)。因此,她對希思克利夫的到來會顛覆她在家庭中的地位既不感到危險也不感到恐懼。她對希思克利夫的愛中和了亨德雷的恨。在老恩肖先生去世后,希思克利夫像行尸走肉一樣的生活,此時她成為了他的精神寄托。倆人在野外荒原上奔跑,青梅竹馬。因為深愛希思克利夫,凱瑟琳遠離塵囂,完全把自己置于另外一個王國——大自然。
希思克利夫和凱瑟琳堅貞不屈的愛情沒有讓他們終生幸福,因為現(xiàn)實是殘酷的。埃德加的高貴身份和富有戰(zhàn)勝了希思克利夫?qū)P瑟琳的激情。小說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凱瑟琳選擇希思克利夫還是埃德加。選擇是小說中最重要的情節(jié),也是劇情悲劇發(fā)生的催化劑。背負著背叛和不忠,凱瑟琳拒絕了希思克利夫的求婚,因為他的各種條件都不如林頓。由此開始,一連串的毀滅相繼而至。凱瑟琳背叛自我追求至高社會地位讓她放棄了希思克利夫,這給希思克利夫造成了致命的打擊:“你讓我知道你是多么的殘酷和虛偽。你為什么輕視我?你為什么要背叛你的心,親愛的?我沒有一絲同情的言語給你。你自作自受。是你害了你自己。你可以吻我,也可以哭泣,這讓我也想親你也為你流淚。但是親吻和眼淚也將摧毀你、詛咒你。你愛我,那么你有什么權(quán)利棄我而去?為什么?因為你愛林頓?窮苦、地位、死亡,甚至是上帝或者撒旦都不能讓我們分開,但是你自己卻這樣做了。我沒有傷你的心,是你傷了我的心。在你刺傷我的時侯,我徹底絕望了?!眲P瑟琳力求兩種生活:她希望融入社會,隨波逐流。但是事實證明魚和熊掌不能兼得。在等級森嚴、性別歧視的現(xiàn)實面前,凱瑟琳被迫在自己所愛的男人和能給予她及她的后代財富保障的男人面前作出選擇。但是,在希思克利夫消失的事實面前,她沒有選擇,只有嫁給林頓。她不但背叛了希思克利夫,而且也背叛了自己。希思克利夫也是如此:他的離開是為了追求足夠的資本和社會地位來與埃德加抗衡。但是,后來,當他成為有錢人歸來時,他不但未能與凱瑟琳結(jié)婚,而且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冷血,復仇心切。正如Terry Eagleton所說:“《呼嘯山莊》中的人物被迫在情欲和物質(zhì),正直和社會習俗,激情和財富,生活和生存之間作出抉擇。在呼嘯山莊這個小天地中不可能在獲得文化資本的同時又保持人格正直。
關(guān)于希思克利夫的社會地位有諸多爭議。一些批評家認為他是無產(chǎn)階級。例如,在《英語小說入門》一書中,Arnold Kettle說:“希思克利夫的叛逆是一種非同尋常的叛逆。在維多利亞時代,工人階級生活境況窘迫,社會地位低下,他們的身心深受傷害。工人階級希思克利夫的叛逆慢慢滋生,與日俱增。”在Kettle看來,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藝術(shù)性地隱含了這種思想:人們應該同情希思克利夫,即使他的行為是極端而且致命的。希思克利夫是“道德的化身”,他體現(xiàn)了資本家,如埃德加·林頓和亨德雷·恩肖,有限的人道主義。
Kettle的觀點是合情合理的,但是一些批評家不完全贊同他的觀點。在Terry Eagleton的著作《權(quán)利的秘密:〈呼嘯山莊〉的馬克思主義研究》中,作者對希思克利夫這個人物的性格作了更加深入的分析,最后總結(jié)人物是盛行于那個時代的工業(yè)資本家勢力的象征。他認為希思克利夫是“矛盾的化身”,既超前又落后。希思克利夫既不完全屬于呼嘯山莊也不完全屬于畫眉田莊。如果成年后的剝削家希思克利夫因為經(jīng)濟原因?qū)儆诋嬅继锴f(資本主義的象征),那么從人文角度分析,此時的他又和傳統(tǒng)的呼嘯山莊是如此的接近。他將呼嘯山莊的暴力和畫眉田莊的文明相結(jié)合而贏得財產(chǎn)和權(quán)利,這意味著他經(jīng)濟上是進步的但是文化上卻是落后的。反對自由民和農(nóng)業(yè)資本主義,希思克利夫間接代表了艾米莉·勃朗特所處時代激進的工業(yè)資本家——社會地位既不像無產(chǎn)階級又不像資本主義,但是財富卻可與資本家相媲美。
Eagleton認同畫眉田莊最終興旺發(fā)達,但是指出艾米莉·勃朗特還是同情更加民主、溫馨的呼嘯山莊。約瑟夫喜愛的醋粟灌木叢被凱瑟琳的花取代標志著資本家戰(zhàn)勝了自由民。因為在馬克思主義術(shù)語中凱瑟琳的花是“剩余價值”。希思克利夫的死也許是一種遺憾,但是他又必須逝去,因為,未來需要上層階級和中產(chǎn)階級融合而不是繼續(xù)斗爭。
Kettle和 Eagleton都討論無產(chǎn)階級、資產(chǎn)階級以及資本主義,這說明兩位作者都運用馬克思主義批評理論解釋小說中的各種沖突。但是,他們的結(jié)論又是不一樣的。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說解釋文本沒有特定的標準。希思克利夫和呼嘯山莊、畫眉田莊的關(guān)系以及他的社會地位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亟待進一步研究??傊K伎死蚴切≌f的中心人物。他是小說各種沖突的起源:家族不平衡的沖突、不同社會階層間的沖突、真實自我和社會權(quán)利的沖突、自然和文化的沖突等。人們可以用任何的批評理論來正確解讀《呼嘯山莊》,但是只有馬克思主義批評理論才能讓我們清晰地看清各種各樣的沖突。
[1]Kettle, Arnold. An Introduction to the English Novel:Defoe to the Present. New York:Harper, 1968.
[2]Bressler, Charles.E. Literary Criticism: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Practice.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4.
[3]Bront?, Emily. Wuthering Heights. Ed. Linda H.Peterson. Boston: Bedford Books of St. Martin’s Press, 1992.
[4]Eagleton, Terry. Myths of Power: a Marxist Study of the Bront?s. London: Macmillan,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