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莉
(南京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江蘇 南京 210097)
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附錄》中曾說過:“文學(xué)之事,其內(nèi)足以擄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與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與境渾,其次或以境勝,或以意勝。茍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學(xué)?!彼卧~之所以能夠在文學(xué)史上綻放出異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它的意境結(jié)合,令人回味無窮。
任何一種能夠長久流傳下來的文學(xué)形式都與它的社會性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宋詞從開始時的以男女之情為主要題材到后來的無事不可入詞,從而擔(dān)負起全面反映社會生活的使命。宋詞的魅力之一在于它已然成為了兩宋社會生活的畫廊。從一首又一首的宋詞當(dāng)中,我們窺見了兩宋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于高雅的唐詩,詩人們只把雅致、崇高的情感寫入詩歌當(dāng)中,宋詞一開始就是從俗文學(xué)發(fā)展而來的,所以詞人們從來就不避諱寫一些羈旅行役、男女私情。它既表現(xiàn)了上層社會的歌酒生活和達官貴人的精神狀態(tài),又表現(xiàn)了社會底層小人物——主要是歌妓的生活和心聲。從晏殊和歐陽修的詞中,我們看到達官貴人的生活和官家享樂的興頭,但從晏幾道的詞中,卻可以品出落魄貴族的況味。更多的是柳永大量描寫歌妓的詞作,全方位的表現(xiàn)歌妓的生活處境,人格理想,以詞為歌妓群體立傳。正是因為柳永的出現(xiàn),才第一次將生活在最底層的歌妓作為一種文學(xué)形象,融入了文學(xué)創(chuàng)造中。
有人說柳永的詞過于艷俗、平庸和直露,但是在我看來,正是因為他語言的通俗化、題材的生活化,才更加增添了宋詞的獨特魅力——使得宋詞不僅僅是士大夫文人們酒足飯飽之余的消遣品,更成為了市民階層也可以聊以娛樂的文學(xué)形式。這就使得宋詞在一定程度上更加貼近民眾的生活和心理,使它具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chǔ)。在柳永的歌妓詞中,我們看到的不是狎客的眼光和情趣,而是一種平等的朋友關(guān)系,他在長期的漫游、流浪生活中,漸漸深入了解這個階層,他和她們交朋友,以嚴(yán)肅的態(tài)度描寫她們的色、藝、情,反映她們的遭遇、感慨和愿望,表現(xiàn)對她們的同情和戀情。這樣的一些詞,飽含了此人的真切深情,讀來總是能夠給人一種心靈的震撼?!段具t杯》以欣賞的眼光寫了歌妓的姿色:“寵佳麗,算九衢紅粉皆難比。天然嫩臉修蛾,不假施朱描翠。”《柳腰輕》則以欣賞的眼光寫了歌妓的舞藝。他不僅沉浸在她們外在的姿色和舞藝,更是十分關(guān)心了解她們的基本愿望,并認(rèn)為她們有權(quán)實現(xiàn)這種愿望:
早知恁么?;诋?dāng)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zhèn)相隨,莫拋躲。針線閑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定風(fēng)波》)
他更幻想著能夠帶著她們脫離苦海,過正常的夫妻生活:“何方攜手同去,永棄卻煙花伴侶,免教人,見妾朝云暮雨。”(《迷仙引》)“且相將,共樂平生,未肯輕分連理?!保ā段具t杯》)。讀這樣的詞,我們看到的不再是歌妓的輕佻和庸俗,而是一個女子內(nèi)心的復(fù)雜情感,更顯出了一位詞人對于人性的尊重。柳永的這種詞曲風(fēng)格影響了宋代的大批文人,這就使得在宋詞中,有大量描寫底層勞動者的作品,這些作品更加豐富了宋詞的內(nèi)容和題材,同時也飽含了詞人的真摯情感,每每讀到這樣的詞,我們的眼前仿佛再現(xiàn)了一幅幅宋代市民階層的生活場景圖。從來沒有一種文學(xué)形式能夠像宋詞一樣,貼近民眾的平凡生活。而正是這樣樸素的平凡,使得宋詞在文學(xué)史上的魅力經(jīng)久不衰。
