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小琴
崇儉黜奢消費觀的現(xiàn)代價值
靖小琴
崇儉黜奢的消費倫理主張以滿足自然的和生理的需要為消費目標,以節(jié)制為消費戒尺,以等級為消費依據(jù),是維系封建社會自然經(jīng)濟和宗法等級制度的重要信條之一。但是,從提倡節(jié)儉生活角度看,崇儉黜奢消費倫理思想與社會主義節(jié)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所契合的。
消費觀;崇儉黜奢;現(xiàn)代價值
在人類的行為系統(tǒng)中,消費行為或許最能體現(xiàn)經(jīng)濟行為的社會性,它代表著大眾化的時尚和心態(tài)。崇儉黜奢是理學用來指導和約束人們消費行為的道德規(guī)范。理學消費倫理因為理欲之辨而格外引人注目。傳統(tǒng)觀點認為,理學的消費倫理是禁欲主義。我們認為宋代理學家所力倡的是“節(jié)欲”而不是“禁欲”,是“以理制欲”而不是“以理滅欲”,他們所高揚的仍然是中國傳統(tǒng)的崇儉黜奢精神。
第一,以滿足自然的和生理的需要為消費目標。亦即以溫飽為消費標準,反對過分消費或超前消費。程頤說:“節(jié)儉樸素,人之美德?!倍藤潛P顏回“簞食瓢飲”而“不改其樂”的精神,他們說:“夫高貴,人所愛也;顏子不愛不求,而樂乎貧者,獨何心哉?天地間有至貴至愛可求而異乎儲彼者。見其大而忘其小焉爾。見其大則心泰,心泰則無不足;無不足,則富貴貧賤,處之一也。處之一,則能化而齊,故顏子亞圣。”朱熹在《童蒙須知》中教育孩童衣服“破綻則補綴之,盡補綴無害,只要完潔。”“晏子狐裘三十年,雖意在以儉化俗,亦其愛惜有道也?!卑龘P晏子節(jié)儉力行,食不重肉,妾不衣帛,一件狐裘穿三十年?!胺诧嬍?,有,則食之;無,則不可思索,但粥飯充饑不可缺?!薄胺诧嬍持铮馉庉^多少美惡?!?/p>
理學家的崇儉黜奢言論大部分都是直接針對統(tǒng)治階級的。程頤提出了“損上益下”的命題,他說:“損上而益于下為益,取下而益于上則為損。在人,上者施其澤以及下則益也,取其下以自厚則損也?!币蠼y(tǒng)治者損去一些過度的驕佚奢侈,以解天下百姓之倒懸。朱熹說:“恭則能以禮接下,儉則能取民以制?!薄俺悸勏仁ブ?,治國而有節(jié)用愛人之說。蓋國家財用皆出于民,如有不節(jié)而用度有闕,則橫賦暴斂必將有及于民者,雖有愛人之心而民不被其澤矣。是以將愛人者,必先節(jié)用,此不易之理也?!敝祆鋸娏乙蠡实酆透骷壒倮艄?jié)省開支。他指出:“內自京師,外達郡邑,上自宮禁,下至胥徒,無名浮費亦豈無可省者?”他甚至直接要求孝宗皇帝 “側身悔過”,“盡出內庫之錢以供大禮之費,為收糴之本,而詔戶部無得催理舊欠?!?194年,寧宗剛即位就大興土木興造宮室,朱熹立刻面奏道:“勸陛下凡百自奉,深務抑損?!昼艿榘傩震囸I流離阽于死亡之際,忽見朝廷正用此時大興土木修造宮室,……或能怨望忿切以生他變!”他譴責有些統(tǒng)治者執(zhí)迷不悟,窮奢淫逸:“如今民生日困,……為人君,為人臣,又不以為急,又不相知,如何得好!這須是上之人一切埽除妄費,臥薪嘗膽,合天下之智力,日夜圖求,一起而更新之,才始得?!恢麍@麗圃,其費幾何?日費幾何?下而頭會箕斂以供上之求?!崩韺W家還把“儉”納入天理的范疇,二程說:“理者,實也,本也。文者,華也,末也。理是一物,文是一物。文過則奢,實過則儉。奢自文所生,儉自實所出。故林放問禮之本,子曰:‘禮,與其奢也寧儉?!詢€近本也?!背填U指出:“圣人以寧儉為禮之本,……天下之害,無不由末之勝也。峻宇雕墻,本于宮室;酒池肉林,本于飲食;淫酷殘忍,本于刑罰,本于征討。凡人欲之過者,皆本于奉養(yǎng),其流之遠,則為害矣?!敝祆湔J為:“欲,如口、鼻、耳、目,四支之欲,雖人之所不能至無,然而不節(jié),未有不失其本心者,學者所當深戒也?!笨鬃诱f:“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敝祆渥⑨屨f:“心欲求道,而以口體之奉不若人為恥,其識趣之卑陋甚矣,何足與議道哉?”他還借用范祖禹的話說:“禮失之奢,喪失之易,皆不能反本而隨其末故也。禮奢而備,不若儉而不備之愈也。喪易而文,不苦戚而不文之愈也。儉者物之質,戚者心之誠,故為禮之本?!睂τ诔鐑€黜奢,理學家們本人大都能身體力行,例如,為官清廉,節(jié)儉自奉。
據(jù)說張載死時,“貧無以斂,門人共買棺奉其喪還?!倍祆鋭t這樣表白自己的生活原則:“人茍有道義之樂,形骸可外,況居室哉!吾今年愈六十,生且無幾,乃謀樹第治圃,何時而居乎?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艱退,不患退而無居也。且西都士大夫園林相望,為主人者莫得常游,而誰獨陪吾游者;豈必有諸己而后為樂耶?”
