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對師范院校扶貧支教模式的思考——由日本師范類教育實踐模式引發(fā)的啟示

      2011-08-15 00:47:16焦麗珍
      長治學院學報 2011年1期
      關鍵詞:師范院校支教頂崗

      焦麗珍

      (忻州師范學院 外語系,山西 忻州 034000)

      對師范院校扶貧支教模式的思考
      ——由日本師范類教育實踐模式引發(fā)的啟示

      焦麗珍

      (忻州師范學院 外語系,山西 忻州 034000)

      教育實習是師范類高校生完成從學生到教師角色轉換的重要過程,是整個師范教育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各種知識的學習和能力培養(yǎng)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師范院校新型實習模式——扶貧頂崗實習支教這項工作在全國各大高校的陸續(xù)展開,建立相對固定的扶貧頂崗實習支教模式勢在必行。文章通過對國內和日本的師范教育實習體制進行比較研究,對我國高師院校扶貧頂崗實習支教模式進行了新思考。

      師范教育;頂崗實習支教;模式;創(chuàng)建

      一、引言

      教師不僅是掌握淵博知識和較高文化修養(yǎng)的“學者”,而且是善于在短期內教給學生知識,培養(yǎng)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的教育“專家”。為此,歐美各國通過改建師范院校,加強綜合大學在培養(yǎng)師資中的作用等多種辦法和途徑提高未來教師的素質水平和能力,并進一步對教師任職資格作了更為具體的規(guī)定。不管是資本主義初期,還是未來教育更為多元化的時代,教師的實踐能力、教育能力都是衡量一個教師稱職與否的重要標準,對教育實踐能力進行專門訓練的教育實習也是教師培養(yǎng)中的一項絕對重要的內容。

      我國的師范教育創(chuàng)立始于近代,早在1986年梁啟超發(fā)表的一篇題為《論師范》一文,就主張“以師范學堂之生徒,為小學之教習,而設師范學堂之教習,使課之以教術,即以小學堂生徒之成熟,驗師范學堂生徒之成就?!边@實際就是提倡師范生到小學去實習[1]。之后,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附屬中、小學的建設等一系列的改革證明了我國教育制度進一步強調了教育實習的重要性。新中國成立后,1954年教育部頒布了全國高等師范院校15個系的新教學計劃,其中教育實習作為課程設置的一部分,所占比重約為四分之一。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教育獲得了新生,1980年教育部召開了全國高等師范教育工作會議,重申了教育實習的地位和意義,對教育實習的作用、內容、成績評定等辦法作了具體說明。我國現(xiàn)行的高等師范教育培養(yǎng)師范生的模式一般是:一為理論教學,一為實踐教學。理論教學,是通過理性的灌輸與啟蒙,使學生掌握所學專業(yè)的專業(yè)技能知識和基本知識的過程。實踐教學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實踐教學為主,從而獲得感性知識和執(zhí)教的基本技能、提高個人綜合素質的一系列教學活動的組合[2]。實踐教育作為課程中的重要部分,其內容、要求也十分豐富,一般包括各種技能課的教學、教育科研、教育見習和教育實習、社會調查、社會實踐、課程論文(設計)、畢業(yè)論文(設計)等活動。師范院校通過讓學生參加教育實踐活動,使其充分認識、了解教師的工作,并堅定從教的決心和信心,從而實踐自己所掌握的教師技能知識。因此,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是師范類院校培養(yǎng)未來教師的兩種不同途徑,二者是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的。

