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琳
(廣東省林業(yè)職業(yè)技術學校附屬小學)
低年級識字教學方法初探
◆張雪琳
(廣東省林業(yè)職業(yè)技術學校附屬小學)
通過對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的探究,將枯燥無味的識字融于多種趣味游戲中,寓教于樂。旨在進一步利用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fā)學生體驗識字的樂趣,讓學生樂于識字、主動識字。
低年級識字 教學方法 興趣
識字是閱讀的基礎,是啟蒙教育階段的一個重點。一個孩子在接受啟蒙教育時識字量的多少會對他今后的繼續(xù)學習產生直接的影響,因為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而識字教學是基礎中的基礎,然而識字過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而對于枯燥的事物,人物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如果學生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fā)展。為了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識字,教師要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fā)學生體驗識字的樂趣,讓學生樂于識字、主動識字。
中國的漢字大部分都是形聲字,且有很多是形近字,學生一時很難區(qū)分它們,在用時很容易出錯,把它們混淆。順口溜是根據漢字的結構,先分析部件或筆畫的特點,然后編成順口溜以幫助學生記憶字形的一種識字方法。這種方法以其幽默風趣、瑯瑯上口的特殊魅力深受學生喜愛,再以拍手歌的形式唱出來,非常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取得了良好效果。順口溜識字教學,幽默風趣,易學好記,學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現語文課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提高識字效果。
兒歌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是人的一生中最早接觸的一種文學形式,年齡越小的孩子,具有知識水平有限、思維直觀形象的特點,因此,在識字教學中,我引進兒歌識字教學,兒歌以其音韻和諧優(yōu)美,音樂性強,節(jié)奏明快,瑯瑯上口,便于吟唱的特點,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于是,在低年級識字教學部分,我便把單調的詞語加上擬人、反復、比喻等修辭手法,串編成了一首首短小的兒歌。
通過兒歌識字教學的嘗試,能以文字的巧妙過渡,幫助學生進行口語鍛煉,積累口語詞匯,發(fā)展兒童語言,這一時期的孩子有著驚人的掌握語言的能力,如抓住這一發(fā)展期,進行積極有效的教學,不僅增加詞匯量,還能用相關語句連貫地敘述見聞,表達思想。
小學生最喜歡猜謎語,猜謎語是一種十分有趣的活動。中國的許多漢字都可編成字謎,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中,學生猜測字謎的關鍵是學會按漢字結構規(guī)律猜想,這是鞏固識記漢字的一種方法,通過猜測,學生可加深對字形的記憶,鞏固所學漢字的有關知識。猜字謎能很好地調動學生識字的興趣,為了能讓識字教學變得活潑有趣,可以將謎語與學生的識、記生字聯(lián)系起來,編謎語讓學生猜字,主要的是引導學生抓住某些漢字的字形特點。這樣教學識字,既能加深學生對所學漢字的記憶,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又能豐富學生課余生活,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為兒童創(chuàng)造了一個快樂的學習情境,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我在教“耳、口、目”時,就利用這三個字做個小游戲。我隨意指一個字,讓學生快速從自己身上指出它在哪兒,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就上來了,很快記住了這三個字,并且知道了這三個字同屬于人體器官。這個小小的游戲,不僅使學生能輕松識字,而且在不知不覺中向學生滲透了歸類的概念。再如“藏”字筆畫復雜,比較難記,教“藏”字時我讓學生躲藏在桌子底下,我去找他們,好不容易才把孩子找出來,于是引申到“藏”字復雜的筆畫是要我們要用心去發(fā)現它。玩這種游戲,學生精神非常集中,合理地利用了無意注意,學生不但用眼、用腦,而且動口、動手,運用了多種感覺器官,充分發(fā)揮了識字的潛力,識字能力日漸形成,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也得到發(fā)展,真是一舉多得。
聽故事、講故事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發(fā)展他們的語言。因而,在識字教學中,可采用聽故事和講故事的方法組織教學。用有趣、生動的故事吸引學生,激發(fā)了他們學講故事的愿望,讓他們帶著一些問題反復聽故事,聽熟語言,聽懂內容。然后,讓每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故事,講給同桌聽,講給好朋友聽,講給大家聽。在復述故事的過程中,學生能大致地掌握了故事情節(jié),將故事的語言內化成了自己的語言,豐富了語言倉庫,并將故事中出現頻率較高的生字讓學生以各種形式認讀。
教師在教學中,通過穿插各種識字游戲,滿足了孩子們愛玩的天性,使學生的想象力,表現欲望得以充分的發(fā)揮,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將枯燥無味的識字融于趣味游戲中,給孩子們帶來了學習上的收獲,更帶來了心靈上的愉悅。在今后的識字教學中,我還要深鉆教材,努力挖掘學生的識字潛力,拓寬游戲識字教學的途徑,讓學生的識字效率得到更進一步的提高。
孩子喜歡吃零食,這是眾曉皆知的事實,那如何巧妙地令孩子從吃零食中去識字就是一門學問了,我讓學生每人準備一本A4紙格式的作業(yè)本,把自己所吃的零食的包裝袋剪下來,貼到作業(yè)本上,這樣一來,學生便輕而易舉地認識了自己所貼的包裝袋名稱。生活中接觸到的廣告牌、商品包裝物、日用品的名稱、玩具標識和產品說明書、還有各種報刊雜志……讓他們收集起來,剪剪、畫畫、貼貼,就成了圖文并茂的“識字課本”。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動手、動腦,體會收集、整理、編排的創(chuàng)造過程。這樣做了以后,學生平時看到一些關于字的資源都能收集起來,還會主動向老師、同學請教這些字的讀音。每隔一個月,我們把這種“識字課本”拿到班上交流,大家一起分享成果。這種識字方法在我教的班級中一直試用,效果頗好。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現在的家庭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均有條件在周末帶孩子到公園或游樂場游玩,而游樂場所里有許多機動游樂設施,我讓學生把這些項目名稱記在腦海中,回家后口述給家長聽,讓家長書寫出來,然后,再由家長配合老師進行識字教學,當孩子對某事某物具有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時,其記憶力、理解力都被喚醒和激活,只有當學生從感興趣的事物中嘗到樂趣,他們才會更加主動地識字。
綜上所述,都離不開“興趣”兩個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樂學、愛學。唯有這樣,識字教學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小學語文教師.上海教育出版社.
[2]全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