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俐
認知模式與漢英顏色詞的翻譯
朱 俐
漢語和英語中的顏色詞的不同內涵,反映著中英文化的差異和認知模式的不同。漢語和英語的顏色詞翻譯,需要在了解認知模式和文化差異的基礎上正確選取適當的翻譯方法。
顏色詞;漢英翻譯;認知模式;文化差異
自然界是五顏六色的,顏色在人們心目中會產生特定的含義,引起特定的聯想。不同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和風俗習慣各異,造成不同語言顏色的聯想差別。處于不同文化中的人們的認知模式不同,人們對于顏色的理解也就不盡相同。
認知模式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中,從真實的世界和經驗中獲得認知模式,所以我們會對同一概念有著相同的認知模式。在中英文化中,我們會發(fā)現人們用一些相同的顏色詞表達相同的概念,這些顏色詞在意義上沒有任何區(qū)別。這是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們對同一事物有著相同認知模式的反映。在這種情況下,對顏色詞的翻譯可以采取直譯的方式,以保持這些詞的原汁原味。
世界各國廣泛使用的交通信號燈Red light和green light,可以直譯為“紅燈”和“綠燈”。Give the green light to somebody(開綠燈)在兩種文化中都表示允許某人做某事。這樣的詞還有Red figure(赤字)、Red-light district(紅燈區(qū))、Red-faced(面紅耳赤的)、red with anger(氣得滿臉通紅)。
在兩種文化中,有一些顏色詞含義完全一樣,比如 blood-red(血紅)、rose-red(玫瑰紅)等。 當我們使用這些顏色詞進行描寫的時候,相同的映像和感覺就會出現在我們的腦海中。因為人們對有些顏色詞有著相同的認知模式,所以在兩種不同的文化中就有了以下相同的比喻:in black and white(白紙黑字),call black white(顛倒黑白),become purple with rage (氣得臉發(fā)紫),lose one’s color or go white (臉色蒼白或面無血色),White-Terror(白色恐怖),snow-white(雪白),The future looks gray(前途暗淡),as black as coal(像煤一樣黑),white as snow (蒼白如雪),white as paper(白得像紙),Her teeth are as white as pearl(她的牙齒象珍珠一樣白),Her bright eyes are as blue as lake(她長著一雙明亮的大眼睛,像湖水一樣藍)。
然而,因為每個詞都有內涵和外延,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們有時又會對相同的概念有著完全不同的表達方式。也就是說,不同的語言會用不同的顏色來表達同一事物或現象。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來解釋,就是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們對同一概念有著不同的認知模式。人們對同一顏色有不同的聯想。對于這樣的顏色詞我們不能采取直譯的方法,需要考慮認知模式的差異,找到對應顏色詞的正確涵義。在理解和翻譯這類顏色詞時,文化背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需要弄清楚在特定文化中人們是如何對某一概念的顏色進行理解和感知的,進而找到描述這一概念的正確的顏色詞。
中國的紅茶在英語中叫做black tea,紅糖叫做brown sugar,黑色面包則譯為brown bread。這樣的詞匯還有:Black cloth(青布)、Purple wine(紅葡萄酒)、whitewalnut (灰胡桃)、bluemovies (黃色電影)、blue gag and blue language(黃色笑話)。 “She’s black and blue all over!”譯為“她全身青一塊紫一塊的”。英文中的 “green with envy” “green-eyed monster” “greeneyed”意思是嫉妒,在中文中相對應的表達方式應為眼紅或害了紅眼病。這樣的例子還有:白頭發(fā)(white hair),紅人(white-headed boy)。 “you look pale.Are you ok?”譯成中文為“你臉色發(fā)黃”。