      近幾十年,我們的師范教育常常只重理論教學而輕實踐教學,實踐教學常流于形式,筆者在2007年作為忻州師范學院第一批參加扶貧頂崗支教教師對參加實習頂崗支教的學生進行現(xiàn)場聽課指導,發(fā)現(xiàn)現(xiàn)行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教師在支教過程中經常出現(xiàn)“不是自己‘不會’,而是不知道該怎么教學生‘會’”的問題。實踐證明,實踐教學是師范院校培養(yǎng)未來教師實現(xiàn)基本培養(yǎng)規(guī)格必須的、也是必要的教學活動之一,其教學過程更具有全面性、針對性和鮮明的方向性,且?guī)в幸欢ǖ难芯啃浴⑻剿餍?。因此,加強對實踐教學的組織、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師范院校承擔著培養(yǎng)未來教師的重任,在為城市、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qū)培養(yǎng)、輸送優(yōu)秀、合格教師的過程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育實習作為師范教育中一門必修的課程,其改革越來越受關注。怎樣強化師范生教育實習環(huán)節(jié),提高未來教師培養(yǎng)質量,同時又能夠有效緩解農村師資短缺的矛盾,提高農村教育質量、為農村教育注入新鮮血液,已經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忻州師范學院的扶貧頂崗實習支教既解決了當地貧困地區(qū)特別是當地農村、山區(qū)師資匱乏和師資更新、師資結構不合理的問題,更是師范生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的有益探索。而師范生則通過教育實踐活動使自己置身于教育實踐當中,通過實踐,進一步認識、了解、理解教師的工作,進而更加熱愛教師職業(yè),堅定自己未來的從教信心和決心。因此,這項工程可稱得上為“雙贏”工程。

      二、扶貧頂崗實習支教的問題的提出

      忻州師范學院作為忻州市唯一的一所高等師范院校,為當地培養(yǎng)出一批批合格的教師。然而,長期以來貧困地區(qū)教師仍然缺額大,教師來源困難。尤其是近幾年來,鄉(xiāng)下老師想到城鎮(zhèn),城鎮(zhèn)的想到發(fā)達地區(qū),青年骨干教師沒人愿意留在偏遠山區(qū),教師隊伍建設困難加大。忻州師范學院黨委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為有效解決農村教師短缺,優(yōu)化農村教師結構,合理規(guī)范地按新課改進行正規(guī)教學,出臺了一項新政策,即實習頂崗實習支教的實習管理模式,也鼓勵當地大學生深入農村“扶貧、頂崗、支教”,充實加強師資隊伍,提高教學質量,縮小城鄉(xiāng)教育教學差距,確保城鎮(zhèn)和偏遠地區(qū)教育事業(yè)均衡發(fā)展。所謂的“頂崗支教”就是實習生到實習學校頂替那些需要到師范院校進修的老師,進行“頂崗置換”實習。頂崗實習的特點是“雙向培訓、雙向受益”。參加頂崗實習的實習生要納入中學教師崗位目標管理。

      (一)扶貧頂崗實習支教的涵義。高等師范院校扶貧頂崗實習支教就是改變常規(guī)的教育實習做法,將實習時間延長至一個學期,讓實習生到貧困地區(qū)的中小學頂崗實習,置換出農村中、小學教師,讓農村中小學教師參加在職培訓,提高教師技能,同時實習生要納入中小學教師崗位目標管理,進行考核、考評,同時在支教期間,學生將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直接參與教學活動,逐步形成獨立的教學思想和較完整的社會價值觀念。

      (二)扶貧頂崗實習支教的意義。1、推進了師范類院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創(chuàng)新改革。師范院校與綜合高校的顯著區(qū)別,主要體現(xiàn)在辦學方向和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上。扶貧頂崗實習支教從社會、農村教育的發(fā)展對現(xiàn)行教師人才的新要求出發(fā),加大了師范院校與社會、當地政府、教育機構的協(xié)作力度,重視教師教育實踐環(huán)節(jié),是對師范類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2、全面提高了師范生的綜合素質。師范生在頂崗實習支教前必須完成教育學、心理學的學習、并進行一定的見習、微格教學、試講等練習,且需經過嚴格的教師技能考核(包括普通話、三筆字等);實習過程中要接受實習學校指導教師和師范院校專門的實習支教指導教師的雙重指導;實習結束后還要寫出總結、報告等進行經驗交流。整個過程可以說就是圍繞“畢業(yè)即合格”的基礎教育師資培養(yǎng)目標,同時師范生的社會實踐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和展示。3、緩解了農村師資匱乏的矛盾。師范生到貧困地區(qū)頂崗實習支教,可以有效加強、補充和改善當地的師資梯隊結構,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貧困地區(qū)、偏遠地區(qū)教師隊伍不穩(wěn)定、教師梯隊不合理、師資結構矛盾突出、教育資源極度不平衡等問題。4、為山區(qū)、農村教育注入了新鮮的血液。頂崗實習支教生可以為貧困地區(qū)帶去新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為農村教育注入新鮮血液,進而提升農村教師整體的教育教學質量。筆者結合作為我院第一批扶貧頂崗實習支教帶隊教師的實踐經驗及作為輔導員全程跟蹤大學生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并對日本師范教育實踐進行研究探討后,對扶貧頂崗教育實習模式作出了一些新的思考。