語言,總是能夠給人以第一眼的感動。最初的詞總是綺美婉約、娛情悅性的。這樣的詞適合寫女子,寫愛情,寫別離,適合抒發(fā)憂傷的離愁別緒。的確,在宋詞中,有很大一部分這樣的詞,它們注重抒情,語言精致細膩,它們似乎構(gòu)成了宋詞的靈魂與精髓。
當(dāng)我們品讀著李清照的“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的時候,當(dāng)我們品讀著柳永的“便縱有千種風(fēng)情,更與何人說”(《雨霖鈴》)的時候,你一定會被詞句中那唯美的詞藻所吸引,會被那濃郁的情感所打動,這便是宋詞的魅力,語言的魅力。詞人用優(yōu)美的筆觸,描寫內(nèi)心深處最細膩的情感,三言兩語,卻勝似千言萬語,令人一頭扎進這宋詞的優(yōu)美感傷的世界,細細聆聽詞人們內(nèi)心的淺斟低唱,細細品味再三,不忍離去。
在宋詞中,寫愛情的詩作很多,或者說,寫男女之間情感的詩作更多。如古之傷心人秦觀的那句“柔情似水,假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痹~其實寫的是牛郎織女一年一度在星光月下的美滿會合和離別時的長期懷念,但他的最后一句抒情卻給千千萬萬的相隔兩地的戀人們帶去了希望和動力。再如柳永在《鳳棲梧》中的那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边@種對愛的艱辛和愛的無悔又感動了多少人?而這句和晏殊《鵲踏枝》中的“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以及辛棄疾《青玉案·元夕》中的“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三句本是描寫愛情的詞,卻被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引用為做學(xué)問、成大事業(yè)者的兩種境界,這當(dāng)然也不得不說是宋詞語言的一種魅力了。
而抒發(fā)離愁別緒的憂傷之作,在宋詞中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了。詞人的情感總是敏銳的,再加上他們運用純熟細膩的筆調(diào)來描摹,抒情,每當(dāng)讀這樣的詞,都是使人真正陷入詞人所設(shè)定的感傷氛圍之中,不可自拔?!盎ㄗ燥h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保ɡ钋逭铡兑患裘贰罚弧俺唤易岳@郴山,為誰流下湘江去?!保ㄇ赜^《踏莎行》);“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fēng)絮,梅子黃時雨?!保ㄙR鑄《青玉案》);“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保ㄇ赜^《江城子》)……孤獨的時候,失戀的時候,或者說,只是心情低沉的時候,讀到這樣的句子,總能夠在心底泛起一種酸酸的感覺,此時最能體會詞人當(dāng)時的心境,甚至覺得,那句詞,說的就是自己。這樣的一種代入和換位,只有在宋詞中才能做到。不僅是因為它如此唯美的辭藻,其實更是語言背后的真摯的情感,這種細膩的情感,加之柔美的詞調(diào),最能觸動人的心靈。
蘇東坡在詞史上的地位,可以說是無人可敵,他代表著宋詞成就的一個頂峰,豐富的思想內(nèi)容,鮮明的風(fēng)格確保了他在詞壇上不可替代的地位。所以說,談到宋詞,就不得不談蘇東坡,而且很有必要單獨列出來談一談。這位才華橫溢的大家在很多方面都有建樹,但是尤其突出的是在宋詞方面的貢獻。正如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說道:“人知東坡古詩古文,卓絕百代。不知東坡之詞,尤出詩文之右。蓋仿九品論字之例,東坡詩文縱列上品,亦不過上之中下。若詞則為上之上矣。”蘇東坡對詞史的貢獻,很大的一點在于他變革詞風(fēng),不循傳統(tǒng),而用寫詩的觀念作詞,提倡以文為詩,并在詞作中運用了許多作詩的方法,客觀上沖破了晚唐五代以來專寫男女戀情,離愁別緒的舊框子,拓展了詞的題材,提高了詞的意境,同時也改變了積淀在宋代文人思想中的詩莊詞嵋,詩尊詞卑的觀念,從而將詞的發(fā)展引上了一條更加健康、廣闊的道路。
自東坡開始,詞就不再僅限于描寫男女愛情和抒發(fā)離愁別恨了,也不再是“期以自娛”的一種消遣品了,而是一種正式的文學(xué)創(chuàng)造,就像文人們對于詩歌的創(chuàng)作一樣。有人說,東坡是豪放派的創(chuàng)始人,其實豪放風(fēng)格雖是蘇詞中鮮明、突出的特點,但終因其數(shù)量有限,很難代表其主要風(fēng)格,而確切的說,蘇詞中最大的特色是曠達,這是貫穿他全部重要作品的一個顯著特點。正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一針見血地指出:“稼軒之詞豪,東坡之詞曠”。