人們的思維活動總是依賴于語言。英語和漢語分屬不同的語系,處于這兩種不同文化中的人們的思維是不同的。在許多情況下,不是顏色詞的基本意義起作用,而是與顏色詞相關聯的文化因素在起作用,這時顏色詞本身在構詞中起的作用就不大了。一方面是語言本身的原因,英漢兩種語言有許多不同的特點。英語的特點是比較靈活,一個單詞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意義。相對而言,漢語的意義則比較固定。漢語的特點是在選詞上面標準、嚴密和準確。比如英語green(綠色)這個詞,在詞組green revolution中就被賦予了新的含義,但當它單獨使用時仍然帶有這個意義。然而在漢語中,“綠色”與“革命”或類似的詞搭配時,就失去了原有的意義。另一方面,是由于獨立于語言之外的文化因素,比如不同的習俗、傳統(tǒng)和文化背景。因此,有時我們很難在另一種文化中找到同一種概念相對應的認知模式。同一概念在英語中使用顏色詞來表達,而在漢語中卻不用,反之亦然。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把原有的認知模式轉化成目標語的認知模式,找到與這些顏色詞相對應的正確的表達方式。在翻譯這類顏色詞時必須注意選詞。如果目標語中有約定俗成的說法,在翻譯中就使用這一說法,這樣目標語的讀者就很容易獲得這一概念的認知模式。對于那些在目標語中找不到相對應表達方式的顏色詞,就應該采用意譯或解釋的翻譯方法。比如把美國電影Waterloo Bridge翻譯成“魂斷藍橋”就非常生動。西方人對Waterloo(滑鐵瀘)是非常熟悉的,而中國人卻不然。為了準確地傳達電影所表達的內容,就把Waterloo Bridge譯成了“藍橋”。因為舊中國有戲劇《藍橋記》(The Blue Bridge),講述男女主人公在藍橋相遇,后來成為幸福的一對。
Red(紅色)在中英兩種文化中都有喜慶的意思。在日歷上,節(jié)假日一般都是用紅色印刷。在英文中把這些節(jié)假日稱為“red-letter days”。盡管中國人很容易理解這一詞,但我們從不說“紅日子”,而說“喜日子”。 “paint the town red”應譯為“狂歡”,而漢語的“開門紅”不能直譯為“open door red”,應意譯為“好的開端”。 “Saw red and waving a red flag”譯為“生氣”,“Redneck” 應譯為 “鄉(xiāng)巴佬”。 “We’ll soon be out of red”翻譯為 “我們很快就會扭虧為盈”,“A thief was caught red-handed in the act of breaking open a lock”翻譯為“一個竊賊在砸開鎖時被當場抓獲”。
在一些帶有“紅”字的漢語表達方式中,若把“紅”字直譯成英語的“red”,就不能傳達它的真正涵義。比如“又紅又專”,如果采用直譯就很難讓西方人理解,只能采取意譯,譯為“both socialist-minded and professionally qualified”。同樣,“一顆紅心”不能譯成“a red heart”,而應翻譯為“l(fā)oyal to the party,having socialist virtues”?!凹t榜”翻譯為“a honor board”。同樣的例子還有:紅利(bonus),紅運(good luck),紅光滿面(one’s face glowing with health),紅顏(a young beauty),紅男綠女(gaily dressedmen and women)。
另外,漢語中有些帶有“白”字的詞,在英語中往往與白色毫不相干。比如:白班 (day shift)、白菜(Chinese cabbage)、白癡(idiot)、白果(ginkgo)、白面(flour)、白條(unofficial receipt in accounting)、白熊(polar bear)、白銀(silver)、白開水(plain boiledwater)。
黑色(Black)在中英文化中都帶有負面意義,比如 black mail(勒索)。 但是“in the black”在英文中有正面意義,指在生意上贏利。這一詞匯是由于贏利時人們往往用黑色筆記帳。如:black figure nation(國際收支順差國)、The black art(妖術)、A black day(倒霉日)、Black dog(不高興)、A black look(生氣地看著)、a black mood(心情不佳)、a blackleg(工賊)、Blackball(投票反對)、Black smith(鐵匠)、Black sheep(害群之馬),這些詞英語中都帶有“black”,而翻譯成漢語后與黑色毫不相干。
總之,處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的認知模式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時候。了解中西方認知模式的差異,可以使我們更好地理解英漢顏色詞的深層含義,從而使顏色詞的翻譯更加生動傳神。
[1]程裕禎.中國文化要略[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
[3]戴昭銘.文化語言學導論[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6.
[4]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5]龔景浩.英譯中國古詞精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編輯:米盛)
H 315.9
A
1673-1999(2011)07-0134-02
朱俐(1967-),女,河北任丘人,碩士,遼東學院(遼寧丹東118003)外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語言學。
201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