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懺悔是一件“思”的事情

      2011-08-15 00:42:44天津
      名作欣賞 2011年28期
      關鍵詞:阿倫特有罪政治

      /[天津]朵 漁

      作 者:朵漁,詩人?!睹餍蕾p》雜志文化觀察員,現(xiàn)居天津。

      郵 箱:t jduoyu@sina.com

      前些年,針對知識分子在共和國歷史上一次次政治運動中所犯下的“良心債”,學術界曾有過一番“要不要懺悔”的討論。結果自然是眾說紛紜,有人說應該懺悔,有人說懺悔是個人的事情,沒有哪個人或組織有權強迫一個人懺悔,還有人說,我們曾有過豐富的“檢討文化”,檢討,其實也是一種特殊的懺悔——向組織懺悔。最近,讀一位研究當代文學的朋友商昌寶博士寫的《作家的檢討與文學轉型》,其中所涉共和國的“檢討文化”,真是讓人嘆為觀止。但問題是,“檢討”真的是懺悔嗎?

      檢討,其動力之源來自各種“運動”。生命在于運動,政治的生命自然在于“政治運動”。共和國之初,從思想改造運動、忠誠老實運動、整風運動到“三反”、“五反”,短短一兩年之內,各種政治運動既各有側重,又接踵合流,讓人應接不暇。凡運動,自然就有掉隊者,尤其是在“全民做裁判”的群眾運動中,掉隊就要挨打,掉隊就要老老實實作檢討,是為“過關”?!瓣P”由各種運動主題所設定,而“把關者”(gatekeeper)自然是“人民群眾”,人民群眾的眼睛又自然是“雪亮的”,因此,想過關,沒那么容易。商博士有一個有趣的發(fā)現(xiàn),他發(fā)現(xiàn)政治運動中的“過關檢討”其實是真假并存的,因為“過關”本身是一個形式意味極強的詞。“無論是改造者還是檢討者,都以‘過關’為目的,即改造者設‘關’,并要求被改造者‘過關’;被改造者需要過‘關’,并希望順利‘過關’?!^關’便是‘雙贏’,皆大歡喜?!比绱艘粊?,“過關”竟成了一項被取消了中心價值的“游戲”,我要的只是你一個態(tài)度,你只要肯放下架子、放棄自尊、聽話服從,此關即過,大家也就都松一口氣。因為“運動”頻發(fā),“主題”常變,誰也難說自己就能一直做“裁判”,而不會有朝一日淪為“運動員”。(商昌寶:《作家的檢討與文學轉型》)有了這一層心理準備,“過關”的形式主義屬性便心知肚明。夏衍有詩為證:“聞道人需整,如今盡整人?!嚳凑苏撸艘嗾淙??!?/p>

      既然是“游戲”,既然是要個“態(tài)度”,不妨以游戲視之,不妨將態(tài)度“端正”。據(jù)稱,在檢討運動高潮期,代人捉筆寫檢討竟成為一門營生,且明碼標價:普通家信一角,一般檢討兩角,保證一次過關的深刻檢討五角。一旦檢討變成了“過關”游戲,也就沒有人真的自覺有罪了。比如茅以升,在其《我的檢討》中,就一次性給自己扣了英雄主義、技術觀點、自由主義、個人主義、保守主義、妥協(xié)主義、適應主義、宗派主義、雇傭觀點、官僚主義、本位主義、改良主義、溫情主義等十三頂帽子。他真的認為自己有這么多“罪”?非也。當年,要想“過關”,往自己頭上猛戴“帽子”是常用招數(shù)之一。但茅老最終未獲通過,理由是帽子太多,未免滑稽,“態(tài)度不端正”。

      “過關”雖在運作過程中往往走樣,失去其中心價值,但在其最初的動力之源上,“過關”運動卻是屢試不爽的政治妙藥。君不見,多少“英雄”為“過關”競折腰,多少耗盡一生的“運動員”,一朝“過關”盡開顏!

      當每個檢討者都自覺“無罪”,都自覺是“受害者”時,檢討也就不再是一種懺悔了。懺悔,其最基本的釋義是“對自己的錯誤或罪過表示悔恨”。后引為佛家用語,但首要的還是要“自覺有罪”,如袁枚《新齊諧·石揆諦暉》中所言:“夫儒家之改過,即佛家之懺悔也?!币虼?,在懺悔之前,有兩個問題需要廓清:到底誰有罪?又該向誰懺悔?

