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亮,劉 輝,張蔚蔚,翟麗玲
(廣州醫(yī)學院護理學院,廣東廣州 510180)
護生核心能力的培養(yǎng)與護理實踐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踐
徐 亮,劉 輝,張蔚蔚,翟麗玲
(廣州醫(yī)學院護理學院,廣東廣州 510180)
護生核心能力的培養(yǎng)是新世紀高素質護理人才培養(yǎng)的趨勢,必須從護生教育開始。在教學中,除注重理論教學之外,不可忽視實踐教學。近年來根據學校、師資、學生的綜合實際情況,嘗試在技能教學方面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開發(fā)校內實驗項目,采用多種不同的實踐技能教學手段,以提升護生的核心能力,在實踐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護理;核心能力;實踐教學
自1990年美國學者普拉哈拉德和英國學者哈默首次提出了“核心能力理論”以來,核心能力理論便受到廣泛關注 。世界護士會(ICN)提出護理核心能力(Nursing core)以期推進護理專業(yè)的全球化進程 。我國教育部辦公廳和衛(wèi)生部辦公廳2003年12月在聯合頒布的關于《三年制高等職業(yè)教育護理專業(yè)領域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yǎng)指導方案》中首次提出了中國護士的核心能力。為適應新時期的要求,更好地推動我國護理事業(yè)健康發(fā)展和為人類健康服務,護理教育必須關注提高護士的核心能力。
護理專業(yè)學生是護理學的實踐者和繼承者,是護理核心能力強弱的具體呈現者。護理專業(yè)學生核心能力的強弱決定著護理核心能力的強弱。故這種能力的提高必須從護生教育開始。因此在教學中,既要注重護理學生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又要使其在知識、能力、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思維等方面有長足的發(fā)展。
在課程設置中,實踐教學是護理學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高素質護理人才的重要舉措之一。在臨床中,護理工作對護士的實踐操作能力也具有極高的要求。2006年教育部16號文明確提出要進一步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yǎng),改革人才培養(yǎng)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yè)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的重點是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yè)性,實驗、實訓、實習是三個關鍵環(huán)節(jié)。
作為直接為地方經濟服務的地方院校中的課程實施部門,我們注意傾聽行業(yè)對護理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課程設置上,體現以服務需求為導向的職教理念,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及實施過程中,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隨著學校招生人數的不斷增加,臨床見習課的安排與實施已日益成為教學中的一個突出問題。醫(yī)院接受見習學生的困難不斷增加,加之目前學校的教學工作重心移至新校區(qū),此處地處城鄉(xiāng)結合部,缺少臨床護理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合乎要求的實踐教學基地——教學見習醫(yī)院。因此近年來我們根據學校、師資、學生的綜合實際情況,嘗試在技能教學方面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同時充分挖掘實驗中心的資源,開發(fā)校內實驗項目,采用多種不同的實踐技能教學手段,以提升護生的核心能力。在實踐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為構建技能教學的目標系統(tǒng)、操作程序系統(tǒng)、評價標準系統(tǒng),形成我院技能教學的完整體系,提升我院護理技能訓練的品質,我們編寫了《護理技能綜合訓練教程》教材(包括教師版和學生版,主編翟麗玲)。此教程為開設護理專業(yè)課程綜合性實驗提供了藍本,形成一個跨學科、多層次、教、學、做一體化的技能訓練課程。在加強基本技能訓練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
包括基礎護理技術32項;專科護理技術54項(內科8項、外科10項、婦產科6項、兒科7項、急危重癥8項、)、專科護理綜合實訓12項(內科4項、外科3項、婦產科2項、兒科3項)、基于高端智能模型的綜合實訓9項(內科4項、外科2項、基護兒科婦產科各1項)。
基礎護理和??谱o理技術:突出整體護理觀念,以護理程序為框架,注重人文精神滲透和融合,關注服務對象的感受。結合臨床護理服務的要求在評估服務對象情況時,增加了告知步驟;在操作過程中貫徹職業(yè)安全防護意識,體現了護理技術實訓教學與臨床護理實踐的結合,與臨床護理發(fā)展相適應。
??谱o理綜合實訓:是以案例情景為線索,為配合護理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開展行動教學而設計,涵蓋內、外、婦、兒??谱o理的情景案例。根據臨床護理活動中的實際工作任務、工作過程和工作情景設置的虛擬情景或任務項目,引導學生分析、解決案例中病人的問題,對病人實施整體護理,加強學生的護理思維訓練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