      三、對扶貧實習頂崗支教新模式創(chuàng)建的思考

      (一)日本師范專業(yè)教育實踐模式

      日本是個對國外新思想新事物很敏感的國家,日本的教師教育既有自己的教育傳統(tǒng),又有國外先進思想的精華。日本教育專家認為教育實習是一個由淺入深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強調實習就是要從模仿到具有獨創(chuàng)能力。日本新教育大學,從低年級起就重視實施在學校各個領域的實際教育能力的訓練,即通過從大學一年級至大學四年級有連續(xù)性地、有階段性地進行。這樣可以增加學生的教育實踐能力及在實踐中運用理論的指導能力,提高其專業(yè)化水平。這種教育實習一般分三個步驟:第一,觀察階段,包括師范生的參觀和見習。實習生在此期間主要是客觀地觀察和分析整個學校的教育活動。第二,參與階段。實習生在專門的教師指導下,主動投入教育活動,以在職教師的助手、助理的身份和學生進行接觸、交流、互動,從而加深對學校教育活動的實踐性和自立性的認識。第三,實習階段。實習生在任課教師的指導下,要獨自進行對教材的研究、教學目標的擬定、教學過程的設計、實施和評價,并積極地組織教學活動,擔負起對學生的指導工作。本階段的實習目的在于培養(yǎng)實習生能夠靈活地運用、把握在大學所學的教育理論、專門知識和教師職業(yè)技能[3]。

      從近代日本師范教育改革中可以看到,日本的師范教育把最初的集中實習提前并分散,而且還大大增加了教育實習的時間,把實習時間有計劃地、均勻地安排至大學一年級到大學四年級,共計6~7次,約14周左右。此外,日本文部省為了落實、實施好教育實踐工作,還在各大學增設了各種教育研究機構:(1)學校教育研究中心。設有教育實習部門,配備專任教師制定教育實踐計劃,方案管理或實習生的指導方針等。(2)附屬學校設有幼兒園、小學中學、聾啞兒童學校等,作為實習場所。四年級學生每周有二至三天有義務在附屬學校進行班級管理等具體的教育實習[4]。

      我們在對日本教育實習的具體過程作了詳細地研究后可發(fā)現(xiàn),日本師范院校不僅對教育實習的每個階段、各階段的具體內容等都做了詳細的規(guī)定,且對一些細微的環(huán)節(jié)都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總結,并提供給指導教師和實習生做參考,確保教育實習能取得相應的實際效果。此外,日本的教育實習制度主要還體現(xiàn)在“終身發(fā)展”上,教育實習面向未來、終身,面向教師職業(yè)生涯的整個過程。另外,日本師范類教育實習還特別強調了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要培養(yǎng)師范生“在任何社會環(huán)境下都應具備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職業(yè)能力”,以便為其未來的教師生涯做好充分準備。

      通過對日本教育實習制度的分析和研究,可見日本教育實習制度中體現(xiàn)出“自主管理、務實觀念、統(tǒng)一規(guī)范、終身發(fā)展”的特點,對于我院的扶貧頂崗實習支教模式、人才創(chuàng)新培養(yǎng)模式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我院的師范生在支教期間,由于是直接頂崗,獨立進行教學、管理,因此,學生應該在支教前就必須要具備足夠的教師技能,這就要求學生對所支教的內容熟悉,必須具有連續(xù)性,盡量減少學生、支教學校、與家長等的半年一輪換等的矛盾,從而保證這項政策的長久性與落實性。