      誰有罪?一個最響亮的論調是:我們都是那個時代共同的犯人,我們都有罪。從現(xiàn)象上看,也的確如此。政治運動波詭云譎,告密者反被人告,整人的又變成被整的,似乎沒有哪個人是真正清白的。如果要找一個罪魁禍首,那就是時代錯了。大家都是時代的忠實臣子,將錯就錯而已。著名政治哲學家阿倫特認為,與責任不同,罪過總是有針對性的,真正的罪責應該由“個人”來承擔,“哪里所有人都有罪,哪里就沒有人有罪”。

      在荒蠻歷史的挾裹下,在一個非人化運轉的官僚系統(tǒng)里,個人有何罪?阿倫特在其《獨裁統(tǒng)治下的個人責任》一文中認為,在每一個官僚系統(tǒng)中,責任轉嫁都是慣例,“官僚制度是無名之人的統(tǒng)治,而且可能就是由于這個原因,就是最不人性、最殘酷的統(tǒng)治”。但是,在法庭審判中,所有的罪責都是對“個人”的指控。不能因為你是那臺機器中的一個零件,就轉而去指控那臺機器。

      阿倫特關注的焦點是每個具體的人,而不是抽象的概念,或者是同樣抽象的集體。阿倫特說,有兩類人一直在困擾著她,而通過對這兩類人的思考,也正好可以解答“誰有罪”的問題。一類人,他們雖然沒有起而反抗,但至少做到了不合作,拒絕參與公共生活。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另一類人,是那些甘于做“齒輪”的合作者,他們不見得都是一些惡魔,很可能在生活里還是一個“好人”,又是什么促使他們做出了“合作”的選擇?當那架龐大的機器運轉不靈,它建立起來的價值觀念崩潰之際,這些“齒輪們”又是靠什么來為自己的行為辯護的呢?

      第一類人,也就是通常被大多數(shù)人認為不夠積極、不負責任的不參與者,他們之所以這樣做,并非他們有多么勇敢或建立了一套更好的價值體系,而僅僅是因為他們是敢于自己做出判斷的人?!耙虼宋艺J為,不參與者就是那些其良知不按照自動的方式起作用的人。”他們會自問,“在已犯下某種罪行之后,在何種程度上仍能夠與自己和睦相處;而他們決定,什么都不做要好些,并非因為這樣世界就會變得好些,而只是因為,只有在這種條件下他們才能繼續(xù)與自己和睦相處”。而第二類人就不同,他們會隨著新的價值標準和道德規(guī)范而變動,一入新朝,就簡單地用一套價值體系替換另一套價值體系?!拔覀儸F(xiàn)在知道,道德規(guī)范和標準能夠在一夜之間被改變,而留存下來的就只不過是那種總要堅持點兒什么的習慣?!?/p>

      所謂與自己和睦相處,即是一種與自己交談的傾向,自蘇格拉底、柏拉圖以來,這種自我對話通常被稱為“思”。這種自我對話是“二而一”的一種形式,盡管我是一個人,但通過與自我對話,我成為自我的一個伙伴或見證者。“當我思考時,我是自己的伙伴;當我行動時,我是自己的見證者。我了解那個行動者,并注定要與他生活在一起。他不是沉默不語的?!保ò愄兀骸墩摰赖抡軐W的若干問題》)如果你行不義,你就會與一個不義的人生活在一起;當你殺人時,你就與一個殺人犯生活在一起。蘇格拉底所說的“我寧肯遭受不義也不行不義”,就來自這種“思”的后果。當嚴峻的時刻來臨時,當他們被逼迫去參與殺人時,他寧可選擇自己去死,也拒絕選擇去殺人。因為他們不愿意與一個殺人犯——他們自己——相處?!澳遣恢牢液妥约褐g對話的人,將不會介意我和自己相矛盾,而這意味著他將不能或者不愿意敘述他所說的或所做的;他不會介意犯下什么罪行,既然他確信罪行在下一刻就會被忘記?!保ò愄兀骸端伎加龅降年P切——致奧登》)

