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芝峂
(上海立信會計學院 上海 201620)
目前,我國大學生的體質健康發(fā)展狀況堪憂,心理健康問題逐步成為影響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一大阻礙,如何通過有效的體育手段來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成為當代體育教學改革的迫切問題。本研究以“健康促進”理念為核心,以構建健美操健康促進教學模式為目標,在全面了解高校健美操教學現狀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和挖掘健美操的教學特點及功能,分析健美操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和作用,結合高校體育教育目標,設計健美操課的教學任務,精選教學內容,設計合適的組織形式與教學方法,制定配套的教學評價方案,最終形成健美操健康促進教學的設計,為實現高校體育教育目標、提高健美操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提供借鑒。
選取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健美操2個專項選修班為實驗班,2個班為對照班,實驗組60人,對照組60人,實驗班按照健康促進教學設計進行教學,對照班采取常規(guī)模式進行教學。
1.2.1、訪談法
對上海部分高校的健美操教師中的骨干進行訪談和咨詢,了解目前上海高校健美操課教學實施的現狀與進展情況,收集專家對研究相關問題的看法或建議,完善教學設計方案。
1.2.2、問卷調查法
實驗前和實驗后分別進行問卷的調查,實驗組發(fā)放問卷60份,對照組發(fā)放問卷60份,共發(fā)放問卷120份,回收有效問卷120份,有效率100%。
1.2.3、實驗法
按照修訂的教學設計實施實驗,按教學實驗的要求對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學生進行實驗前有關評價指標的測試與評定,使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實驗條件基本均等。實驗過程的基本教學條件采取均衡性的控制,如教學周期、教學時間、任課教師的水平、教學場地器材等,實行考、教分離。實驗時間為一個學期。
1.2.4、數理統(tǒng)計法
利用excel、SPSS統(tǒng)計軟件對收集到的數據資料進行相應的統(tǒng)計處理,并對統(tǒng)計結果進行分析。
2.1.1、健康促進的概念
健康促進是指促進人們提高和控制自己健康的過程,是協調人類與他們環(huán)境之間的戰(zhàn)略,規(guī)定個人與社會對健康各自所負的責任?!苯】荡龠M旨在充分發(fā)揮個體、家庭、社區(qū)以及政府和各部門的健康潛能,來解決影響公眾健康的有關問題,從而達到增進或保護個體和群體的健康,進一步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學校“體育健康促進”,是健康促進在學校體育的延伸,是以體育為手段、以學校體育體系為平臺的健康促進策略。結合健康促進理論,我們將學?!绑w育健康促進”定義為:以體育為手段,通過學校、家長和學校所在社區(qū)所有成員的共同努力,給學生提供完整的、積極的經驗和知識結構,包括體育課程和非體育課程,創(chuàng)建安全的體育活動環(huán)境,提供合適的體育健康服務,以促進學生健康,逐步形成科學健康的體育生活方式,為實現終身體育奠定堅實基礎的過程。
2.1.2、健美操教學“健康促進”作用的理論基礎
2.1.2.1、生物學方面
從生物學角度看,人體運動的生物學規(guī)律表明,人體在進行健美操各種動作技術的學習和反復練習中,不僅僅是運動器官在活動,而是在神經系統(tǒng)的支配下,機體的運動、心血管、呼吸、泌尿、內分泌、感覺系統(tǒng)以至全身各組織、器官都在產生相應的機能變化,從而使機體各器官、系統(tǒng)的機能得到改善,提升機體的免疫力,達到健美形體、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的效果。
2.1.2.2、心理學方面
從心理學角度看,健美操教學中各種不同的技術動作,不同的動作組合,多變而動感的音樂伴奏,能夠分散學生對自己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產生的憂慮和挫折的注意,從不愉快的刺激或痛苦的抱怨中解放出來。當學生在課中學會一組動作或發(fā)現自己也能夠跳得很漂亮時,就會產生“我能”、“我行”的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并從中體驗到滿足、舒適等運動愉快感,產生良好的心境。
2.1.2.3、社會健康形成機制方面
從社會健康的形成機制看,人的社會交往能力是建立在一定信念和品質基礎上的。體育活動是學生直接參與的社會實踐活動,由于群體認同、社會強化、競賽的刺激性以及參與活動的機會等因素的影響,個體更容易為群體活動所吸引,在反復身心體驗中,學生把道德認識通過道德行為轉化為道德信念,從而成為學生個體穩(wěn)定的心理品質,對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的提高產生深遠的影響。