基于ECS(Emergency Care Simulator)的臨床護理項目教學:即高端智能模型的護理綜合實訓。ECS是美國醫(yī)學教育科技公司推出的具有智能化設計,能夠滿足從問診、體格檢查到生理指標監(jiān)測全方位互動的仿真模型。近年來,國內外均有使用生理驅動模擬人進行護理教學的案例記載。我校在2004引進該模型。我們借助ECS創(chuàng)設出各基礎護理、內科護理、外科護理、兒科護理、婦產科護理等各科的情景案例,融“教、學、做”為一體,增強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在學習和運用護理專業(yè)知識、專業(yè)技能進行護理思維訓練的同時,提高病情觀察能力、交流溝通能力、團隊協作精神、信息處理能力、應急應變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自我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有效地解決了臨床見習中遇到的實際困難。
該教程適用于各層次的護理教學,也是各層次護生的必備教輔資料,以及醫(yī)院對護士的培訓考核教材。
實驗教學項目。根據護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要求,內、外、婦、兒、基護等教研室結合臨床護理工作的實際需求以及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有針對性的選擇。力求既訓練學生的基本技能,也注重通過綜合性實訓對學生進行的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
實驗教學方案。既注重培養(yǎng)學生基本護理操作技能,同時也重視充分利用先進的科技設備。在實施過程中,既運用傳統(tǒng)護理技能訓練模式:學生預習—教師示教—學生分組練習—總結點評,又運用高端智能模型,真實再現各種病理體征,使學生能夠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較為準確體驗各種病理體征。
在各科的技能訓練中,基礎護理、外科護理、婦產科護理及兒科護理都有著傳統(tǒng)的項目,而內科護理在健康評估方面,傳統(tǒng)的項目即為體格檢查。但在臨床工作中,很多時間真正要護士去操作的體格檢查項目要較學校教學中的少,但護患之間的溝通交流卻很重要,幾乎貫穿在護士的整個日常工作中。為此,內科教研室開發(fā)出“問診”、“健康教育”的技能項目。在訓練溝通能力的目的下,前者重點訓練學生的護理評估思維,后者著重對整個疾病部分的理解和掌握。通過在實驗室的情景扮演模擬訓練,學生既掌握了??谱o理知識,又在不同程度上體會了病人的心境,同時自身的溝通能力和合作能力也得以訓練,在后期的實習中展現了良好的基礎技能實力。
閱讀分析案例。根據教學目標,教師創(chuàng)設情景并呈現教學案例,指導學生對案例材料進行閱讀、分析并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
小組討論。在第一階段個人閱讀、分析、思考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學生發(fā)表交流對案例的看法。
全班討論。這一階段是小組討論的繼續(xù),在教師指導下全班學生參與討論:一方面討論解決小組討論階段各小組遺留的有爭議的問題,另一方面討論教師為達到教學目標而有意提出的問題。
總結評述。教師對整個討論過程做總結評價,旨在加深學生對相關專業(yè)理論的理解。
教師在案例討論開展較為成熟之后,可以選擇性應用情景教學。
設置案例,與案例討論的設計原則相同。
情景展示。根據設置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在疾病問題情境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過程是通過模擬臨床護理操作實境,使學生能將平時練習的各項護理操作技能應用在??撇∪松砩?,通過此過程考察學生的臨床應變能力,操作熟練程度,與病人溝通的技巧,觀察病人是否耐受,護理效果如何等,特別是讓各組學生進行相互評分,使學生具有參與感,教師的現場點評更讓學生認識到哪方面不足及今后在臨床實踐中應注意的問題和努力方向。此過程是個案教學的重點部分,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和引導,營造臨床護士在接診病人、處理醫(yī)囑過程中的工作氛圍,培養(yǎng)學生在實踐中沉著應對的臨床護理意識以及護士應具備專業(yè)知識和職業(yè)素質,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進行分工合作的整體意識和團隊精神。
教師點評。此環(huán)節(jié)是最能體現教師能力的環(huán)節(jié)。點評既是總結以前學過的知識,又是學習新知識的過程。學生在完成任務時會存在各種各樣的甚至無法預測的問題。教師必須針對這些問題指出癥結所在及解決方法,引導學生從自己的失誤和不足中學習。點評的過程也是引導學生學習他人長處的過程。所以,教師為了能勝任指導學生的任務完成,就必須走出課堂,參與醫(yī)療實踐,去獲取與學生學習任務相關的種種信息。
目前已開發(fā)《護理學基礎》、《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健康評估》標準化操作網絡課程;《內科護理學》拍背排痰的教學錄像等。利用各實驗室配備的電子計算機系統(tǒng),提供各項護理操作的流程、評分標準及操作錄像,可供學生在實驗課和課余時間通過電腦自主學習、分解模仿、反復訓練,改變過去學生課余練習依賴教師指導的狀況,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實驗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自我學習的能力。
