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紅萍
(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黛溪辦滕家小學)
《水能溶解一些物質(zhì)》的教學實錄
◆孟紅萍
(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黛溪辦滕家小學)
本課是科學教科版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一課,是溶解單元的起始課,主要是讓學生初步感知溶解。這一課的學習,為后面研究水是怎樣溶解物質(zhì)的以及不同物質(zhì)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等知識提供感性和理性的基礎。
一些物質(zhì)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質(zhì)不容易溶解在水中。不容易用過濾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質(zhì)從水中分離出來。
觀察和描述食鹽、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現(xiàn)象,能使用過濾裝置分離幾種固體與水的混合物。
體驗研究溶解與不容易溶解現(xiàn)象的樂趣,激發(fā)進一步探究溶解問題的興趣。在觀察比較活動中,能夠意識到細致的觀察才會使描述更準確。
大家看,老師這里有兩杯水,誰愿意來猜一猜水的味道?生:回答(五花八門)。要想知道猜得對不對,在老師保證這兩杯水是安全的衛(wèi)生的情況下,那誰愿意來嘗一嘗兩杯水的味道呢?(生:嘗過后,回答一杯是甜的,一杯沒有味道。)。師結合學生嘗到了是甜的,問學生:為什么是甜的呢?(生:放糖了。)師問:那現(xiàn)在用你的眼睛還能觀察到水杯中糖的顆粒?(生:不能。)師:為什么呢?(生:水杯中的糖化了或者說水杯中的糖融化了。)師:糖化了,用我們的科學語言來說,就是糖在水中溶解了,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共同學習:《溶解》(板書)。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jīng)驗入手,從平時我常喝的水開始了這單元的學習。
師:鹽在水中能溶解,其他物質(zhì)在水中也能溶解嗎?想不想來試試呢?(生:想。)材料袋里為大家準備了食鹽和沙子,那它們在水中都能溶解嗎?(學生猜測,有的說能,有的說不能。)那要想知道我們猜測的對不對,得用實驗來驗證一下,實驗前請大家先看清實驗要求,大屏幕顯示:
A.請同學們先觀察食鹽和沙子的樣子各是怎樣的,并把觀察結果記錄下來。B.再把食鹽放入1號玻璃杯,把沙子放入2號玻璃杯。仔細觀察食鹽和沙子在水中的狀態(tài)。C.用玻璃棒輕輕攪拌之后,再仔細觀察食鹽和沙子在水中的狀態(tài)又是怎樣的,并記錄下來。D.用玻璃棒攪拌時,盡量不要碰到杯壁和杯底,盡量不發(fā)出嘈雜聲。
學生動手做實驗并填寫表一。
師:大多數(shù)同學都做完了,下面一起來交流一下實驗結果。小組來匯報,其他組有不同意見的來補充。
教師最后總結:通過實驗我們得出的結論是食鹽在水中溶解了,沙子在水中沒有溶解。并板書。
師:通過剛才的實驗,你們觀察到哪些現(xiàn)象使你們說食鹽在水中溶解了?(引導學生邊觀察兩杯液體邊交流)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出:顆粒看不見。
師:再來觀察另一杯液體,我們觀察到哪些現(xiàn)象使我們說沙子在水中沒有溶解呢?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顆??吹靡?。
設計意圖:導課中學生知道了糖能溶解在水中,那其他的物質(zhì)能不能也溶解在水中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一下子被激發(fā)起來了。學生爭先恐后的動手做起實驗,為后面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做好了鋪墊。
師:通過剛才大家在小組的共同努力,我們知道了像食鹽這樣的能在水中溶解,像沙子這樣的在水中沒有溶解。那如果把面粉放入水中會怎樣,能溶解嗎?猜猜看(生:能。生:不能。)師:那要想知道猜測的對不對?怎么辦?(生:用實驗來驗證。)想不想來試一試。
師:我們把面粉放入3號玻璃杯,靜靜觀察面粉的變化,再用玻璃棒輕輕攪拌,靜止一會兒觀察面粉在水中的變化。(組長領取實驗材料,開始實驗。)
學生實驗。
師:實驗完閉,現(xiàn)在我們交流一下自己的發(fā)現(xiàn),面粉在水中到底溶解了嗎?學生回答: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師追問學生:為什么說面粉在水中溶解了?
