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琳
(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檢察院,中國北京 100025)
強制性偵查措施檢察監(jiān)督論
——以對物強制性偵查措施監(jiān)督為視角
王 琳
(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檢察院,中國北京 100025)
對物的強制性偵查措施直接關涉當事人的財產權,由于我國目前對物的強制性偵查措施的采取是由偵查機關按照其內部的行政運作模式進行,缺乏強有力的外在的監(jiān)督,極易導致偵查權的濫用,當事人的合法權利難以得到保障。因此,為有效地制約偵查權并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利,應在我國現有的法律框架下構建對物的強制性偵查措施的檢察監(jiān)督制度。
強制性偵查措施;檢查監(jiān)督;檢察機關;偵查機關
強制性偵查措施是與任意性偵查措施相對應的概念,是指偵查機關采取的涉及限制或剝奪個人人身自由、財產、隱私等權利的措施,包括拘傳、取保候審、監(jiān)視居住、逮捕和拘留五種法定強制措施,也包括諸如搜查、扣押、查詢、查封、凍結、通緝、秘密監(jiān)聽等偵查措施[1]。我國現行刑事法律體系中,強制性偵查措施主要包括對人的強制性偵查措施、對物的強制性偵查措施以及對隱私權的強制性偵查措施三類。對人的強制性偵查措施指拘傳、取保候審、監(jiān)視居住、拘留和逮捕五種法定強制措施;對物的強制性偵查措施主要指搜查、扣押、查詢、查封、凍結等偵查措施;對隱私權的強制性偵查措施主要指通緝、秘密監(jiān)聽等偵查措施。
1.外部監(jiān)督缺位。我國現行刑事法律體系中,偵查機關采取搜查、扣押等對物的強制性偵查措施實行的是偵查機關自體監(jiān)督,即偵查機關對此予以內部審查核準并直接發(fā)布命令和執(zhí)行,而無需接受其他外部機關的審查批準。由于對偵查機關采取搜查、扣押等對物的強制性偵查措施缺乏強有力的外在監(jiān)督,極易導致違法行為的發(fā)生,導致公民的財產權受到侵犯。
2.監(jiān)督方式被動。如上所述,偵查機關可以基于內部的審批而無需任何外部機關批準或備案就可對當事人采取對物的強制性偵查措施。對偵查機關的行為不但缺少事前監(jiān)督,事后的監(jiān)督也極為被動。目前檢察機關僅能夠在審查偵查機關提請批準逮捕或提請審查起訴報送的書面材料的過程中,對發(fā)現的違法行為予以糾正。這種監(jiān)督方式不但不夠及時,而且監(jiān)督的力度極為有限。
3.監(jiān)督效力不強。偵查機關的內部監(jiān)督機制決定了偵查機關難以對違法的行為及行為人進行有效的監(jiān)督。而檢察機關雖為國家的法律監(jiān)督機關,但由于立法上未明確賦予檢察機關具體的監(jiān)督范圍,也未明確規(guī)定偵查機關拒絕接受檢察監(jiān)督的法律責任,致使檢察監(jiān)督的效力極弱,難以發(fā)揮應有的效果。
1.程序性制裁制度不完善。我國的刑事訴訟模式具有明顯的職權主義特征,偵查機關在辦理案件的過程中,程序上受到的制約很少。實踐中偵查機關為收集犯罪證據、查獲犯罪嫌疑人而違反法定程序的現象屢有發(fā)生,但卻很少得到糾正。由于我國目前尚未完善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對違反法定程序收集來的證據,除將言詞證據予以排除外,并未對其他非法收集來的證據予以排除,致使偵查機關違法采取對物強制性偵查措施的行為得不到有效的糾正。
2.實體性糾正制度不完善。
目前檢察機關對偵查機關的違法行為的糾正手段僅限于事后的口頭通知糾正、書面通知糾正以及移送有關部門追究刑事責任等,一方面監(jiān)督力度有限,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對不執(zhí)行糾正意見行為的糾正措施,使得檢察機關對偵查機關的拒不執(zhí)行行為往往顯得束手無策,監(jiān)督手段軟弱,監(jiān)督效果不明顯。
1.救濟難。由于我國在立法指導思想和價值選擇上,都較強調犯罪控制和實體公正,對犯罪嫌疑人權利的保護意識淡薄,致使犯罪嫌疑人在偵查階段的權利救濟機制相對薄弱。再加上法律語言模糊,未能夠明確受理犯罪嫌疑人訴求的主體,實踐中犯罪嫌疑人往往不知該向誰尋求救濟,訴求得不到較好的解決時就只好上訪、信訪。