第二,以節(jié)制為消費戒尺。理學的消費需要論,包括在欲望論中。所謂節(jié)欲,有一部分意義就是節(jié)制消費需要,特別是減少對享受資料的需要。
研究理學的消費倫理,不能不辨明理學的“存理滅欲”思想。筆者認為“存天理,滅人欲”成為禁欲主義的封建禮教,產(chǎn)生非常惡劣的影響,這是程朱以后才出現(xiàn)的情況。在程朱那里,“存天理,滅人欲”還是有許多合理內容的。就消費意義而言,程朱所要滅的“人欲”,并不是要禁絕人們的一切欲望,而是提倡在保障人們的基本物質生活條件下,把人們無限的欲望限制在一定的道德規(guī)范內。朱熹說:“若是饑而欲食,渴而欲飲,則此欲亦豈能無?但亦合當如此者?!薄叭擞参幢闶遣缓谩!彼?,當有人問:“飲食之間,孰為天理,孰為人欲”時,朱熹回答說:“飲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薄疤炖砣擞瑹o硬底界?!薄啊疤炖砣擞謹?shù)有多少,天理本多,人欲便也是天理里面做出來。雖有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憋@然,朱熹這里把人的消費分為兩個層次:“飲食”之類的合理消費和“要求美味”之類的奢侈消費。“飲食者”,即“饑則食,渴則飲”,這是人人都需要的自然本能,是社會性的普遍的生存要求,不是我的“自家私意”,“天教我如此”,所以是“天理”,是善的,“只得順也”,而“要求美味”乃是個體性的過分要求,乃是“任用私意”,其于個體的物欲、私欲,所以是“人欲”。
禁欲主義主張克制物欲,否定正當?shù)奈镔|消費,甚至否定人們的消費愿望,否定現(xiàn)實的、塵世的生活。他們把物質消費視為物欲,又把所有物欲視為私欲和罪惡。與禁欲主義不同,理學家并不否定人們必要的物質需求,并沒用“天理”、“仁義”的神圣感來泯滅人們正常的消費欲望。他們只是就人的本性而言,無論是至高無上的天子,還是地位低下的蕓蕓眾生,不僅均有追逐物質利益的強烈欲望,而且這種欲望本身具有求好、求多、求高以及由此造成的嗜欲無限滋長的趨勢,因此,不能不從制度上和道德上對人們的這種“不知足”的消費欲求給以必要的節(jié)制。在理學家那里,“天理”與“人欲”的對立,表現(xiàn)在消費倫理上,只是“節(jié)儉”與“奢侈”的對立。理學家“存理滅欲”觀延伸出來的崇儉黜奢與莊子的“寡欲”和孔孟的“節(jié)欲”并無本質的不同。只是理學把節(jié)儉價值拔高到“天理”的高度,認為節(jié)儉是“天理”在消費行為上的落實。理學家們的“存理滅欲”論不僅是對商品經(jīng)濟高度發(fā)展的反動,而且提揚了崇儉黜奢的功用,理欲觀比義利觀更徹底地渲染了消費行為的原型意義。
第三,以等級為消費依據(jù)。崇儉黜奢,并非是奢無定論,越儉越好,其標準仍然要依“禮”而定。程頤就曾批評管仲“奢而反禮”,他說:“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注:“反坫”是放置酒杯的設備)管仲僭越為臣之禮而達到君王的消費標準,于是遭到非議。朱熹有一段耐人尋思的話:“鐘鼓、苑圍、游觀之樂,志夫好勇、好貨、好色之心,皆天理之所有而人情之所不能無者。然天理、人欲,同行異情。循理而公于天下者,圣賢之所以盡其性也;縱欲而私于一已者,眾人之所以滅其天也。二者之間不能以發(fā),而其是非得失之歸,相去遠矣。”這里朱熹提出了“圣賢”和“眾人”,亦即統(tǒng)治者與庶民兩個倫理主體。同樣的消費內容,但“圣賢”由于“公于天下”,故為“盡性”,屬“天理”;“眾人”由于“私于一已”,故為“滅天”,屬“人欲”。二者之間,“是非得失之歸,相去遠矣?!敝黧w不同則有“天理”、“人欲”之分,即所謂“天理、人欲,同行異情?!边@確是朱熹高明之處,他既肯定了統(tǒng)治者在“循理而公天下”,“與百姓同之”幌子下的富貴享樂生活。同時,對勞動人民來說,又可以借反對“要求美味”、“縱欲而私于一已”的“天理”威嚴,遏止他們反對剝削、要求改善生存條件的欲望。
理學既主張崇儉,又強調循“禮”的消費思想,不但符合崇儉黜奢的消費原則,而且適應了維護封建社會尊卑賤等級的需要。它可以在所謂的“禮”的范圍內拉開社會各階層消費的差距,具有極大的靈活性與適應性。因此,在財富消費上的所謂“儉”與“奢”,往往隨著消費者社會身份的不同而變化。
綜上所述,理學消費倫理的主題是崇儉黜奢,或“以理制欲”。理學崇儉黜奢消費倫理的價值取向并不是單純?yōu)榱颂岢?jié)儉生活,它同公利主義、重農主義一樣,是維系封建社會自然經(jīng)濟和宗法等級制度的重要信條之一。但是,從提倡節(jié)儉生活這個角度來看,理學的崇儉黜奢消費倫理思想與社會主義節(jié)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有所契合的。