      從共同體或我們生活的世界的觀點來說,這種人通常是消極的,他們既非圣人也非英雄,成為烈士的機會也很少。對于世界的改善而言,他們是軟弱無力的,因為他們的準則是自我而非世界。但在面對外界的“你必須……”或“你應該……”的強權命令時,他們往往會做出“我不能……”的回答。這也正是他們的積極方面所在?!皬牡赖律险f,在關鍵時刻只有那些說‘我不能……’的人才是可靠的?!?/p>

      阿倫特提出的并非一種理論性的答案,而是激勵人獨立思考的關于“思”的概念。這種“思”不僅僅在危機時代或獨裁統(tǒng)治下才有意義,事實上,在任何政體下,保持個人適度的懷疑與判斷都是有益的。因為自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以來,所有的政治觀念都告訴我們,每一個政治體都由統(tǒng)治者和被統(tǒng)治者組成,每一個統(tǒng)治者都要求被統(tǒng)治者服從?!胺氖钦蔚氖滓赖?,沒有了它任何政治體都不能生存。”阿倫特指出,人們最易混淆“服從”和“同意”的關系。只有兒童和被奴役者才稱得上“服從”,“對兒童來說需要服從的事情,在成人那里則需要征求他們的同意”。如果成人“服從”某個政體的統(tǒng)治,事實上他就是在“支持”那個政體。因為在政治和道德事務中,公民有最低限度的“不服從”的權利,他服從的唯有宗教領域中神的命令。而一個從不思索的人,他到底會做出些什么,大概連他自己都意識不到。而這正是那種“惡的平庸性”的殘酷現(xiàn)實。

      任何一個人,無論多么強大,若沒有他人的支持,他作惡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如果沒有“服從”,任何一個政治強人都將是無助的。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像上述第一類人那樣,甚至不需要積極的抵制與反抗,僅僅通過逃避“重大責任的”領域來拒絕支持,對任何形式的政權而言,都將是一種有效的武器?!八聦嵣鲜窃谖覀冞@個世紀被發(fā)現(xiàn)的非暴力行動和非暴力抵抗的諸多變形中的一種——例如,潛存于公民不服從中的那種力量?!?/p>

      在此視角下,再來重新審視“誰有罪”、“向誰懺悔”的問題就會變得更清晰一些。有罪者并非因為他是某臺機器的一個齒輪,一個“服從者”,而是因為他是一個“支持者”。向那些參與罪行并服從命令的人提出的審問也不再是“你為何服從”,而應該是“你為何支持”。因為個人選擇是一種成人必須背負起來的責任倫理。如果這些“服從者”想真心懺悔,他的懺悔對象也絕非某架機器或某個組織,而是他所施暴的某個人以及他自己——如果你并沒有傷害到具體的人,你至少要向自己懺悔。這正是基于蘇格拉底的那句話,“我寧肯遭受不義也不行不義”。因為這事關人之為人的基礎,唯有這種懺悔,才能鑄就某種偉大的東西,比如高尚、尊嚴、美好和勇敢。

      猜你喜歡
      阿倫特有罪政治
      他們就是“有罪”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當代陜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阿倫特與馬克思的政治思想比較——關于勞動、暴力與自由問題
      回到規(guī)范分析:克隆人行為是否有罪的方法論審視
      法律方法(2019年3期)2019-09-11 06:27:42
      “政治攀附”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純”
      當代陜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當代陜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技術與現(xiàn)代世界*——阿倫特的技術觀
      漢娜·阿倫特和三個男人
      世界文化(2016年3期)2016-03-15 20:03:07
      《阿倫特手冊》:走進阿倫特的思想
      出版參考(2015年3期)2016-01-19 20:30:15
      新晃| 西乌珠穆沁旗| 东方市| 丹凤县| 遵义市| 石景山区| 襄汾县| 崇文区| 吴桥县| 洛川县| 乌兰察布市| 舞阳县| 莱西市| 河东区| 青岛市| 新兴县| 星座| 洛隆县| 伊春市| 麻城市| 太谷县| 北海市| 法库县| 彭山县| 台安县| 黎川县| 临潭县| 修文县| 遂昌县| 东兰县| 信宜市| 屯门区| 牡丹江市| 手游| 高安市| 红河县| 开化县| 满洲里市| 达拉特旗| 车险| 和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