教學設計結合高校體育教學的特點,以兩個教學周4個課時的教學為一個教學單元,形成一個學期共9個單元教學設計,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選擇相應的組織教法設計,使教學過程能夠保持一種順暢的流程,同時對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有較為合理的安排,保證教學的質量。
2.2.1、教學指導思想
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以《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為依據,針對大二女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社會適應水平,在初步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充分考慮學生學習個體差異以及學習水平的前提下,按照健美操動作技術形成規(guī)律和健美操教學的特點,通過對健美操基本知識和運動技能的學習,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
2.2.2、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為大學本科二年級女生,此年齡階段的女生生理特點是軀體形態(tài)的生長發(fā)育已進入穩(wěn)定階段,體格機能素質和適應能力已達到較高的水平,智力發(fā)展達到較高水平,心理特點是自我意識較強,思維比較成熟,這有利于她們對健美操技術動作的學習與掌握。雖然我校采取的體育課教學模式是大二體育選修課制,大多數女生會選擇上健美操課是源于對健美操的學習有一點興趣或者有自己的學習需求,基于這個因素,對健美操的教學有促進作用,但是,由于學生身體素質條件、學習水平或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格內向與外向的差異,善于或不善于表現自己的差異,自信與缺乏自信的差異等),會影響她們對健美操動作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影響教學效果。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針對大學女生的身心特點和實際學習情況設計相對合理的教學內容和組織教法,并制定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學習健美操的興趣,逐步學會和掌握運用健美操這一項目的鍛煉方法促進自身的健康水平。
2.2.3、健美操教材分析
健美操技術動作融合了頭頸部、上下肢、胸背部、腰腹部、髖部等身體部位的動作設計,強調動作完成的協調性、動作的表現力,難點是成套動作的不同組合元素間的串聯順序,要求學生加強對動作的記憶和對音樂節(jié)奏的把握。
2.2.4、健康促進功能分析
2.2.4.1、身體健康
健美操具有增進健康美、塑造形體美的作用。健美操是在體育美學、人體生物學等科學理論指導下進行的鍛煉,它的單個動作或成套動作在創(chuàng)編時都有明確的目的性、針對性和科學性,有助于養(yǎng)成動作美、姿態(tài)美、形體美。通過各種動作的反復練習,使身體各部位、各關節(jié)都充分運動起來,提高身體素質、提高運動系統(tǒng)功能和改善體型體態(tài)。
2.2.4.2、心理健康
音樂是健美操的靈魂,在充滿動感、歡快的音樂伴奏下完成每一個動作,完成每一串動作組合能使人身心愉悅,使心情達到自我滿足、獲得成功感。同時有助于提高人的注意力,改善人際關系,鍛煉頑強的意志,增強人的自信心和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另外,在對健美操動作進行學習和創(chuàng)編過程中,有益于豐富人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可增強對音樂節(jié)奏的感受力,對于培養(yǎng)正確的審美觀念,提高對美的鑒賞能力和陶冶美的情操都有重要的作用。
2.2.4.3、社會適應
通過健美操中的雙人或多人動作、隊形變化等,有助于提高人際合作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以及團隊合作的意識。
2.2.5、教學目標的設計
確立以教導學生如何促進健康為教學目標,主要圍繞體育認知、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五個方面。打破以往純粹教動作或讓學生學會1-2套健美操動作的教學格局,通過健美操課的教學,使學生在加深對健美操這一運動項目的了解基礎上,掌握健美操知識及其鍛煉原理,包括動作完成過程中對肌體的控制、音樂節(jié)奏的把握以及同一身體部位完成不同動作的機理、鍛煉功效的認知等。對于如何提高動作完成的力度、動作的表現力、動作的幅度、動作的協調性等有一定的了解,同時還應對哪些動作可以促進自己的健康,具有什么健康促進功能,哪些動作可以發(fā)展身體某部位的柔韌素質、力量素質等,了解怎樣來提高學習者的協調性、平衡性、靈活性等,掌握一些健美操術語,運動損傷的處理等知識,最終學會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健美操動作進行鍛煉,增進健康、調適心情、增強自信、提高對美的鑒賞能力和陶冶美的情操,建立相應的社會健康行為,達到促進健康的目的。