曠達,是一種政治態(tài)度,也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蘇東坡一生坎坷,雖有曠世之才卻無用武之地。曠達是東坡一生面對榮辱曲折的一貫態(tài)度,這在他的詞作中有著充分的體現(xiàn)。他想要盡力忘掉自我,擺脫自我,將自我融入到大自然中去,讓現(xiàn)實的種種痛苦,在超乎現(xiàn)實的純美大自然中得到解脫。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水調(diào)歌頭》了,在這首詞中,我們可以清楚地感覺到作者的愁緒,正是因為人間的疾苦,他才會去想象天上的宮闕,但他又不愿意脫離人世。既然不能超脫塵世,就要感受到人間的種種痛苦,蘇軾將這種痛苦借助詠月說得十分悲涼,“何事長向別時圓?”但牢騷過后又馬上用“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迸徘查_來,把人生現(xiàn)象與自然現(xiàn)象等量齊觀,在大自然中尋找人生哲理,從而擺脫人生苦惱,最后發(fā)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愿望。這不得不說,表現(xiàn)了蘇軾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讀這樣的詞,就和以前那些肝腸寸斷的柔情詞不一樣,讀者感受到的是一種人生的哲理。再如蘇軾在另一首詞《念奴嬌》中寫道:“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fēng)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風(fēng),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里,一聲吹斷橫笛。”這首作于黃州時期的詞中,流露出的出世思想就徹底多了,也許是因為他在人間所受的痛苦太多了,使他此時對塵世一點留戀之情也沒有了,一心想要乘著飛鸞,在月宮中遨游。這樣的一種情境,我們似乎曾在太白的詩中遇到過,的確,這本是詩人所描繪的一種美好仙境,但東坡非常嫻熟地將它們運用到詞的創(chuàng)作中,用來抒發(fā)他內(nèi)心的苦悶,表現(xiàn)自己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同樣是抒發(fā)人生苦悶與坎坷,在蘇東坡的詞中,看不到一個關(guān)于“眼淚”、“黃花”、“落紅”等悲傷的字眼,也沒有關(guān)于愁苦的字眼,他將滿腔的苦悶融于大自然的廣闊之中。所以,他才會寫出“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試問嶺南應(yīng)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以及“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達樂觀之詞。在這些詞作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詞人的抑郁和苦悶,但是詞中的曠達之情也溢于言表,詞人向我們塑造了一位遺世獨立的高大形象——在世間受盡人生苦難,但依然吟嘯自若、淡泊明志的曠達灑脫形象。這在宋詞中無疑是獨樹一幟、無人可比的。讀東坡的詞,總是能夠被他的那種獨特而堅韌的人格魅力所感動。東坡的出現(xiàn),無疑在宋詞史上樹立了一塊豐碑——這是宋詞永恒的魅力所在。
民族的衰弱,政治的腐敗總是能夠激起文人們心底最強烈的亢奮,這些強烈的情感在他們的作品當(dāng)中都有充分的體現(xiàn)。如果說宋詞在文學(xué)史上閃耀著經(jīng)久不衰的光芒,那么,宋詞中流露出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無疑是這其中最強烈的一把光束。讀這樣的一些詞,我們能夠感受到詞人的寬闊胸襟和滿腔熱血,他們不愿茍且偷安,他們或利用詞作為武器,或直接上場殺敵,表現(xiàn)自己對南宋小朝廷妥協(xié)投降的不滿,但也流露出更多的無奈和辛酸。這是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一種悲哀和反抗,當(dāng)詞人們將這種情感注入到詞的寫作中時,宋詞也就在原來豪放、曠達的基礎(chǔ)上又多了一層深遠的意境。