2.求償難。對偵查機關違法采取對物的強制性偵查措施造成損害的,新修訂的國家賠償法雖然明確規(guī)定了“違法對財產采取查封、扣押、凍結、追繳等措施”屬于刑事賠償的范圍,但由于對公民財產權保護規(guī)定模糊,賠償數額也不明確,使得實踐中真正通過該條獲得國家賠償的也很少。
權力不受控制就極易被濫用。對物的強制性偵查措施直接牽涉到犯罪嫌疑人的財產權,如不對偵查機關實施的強制性偵查措施予以監(jiān)督,犯罪嫌疑人的權利就極易被侵犯。對偵查機關實施對物的強制性偵查措施進行監(jiān)督,一方面可以防止偵查權的濫用,另一方面可以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利。
英美法系國家偏重對嫌疑人權利的保護,偵查機關對嫌疑人采取搜查、扣押等對物的強制性偵查措施時,必須取得法官的令狀并要接受法官的司法審查。大陸法系國家則偏重對犯罪的追究,但是出于對嫌疑人人權的保護,立法也賦予了法官一定偵查監(jiān)督權[2]。雖然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將對強制性偵查措施的監(jiān)督主體選定為法院,但是隨著檢察制度的發(fā)展以及各國國情的差異,亦有國家將監(jiān)督主體選定為檢察機關。在俄羅斯,偵查人員要使用涉及剝奪公民人身自由權及其他人身、財產、民主權利的偵查活動或者適用其他強制措施時,必須先經過檢察長的同意,才能向法院申請[3]。阿根廷的國家行政調查檢察院的檢察長有批準逮捕、搜查、凍結賬號、扣押個人信件的權力[4]。
1.檢察機關作為監(jiān)督主體具有憲法基礎。因為我國憲法明確規(guī)定,檢察機關是國家的法律監(jiān)督機關。
2.檢察機關具有中立性。檢察機關在審前的偵查程序中地位是中立的,它并不追求破案率,而是關注偵查機關的行為是否違法。檢察機關相對中立的身份使其在對物的強制性偵查措施的監(jiān)督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3.檢察機關作為監(jiān)督主體具有現實基礎。如果由法院來對強制性偵查措施進行監(jiān)督,首先要對憲法進行修改,同時還要再對法院增設相應的人力、物力、財力,這就必然會使國家付出較大的政治、經濟成本。而由檢察機關作為監(jiān)督主體既有法理基礎又有制度基礎,由檢察機關的偵查監(jiān)督部門履行對強制性偵查措施的監(jiān)督職責既節(jié)省了成本,又符合我國現有的國情。
首先從立法上明確賦予檢察機關的偵查監(jiān)督部門對偵查機關實施對物的強制性偵查措施的監(jiān)督權,并根據搜查、扣押、查封等對物的強制性偵查措施的特點,在立法上分別對監(jiān)督的方式、手段予以規(guī)定。同時應在立法上明確各種對物的強制性偵查措施的適用程序,根據各種對物的強制性偵查措施的自身特點,制定相應的法定程序,從而便于對各種對物的強制性偵查措施予以監(jiān)督。具體如下:
1.對搜查措施應建立事前審批制度。偵查機關在辦理刑事案件的過程中,如需要采取搜查措施,應向檢察機關提請,并提交相應的書面材料備審。檢察機關受理偵查機關的提請后,應仔細審查相關材料,并作出是否批準搜查的決定。對批準搜查的,檢察機關應簽發(fā)搜查證,并在搜查證中列明執(zhí)行搜查的具體地點、具體時間、具體范圍等相關內容,以防止搜查的范圍過大,避免偵查機關執(zhí)行的隨意性。對不批準搜查的,檢察機關應向偵查機關出具說理文書。偵查機關在執(zhí)行搜查措施后,應在限定的時間內將執(zhí)行情況反饋至檢察機關,以便于檢察機關對偵查機關的執(zhí)行情況予以監(jiān)督。此外,筆者認為偵查機關不得以情況緊急等為由而進行無證搜查,應從立法上杜絕無證搜查的存在,明確偵查機關必須持搜查證才可采取搜查措施,從而防止實踐中偵查機關以情況緊急為借口而規(guī)避檢察機關的監(jiān)督。
2.對扣押措施應建立事后備案制度??垩捍胧┮话銥樗巡榇胧┑淖匀谎由?,實踐中偵查機關在搜查過后往往需要對相關物品予以扣押,因此采取扣押措施無需單獨報檢察機關審批,但需要在扣押措施執(zhí)行完畢后將執(zhí)行情況即扣押的具體物品清單、扣押物品的保存情況等向檢察機關備案。檢察機關對偵查機關的扣押措施享有解除權,檢察機關對偵查機關已經扣押的物品如認為與本案無關,可以出具解除文書,并責令偵查機關在限定的日期內將已扣押的物品退還給權利人。
3.對凍結、查封措施應建立事前審批制度。偵查機關在辦理案件的過程中,如需要采取凍結、查封措施,亦應向檢察機關提出申請,并提交相關的書面材料。檢察機關經審查后決定是否批準偵查機關采取凍結、查封措施。作出批準決定的,應制作批準決定書,并在決定書上列明準予凍結、查封的具體范圍以及具體時限,偵查機關應嚴格按照決定書執(zhí)行。對于凍結、查封的期限屆滿仍需延長期限的,偵查機關應在期限屆滿前向檢察機關提請延長凍結、查封,并同時向檢察機關提交相關的說明文書,檢察機關在審查后決定是否準予延長。