生:因為它變成了白色的液體。
師:白色的液體會是什么物質(zhì)呢?你可以對著光來觀察,這是一種觀察的方法。生:會發(fā)現(xiàn)面粉的顆粒。
師趁機提問學生:既然說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就應該變成看不見的顆粒,如果能看見,還能說明它在水中溶解了嗎?
師: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嗎?它在水中的變化是接近食鹽?還是接近沙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種新的觀察方法——過濾。實驗之前,先來認識一種新的觀察方法——過濾。出示大屏幕上的過濾裝置。
設計意圖:由面粉在水中能不能溶解,引導學生學習兩種新的觀察方法:一是對著光線觀察混合物中的顆粒。二是靜置后觀察。觀察之后再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描述和討論,引出必須用過濾的方法進行分離。
師:怎么使用這些器材進行實驗呢?想知道嗎?(生:想。)下面由老師來演示一下過濾實驗的操作過程。
教師說明:這是一張濾紙,先把它對折、再對折,一共幾層?(生:四層。)邊演示邊問:沿著一邊展開,一邊一層,一邊是三層。然后把濾紙緊緊貼在漏斗內(nèi)壁上,為了貼得牢固一點,可沾點清水。注意濾紙的邊緣應低于漏斗的邊緣,漏斗頸的下端緊靠燒杯內(nèi)壁。玻璃棒應該輕輕抵在三層的濾紙的一邊。燒杯的液體沿著玻璃棒慢慢流下。如果過濾時,倒著倒著漏斗里的液體滿了能行嗎?(學生質(zhì)疑討論。)
下面我們就將食鹽、沙、面粉與水的混合物分別過濾。為了節(jié)省時間,也為了大家能更清楚的觀察到過濾時出現(xiàn)的不同現(xiàn)象。實驗桌下的器材盒里為大家準備了能安裝三個漏斗的裝置??梢匀齻€同學,每人做一個,同時來做實驗。小組要分工合作、仔細觀察三種物質(zhì)是否能用過濾的方法分離出來。組長領取材料,及時做好記錄。
開始實驗。實驗時同學們可以參考大屏幕上的注意事項。實驗中遇到困難,可以找老師幫忙。
做完后,交流實驗結果。最后教師總結: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嗎?(生:不能。)。它跟沙子一樣,都不能溶解于水,都能用過濾的方法分離出來,而像食鹽這樣的能溶解于水,但不能用過濾的方法分離出來。
設計意思:過濾實驗相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比較大型的實驗,注意的事頂多,教學中先由教師指導實驗,再學生分組實驗。這樣學生由淺入深的在學習、實驗中明白了,面粉是不能溶解在水中的。
5.拓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像食鹽這樣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質(zhì)還有哪些?學生回答,教師及時評價學生,邊板書:水能溶解一些物質(zhì)。
設計意圖:將科學課延伸到生活,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及時評價學生充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大家對溶解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誰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這節(jié)課你們的收獲呢?其實關于溶解的知識還有很多很多,課下同學們再接著來研究。
本課是一堂操作性很強的實驗課,因此教學時,要盡量讓學生親自做實驗,讓學生在實驗中觀察、比較,理解哪些物質(zhì)在水中能溶解,哪些物質(zhì)在水中不能溶解,特別是面粉在水中的情況顯然不同于食鹽和沙在水中的情況,先鼓勵學生大膽猜一猜,表達自己的想法,然后再通過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端苋芙庖恍┪镔|(zhì)》一課的教學設計是以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為主,讓學生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探究中感悟,較好地實現(xiàn)了小學科學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