      (二)關于扶貧頂崗實習支教新模式創(chuàng)建的思考

      教育實習期間,學生的實習行為是采取一對一“手把手”式的指導模式進行,而頂崗支教的學校一般地處偏遠的貧困地區(qū),去的學生又是由多學科聯(lián)合組隊,再加上地處偏遠的農村本身師資力量就相當的匱乏。因此,在支教過程中基本上不可能得到專業(yè)教師一對一的指導,這就要求參加頂崗支教的學生在支教前必須很熟練地掌握教師的職業(yè)技能。教師職業(yè)技能是師范院校畢業(yè)生合格的必備條件,是師范生的基本功,掌握它有利于提高師范生的從教素質,從而順利地完成頂崗實習支教工作中的教學工作、班主任工作,為畢業(yè)后能夠立刻勝任中小學的教學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等做基礎。因此,師范院校應在支教前對支教生進行扎實的支教培訓,在支教中建立嚴格的支教管理制度,在支教后要建立教師教育一體化、終身化的制度,使扶貧頂崗實習支教工作及影響得到外延性的發(fā)展,形成教師教育整體化發(fā)展的趨勢。

      同時,筆者還認為扶貧頂崗實習支教工作也應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模式過程,而日本的師范教育實習模式恰好也是一種循序漸進的模式,這就值的我們借鑒與思考。我們的扶貧頂崗支教工作也應該形成一個長期的、穩(wěn)定的和相對較固定的模式使扶貧頂崗支教模式形成一種連續(xù)性的發(fā)展趨勢,從而使該項工程得以不斷完善,使其功能發(fā)揮到最大化。

      針對此,筆者對我院的扶貧頂崗實習支教模式提出了以下構想。

      1、大學一年級為體驗實習期,大學一年級為理論學習期的開端,師范生除應在學好專業(yè)課的基礎上,利用每學年、每學期分別開展不同的大學生全程教育實踐活動,各系(處)自行或學校教務處領導統(tǒng)一聘請當地優(yōu)秀中小學教師為一年級新生上“課堂教學中的講授技能”、“課堂教學中的板書技能”和“課堂教學中的強化技能”等示范課,以加深師范生對教師職業(yè)技能的認知和領悟。學校還應為師范生創(chuàng)造相應的、相對固定的實習基地,師范生根據自己的學歷階段即??粕饕窃谛W基地實習,本科生主要是在初中基地進行實習。在小學實習與在初中實習的師范生體驗實習的具體內容和具體要求以及具體目標都應有相應的不同。如:在小學實習的??粕?,除結合在大一學習的心理學和教育學理論課的基礎外,應參加小學的各種“學校儀式和課外活動”,包括體驗小學教師是如何根據小學生這一階段的特點具體地進行教學、如何進行班級管理,如何進行賞識教育等等。在中學實習的本科生,則應結合初中這個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初中班主任管理以及初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及適合初中生的管理及活動等。

      2、大學二年級為基礎實習期。大學二年級,學生已進行了一年的理論和實踐知識的儲備,逐步成熟。這一時期學生不但有更豐富的理論知識,還應在連續(xù)性漸進性的全程教育實踐教學活動中,注重重點培養(yǎng)自我的教師技能、課堂用語、粉筆字、課件制作、師德師能、紀律安全、簡筆畫等教師技能方面的內容。這一階段高師生要進行“基礎實習”,主要是去相對穩(wěn)定的實習基地參加實際的教學活動,以聽課為主,也即進行參與實習。實習生在實習指導教師的指導下,積極投入教育活動,以在職教師的助理身份和學生直接接觸,以便加深對學校教育活動的認識?;A實習期,在小學和在初中實習的師范生應該有重點地在實習基地在有經驗的教師指導下學習和參與教學,學習教學和管理方法,做到學與做合一,發(fā)現(xiàn)問題,寫出實習報告,回校針對基礎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問題進行討論、修改、改進。