實驗室全面開放,建立學生床單元自我管理模式,基護實驗室課余時間向學生開放,??谱o理實驗室預約開放,學生可進行護理操作技術的課后訓練或強化訓練。每間實驗室按病床單元配備儲物柜,并配備一定基數的練習用物,由學生自我管理,在實驗課前按實驗項目操作要求準備好用物,在實驗課后自行清理歸原,課余練習物品各自管理。平日由科代表監(jiān)督本班的管理工作,實驗教師定期檢查。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自主訓練、自主管理,有效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綜合考核體系。為全面評價學生護理技能訓練過程和護理技能掌握情況,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綜合考核體系。綜合考核成績由護理評估、健康教育和技能操作考核三個部分組成。健康評估包括:查閱病歷、病史采集、體格檢查;技能操作考核包括基礎護理技術操作、專科護理技術操作。技能操作考核除檢查學生基礎護理操作和??谱o理操作掌握情況外,注重學生病情觀察、應急應變、團隊協作、組織管理、交流溝通等綜合能力運用情況,為培養(yǎng)社會所需的護理人才奠定基礎。
考試模式。多站化考試是根據綜合性實驗課程開設的需要,以考核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為主要目標而設計的,分為護理評估、健康教育和技能操作考核三個大站進行考核:護理評估(查閱病歷、病史采集、體格檢查)、健康教育、技能操作考核(基礎護理技術操作、??谱o理技術操作)。三個站相對獨立輪轉,每個考生考試時間可以根據考生人數和考場的實際情況酌情調整。已在多屆護理專業(yè)學生畢業(yè)綜合考試中運用。多站考試使得實驗考核既注重實驗結果,又注重實驗過程,從而可以相對科學、合理、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實際能力和綜合素質。
??谱o理是護理專業(yè)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其中的技能操作課又是體現護理專業(yè)特色的標志課程。學生對實踐技能課掌握的程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未來護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實踐技能課本身要求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用技能的方式體現出來。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醫(yī)學知識,同時必須結合臨床實踐,觀察病人并應用護理程序對病人進行整體護理。因此,專科護理課程教學的導向必須是既要讓學生具備夠用的理論知識,又要強調學生的實踐能力。目前我國護理教育仍側重要求學生對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掌握,缺乏將整體護理觀有效地滲透到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在兼具理論性與實踐性的專科護理教學中引入案例討論,情景教學等教學方法,對提高學生工作情景中的反應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以病案形式導入的實踐教學使學生的被動狀態(tài)發(fā)生了轉變。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設計難度不一的教學病例,預先設計出跟教學內容相關的各種臨床情況,學生必須通過積極的思考獲得正確的診斷和處理。在我們的嘗試中,證實了學生從傳統(tǒng)的被動學習到模擬情景中的主動學習之間的轉變。如內科護理課程中腦出血護理的4個場景設置,包括了從急診科入院、腦疝的先兆觀察和處理、并發(fā)癥上消化道出血的觀察和處理、出院指導,基本涵蓋了該疾病的教學目標。面對每一個獨立場景,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生立即轉換角色,成為病房值班的護理團隊。這個團隊必須能根據不斷變化的“病情”,當機立斷,做出正確的判斷;然后有條不紊地為病人提供各項護理措施,并觀察記錄護理效果。整個過程與病房環(huán)境十分接近,獨立值班的護理團隊(學生們)必須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處理。沒有時間猶豫,也沒有時間去查閱參考資料和咨詢專家,必須依靠團隊對該疾病的熟悉程度、病情觀察、應急應變、協作精神、組織管理、交流溝通等綜合能力做出決策。實質上此過程中對學生而言是一種直接“工作經驗”的灌輸。實踐教學訓練為學生早期接觸病房環(huán)境提供了平臺。
實踐教學以模擬臨床病人的真實情景為基礎,情景的處置由學生主動完成,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引導,而非指導。在我們的嘗試中,從展示案例開始,教師的角色就被淡化,而只是充當學生的學習引導和學習伙伴。因此,要求開展實踐教學的教師不僅需要有扎實的專業(yè)理論知識,還須具備熟練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臨床綜合能力和教學能力,能夠及時發(fā)現學生在操作演練中的錯誤,以及考驗并客觀評價學生的應急能力,能夠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引導和講解。可見,師資往往成為制約模擬教育的瓶頸。