2.2.6、組織教法設計
組織教法的運用,結合健美操班女生的身心特點以及學習的實際情況,根據不同基本技術動作、不同的動作組合等不同教學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各種組織教學手段靈活運用。一般采用:
①講解:包括技術動作原理的分析、動作要領、重點和難點、容易出現的錯誤動作等,使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掌握動作學習的方法,提高對動作的認知水平。
②示范:鏡面示范和背面示范,使學生對動作有直觀感受。
③啟發(fā)與引導:提供給學生一個對健美操基本動作進行改造和創(chuàng)編的思維空間,引導學生了解健美操成套動作是如何創(chuàng)編的,讓學生學會思考,發(fā)揮創(chuàng)作的想象力,親自體驗怎樣將一個個簡單的健美操動作,通過不同組合和串聯來實現目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④模仿練習:使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軌跡,通過反復的練習和技術改進過程,增加肌體運動,提高運動系統(tǒng)功能,促進身體健康。
⑤合作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互相探討,在練習中進行比較和反思,在問題中求進步,促進對正確技術動作的學習和掌握。
⑥教學展示、競賽:鼓勵學生勇于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幫助學生提高完成動作的表現力、自信心,獲得成功學習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和參與熱情,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⑦互動式:加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學習交流和溝通。
3.1、研究結果表明,在高校健美操課中以健康促進教學設計進行教學是可行的,有效的,在促進學生健康的同時,有助于學生逐步形成科學健康的體育生活方式,為實現終身體育奠定堅實的基礎。
3.2、健康促進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對健美操運動項目的認知水平和運動技能掌握水平,更有利于體育教學社會適應目標的更好實現。
3.3、有助于激發(fā)和延續(xù)學生對健美操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優(yōu)化教學效果,提高健美操的教學質量。
4.1、學校領導應充分重視體育工作,積極構建和完善學校體育健康促進體系,優(yōu)化體育教學場館、設施建設等,為學校的健康促進體育教學提供保障。
4.2、重視健美操對大學女生身心健康促進的獨特功效,建議教師要以學生的學習需求、個性化發(fā)展為立足點,以激發(fā)和延續(xù)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切入點,緊跟時代發(fā)展,豐富健美操教學內容,精心設計、選擇組織教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3、優(yōu)化教師培訓體制,充實教師的健美操理論知識,提高教學技能,加強教師的教學責任心,提高教學的激情。
[1]胡俊峰,候培森主編.當代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2.
[2]田本淳.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實用方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367.
[3]傅華,李楓主編.現代健康促進理論與實踐[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10.
[4]尚大光.有效學校健康促進模式[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1.
[5]祝蓓里,季瀏.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毛振明.好的體育課必須有好的教學目標[J],體育教學,2007.2.
[7]譚燕.健美操課堂教學初探[J].貴州體育科技,2007,(86).
[8]麻巧英.對健美操教學實施審美教育的思考[J].內蒙古體育科技,200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