      3、大學三年級為頂崗教育實習期。大學三年級第一學期,除理論知識的學習外,可以運用本學期的全程教學實踐活動重點培訓學生的道德教育、學科教學、校內外特別活動、學生指導以及社會教育、體育活動、校外活動等,為學生在下學期的頂崗實習支教積累豐富的經驗。大學三年級第二學期,師范生的理論知識和初步的教師教育技能這時已經準備充分,可以進行實習頂崗支教,正式上崗實習。在實習期間,實習生在當地專門的任課教師的指導下,獨自承擔教學目標的擬定、并進行教材研究、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步驟的實施和評價,獨立地組織教學教育活動,擔負起對所帶班級學生的管理、指導等工作。頂崗實習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實習生能夠靈活地運用在大學所學的教育理論、專門知識和技能,獨立地進行教學、指導學生,即具體地開展教學和管理工作,同時實習生也可更直接地體驗并掌握學校教育各領域和校外部分社會活功的經驗。

      4、大學四年級為研究實習期。大學四年級,師范生已經進入畢業(yè)期。高師院校的宗旨是為地方中、小學培養(yǎng)合格的、優(yōu)秀的基礎教育教師,因此,在頂崗實習期結束后,主要是論文創(chuàng)作研究期。如果學校沒有明確地要求,學生不把實習期間做的調研、報告等進行深入研究、總結,進行實習的學生很快將會忘記在實習過程中認識到的問題與感到的不足,沒能把自己遇到的問題、困難回校進行交流,修正。等到重新踏上教師這一職業(yè)后,實習生才發(fā)現(xiàn)這種問題是具有同一性、連續(xù)性,導致師范生還得重新學習、培訓上崗,與國家的崗前教育培訓重復,造成資源浪費。教育實踐環(huán)節(jié)是教師培育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師范生可以從中獲取作為教師的各項能力的培訓和實踐,也可積累第一手的也是初次的教育教學經驗。而教育實習評價,則是對這一過程的總體評價,它既是對師范生實習過程的總結,也為實習生將來從教提供參考。同時,教育實習的評價還兼具檢討現(xiàn)行師資培育課程的功能,為進一步完善和發(fā)展教師教育體系提供參考。近幾十年來,我國師范院校在學生教育實習后都要求學生進行總結,寫出實習總結、經驗和心得,然后由實習指導教師給師范生的實習情況寫出評語或評定一個等級即可。但總體來說,總結的目的不明確,師范生普遍存在交差應付的現(xiàn)象。這樣的實習總結,實際效果并不明顯。因此,師范院校要想培養(yǎng)合格的未來教師,就必須在學生頂崗教育實習后不能僅停留在學生的實習支教的總結、心得、體會、感想上,這一點日本教育實習后的完整的對教育實習的評價制度值的我們借鑒和深思。我們也要鼓勵、幫助我們的師范生結合他們在中小學支教過程中,所勝任的班主任工作、教學工作等的實際情況進行教育調查與科學的研究,撰寫教育調查報告,撰寫出的調查報告也可作為該生的畢業(yè)論文,從而把師范生引向研究教育問題、探索教育現(xiàn)象、揭示教育規(guī)律這條道路上來,為中小學基礎教育做科學理論分析的依據,也可獲得教育調查的社會效益,形成全院搞科研、全院促教學的局面。因此,大學四年級應該定為研究實習期。在這一階段,實習生在實習學校和大學的幫助下,自己擬定研究題目并進行實驗研究,完成畢業(yè)論文。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和實習結束后,一方面要將在實習學校取得的實踐研究成果及時反饋給大學所在院系,為大學院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提供科學的理論研究依據;另一方面還要將最終研究結果在實習學校進行發(fā)表和交流,也能為實習學校的教學改革以及今后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三、結語