實踐教學是學生從學校走向臨床的一個過渡階段,對于學生核心能力的培養(yǎng)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培養(yǎng)高質量護理人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在教學中,應注重護生能力培養(yǎng),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改革實踐課的教學方式與方法,采用討論式、案例式教學、以問題為中心的醫(yī)學教育教學方式,增加課堂教育信息量,逐步推進,培養(yǎng)學生臨床思維方式和解決護理問題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注重護生全面發(fā)展,為社會培養(yǎng)具有綜合素質能力的護理人才。
[1]李 巍.護理核心能力的提高應從護生教育開始[J].護理研究,2007,21(2):554 -555.
[2]尤莉莉.護士核心能力的培養(yǎng)及意義[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7,4(12):67 -68.
[3]王 俠,于蘭貞.護士核心能力的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7):638 -640.
[4]閆瑞芹,沈 寧.護士核心能力的研究與發(fā)展現狀[J].護理研究,2004,18(2):201 -203.
[5]吳 雪,馮美麗.護理核心能力教學模式的評價方法[J].現代護理,2005,11(1):72 -73.
[6]徐建鳴.核心能力的研究與進展[J].上海護理,2005,5(2):50-51.
[7]比忠梅.關于加快高職高專教學改革的思考[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3(1):15-17.
[8]楊新月.高職高專護理專業(yè)實踐教學管理[J].中國護理管理,2009,9(1):16 -18.
[9]劉媛航.高等護理實踐教學改革探析[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8(25):48-50.
[10]魯 峰.護理專業(yè)課程改革的探索與思考[J].中外醫(yī)療,2009(1):105-106.
[11]朱曉海,李婭莉,駱 勇.行為導向教學法及其在交通工程專業(yè)教學中的應用[J].高等教育研究,2008,25(1):40-41.
[12]袁三梅,周 堅.論行動導向教學與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J].中國成人教育,2008,12:133 -134.
[13]Rowe R,Cohen RA.An evaluation of a virtual reality airway simu-lator[J].Anesth Analg,2002,95(1):62 -66.
[14]Mugford B,Martin A,Owen H.Simulation training in emergency medicine,an important need for primary care training[J].Aust Fam Physician,2004,33(4):279 -280.
[15]李 暉,吳紅艷,譚春喜.以學生為中心多種教學方法應用的醫(yī)學教育模式改革[J].西北醫(yī)學教育,2007,15(1):8-17.
Cultivation of Nursing Students’Core Competence and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in Nursing Practice
XU Liang,LIU Hui,ZHANG Wei-wei,ZHAI Li-ling
(School of Nursing,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180,China)
It is a national trend to cultivate the core competence of nursing students to produce high-quality nursing professionals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in the new era.Apart from theory teaching,practice teaching cannot be ignored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ctual situation of school resources,teachers and students,we have made great tailored efforts to reform the skills teaching and develop schoolbased research projects to enhance students’core competence and thus have achieved satisfactory teaching results.
nursing;core competence;practice teaching
G642.0
A
1006-2769(2011)04-0857-05
2011-03-23
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項目(2009tjK088)
徐 亮,女,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內科學及護理,護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