馬克思主義認為,需要是同滿足需要的手段是一同發(fā)展的,并且依靠這些手段發(fā)展,但不排除需要的超前性。需要總是走在手段的前面,因為消費會創(chuàng)造出新的生產(chǎn)需要。需要作為內心意象、動機、動力顯然早于生產(chǎn)手段而存在。這種超前的特點,讓人不能不節(jié)儉。從這個意義上講,崇儉黜奢作為一種精神是永恒的。
崇儉黜奢的表現(xiàn)形式隨著經(jīng)濟進步會有很大的不同,社會主義社會不可能再以滿足于暖衣飽食,抑制生存以外的需要,但是它體現(xiàn)的節(jié)約精神,仍然可以用于社會主義特別是初級階段的建設。我國現(xiàn)行憲法明文規(guī)定:“國家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國家合理安排積累和消費,兼顧國家、集體和人個的利益,在發(fā)展生產(chǎn)的基礎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蔽覈壳斑€是發(fā)展中國家,生產(chǎn)力相當落后。加上人口眾多,人均國民收入非常低,資源豐富但利用率不高。因此,我們急需建設資金。適度消費,即讓消費增長速度不至于超過國民收入增長速度,對保證積累,從而對投資建設大有裨益。只有建設才能擺脫貧窮,才能避免長期徘徊在低消費水平上。此外,為了與生產(chǎn)水平相適應,確保市場穩(wěn)定和財政平衡,減少生產(chǎn)成本,提高經(jīng)濟效益,倡導健康文明的社會風氣,推行廉政建設等等,也需要節(jié)約,反對浪費。
社會主義的節(jié)約,反對任何人暴殄天物,利用特權奢侈浪費。節(jié)約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節(jié)約者的消費水平,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節(jié)儉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艱苦奮斗不是為了艱苦,而是為了享受。節(jié)儉不是禁欲主義,它以消費水平不斷提高為前提、為目的。“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更不是共產(chǎn)主義。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就是要逐步發(fā)展生產(chǎn)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奔词沟焦伯a(chǎn)主義社會實行或者做到了按需分配,也是反對浪費的,因為消費需要的極大滿足,固然能給人類帶來幸福,但是人類其它需要的滿足,例如精神上的愉悅和恬靜,有時恰恰要求克制某些消費需要。過于放縱,反而會引起痛苦、悲哀。
[1]薛進官,等.名言大觀[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3:43.
[2]二程遺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26.
[3]朱子大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31.
[4]黎靖德.朱子語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38.
[5]馬克思.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201.
[6]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53.
(編輯:文汝)
F014.5
A
1673-1999(2011)07-0099-03
靖小琴(1976-),女,武漢工業(yè)學院(湖北武漢430023)思政課部講師,研究方向為傳統(tǒng)文化現(xiàn)代化、思想政治教育。
2011-01-08
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工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教育功能開發(f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