      師范類院校的教育實習課程作為培養(yǎng)教師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師范教育中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橋梁和紐帶,也是高等師范教育實施頂崗實習支教實踐教學體系探討的新天地,其實踐質量影響著整個教師教育的質量與效果。而日本的師范類教育實習制度是在日本教師教育發(fā)展的大前提下,不斷發(fā)展和完善起來的,并已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和效果,這非常值得我們思考與借鑒。筆者認為我院扶貧頂崗實習支教新模式的思考這種新模式的構建,不僅便于我校師生在遇到問題和困難后,能夠反省、檢查、調整并修正自己的職業(yè)態(tài)度,還便于促進我們全院師生教師職業(yè)技能、技巧的提高,為整個師范教育實踐的研究提供科學的依據。

      [1]梁海波.廣西高師院校開展頂崗支教實習的思考[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10):97-99.

      [2]唐少霞,趙志忠,畢華,宋潔華.頂崗支教與教育實習一體化模式研究[J].實驗科學與技術.2009,7(2):73-76.

      [3]劉曉麗,黃郁南.對當前教師培養(yǎng)模式中教育實踐環(huán)節(jié)的思考[J].井岡山學院學報.2007.122-125.

      [4]王歡,鄭新紅,劉茗.頂崗實習支教學生管理模式的探索 [J]. 產 業(yè) 與 科技論壇.2008,7(5):167-168.

      [5]何曉燕.日本教育實習制度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6,(12):3-10.

      [6]焦麗珍.中日師范教育實習之比較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0,(6):154.

      [7]王玉生.師范院校頂崗實習的新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2,(10):61-62.

      [8]賴志群.高等師范教育實踐教學體系的探討[D].江西師范大學,2003,(12):3-10,12-14.

      [9]劉初生.教育實習概論[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A Probe into the Aid-the-Poor Practice Teaching Program in Normal Universities——Revelation Inspired by Japanese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JIAO Li-zhen
      (College of Humanities,Hangzhou Normal Univeisity,Hangzhou Zhejiang 310036)

      Educational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process in which the students in normal universities switch roles from students to teachers.It is also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in the process of normal education and plays a crucial part in learning all kinds of knowledge and cultivating ability.With the late-model practicemodels,that is,the aid-the-poor practice teaching program opening up in all universities,it's necessary to set up a relatively stationary practice models of the aid-the-poor practice teaching program.The paper aims to probe into new practicemodels of the aid-the-poor practice teaching program through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wo practice system in normal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normal education;the aid-the-poor practice teaching program ;models;setting up

      G658.3

      A

      1673-2014(2011)01-0087-05

      2010—06—28

      焦麗珍(1977— ),女,山西忻州人,碩士,主要從事外語課程與教學論及日語語法學研究。

      (責任編輯 單麥琴)

      猜你喜歡
      師范院校支教頂崗
      海外支教 心靜如花
      華人時刊(2023年11期)2023-07-29 06:27:20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華人時刊(2019年15期)2019-11-26 00:55:48
      糧儲扶貧 支教圓夢
      我的泰國支教之旅
      華人時刊(2017年17期)2017-11-09 03:11:47
      師范院校畢業(yè)生就業(yè)觀念對就業(yè)選取的影響
      基于現(xiàn)代學徒制下高職學校頂崗實習的安排與策劃
      新課標背景下師范院校文學理論教學反思
      文學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22
      淺析師范院校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構建
      文學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5:04
      應用轉型期師范院校大學生的心理調適
      學習月刊(2015年24期)2015-07-09 03:42:00
      現(xiàn)代學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頂崗實習環(huán)節(jié)
      學習月刊(2015年10期)2015-07-09 03:35:18
      寿光市| 台东市| 石嘴山市| 大冶市| 黄山市| 西吉县| 桐梓县| 松滋市| 松原市| 娄烦县| 迁安市| 大同市| 志丹县| 连江县| 嵊州市| 英德市| 永福县| 彭泽县| 沈阳市| 汉沽区| 邢台市| 晋城| 永康市| 南漳县| 安达市| 武川县| 广昌县| 鄂州市| 新化县| 盐池县| 昌江| 谢通门县| 荔浦县| 连南| 江安县| 万全县| 衡阳县| 特克斯县| 常州市| 连云港市| 剑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