如果說蘇詞在詞史上是一個里程碑,那么,辛詞無疑是又一個里程碑。辛棄疾在詞中大寫特寫時事政治,作為一個民族戰(zhàn)士,辛棄疾利用詞這一形式充分反映了民族斗爭、愛國主義這一主題。不同于其他的愛國詞人,辛棄疾是那種真正從戰(zhàn)場上沖殺出來,而且建立了傳奇式功勛的英雄人物,所以他詞中所描寫的戰(zhàn)爭經(jīng)歷,自誓馬革裹尸,抒發(fā)愛國豪情,以及這種熱情受到摧殘、報國無門而又壯志難酬的情感在讀者看來才會那么的真實、真切而又感人。正如他在《水調(diào)歌頭·舟次揚州,和楊濟翁、周顯先韻》中寫道:“季子正年少,匹馬黑貂裘?!痹~人自豪地以蘇秦自比,塑造了一個奔走在硝煙彌漫戰(zhàn)場上的青年英雄的形象,這是他青年時期的壯志豪情。而在《破陣子》中,詞人共寫了九件壯事:醉里挑燈看劍、酒后傾聽連營曉角、沙場練兵、躍馬揚鞭等等,這樣的一種經(jīng)歷可以說是無人能比。這類表現(xiàn)愛國情懷的作品還有很多,如在《念奴嬌》中自詡“少年橫槊,氣憑凌,酒圣詩豪余事?!痹凇稘M江紅》中發(fā)出“馬革裹尸當(dāng)自誓”的豪言。讀到這樣的詞,我們幾乎能夠感覺到自己的熱血也在隨著詞人的愛國豪情而猛烈的翻滾。
然而,在以投降茍安為基本國策的南宋小朝廷,任何愛國志士的理想與抱負都是注定要落空的,因為他們面對的不是一兩個投降派,而是掌握國家命脈的整個的政權(quán)。詞人們的悲劇也就在此。正如那一句“可憐白發(fā)生”就使得自己從理想的高峰一下子跌落到痛苦的萬丈深淵之中?!耳p鴣天》一詞在追溯了“錦襜突騎渡江初”的功業(yè)過后,不得不感慨地“追往事、嘆今吾”,并以“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來自嘲了。而其中表現(xiàn)自己壯志難酬的憤懣之情最強烈的莫過于《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了,那一句“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將這位愛國詞人心中的憤懣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縱使把欄桿拍遍,又怎能改變主和投降的大勢呢?“無人會,登臨意”這六個字,包含了多少壯志難酬、請纓無路的痛心?下闋寫“愛君憂國孤臣淚”先連用了三個典故,說明自己在國難當(dāng)頭不愿歸隱而愿為國家做出一份貢獻,但時光都虛擲了,這叫人怎能忍受!在最失意的時刻,詞人不禁涕淚橫流,但這“愛君憂國”的孤臣淚,除了讓那些“紅巾翠袖”去揩盡,還有誰會去理睬呢?滿腔熱血無處施展,悲憤難耐卻又無人理解,這是詞人最大的悲哀。這樣的悲哀在詞作中表現(xiàn)的如此真切和細膩,叫人讀了不免潸然淚下。這是有價值的東西的逐漸毀滅,這是時代將這位愛國詞人逼到了人生的懸崖上。正是因為這樣的生平和遭遇,辛棄疾詞中的所有愛國情感才那么的真實,感人,甚至能夠震撼人心。
同樣強烈的愛國情懷在南宋其他詞人的作品中也隨處可見。他們都和辛棄疾一樣,有著滿腔熱血,但是在時代的擠壓下,他們最終只能將自己的豪情、壯志,都一一寫入詞作中,訴說悲涼?!疤煲鈴膩砀唠y問,況人情易老悲難訴”(張元干《賀新郎》);“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滿江紅》);“應(yīng)念嶺表經(jīng)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陸游《訴衷情》)……讀這樣的詞作,總是能夠被詞人內(nèi)心的無奈、憂憤、凄涼所牽絆。所謂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理想越美,現(xiàn)實的痛苦也就越強。時代注定了這些愛國詞人的人生悲劇,卻將他們的愛國詞作推上了歷史的高峰。
錢惟演曾經(jīng)說過:“坐則讀經(jīng)史,臥則讀小說,上廁欲閱小辭?!蔽艺J(rèn)為其實不然,宋詞就像是一壺美酒,需要在陽光明媚的午后,一個人靜靜地品味它語言的魅力,思想的魅力。宋詞是不適合在人群嘈雜的地方閱讀的,它只適合一個人的時候,給自己一次心靈的放松,使自己慢慢浸入它所描繪的世界,切身感受其中的情、意、境。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領(lǐng)略宋詞獨到的魅力。
[1]王國維.人間詞話.
[2]程郁綴,喬力,錢鴻瑛著.唐宋詞.
[3]陳新璋著.唐詩宋詞概說.
[4]趙仁珪.論宋六家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