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 春 葛瓊翔 浙江省中醫(yī)院 杭州 310006
筆者采用銅離子電化學治療混合痔患者76例,并與同期采用外剝內扎術治療68例進行對照,取得滿意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9年10月—2010年8月我院住院治療的混合痔患者144例,隨機分為治療組76例,男40例,女36例,年齡20~80歲,平均48.2歲;病程6個月~34年,平均6.87年;內痔臨床分期:Ⅱ度33例,Ⅲ度25例,Ⅳ度18例;并發(fā)疾?。焊厝轭^肥大18例,肛裂16例,直腸息肉4例,嚴重貧血3例,皮下囊腫1例,直腸潰瘍1例,肛門疣1例。對照組 68例,男 36例,女 32例;年齡 16~73歲,平均47.2歲;病程6個月~32年,平均6.76年;內痔臨床分期:Ⅱ度29例,Ⅲ度19例,Ⅳ度20例;并發(fā)疾病:肛乳頭肥大20例,肛裂5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內痔分期等基線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黃家駟外科學》[1]。內痔分四期:一期:排便時出血,血在大便表面,鮮血;或有滴血及噴射狀出血,出血量較多。痔塊不脫出肛門外。內鏡檢查,在齒狀線上可見淡紅色的結節(jié)狀隆起,有的還可見出血;二期:間歇性排便帶血、滴血或噴血,出血量較一期減少。但排便時痔塊脫出肛門外,便后痔能自行還納;三期:排便時出血量減少,但便時內痔常脫出肛門外,或勞累、行走過久,以及咳嗽或負重等腹內壓增高時,痔亦脫出肛門外。脫出后痔不能自行還納,需用手托回或臥床休息,腹內壓減低后方可自行還納;四期:內痔長期脫出在肛門外,不能還納,或還納后又立即脫出。內痔發(fā)展到三、四期時,多數(shù)已成為混合痔,因脫出的痔塊較大,常累及到內、外痔靜脈叢,因此,混合痔常是由內痔逐步加重而成。
2.1 治療組 使用DK-1銅離子電化學治療儀。局麻或硬膜外麻醉,麻醉達成后,患者取左側臥位或折刀位,常規(guī)消毒術區(qū)、鋪單后,插入喇叭形專用肛門鏡,暴露術野,檢查痔區(qū),確定出血部位、脫出組織,將4根銅離子針同時刺入齒線上內痔核,深約10~15mm,按電腦設計程序,治療280s為1次(電壓9V 90s,11.5V 60s,-11.5V 70s,-6V 30s,6V 30s),連續(xù)治療3~4次。外痔組織采用切除術切除皮贅、剝離皮下曲張靜脈叢。合并肛裂、肛乳頭肥大、低位直腸息肉等,可同時手術切除處理。
2.2 對照組 采用外剝內扎術。局麻或硬膜外麻醉,麻醉達成后,患者取左側臥位或折刀位,常規(guī)消毒術區(qū),鋪單后,將混合痔充分暴露,在外痔部位作放射狀的梭形皮膚切口,剝離皮下靜脈叢至齒線上方約0.5cm處,然后用組織鉗夾外痔向外牽拉,暴露內痔,另取血管鉗鉗夾內痔基底部,用絲線做“8”字貫穿縫扎,在結扎線遠端0.5cm處剪除痔組織,使在肛門部呈一放射狀切口。同法處理其它部位痔核,一次可剝扎2~3組。環(huán)狀混合痔可分段剝扎,注意各剝扎點間需保留1.0cm以上的皮橋,且各結扎點高低交錯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合并肛裂、肛乳頭肥大等,可同時手術切除處理。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U檢驗,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1 療效標準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治愈:治療次日便血停止或明顯減輕,3天內便血消失,內痔脫出消失,隨訪6個月無復發(fā)。顯效:癥狀明顯改善,6天內便血消失,內痔脫出消失,隨訪6個月無復發(fā)。有效:便血明顯減輕但未停止,內痔脫出明顯減輕,或癥狀消失后6個月內復發(fā)。無效:便血、內痔脫出及其它癥狀均無改善。
3.2 臨床療效 治療組76例中,治愈37例,顯效34例,有效5例,治愈率48.7%,總有效率100%。對照組68例中,治愈22例,顯效29例,有效17例,治愈率32.4%,總有效率100%。兩組治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隨著肛墊下移學說在肛腸外科臨床被廣泛接受,人們普遍認為痔的發(fā)生是由于肛墊的病理性肥大、向下移位,肛門周圍皮下血管叢血液淤滯、靜脈曲張。位于直腸下端和肛門的肛墊組織,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尤其是齒線。因此,痔的治療目的主要在于減輕或消除癥狀。無癥狀痔不需要治療。即使出現(xiàn)癥狀,也應該首選非手術療法。手術治療應遵循不破壞直腸下端和肛管的解剖結構,盡可能地保護肛墊組織的完整性的治療原則。
中醫(yī)傳統(tǒng)的枯痔療法,由于其使用適應癥范圍窄、療效局限、毒副作用大、并發(fā)癥多,目前臨床上已很少應用。銅離子電化學療法是近些年來利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是對中醫(yī)傳統(tǒng)的枯痔療法的改進與創(chuàng)新。該療法是通過在電場的作用下,將銅針上的銅離子導入痔核內部,利用銅離子與痔核組織的血液等物質發(fā)生電化學反應,使痔核病變組織電解質產(chǎn)生變化,血流變慢、凝固并形成絡合物沉積在治療區(qū)域,該絡合物成為異物,并以此為基礎與電流共同引起局部的微血栓,造成血管壁上皮細胞的水腫、變性,產(chǎn)生無菌性炎癥、壞死、組織機化、血管閉塞,導致其周圍組織纖維化,從而使痔核的血管萎縮、閉塞、數(shù)目減少,血管體積縮小、壓力減輕,起到止血作用。由于痔及其痔核周圍組織黏膜萎縮,黏膜下發(fā)生粘連、纖維化,使已經(jīng)脫出于肛門外的肛墊回縮、固定,從而達到了治療脫出的作用。[3-5]
本組結果顯示,銅離子電化學療法對治療痔出血、痔脫出有較好的療效。治療后均無出血、水腫、局部感染、發(fā)熱及疼痛等癥狀,無排尿、排便困難、肛門狹窄等其他并發(fā)癥,無原有病情加重病例。該療法療效確切、安全,較好地解決了痔手術的疼痛問題,痛苦小、花錢少,部分患者治療次日即可正常生活,達到保護肛墊、微創(chuàng)治療的目的。
[1]吳孟超,吳在德.黃家駟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962-1963.
[2]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7:131-132.
[3]申慶民.銅離子電化學治療與藥物治療內痔效果比較[J].中國現(xiàn)代醫(yī)藥雜志,2009,11(10):54-56.
[4]李東冰.銅離子電化學療法治療痔出血及痔脫出的實驗研究及臨床觀察[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3,83(6):958-961.
[5]程先能,黃大春,盧小剛.銅離子微創(chuàng)治療內痔的臨床觀察[J].生物醫(yī)學工程與臨床,2007,11(5):396-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