1.完善程序性糾正制度。對于偵查機關違法采取搜查、扣押等對物的強制性偵查措施而獲取的實物證據和言詞證據是否一概予以排除適用,各國的態(tài)度各有不同。筆者認為,就我國而言,應繼續(xù)堅持對非法言詞證據排除的規(guī)則。對非法實物證據能否作為定案證據的問題,應由檢察機關根據具體違法行為的程度以及具體案件的情況酌情決定。對于嚴重違反法定程序而非法取得的實物證據,檢察機關有權決定對其予以排除,不得作為定案的依據。
2.完善實體性糾正制度。對偵查機關拒不接受檢察機關監(jiān)督的行為應從立法上予以嚴格規(guī)制。法律應明確規(guī)定偵查機關采取對物的強制性偵查措施時有接受檢察機關監(jiān)督的義務,并詳細規(guī)定偵查機關不履行法定義務時所應承擔的各種法律責任。
1.完善偵查機關的救濟。偵查機關對檢察機關作出的不予批準采取搜查、查封等強制性偵查措施的決定不服的,可以向同級檢察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上級檢察機關申請復核。
2.完善犯罪嫌疑人的權利救濟。犯罪嫌疑人認為偵查機關在采取對物的強制性偵查措施的過程中存在違法行為侵害其合法權利的,可以向檢察機關申訴,檢察機關應對其申訴予以審查,并在限定期限內向犯罪嫌疑人作出答復。對查證屬實的,應責令偵查機關立即解除或變更對犯罪嫌疑人采取的違法強制性偵查措施。對于因偵查機關違法采取強制性偵查措施而造成財產損失的,犯罪嫌疑人可按照國家賠償法的規(guī)定申請國家賠償。
[1](英)丹寧.法律的正當程序[M].李克強,楊百揆,劉庸安譯.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109.
[2]余正琨.兩大法系法官偵查監(jiān)督權之比較[J].江西社會科學,2001,(12).
[3]劉根菊,官欣.俄羅斯聯邦檢察權的改革及借鑒[J].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4,(4).
[4]劉根菊.阿根廷的檢察制度[J].人民檢察,1997,(3).
Procuratorial Supervision on Compulsory Investigation Measures
WANG Lin
(People’s Procuratorate of Chaoyang District,Beijing China100025)
Compulsory Investigation Measures towards material evidenc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perty right of the parties.At present,such measures are operated by the police offic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own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As a result of lacking external supervision,it is very difficult to safeguard the lawful rights of the parties and prevent the abuse of investigation power.For this reason,it is essential to build our procuratorial supervision system for compulsory investigation measures in current legal system in order to restrict the investigation power and protect the legal rights of the parties.
Compulsory investigation measures;Procuratorial supervision;Procuratorial organs;Police organs
D926.3
A
1008-2433(2011)06-0073-03
2011-10-20
王 琳(1984—),女,黑龍江牡丹江人,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檢察院偵查監(jiān)督一處助理檢察員。